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范文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范文

时间:2022-11-09 11:58:24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以我国五个自治区内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瓶颈,从企业主动、政府拉动和组织间联动三个角度提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进而挖掘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并提出转型升级所达到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一、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事生产经营特色产品的小微企业;二是分布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蒙、回、壮、藏、维)内的小微企业;三是涉及的行业包括食品、农畜产品、服饰产品、手工艺品、医药品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本次研究选取了380家进行调研,得到了300份有效数据。根据各自治区内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分布图,我们逐一进行了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五个自治区内共有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25177家,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最多,有8422家,其次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6866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258家、宁夏回族自治区2642家,西藏自治区最少,只有989家。对五个自治区内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数量、行业等有了整体的把握。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一)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调研的300份问卷中,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80家企业,占总数的26.67%;10-20人的企业有50家,占总数的16.67%;21-80人的企业有60家,占总数的20%;员工人数81-100人的企业有10家,占总数的3.33%;而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有100家,占总数的33.33%。总体而言,员工人数小于百人企业的占三分之二。从年收入统计来看,年收入在50万以下的最多,占比50%;51万-100万的占比37.5%;101万-300万的占比仅为12.5%。以上两点均说明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目前规模较小。此外,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还缺少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主要依赖传统手工艺,缺乏现代化手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故而产品附加值较低,这必然导致企业年收入不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涉及行业领域集中,民族特色浓厚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集中于农畜产品、医药品、食品、手工艺品、服装服饰品等五大行业。其中,从事农畜产品的企业有50家,占比16.67%;从事医药品的有30家,占比10%;从事食品行业的最多,有100家,占比33.33%;从事手工艺品的有40家,占比13.33%;从事服装服饰品的有30家,占比10%;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50家,仅占六分之一。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大都集中于资金需求较少、投资风险较小、技术创新需求较弱的行业,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三)原材料获取便利,销售市场有限获取原材料的便利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调研的140家生产型企业中,认为获得原材料很方便或较方便的企业占80家,占比57.14%。说明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在获取所需原材料方面遇到的阻碍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销售市场还是十分有限的,有120家企业的产品仅在本地区销售,占比40%;可见,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主要市场依然在国内甚至是当地,民族特色产品在国外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很弱。

(四)所处成熟阶段企业较少,亟待转型企业较多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初创与成长阶段,其中有70家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占比23.33%;110家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占比36.67%;仅有50家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占比16.67%;同时也有70家企业已经进入了转型阶段,占比23.33%。可见,处于成熟阶段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较少,亟待转型企业较多。

二、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

(一)管理模式方面第一,大多数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经营者素质较低,缺乏现代管理方法、技术与手段,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理念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激励和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同时还缺少战略性的眼光,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统计,有80%的企业在企业管理上有困难,其中83.33%的企业认为是缺乏管理人才。第二,企业在信息整合、人才运用、技术开发和资金储备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致使低水平的业务发展,使人员归属感欠缺,技术人员频繁流动,高端人才缺乏。对于选人和留人方面的调研显示,83.34%的企业承认有困难,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待遇不高、没有发展空间。第三,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企业管理者任人唯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优秀管理者离职,导致小微企业的不规范经营。第四,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意愿偏低和信息化基础薄弱。73.34%的企业认为在信息获取上有困难,80%的企业认为是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有信息化项目,但大多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化,未达到对于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等全方位的管理和原始数据的收集。同时还缺乏能够建立、使用、维护信息化系统的专业人才,使深层次的信息化举步维艰。

(二)营销变革方面产品销售困难和品牌打造难度大是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两大突出难点。在市场销售方面,83.34%的企业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86.67%的企业认为宣传不到位,90%的企业认为目标市场小,93.34%的企业认为同行业的恶性竞争。首先,小微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在宣传力度上花费较少,加之营销人员也难以运用创新性的宣传策略,致使了解与购买小微企业产品的顾客不多;其次,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受到文化、宗教与地域的限制,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消费群体相对固定,这也决定了难以扩大销售范围。再次,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进入门槛低、经营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使其盈利较少,发展困难,使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不免进行恶性竞争,致使其他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在打造品牌方面,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存在困难,其中80%的企业认为是其质量一般,缺乏创新。由于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而且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致使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另外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有显著的改进,但仍旧未形成全民的法治意识与自觉行为,创新维权成本过高,致使创新投入和收益严重不相符,这大大地挫伤了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导致了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特色,更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三)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创新是阻碍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表现为技术人才缺乏和手工艺技术传承者稀少。在技术升级方面,70.01%的企业存在困难,其中90%的企业认为是技术人才的缺乏。每个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但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客观需求严重脱节,使少数民族地区创新技术人才的供求严重失衡,也使得企业技术升级的道路更加艰难。此外,工艺流程复杂,企业发展受阻,市场空间狭窄,与利润创造能力低也让传统民族技艺的传承后继缺人[1]。由于人才匮乏,技术升级困难,手工艺传承者稀缺,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随时代的变化生产出符合现代特色的民族特色产品。

(四)政府扶持方面政府对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扶持的针对性及落地性较差。调研显示73.33%的企业认为与政府的关系处理有困难,80%的企业认为我国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80.01%认为与社会地位低有关,76.67%认为中介机构服务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大多小微企业对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不了解,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府扶持政策优惠手段单一;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创新没有得到重视,尤其大量的科技创新因为资金与市场等原因没有转变为实际经济收益,使企业面临成本较高、融资困难贵、税费负担沉重与招工困难等压力,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发展空间不断压缩;中介服务机构总数少,分布不均匀和社会化程度低,对于技术评估、交易与风险投资等专业性的平台构建缓慢,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发展不完善等。

(五)组织合作方面我国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相对落后地区,依托资源发展,不仅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而且其经营者对于合作发展的意识薄弱,常常是单打独斗,很少与企业、学校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因此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信息缺,人才少,技术弱,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减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了有效信息沟通渠道,难以优化合作项目[2],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问卷中在对评价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6.67%的企业认为加强企企/校企合作这条路径重要。这从侧面反映出一半以上的企业当前在对加强企企/校企合作方面所采取的行动较少。

三、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其逻辑思路是:针对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瓶颈,从企业、政府和组织联动三个角度挖掘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提出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达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是从粗放到集约、从规模到内涵、从传统到可持续发展。在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中,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占主导作用,政府拉动及组织联动起推动作用,通过“十化”实现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主要从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营销变革与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考虑。1.管理规范化与内控信息化。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进行管理规范。第一,管理者就必须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和摒弃之前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必须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企业要做到管理层级明确,权责明晰,提高决策水平。第二,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3]。因为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常受到家族经营的影响,企业内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常常有“裙带关系”,使滥用职权的不良现象经常发生。第三,要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来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使财务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企业必须要设立会计核算部门,改变原来经营者一人既管账也记账的情况,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从事账目的记录和与核算,并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去记录,将经营者自己的资产与企业的产权严格区分。第四,企业要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构建科学的用人和激励机制[4]。在选人和用人方面制定科学公正的制度,这样能避免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同时也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招聘符合本企业的所需技能人才。第五,经营者和管理者也要继续系统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增加对政策法规的敏感度与辨识度,提升自身的前瞻性和统筹全局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本企业的各种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使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得更科学合理。第六,应当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传统的人工管理在当今信息时代中已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信息的时效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5]构建数据库后,能和相关单位进行网络联络,及时挖掘有效信息。同时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搜集,分析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再配以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最优化的成本控制及企业管理和决策[6]。2.营销品牌化与渠道多样化。品牌营销化首先是经营者要有品牌意识,并注重品牌营销。因为通过品牌营销可以让顾客了解,认识、接受民族特色产品,让顾客有购买的欲望。利用品牌文化让民族特色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和精神打动顾客,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从而提高民族特色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知名度,实现民族特色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标。其次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从单纯销售民族特色产品到营销自己的品牌,需要精心策划相关一系列精准的传播活动[7]。再次要用有效的经营策略来保护品牌。虽然品牌营销之路很艰难,但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也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顾客需求,采取有效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保护自己的品牌。渠道多样化是增加销量,实现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一考虑网络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要紧随时代潮流,建立民族特色网店售货服务,或为网店提供民族产品,吸引年轻一代的潜在客户,将实体和线上结合,扩大销售市场。第二考虑建立连锁店。条件成熟时也要积极的在外地拓展市场,打造外地的民族特色产品连锁店,让民族的特色产品渗透到其他省市。第三,要依托相关联产业公司拓展渠道。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还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域环境,使其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所以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要抓住这个契机,将民族特色食品,手工艺品,服装服饰品等销售活动和旅游公司相结合,通过旅游团,为游客介绍当地特色的文化和产品,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实现特产销售。第四,考虑国外贸易。从少数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上看,大都地处内陆,位于边疆地区,这样与相邻的边疆国家的贸易就具有相对的地域与民族优势,内蒙古临近蒙古国与俄罗斯等国。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将民族特色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也要跨越国内的买方需求链并结合国外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生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开我国市场的激烈竞争[8],从而拓展销售渠道。3.自主创新化。第一,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要树立全方位的创新观念。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要将创新文化写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对创新文化宣传,将全员创新的理念深入每一员工的内心。第二,建立精神和物质的创新激励体制。对于创新的员工要积极的进行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的积极性。第三,要创建创新的开放系统,营造一种集思广益的工作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员工学习和提升工作技能,并且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励体制,激励员工提出合理化意见,同时管理人员也可适当的采纳下属的合理化意见。第四,要在资源配置加大倾斜。为自主创新提供人员,技术,资金支持。第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创新培训,并且建立员工创新考评制度。

(二)政府拉动转型升级1.运营平台化。政府要首先建立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创业园区,作为运营平台。积极引导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聚集,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各级政府要安排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单独的用地指标,集中建设标准的厂房,为民族特色产品小微小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场地,此外还要在场地、租金,水电费用等方面对入驻的小微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民族特色产品小微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发展体系中,发展特色中小民族特色企业群,鼓励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合作,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重复建设,从而使资源在大范围内实现有效的合理配置[9]。2.扶持配套化。基于民族经济的增长是民族平等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各级政府要继续给予各种政策支持。如加大扶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兴办和发展的优惠力度,增加税收减免幅度,降低创办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注册资金,继续支持更低息的或增加无息贷款的可贷金额;政府要创建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水平较高、服务功能完善、带动就业作用明显的特色产品小微企业予以奖励;政府设立专门负责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部门,建立和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经营者的联络数据库,及时将政府对企业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解读给企业经营者,并且可选典型案例发送给各个经营者,增加他们获取信息的意识;政府要建立专门针对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调研团队和调研制度,及时获取即时的、全面的信息,深度了解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困难,从而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更有利的政策,促进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还要定期举行对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知识和专业培训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利于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组织间联动转型升级

1.企企联盟化。小小联盟。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具有明显的小、散、弱的缺点,为了促进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必须要组建小小联盟[10]。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在建立小小联盟时第一要转变单打独斗的发展观念,形成小小联盟的合作意识。第二要明确企业所处的阶段和地点,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然后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选择利于双方共同发展的联盟企业,从而便于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协同效应,共同对抗强者。第三要选择合适的联盟方式。如构建技术开发联盟、供求联盟、品牌联盟、供应链上下游联盟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的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共同发展。第四一定要建立联盟结构和标准统一的管理体系,并且与联盟伙伴必须建立关于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条约以及问题协商机制,这样利于提高联盟内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大带小。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也要积极主动与大中型或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特有优势,实现共同发展[11]。大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物流,人员这三方面进行带动小企业。在技术带动方面,通过大中型或龙头企业向小微企业提供先进技术,然后小微企业运用学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大中型或龙头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配套产品和服务,从而也利于大企业实现集群发展,提高整体的抗风险水平。在物流带动方面,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的物流存在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的突出特点,所以要与大型企业签订物流运输协议,明确权利与义务,建设了双方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实时双方所需购货和货运信息,聘请专业人员对货运的车辆、人员,数量统一调度和配送,这样物流形成规模效应,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效率也大大提高。在人才带动方面,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可以将优秀的人才与小微企业的人员结对子,精准帮扶;及时技术新动态,提供技术咨询;选派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驻厂指导,切实发现小微企业技术管理漏洞,及时优化整顿;提供相关培训,推动小微企业向规范化、技术化、创新化发展。

2.校企合作化。企业与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研发机构、技术成果转移、联合或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使产学研相结合,加快了企业与科技的有机统一,使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其次,企业要与学校一起制订联合培养学生的文件,并且将学生的管理办法与培训计划详细列出,要聘请一批专业职称高、业务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和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企业一线岗位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还要聘请民族工艺传承者教授学生工艺制作过程。然后基于民族特色的医药产品对科学和技术的高要求,企业应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实行多边的技术和联盟。最后要主动引导高校相关导师教授为民族特色产品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市场开拓,若目成功就能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实现创新主体互利共赢[12]。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优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将学生所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与市场的对接。

3.机构融合化。小微企业可以和猎头公司合作,引进企业所需人才;可和培训机构合作,让其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层次;与会计事务所合作,为企业提供会计、审计、税务等财务方面专业的服务,从而知法、守法,避免财务风险;可和律师事务所合作,让其提供法律宣讲、教育,咨询等,使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和物流公司合作,让其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物流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送效率等。此外,可以和这些社会组织协商共同构建科技、培训、运输,法律的中介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帮助规模小,基础弱的企业,让他们也能获取信息、引进技术、进行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岩,聂媛媛.众筹开启少数民族特色小微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基于“合”理论的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6,(6):181.

[2]林军,李快满.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路[J].开发研究,2014,(1):70-72.

[3]许倬恺.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泰州市苏陈镇为例[J].法制博览,2012,(10):280.

[4]周枝田.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以珠三角台资制鞋业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0:137-139.

[5]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47-149.

[6]韦伟.呼和浩特市小微民族特色企业融资状况分析[J].财经界,2016,(4):78-163.

[7]李欣欣.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以长沙市三家本土企业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3:44-45.

[8]段丽华.民族地区小微企业蓝海战略的支撑要素述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5,(2):182-185.

[9]武键鹏.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176-177.

[10]韩蜜.辽宁地区小微企业转型的问题域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28-31.

[11]许彤,李中全.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建立联盟关系问题的研究[J].管理学刊,2015,(1):72-77.

[12]张伟良.高歌猛进,推动区域创新与转型升级———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综述[J].广东科技,2015,(3):18-21.

作者:王瑞永;阴洁;侯志率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ubdxxb/7232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