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范文

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2-11-12 12:37:52

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

摘要: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有着丰富的意义,表现在文献对于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意义、文献常识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特征的背景意义、文献学理论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文献拓展对于增强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实践意义四个方面。重视文献价值,发挥其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积极意义,这是值得探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古典文献;古代汉语;教学;意义

中国是文化大国,我们文化的源远流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文献。研习古典文献(以下简称文献),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而掌握古代汉语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或称文言),才能更好地阅读文献。反之,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也有着切实的重要意义。

一、文献对于古代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意义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被许多高校定为文史哲专业本科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故其课程建设可以概括为三:课前理论的奠定与设计、课中知识的授受与能力培养、课后文言能力的输出与转换。三者都有文献的参与和影响。

(一)文献是理论奠基的首要储备课前知识理论的奠定与设计是由语言学家们完成的,其工作的首要储备就是文献。王力先生说:“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所用的语言。”正是通过古书语言的研究,学者们总结了字词、语法、语音的规律,撰成了各类文言著述,其中就包括《古代汉语》教材和参考材料。

(二)文献是教学时的纲领和主导教学须循序渐进,且常与教材的编排体例保持一致。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是目前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最具权威性的教材,它的编排就是以文选(文献的选编)为纲的。全书按照文选的时代先后、文体类型、难易程度编列成册,另外的常用词、通论部分的编写也都体现出了配合文选的原则。文献在其中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这样的安排也是符合古代汉语的学习规律的。

(三)文献是能力的试金石与施展媒介文献是验收学生文言能力的试金石。能否通畅、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献的字词文意,就标志着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语言以及掌握的程度。文献也是辅助学生实现文言能力提升与价值转换的主要媒介。学生文言能力的保持与提升还须日后长久地练习积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输出转换和持续增长。这些无不需要文献的帮助,它是文言能力的施用对象,跟文献打交道就是在输出、转化自我的文言能力。这样的能力在成就个人学业、事业、素养提升的同时,无形中也为经典的传承贡献了力量。

二、文献常识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特征的背景意义

作为语言,古代汉语也有时代、地域、风格特征。对其特征的必要了解有益于古代汉语的学习,文献常识可以为此提供帮助。

(一)时代常识与文言的时代特征古代汉语也有新旧之分,甲骨卜辞、青铜铭文、《尚书》诰誓与《左传》、《战国策》、诸子文献相比,前者古奥朴拙、晦涩难懂、后者文从字顺、语意晓然,就是各自的时代特征。《周易》的《易经》极少使用句末语气词,而《易传》却用到了大量的“也”“矣”“乎”“哉”等,这些细微的差别就是时代留在语言上的痕迹。大学阶段虽不要求学生深入地学习古代汉语的时代特征,但基本的了解仍是必要的。讲解文选之前,简单地介绍文献的作时、结集经过、修订情况等,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时间坐标,使其知道所学语言的时代范畴,进而留意于语言的时代变迁。同时,这也方便学生们加深对古今字、本义与引申义等与时间有关的文言知识的理解。

(二)地域常识与文言的地域特征古代汉语受地理、方言、习惯的影响而形成了地域特征。如古人在使用“于”和“於”时就体现出了一些“地域”习惯。《论语》和《孟子》都偏爱用“於”,孔子是鲁国陬邑人(山东曲阜),孟子是邹人(山东邹城),地域接近是他们偏好一致的原因,这也体现了当地的文言特征。补充必要的文献常识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的地域特征。以《诗经》与《楚辞》的教学为例,二者在句式、虚字、重言、连绵词、语法上的诸多差异,就可以通过对南北地域特征差异的讲解说明原因。同是《诗经·国风》,《齐风》多长言、惯用“兮”、“乎而”的特征,也可以通过对齐地滨海、齐人疏阔浪漫的风俗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加深了解。

(三)组群常识与文言的文风特征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说明古人是注重文言修饰的,文言也会因“文”而形成文风。春秋与战国的文言,“一委婉谦敬,一取象铺排;一承载尚礼精神,凸显儒雅有文;一承载尚象尚势之追求,凸显立象尽意之哲学和唯我之霸气”,这就是因时代、作者喜好等因素而形成的文风。学习文言也须对其文风有所体会,不然就如嚼蜡一般,索然无味。在学习诸子文献时尤其如此,不辨其风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诸子。所以,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与文风有关的文献常识,诸如作者的学术背景、风格好尚、流品派别等,如此便可为学生了解其言语措辞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从词汇、语序、语气的差异及修辞手法的变化中更好地体会文言的风格特征。

三、文献拓展对于增强古代汉语教学效果的实践意义

汉语言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约有128学时,涉及到大量的字词、语法、语音知识,且相对分散,不易掌握。因此,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难以系统掌握知识的问题。其实,这些情况也可以通过文献得以改善。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名物制度时,补充必要的出土文献视图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庄子·胠箧》篇“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为例,补充几幅先秦带钩的实物照片以及佩戴方式的示意图,就可以让学生眼见为实,知道带钩的形制和作用,进而明白带钩之轻与国柄之重的巨大反差。文献史实情节的补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在讲解《左传·齐桓公》伐楚时,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伐”和“侵”的词义辨析。为此,我补充了齐桓公率诸侯之师侵蔡的原委始末:讲到了楚文王因息夫人而囚禁蔡哀侯至死的往事,由此分析蔡穆侯背楚向齐的政策调整及将妹妹蔡姬嫁给齐桓公的政治背景,再讲到齐桓公因荡舟事件送还蔡姬以至齐蔡决裂的事件发展,最后阐明齐侯对蔡的进攻因缺少声讨理由而只能定性为“侵”、不能是“伐”的理由。借助丰富的史实,学生听得饶有兴致,也清楚地掌握了“侵”和“蔡”的词义差别。

(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适当的文献关联可以贯穿新旧知识,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以《战国策》的《冯谖客孟尝君》和《鲁仲连义不帝秦》为例,二者分别出自《齐策》《赵策》,原本关联不大。但是,根据《史记·孟尝君列传》《鲁仲连列传》的记载,可知二者都经历过燕昭伐齐的历史事件,行径却有天壤之别:孟尝君投靠魏国,伺机报复;而鲁仲连却心忧国难,奔走救齐。以此为链接点,就可以把两篇文选贯穿起来了。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利用文献的线索信息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细节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比如,诸子文献相对分散,又门派林立,不易掌握。我尝试着以诸子的生卒年限和活动交集为线索,就可以梳理出一个大致脉络: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故二者同时;墨子出生于孔子去世前后;孟子与墨子生年相差近百年,庄子又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孟子晚年时荀子方活跃于世。这样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思路,帮助他们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组建自我的知识脉络。综上,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影响是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并于其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王运熙先生曾主张将文献学设定为文科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样的呼吁对于古代汉语教学而言仍是大有裨益的。重视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探索其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长远应用中的价值作用,这该是值得拓展深入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2]周锡(韦复).《易经》的语言形式与著作年代———兼论西周礼乐文化对中国韵文艺术发展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3]罗昌奎.《诗经》和《楚辞》语言形式比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9(1).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五年(1990第2版)[M].北京:中华书局,1106.

[5]周元斌.先秦“文言”的文化成因及其阶段性发展[J].文史哲,2007(4).

作者:王红娟 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古典文献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xkgzz/7233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