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代庙岭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范文

古代庙岭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范文

时间:2022-11-12 12:35:34

古代庙岭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

摘要:庙岭岩体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闪长岩等组成,部分岩石中含有少量辉石,说明庙岭岩体是一矿物成分多变的复合型闪长质杂岩体。本文对庙岭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庙岭杂岩体是由基性成分的下地壳岩石经部分熔融作用产生,具“Ⅰ”型花岗岩类成因特征。文章最后分析了庙岭杂岩体的构造环境,认为其就位机理是在顺层滑脱机制下以层流岩墙扩张的形式沿基底构造薄弱带由北西往南东层侵入就位的。

关键词:庙岭杂岩体;地质特征;构造环境;中元古代;辽东半岛北部

本文所指的辽东半岛北部是指北纬40°10'以南、东经123°00'以西地区的陆域部分。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辽宁莫氏面等深图,庙岭岩体位于辽南幔凸和辽东幔凹的梯度带与抚顺-瓦房店北东向深断裂(郯-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及不同方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这一深层地壳结构与深断裂的联合作用为岩浆的产生上升奠定了基础,岩层间的构造薄弱带为岩浆定位提供了空间,庙岭岩体即是在这种壳幔结构背景条件下产生并上升定位的。

1庙岭岩体地质特征

庙岭岩体出露于天益、庙岭等地,岩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出露宽度2km,断续延长48km,并向南东凸出的边界较规则的弧形展布,面积97.15km2。岩体为侵入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和古元古代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中心及被晚侏罗世和晚三叠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入,岩体西侧向北西延伸数十公里后尖灭,并被北东向断裂切割,东侧边界被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断裂截切而终止。岩体内普遍具有与岩浆侵位热动力有关的强度不等的面理,其边部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和辽河群变质地层接触部位面理较强,向岩体内部逐渐减弱,有的地段消失。岩体中较多规模不等的太古宙变质深成岩捕虏体和辽河群变质地层残块呈断续的透镜状沿其侵入边界平行分布,其中有细粒闪长质包体。庙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361.51±12.03Ma,时代为中元古代。

2庙岭岩体岩石学特征

庙岭岩体岩石组合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另有石英二长闪长岩及闪长岩。根据暗色矿物成分及含量分析,石英闪长岩可分为黑云母角闪石石英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及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可分为黑云母角闪石闪长岩及辉石黑云母角闪石闪长岩,不同岩性之间无明显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由此可见庙岭岩体是一矿物成分多变的复合型闪长质杂岩体。组成杂岩体的岩石一般呈灰色-深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大部分岩石具片麻状构造,局部为块状构造,岩体呈深色调和普遍具球形风化是其显著特征。

3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分析

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岩石成因信息。庙岭杂岩体岩石中普遍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部分岩石中含有单斜辉石,其中角闪石为铁、锰、镁闪石组的直闪石,为岩浆成因角闪石。黑云母的镁质率为0.69,属镁质黑云母。岩石的A/NCK值均小于1.1(0.79~0.91)。在Na2O-K2O图解(图1)中,样品点均落入“Ⅰ”型花岗岩区,在(Al-Na-K)-Ca(Fe2++Mg)图解(图2)中,投影点均落入角闪石区,表明岩石具“Ⅰ”型成因特点。岩石的稀土特征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富集轻稀土,重稀土相对亏损,Eu微弱负异常(0.77~0.89),说明源区岩浆少有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庙岭杂岩体的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出“Ⅰ”型花岗岩类的成因特点,由此可以确定庙岭闪长质杂岩体为“Ⅰ”型成因类型。庙岭杂岩体形成于四堡旋回造山早期近水平顺层滑脱的构造背景,其时太古庙岩石与辽河群间的界面再次被改造为构造薄弱带,成为岩浆侵位的有利部位。庙岭岩体随深度增加,岩体边界由南东向北西收缩,岩浆源区在北西,并由北西向南东运移侵位。岩体与围岩之间接触关系研究表明,在岩体根部(或北西方向)岩浆是以岩墙扩展层流的形式侵位的,在由北西向南东流动过程中主要是沿太古宙岩石与辽河群间的界面(构造薄弱带)侵入而成较薄的岩枝或岩床。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由于侧向扩展开辟空间或由于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在岩体边部形成了强弱不等、并与侵入边界平行的就位叶理带。岩体定位之后,受晚侏罗世岩浆上拱就位改造,形成现今呈弧形展布的空间位态。

4结论

中元古代庙岭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闪长岩等组成的复式闪长质杂岩体,岩浆来自于下地壳基性成分的部分熔融。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Ⅰ”型花岗岩类成因特征。岩体就位于四堡旋回早期韧性剪切滑脱的构造背景,岩浆沿太古宙与古元古界之间的构造薄弱带由北西往南东以层流岩墙扩张的形式就位。

参考文献:

[1]M.P艾瑟顿,J塔奈伊.花岗岩岩基的成因地球化学证据[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2]许荣华,张宗清,宋鹤彬.稀土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3]崔克英,庞庆邦.论辽南韧性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J].辽宁地质学报,1986(2):45-59.

[4]张永明,裴先治,李佐臣,等.青海南山沟后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5):908-932.

[5]蔡丽斌.东莞市虎门镇中元古代长安岩组的锆石特征、测试结果及其变质时代[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2):31-32.

作者:高永钊,吴子杰,潘玉啟,高福亮 单位:辽宁省地质勘查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古代庙岭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xkgzz/7233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