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26 10:42:10

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以珠江三角洲九城市为研究对象,借用区域创新二象对偶评价模型,构建区域旅游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区域旅游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区域旅游创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发现珠三角九市旅游创新发展呈现U型的不协调发展态势。其中广州、中山的旅游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协调度不高;深圳的旅游创新能力较强,协调度较高;其他6城市的旅游创新综合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据此,应采取加大旅游业创新投入、强化旅游产业创新支撑、加速旅游创新扩散,加强广州、深圳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等相关措施,大力推动珠江三角洲九市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以提升区域旅游创新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旅游创新;协调发展;二象对偶理论;珠江三角洲

1引言

旅游业是创新驱动产业。从托马斯•库克(ThomasCook)创办包价旅游,到风靡全球的KFC、Disney等旅游品牌的发展,无不证明创新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旅游创新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irbnb满足游客新的住宿需求,Uber提高出行的便利程度,虚拟技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知等。旅游创新除了技术创新的表征以外,也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旅游资源的共享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市场的关联性等使得区域旅游创新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1]。此外,2015年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理念创新,构建旅游发展新模式”。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者纷纷展开了旅游创新理论研究。李文兵等提出旅游创新包括旅游企业创新和区域旅游创新两种不同机制[1]。旅游创新,狭义上是指旅游产业创新,广义上是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切创新活动[2]。区域协调有区域内协调和区域间协调之分,本文所指的区域创新协调是指珠三角九市各市区域内的创新发展协调,并非各市区际之间的协调。旅游创新的研究,国内外开始出现了从企业旅游创新向区域旅游创新的研究转向。相对于微观的旅游企业创新系统以及宏观的国家旅游创新系统,区域旅游创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中观层次旅游创新系统。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研究亟需拓展深化[3],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模型、动力机制、参与主体等方面。区域旅游创新系统与一般创新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作为创新发起者的旅游吸引物和系统情境设计者的企业家精神[4]。学习型网络和跨部门合作是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5]。Pechlane提出,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形成的前提是——学习意愿、共同目标、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和能够发挥作用的组织机构[6]。研究丹麦钓鱼旅游业后,学者发现区域旅游创新参与主体有地方政府、旅游组织、旅游企业等[3]。但是,较之于旅游创新企业的研究,学术界忽视了对区域旅游创新演进规律应有的重视[1],区域旅游创新评价与测量的研究相对不足[7],缺少创新发生的过程和空间特征研究[8]。Camison等提出,应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相结合,研究旅游创新,将传统方法中难以界定的投入产出(即存量指标)通过动态能力中的流量指标加以补充,据此评价不同区域的旅游创新能力[9]。具体而言,已有的区域旅游创新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需要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区域旅游创新的空间特征;第二,国内外区域旅游创新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亟需尝试借助经典的系统学方法对区域旅游创新进行测量分析;第三,区域旅游创新研究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不足,与区域旅游快速发展的现状形成反差。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创新高地,富足的资源环境、独特的地缘优势、活力高效的创新机制使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强劲、创新特征明显。但是该地区旅游创新的系统结构是什么?区域旅游创新能力和效率如何?区域旅游创新又具备什么样的空间特征?旅游创新在空间上一定均衡吗?基于此,本文拟借鉴二象对偶理论的动态研究法,开展区域旅游创新能力的综合研究,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旅游创新测量研究相对不足,本文积极尝试构建区域旅游创新测量的指标体系,充实已有的旅游创新定量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聚焦区域旅游创新,既是对已有的旅游创新系统研究的补充,也为国际上的区域旅游创新研究提供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区域旅游创新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根本保证[1]。对区域旅游创新协调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旅游的发展情况,以期指导区域旅游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实践。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本文选择中国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肇庆、中山、惠州、江门等九市作为研究对象。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主体所在①。该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其人口密集、资源富足,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珠三角九市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0.57%,但在2014年却创造了7.8万亿元的GDP,占全国的12%,仅次于长三角都市经济圈,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大经济总量的都市经济圈。殷实的经济基础,积极的创新氛围,密集的人口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致使其旅游经济发展强劲。2014年该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国的1/5,2014年珠三角九市旅游收入排名依次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惠州、珠海、肇庆、中山。

2.2研究方法

2.2.1区域旅游创新的二象对偶特征二象对偶理论②认为,任意系统可以分为相互对应的两个子系统,分别记为X和X*。两个子系统一虚一实,一系统是另一系统的整体映射,构成对立统一体[10]。二象对偶理论已在企业管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区域旅游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既有静态化的实体状态性质,也有动态发展的过程性质。其中,状态子系统是实象系统,体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总量方面;过程子系统是抽象系统,其测评以创新转化率——旅游创新投入与旅游创新产出之比为主要衡量依据。在区域旅游创新系统中,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相互依赖,没有创新的动态发展变化就没有静态的创新产出,前阶段的创新产出是后阶段的创新准备;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存在映射关系,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效率直接影响最终的创新产出,创新产出也会影响创新资源的再投入。总之,两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只有区域旅游创新过程中两大系统之间保持高度协调,才能实现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持续发展。

2.2.2区域旅游创新的量与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是创新系统的核心组成[11]。旅游创新能力投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和作用空间,是实现旅游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旅游创新产出能力包含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例如旅游学术论文、旅游产品专利、旅游新产品、旅游收入、新的旅游企业等。从时间序列来看,某一阶段的创新活动会产生一定的乘数效应,旅游创新产出既是本阶段的创新成果,也是下一阶段的创新投入[12]。创新状态子系统反映了区域创新能力,而过程子系统反映了一阶段时间内的创新效率。本文研究区域创新状态子系统(创新能力)和过程子系统(创新效率)的协调发展情况。借鉴已有研究[17],用创新投入和产出之和计算创新能力,反映创新水平的量;用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之比计算创新效率,反映创新水平的质。区域旅游创新是创新系统内部量与质统一体。

2.3指标体系

构建已有的文献显示,旅游创新评价过于依赖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研究路径,展开以专利为指标的旅游业创新测量[13],忽略了非技术创新的研究,使得这些评价指标缺乏评价旅游创新能力的普适性。因此,开展旅游创新的测量工作的前提是亟需借鉴国际上创新评价方法,根据旅游业自身情况,建立能反映旅游产业特征的旅游创新的指标体系[14]。参考既有创新研究,构建了区域旅游创新投入指标和区域旅游创新产出指标(表1)。其中,旅游创新能力投入是实现旅游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创新经费、创新人员、研发机构和设备投入四个方面来测量,其对应的指标是:旅游业R&D经费支出占旅游GDP比例、旅游业科研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比例、含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数与旅游规划资质单位数量、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16]。在确定区域旅游创新产出指标时,除了选择旅游学术数、旅游专利申请数等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外,还选择了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国际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例、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展销会年举办数量、高等级旅游企业新增数量等非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其分别代表创新知识产出、创新经济绩效、市场创新开拓和旅游规模变化等方面[15-17]。

2.4数据来源

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是周期性的活动,投入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18]。同样地,区域旅游创新也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区域旅游创新的时滞问题存在差异。参照相关研究[19,20],本文假设区域旅游创新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递延周期为一年。因此,珠三角区域旅游创新投入指标选取2013年数据,区域旅游创新产出指标选取2014年数据。各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广东省科技统计年鉴》《广东省旅游培训情况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相关的官方网站。具体地,旅游业R&D经费支出占旅游总收入比例(X1)、旅游业科研人员占旅游从业人员总数比例(X2)等数据来自《广东省科技统计年鉴》,前者是按照旅游业总收入占地区GDP比例,同时假定R&D经费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进行粗略估算;后者是按照旅游业总收入占地区GDP比例,同时假定旅游业科研人员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进行估算。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数(X3)来自《广东省旅游培训情况报告》。旅游规划资质单位(X4)是指乙级资质以上的旅游规划企业,其数据来自《广东省国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情况的公告》。旅游固定资产投资额(X5)来自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按照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例再乘以全社会固定资产计算。旅游学术数(Y1)是使用CNKI数据库进行中文文献检索,使用ElsevierSDOL数据库进行外文文献检索,检索词为“地区+旅游、游憩、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专利申请数(Y2)是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以城市名为地址,以“旅游”“导览”“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为名称进行检索,剔除明显不相关的专利获得。旅游总收入增长率(Y3)、国际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例(Y4)、旅游外汇收入(Y5)等数据来自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旅游展销会年举办数量(Y6)检索自各地展会安排表。高等级旅游企业新增数量(Y7)是新增加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4A景区以上(含4A景区)和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其数据来源于各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旅游局官网相关统计信息。

2.5数据计算处理

2.5.1指标权重的确定在确定旅游业创新能力指标的权重之前,首先向旅游业专家发放问卷,本轮共发放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份。专家按照9分位的比率,对旅游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对比打分。对所得分值运用均值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结果分析

陈伟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协调发展和综合发展两个方面的量化标准[17,21],以显示不同的发展程度。(1)区间Ⅰ。该区间的综合发展值介于0.4~0.6,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等级为“中等”;协调发展值介于0.9~1.0,二象子系统非常协调。深圳处于该区间,说明深圳的旅游创新整体实力尚处中等水平,存在一定提升空间。深圳旅游创新的协调度较高,究其原因,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全国科技创新基地;其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旅游业创新,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地方科技和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旅游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旅游创新活动的产生。但以商务旅游为主,以“都市风情”“主题公园”“滨海休闲”和“高尔夫之都”等为其旅游特色,仍停留于开创之初形象阶段,多年来并没有实质性创新,深圳的旅游创新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因此,今后需要借助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加大旅游创新投入,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类型,强化相关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发挥创新基地引领的示范作用,提高旅游创新成果的转化利用率。(2)区间Ⅱ。该区间限的综合发展值介于0~0.4,表明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等级较差;但其协调发展值介于0.9~1.0,说明二象子系统非常协调。在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处在培育初期,其资源相对不足,创新机制相对不完善,二象子系统往往呈现量小低水平下的协调状态,这是创新发展的极端类型[22]。九市中的珠海、佛山、惠州、东莞和江门处于该区间。其中,佛山、东莞、惠州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城市,虽然其经济总值较高,2014年度三个城市在广东省中GDP排名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但是工业产值占比大,所以相对于深圳来说,这5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占比较少,旅游创新投入不足。加之,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旅游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面较窄。此外,江门和珠海的经济实力稍逊色于前面三个城市,2014年度GDP排名为第九、第十,城市创新动力不足,即旅游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等资源匮乏。总之,改变5个城市旅游创新投入和旅游创新产出均为低下的现状,需要从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环境等角度入手。尤其是亟需完善创新政策,积极支持旅游创新投入,吸引更多的旅游资本,加强旅游人才建设;促进旅游专利申请、鼓励旅游学术科研活动,促成旅游创新成果的利用,全面提升旅游创新的综合能力。(3)区间Ⅲ。该区间的综合发展值介于0~0.4,其区域旅游创新的综合发展水平较差;协调发展值介于0.8~0.9,二象子系统基本协调;位于该区间地区的旅游创新是低水平下的基本协调。肇庆处于该区间,其创新过程中,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水平之间出现了背离端倪。与处于区间Ⅱ的5个城市有极为相似之处。差异是,其创新协调发展稍弱。主要原因是肇庆市经济实力中等,旅游创新投入不足;创新环境中信息联通程度较弱;缺乏旅游高素质人才,产业知识积累和转化能力较低。为此,需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加大创新投入,凭借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提升旅游创新的综合实力。(4)区间IV。该区间的综合发展值介于0.4~0.6,协调发展值介于0.6~0.8。表明该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创新系统为弱协调态势。中山处于该区间,说明中山的区域旅游创新属于中等水平的弱协调创新类型。中山市旅游发展情况与位于V区间的广州市相似。两者的差异仅在于,前者创新状态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即创新能力)逊色于后者。主要是因为其经济水平通过投入机制影响着旅游创新能力发展。中山市的GDP排名第6,远较排名第一的广州市落后。虽然其工业创新强,但是中山故居等知名旅游产品创新严重不足。今后,中山市应提高旅游创新的投入总量,提高旅游创新产出效率,在促进旅游创新量的提高同时,促进其旅游创新更好协调发展。(5)区间V。该区间的综合发展值介于0.6~0.8,协调发展值介于0.6~0.8。说明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良好,而创新系统呈现弱协调态势。该类地区的区域旅游创新属于良好水平状态下的弱协调创新类型。广州落在该区间,说明广州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较猛,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领先珠三角九市,但其创新效率没有达到最优化,尚有改进空间。未来,广州市需要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提高旅游创新的投入产出比,使之朝向创新能力与协调水平发展“双优”方向发展。

4结论与讨论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本文从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发展的时间演变视角,将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分为以创新能力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效率为测度的过程子系统。二象系统在旅游创新中的运用再次佐证了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具有完备的时空特性。通过对珠三角九市的区域旅游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创新子系统的协调水平进行评价、计算、归类后,得出以下结论:(1)珠三角九市旅游创新特征突出表现为,创新综合能力处于良好至差的整体状态,并以“差”为主体,占六城市之多。没有一个城市进入优级旅游创新能力区间。这充分说明,尽管地处产业创新高地的大背景中,珠三角区域旅游业创新却相对滞后。再次印证了此前有关旅游产业结构相关研究的结论[22]。与此同时,珠三角区域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却表现为较高层次,除了广州、中山两大城市为弱协调创新之外,其他城市均进入“基本协调”“非常协调”层次,尤其是“非常协调”城市达到六个之多。但与综合创新能力相比,则显示出珠三角多数城市的旅游创新处于错位的低水平下协调创新状态。这充分说明,珠三角现有的旅游总量多为发达商业、制造业的伴生物,并非旅游创新的直接产物。(2)珠三角九市旅游创新发展呈现U型结构态势(图3)。其中U型的两段是广州、中山和深圳,广州、中山的旅游创新呈现出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协调度不高;而深圳的旅游创新能力较强,协调度较高。U型的底端是区域旅游创新综合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主要有:肇庆、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江门等城市。(3)区域旅游创新不仅取决于创新的综合实力,而且取决于二象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也就是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的协同共进。广州、深圳应该继续发挥旅游产业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深圳)和创新协调度(广州),成为广东省乃至于全国的旅游创新示范基地。(4)依据上述研究,应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推动珠三角九市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以提升区域旅游创新的整体水平。第一,加大旅游业创新投入,制定鼓励旅游产业创新活动的政策,完善旅游业创新环境,营造旅游创新良好的氛围,尤其是旅游创新能力水平低的地区,应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确保创新人才和经费的投入,形成旅游创新学习型区域[23]。第二,强化旅游产业创新支撑,提升旅游业创新产出能力。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性旅游人才,大力推动旅游人才智库建设,从源头强化旅游知识生产与转化。尤其是在旅游与商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的融合中,确立其创新方向与领域。第三,区域协同创新的过程,是区域间增长传递的实现过程。为加速旅游创新扩散和溢出,应充分发挥空间邻近性对旅游创新的促进作用[24],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香港、澳门对珠三角地区旅游创新辐射作用,加强广州、深圳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推动区域旅游创新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旅游创新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间相关产业创新对旅游创新的支撑拉动作用。

作者:江金波;唐金稳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lyltzz/72033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