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范文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范文

时间:2022-11-02 05:01:21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在全党层面上,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方略,实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教育思想;在全社会层面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民族层面上,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人类层面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实现全人类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创新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也不例外。“一切理论学说都必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实践为必要前提。”[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根源于国内外新情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

1.1时代背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国际国内情况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一方面,就国内情况而言,中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的软实力持续增强,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需求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发展,社会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中国人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新的伟大事业,中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教育发展总体不平衡,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办学活力不强,教育评价体制机制不健全,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矛盾还很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另一方面,就国际情况而言,世界政治格局深度调整,经济发展仍然乏力,世界经济整体上在艰难中开始复苏,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抬头且有蔓延趋势,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异常激烈,全球性的贫富分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网络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1.2理论渊源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创新都是有来源的。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理论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而且亲自组织领导了全世界工人运动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极力批判资本主义“虚伪”的教育,指出资本家只是把“人”训练成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与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公正、公平、正义的教育思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物质生活结合起来”[2]的教育思想。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权的教育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列宁说:“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持有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点,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3]这就是列宁的“教育政治性”的思想,列宁还提出了从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高度进行教育工作等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思想的发展、完善和创新。提出“三育并重”即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思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要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五个成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5]。中共历代领导人的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汲取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5000年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财富。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6],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教育思想。“格物致知,重视德行”“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言传身教,尊师爱生”等优秀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育应该让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引导人民寻找到正确的生存方式。”[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1在全党层面上,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方略,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固本培元,扎实开展系列教育。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从少数引向多数,从中央延伸到基层,实现从点到线到面全覆盖。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8]。还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9]开展一系列党内教育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解决问题,有效清除我们思想里的‘病菌’和工作中的‘疾患’”[10],使广大党员牢铸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不忘本心,牢记使命,不断巩固实现伟大梦想的思想基础。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支又专又红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需要培养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和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我们党推进各项事业提供组织保证。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做好干部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同志说:“同时切实地鼓励工农干部加紧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11]。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8]我们党的学习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我们不仅向理论学习,还向实践学习;不仅向广大人民虚心学习,还向各领域的专家学习;不仅要善于总结国内的先进经验,还要善于学习国际的有益经验。一言以蔽之,学习既要有的放矢,又要拓展领域,多方向汲取知识,提高本领。把我们党建成学习型政党,把我们国家建成学习型强国。三是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上率下,聚焦党的作风建设。强调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12]“腐败是社会毒瘤。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13]中共十八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实现巡视全覆盖,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积极开展追逃追赃的“猎狐”行动,把大贪大恶、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损害党的形象的蛀虫绳之以法,接受党和人民的处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这是党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通过系列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通过强力反腐和强化巡视与督查,全党反腐败工作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社会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好转。四是完善制度建设。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14]我们党历来重视制度建设,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总章程和总规矩。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章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制度法规,使党的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逐步把我们党的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条例、规定。通过党的制度建设和系列教育活动,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纪律,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提高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了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2在全社会层面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5]”。在提到的这7个“更”中,教育居首位,充分说明广大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期盼,充分说明更好的教育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党的报告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和创新社会治理中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人民有所期,党有所应,人民的“期盼”和国家的“优先”发展前后呼应,充分说明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充分彰显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扛在肩上、装在心里。中共十八大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正成为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伟大事业。“学习是一项终生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没有一个社会会让这样的经历任其发展。教育就是一个社会指导许多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16]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不同的形式,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就教育问题做出重要阐述,为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了全面系统阐述。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17],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8]。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时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8]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打造世界一流学校、建设一流学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教育事业关系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工程,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有信仰、有品德、有纪律、有担当的,合格的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是我国教育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二是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又是天底下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因此,应该全力打造思想作风和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尊师重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应该形成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广大教师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为学生明德、答疑、解惑,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使广大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和发展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人才的培养者、真善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时展的引领者和见证者。三是坚持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有效形式。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深入推进教育机构的管、办、评分离制度建设,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评估,同时应健全生活补贴、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新时期加快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顶层设计。四是坚持资源向教育倾斜政策。“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我国教育的不均衡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全国将在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基本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对建成小康社会尤其重要,各级各类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是整个教育领域需要补的短板,既需要基础设施和网络化、信息化等硬件建设,更要政策鼓励、引导教书育人人才队伍的壮大,两种需要相得益彰,能相互推进。扶贫先扶智,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保证广大边少老区人民享受与其他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均等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和奠定坚定基础。总之,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事关人民的幸福生活,对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有着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作用。

2.3在全民族层面上,以“中国梦”为引擎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钱学森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力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世界上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做出过巨大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4年12月13日开始,我国将每年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我国举行了9月3日大阅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可以教育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重视利用各种各样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凝神聚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把每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紧紧地联系起来,实现全民族的团结统一,形成强大的民族力量。二是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9]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劳动者通过教育掌握科学技术就能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强调:“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20]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呈快速发展势头,在天宫遨游宇宙、蛟龙探测深海、天眼洞穿天地、墨子引领未来、悟空火眼金睛、大飞机(C919)试航运行、国产航空母舰等重大科技成果方面成绩骄人。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异常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制度竞争、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新的科技革命孕育新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培养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总之,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只有牢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坚持自己的道路,永攀科技高峰,不断凝聚民族之魂,不断引领时展,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梦才能一步一步地梦想成真。

2.4在全人类层面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天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义务,有责任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2015年在联合国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中国主张,给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这是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以后,我国为解决全世界的问题提出的最新的中国理念,把这个理念写入联合国文件,标志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2017年11月2日,第72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会议闭幕,中国提出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写入联大一委相关决议,填补了国际安全的空白。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洛迪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方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大力推动国际合作的远见卓识,是21世纪促进国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和最具雄心的理念。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创新思维,即通过强化利益融合和深化全面合作,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体系。”[21]这不仅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努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承担世界安全责任方面给予的充分肯定。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地为解决人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理念并作出相应贡献。对全人类而言,中国在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过程中,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未来中国将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贡献更大力量。

3结束语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民族兴。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梦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逻辑严谨,浑然一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武器、行动指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球善治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的远见卓识的理论构建和深邃的战略思考。

作者:常文峰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lnsfdxxb/7229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