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落后农村公共服务路径创新研究范文

落后农村公共服务路径创新研究范文

时间:2022-08-15 11:17:19

落后农村公共服务路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公共服务的提供路径呈多样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为公共服务提供创新了许多路径。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严重,城市与农村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差距较大。城市公共服务提供途径走向信息化,而农村落后地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仍然不完善,所以农村公共服务提供路径亟待创新。着眼于互联网技术为城市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差异,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落后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途径,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途径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服务;农村地区;路径创新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概念。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当前我国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长期存在着,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体现在许多方面。从当前情况看,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长期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造成城乡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在接受新兴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同,城市公共服务目前利用互联网网络将公共服务提供途径创新化,凸显出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特点。农村则由于居民居住分散造成信息阻塞、政府管理分散化、互联网技术运用落后等因素影响,造成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方面运用的落后。

一、互联网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指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和通讯方式,这些技术方法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有效影响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理念、供给制度及资金来源,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互联网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形成了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6.3%。在政务服务方面,有三成网民使用线上政务办事。政府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手机端应用等在内的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互联网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及信息公开,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达到了便利。网络时代共享成为新的代名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人们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互联网使公众生活智能化。可见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服务相互融合,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更高效、更便捷。互联网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延伸到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对政府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在维持原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单纯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是将之融入到政府治理变革创新之中,使政府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之间良性互动,所以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新媒体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是公共服务提供途径创新的一大亮点。政府最先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城市公共服务提供领域,创新了公共服务的理念,为城市公共治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途径。首先,政府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很好地传递给公众,以达到宣传政府政策的作用,同时连接了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的渠道,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使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使公众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以及能有效地对政府进行监督。其次,政府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执政,针对当前中国网民众多的普遍现象,通过新浪、腾讯、新华等网络平台,打造QQ、微信公众号、以及政府自身的APP等途径,在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都增加了政务网络办理渠道,形成了“多媒一体化”的政务新媒体矩阵,通过网络平台打造会说话、能办事的现代服务型政府。最后,政府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作为引导公众参与公共治理、促进协商民主一个重要渠道。新媒体既为民意表达创建了平台,又为利益群体参与博弈提供了可能性,并对网络公众参与走向现实公众参与起到了强大的驱动力作用。政府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具体的政务服务中,把“互联网+政务”的重点落脚到公共服务供给层面,强调通过部门间信息与业务的整合,打造信息化政府,实现政府高效运作。

二、我国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现实条件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比落后贫困农村地区要好,东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远优于中、西部边远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在偏远的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区交通条件差,农村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与城市和其他地区的农村有很大差距,西南民族地区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服务提供体系呈现碎片化的问题,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部门割裂与城乡公共服务提供非均等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僵化、效率底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和阻碍着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如何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农民需求、政策支持、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探索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体系的建设之道。西南地区地处我国的山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落后民族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项目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服务质量低下。目前落后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分散性、层次性、区域性和非均衡性,由此看来落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困难和艰巨。信息化使城市公共服务和新型的农村公共服务都不断创新,打破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互联网网络并不发达,当地人民对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并不能顺利接受,所以偏远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存在难度,需要当地政府和农民一起努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落后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

三、西南地区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在逐年上升,虽然与城市相比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是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2016年统计的最新农村互联网使用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城镇网民规模为4.93亿,城镇网民增长幅度为4.8%,农村网民规模虽然只占了城镇网民规模的二分之一不到,但农村网民规模年增长幅度却大于城镇,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较去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在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将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市场激励,推动农村网民规模增长。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与城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的对比如表1: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网民各个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低于城镇网民水平,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仍然与城镇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农村互联网各类应用使用情况虽然不如城市发达,但是近年来农村使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了各方面。首先,农村互联网使用的类别可以看出交流沟通类的即时通信功能是农村网民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且用户规模还在不断提升,这主要是手机通讯打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时通信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其次,属于信息获取类的网络新闻与搜索引擎功能也是农村地区使用率较高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在农村普及之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新闻资讯和视频播报,关注及时报道,互联网络的使用使得居民获得新闻信息的途径增多,不仅局限在传统的传播途径,从电脑、手机等工具上通过各类应用软件推送,都能更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所以信息获取类的互联网使用情况仍是受欢迎的网络应用类别。最后,网络购物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网上购物以及快递物流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电子现金和网络消费占领了绝对的市场。综上所述,农村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迅速发展,但是与城市互联网应用相比,仍然受到许多阻碍与发展不足,存在许多问题。

(一)网民规模小,非网民转化为网民的难度大非网民是不懂或不愿意接触新兴的互联网的群体。非网民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向网民的转化十分困难,其中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电脑和网络,甚至智能手机的使用,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仍然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鸿沟的主要原因。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程度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网民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在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目前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但落后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需要进一步激励学习,推动落后农村网民规模增长。

(二)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达和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在逐年增长且差距逐渐在缩小,但是由于农村非网民规模的固定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的难度也在增大。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网民规模的发展。农村人口文化成都普遍较低,大多数受教育的农村人口都选择在城市受教育或者就业,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使用互联网的群体主要是文化程度有限但是乐于接受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农民,年龄结构主要是在10~30岁之间的人群。

(三)农村互联网网络费用高,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不平衡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相比较低,收入水平的限制也是决定互联网普及率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使用费用超出农民的支付水平,仅使用电视或电脑看视频或手机上网等上网方式的限制使农民认为在网络费用上的支出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他们宁愿选择不上网也不愿意在网络费用上支出。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的改善提高,电信业务费用也有所下降,人们逐渐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影响,使农村居民能够接受并愿意支付上网费用,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广泛渗透。

四、互联网技术助推落后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提供路径创新

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落后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创新,必须首先普及农村互联网覆盖率,增加农村互联网使用规模。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途径的基础和前提。在农村发展落后的现实条件下,公共服务提供的途径影响着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提供质量,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城市公共服务提供的步伐,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创属于落后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最佳途径,保证落后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上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由国家政府的财政全额支持,而农村的公共服务实施,如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则是靠国家补贴,农民筹资建设,可见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途径亟待创新。而在偏远的贫穷农村这类问题矛盾更为突出。互联网时代在农村提出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在多个提供主体之间难免存在矛盾与摩擦,互联网平台能够使得各个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之间信息传递及时,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

五、结语

把互联网技术带动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途径创新,从政府角度来说,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借助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公共服务运用建立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基础之上,将公共服务供给理念、供给制度、供给主体、资金来源等各个方面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联系,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多元化、网络化、智慧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供给;从公众角度来说,要普及落后农村的互联网使用率,使互联网技术深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使生活在农村人们能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得成熟,使得农村生活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人人都会使用互联网,才能利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提供相结合,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和生,唐惠敏.新常态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2]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3]罗忠政.城市公共治理中的新媒体应用———来自“中国最互联网城市”深圳的实践与思考[J].对外传播,2015(04).

[4]郭春霞,潘忠宇.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研究综述[J/OL].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5]魏涛.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供给模式[J].攀登,2007(01).

[6]闫东玲,游英,刘俊,赵蕴.“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作者:安江兰 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落后农村公共服务路径创新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llxyggswzz/7181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