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范文

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2-08-06 11:38:15

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

《黑龙江民族丛刊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居都仡佬语的现状及其双语教学的意义

(一)居都仡佬语的使用现状仡佬语是分布在我国贵州、云南、广西以及越南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属于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其语言面貌复杂,是一种面临濒危的语言。仡佬语下分四个方言,各个方言之间的差别比较大,方言与方言之间几乎不能相互通话。贵州六枝的居都仡佬语属于仡佬语的多罗方言。居都的男女老少都以仡佬语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居都仡佬语是目前仡佬语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方言。其他大多地方的仡佬族人已经不会自己的民族语言了。曾有仡佬族全国人大代表哭着请求研究者尽量详尽地记录他们即将消亡的语言,好让子孙后代也能了解祖宗的语言[3]11。居都仡佬语处在以汉语为主体的多种语言包围之中,居都人个个都是双语人,有的甚至还懂三种以上的语言。对外,他们大都讲汉语西南官话,年轻人又通过电视等媒体学会了普通话。然而由于语言的接触,强势的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对于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年轻人的仡佬语使用中,很多词已经融进了汉语的成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将越来越深广,语言同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二)开展仡佬—汉双语教学的意义1.双语教学是仡佬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居都是唯一一个全民使用仡佬语的村寨,在这里开展仡佬—汉双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与条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得以存续的根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并存共荣,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有利于民族和国家,有利于人类[4]1的发展。对一个民族而言,语言和文字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仡佬语这种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来说,如何保护其语言,使民族的文化、习俗得以传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仡佬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通过正规的教育来增强仡佬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培养民族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故事传说,这就是对仡佬语最好的保护和传承。何况,民族语文本身就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做好民族语文推行工作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将起决定性或推动性的作用[5]。再者,保护好了仡佬语和仡佬族文化传统,对开发仡佬族地区的特色旅游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随之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2.双语教学是繁荣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需要。我国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在中华民族从多元最终形成为一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因此,它们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始终受到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的制约[6]。对少数民族而言,青少年在实行双语教育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了解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将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归根结底,实施双语教育就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是保存与传递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因而,既掌握汉语又不忘记民族语,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既是繁荣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繁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需要。

二、仡佬语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一部分关注英汉双语教学,一部分关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学,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学,又只重点关注那些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因此居都仡佬语的双语教学除了面临目前双语教学普遍所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地方政府认为双语教学投入大,产出少,没有任何动力。部分地方领导甚至认为民族语言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保护的必要。就仡佬族本民族成员而言,部分仡佬族人认为本民族语言不好听、不好懂,说出来低人一等,要努力去学习人们普遍认同的普通话或当地汉语方言,对母语教育不感兴趣。加上仡佬族大多聚居于贫困山区,经济普遍落后,他们更加关心政府如何让他们脱贫致富,至于自己的母语是发展还是消亡,他们并不太上心。

(二)教学硬件的匮乏居都村小学创办于1978年,当时的校舍非常陈旧,教室为木板房,是整个六枝特区较差的学校。2000年经世行贷款修建新校舍,2002年投入使用,有1间会议室,6间教室,其中有两间危房,由于软地基和地势不平,导致地面下沉,房屋开裂。学校没有围墙,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体育课没法开展。饮水是山区的一大棘手问题,当时学校没有自来水,学生只能自己带水上学,教师也必须去农民家中挑水,生活非常不便。2011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在居都大寨的山头重新修筑了一个小学,共六间房屋,其中一间为会议室,一间为小学食堂,其余的四间作为小学一至四年级的教室,周围筑起了围墙,并且架管引进自来水,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虽然办学条件相对有所改善,但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完小的办学条件。

(三)师资力量的匮乏居都小学刚创办之初,只有1名公办教师,5名民办教师,学生近200人,其中95%以上为仡佬族,教学班级只有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然而30多年过去了,居都小学的情况却没有多大的改善。2008年教师总人数仍为6人,公办教师5人,民办教师1人,学生199人。当2013年10月笔者再次调查时,教师总人数只有5人了,除了民办教师为本地仡佬族之外,其余的教师都是外来的汉族,并且都不懂仡佬语。如果教师人数按师生比1/21配置的话,居都小学至少需要9名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不高,4位汉族教师都是大专学历,民办教师为高中学历。由于师资的匮乏,居都小学实行个人班级负责制,一位老师包揽一个班的全部课程,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安排作业自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不可想象。美术、英语、音乐等其他的素质教育课均没有专业教师承担,所有这些课程改上语文、数学或讲故事。由于居都小学的学生母语为仡佬语,对于汉语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他们的老师基本上不会说仡佬语,这样就造成了理解与交流上的脱节,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会仡佬语的仡佬族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居都村现有一名仡佬族中专毕业生,他相对于汉族考生而言文化程度还是偏低,多次没能考上特区的教师编制,一直在家待业。即便居都小学能够聘用他,但每个月低至600元的工资待遇,根本无法满足教师的日常生活需要。据小学校长说,这600元的工资还得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因而对学校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文字与教材的缺失仡佬族虽然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但由于仡佬语没有文字,也没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文献,即便在汉民族的典籍中也鲜见有关仡佬族的记载。没有文字就无法书写,更谈不上编写教材,这样的教学也缺乏稳定性与持久性,这正是无文字语言双语教学的瓶颈所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李锦芳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长期以来致力于仡佬语的研究,目前李锦芳教授等学者正在酝酿创造仡佬语拼音文字,并且有意编写仡佬—汉双语教材,这或许能为仡佬族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机制的欠缺目前进行的双语教学,均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师的课堂组织下完成双语教学任务的。而对于无文字的语言来说,没有大纲,没有教材,课堂组织教学也难于开展。在七八十年代的民族教育中,对于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的语文教学,主要根据其传统习惯采用其他民族的语文教学,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辅助教学。而随着民办教师的辞退,懂得该民族语言的教师越来越少,以至于连这种最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都无法保存。就目前有文字语言的民汉双语教学而言,尽管大家对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褒贬不一,但至少还可以通过书面的测试来进行教学效果检验。甚至还有规模比较大,且具官方性质的测试,如壮族地区在2012年6月就开展了壮语文水平考试(VSSG),为民族语言水平测试的标准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7]。而无文字语言的双语教学则无据可循,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没有一个民族或地区开展过具一定规模的无文字语言的双语教学,即便有个别民族如东乡族已开展了此类双语教学,结果也是发展非常缓慢[8],更谈不上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三、仡佬语双语教学的设想

一种民族语言不仅仅是该民族成员之间交际的工具,它往往记载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消失,都意味着该民族历史文化的消失,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损失。我们认为仡佬族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应该从这些方面来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地方政府领导的认识水平,政府领导要积极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政策,了解民族语言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作用。居都村所在的六枝特区民宗局以及乡政府十分重视仡佬族的文化保护,例如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民宗局和乡政府每年都会辅助其举办文化节,并帮助仡佬族恢复其传统服饰。民宗局甚至前往北京找专家学者献策,争取申请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领导的变更,这种政策具有不稳定性。2012年5月,贵州省民语办和语委办给居都小学挂上了“仡佬汉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省级示范点”的牌子,可是对双语教学的投入却至今未见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让地方政府领导认识到,仡佬语是仡佬族文化的一部分,仡佬族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仡佬语,有必要寻求保护仡佬语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提高仡佬族自身的认识水平,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仡佬语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语在自身的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仡佬语的消亡就意味着自身文化的毁灭,要让他们增加自身民族语言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教学设施仡佬族群众大多居处偏僻,山高路远,像居都村就如同一个电脑的终端设备,一条二十来里的崎岖山路通到的那个村就是尽头。在这种情况下,就地兴建学校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虽然近年来居都小学的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面临的问题仍很突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政府要尽可能增加投入。一是教学场地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增加教室的数量,提高教学楼的质量;二是提供教学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要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三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活及娱乐等相关条件。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配备仡佬语汉语双语教师对于诸如居都小学这类条件艰苦的学校,很少有外来教师愿意主动来此工作。政府教育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补贴措施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还应该充实教师队伍,引进一些素质较高层次人才。由于仡佬族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考上师范院校的人才比较少,所以懂仡佬语的教师非常稀缺,而前来任教的又都是不懂仡佬语的他民族教师,这种言文脱节的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特殊的灵活措施来培养部分仡佬族教师。一是充分利用仡佬族已有资源,比如入编考试失利,在家待业的师范中专生是难得的双语教学人才,对于这种人才,政府与教育局均应有政策上的倾斜,让他们在双语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对于村里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政府可以有意识地资助其外出深造,再让他们回家乡为教育事业作贡献。这一部分仡佬族青年教师,能够在仡佬语的教学上成为中坚力量。

(四)采取灵活措施,组织实施教学仡佬语没有文字,教学没有教材可依,如何以开展双语教学成了教育界的一个难点。对于无文字语言的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不拘一格,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进行,主要有如下方面:1.坚持仡佬语辅助汉语教学的原则。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双语教育是指我国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中享有本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权利,因此在学校中并列实行本族语文和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叫双语教育”[9]47。对于仡佬语这种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特殊语言,与藏语、彝语那些既有语言又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相比,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很小,在对外的适应性上表现要差一些。鉴于此,我们认为仡佬—汉的双语教学适合采用只开设一门民族语文课程、其余各门均以汉语文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且任何一种思维训练发展都是基于一定的语言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仡佬族的双语教学中,坚持仡佬语辅助汉语教学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2.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保障双语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在教学语言的安排上,应该坚持仡佬语由多到少,汉语由少到多的原则。双语教学中,母语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基础,掌握母语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双语教学才是真正符合实际的双语教学。用儿童最熟悉的母语语言体系进行教育,作用是最大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在小学阶段先使用母语接受教育,他们在识字和算数等方面的技能将会掌握得更加快。也就是说,如果母语学得好,第二语言就会学得更好。母语教育能够使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紧密结合,运用母语促进思维发展,可以提高仡佬族儿童母语文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智力能得到合理开发。今后若有仡佬语拼音文字问世,学生们应该从学前教育开始学习新设计的仡佬语拼音文字的认读和书写,到小学逐渐以汉语文及汉语为主、仡佬语为辅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起到强化小学生仡佬语的语言能力与语言意识的作用,并能让学生从自己的母语过渡到能熟练掌握汉语。3.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主题活动,比如使用仡佬语讲故事、演讲,等等。仡佬—汉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能将汉语和仡佬语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可以把汉语的常用语句用短故事或者寓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通过仡佬语的转译教授给学生,学生得以深入理解后便能自己组织语言进行生动的讲演。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使用母语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文化知识。4.邀请村里的老人或仡佬语能力强的人前来进行各种培训活动。比如讲故事、唱山歌、传授村里的风俗习惯等等,并进行录音与录像,这些音像资料可以作为今后的教学内容(相当于教材)重复使用。笔者在居都进行语言文化调查时,所找的调查对象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仡佬族的山歌、风俗习惯等在他们身上还基本能得到保存,尤其有个别70多岁的老人,讲故事、唱山歌等方面样样在行。可惜到了年轻一代就出现了断层,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几乎要失传了。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老年人为学生们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以此来带动整个居都村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传承仡佬族传统语言文化的良好氛围。虽然传统民族文化的流失是各个民族共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但绝不能放弃,应该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5.编写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授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用汉语编写一套简明的教师教学参考书,在仡佬语教材编写出来以前,教师可按照书中的内容进行仡佬语教学,这样便可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在教学方法上具体可以采用实物或图片、影像教学等方式。例如要教一种植物名,可以使用实物来进行讲解,也可以预先把它拍成图片,通过图片展示进行说明。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使用多媒体录制成影音资料,然后通过结合放映音像资料的方式来进行仡佬语教学。

(五)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双语教学的评价是指对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估。如果某种教学模式没有一定的考核机制,那么这种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最终无法开展下去。仡佬族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保存有声语言,因此仡佬语的教学考核也只能主要以听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考核对象。仡佬语教师可以收集仡佬族民间故事作为学生的听力考核材料,并设立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标准来考核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表现在遣词造句能力、语言流畅程度以及仡佬语和汉语的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考核内容可以根据仡佬族的经济、文化、制度、宗教、习俗等现实情景来选取题材。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演说;或者采取问答形式,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者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组词造句,以考核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等等。最后,还要注意考核评价结果的效力,应该与其他课程考试结果同等看待,并可以将其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评价指标。只有不断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才能保证这种教学长期进行下去。

四、余论

与民族语使用状况良好而汉语水平不高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学模式不同,无文字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的重点则在如何保护、传承、发扬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上。无文字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由于无模式可循,目前又没有特别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因而无文字民族语言双语教育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况。在教育系统中,合理地使用双语制,这不仅是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各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0]3。只有充分利用民族语文来开发民族儿童的智能,用民族语文来发挥他们的母语思维优势,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这才是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作者:曾宝芬康忠德单位:湖南涉外经济文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ljmzckzz/6511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