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普高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范文

普高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06 09:02:22

普高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不适应的表现

1.学习困难。内地高校教学环境的不适应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对于有上进心、积极乐观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不适应问题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内地学生的差距,给他们的学习增加困难,他们为赶上课程进度,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导致其他素质的拓展受到限制,违背了现代大学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意志不坚定、缺乏上进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学习的不适应则会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进而荒废学业。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会回到生源地就业,这些地区人才稀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在面对学习不适应的问题时,容易产生“反正回去也能找到好工作的心态”,从而得过且过,浪费大好学习时机。

2.人际关系不畅。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畅主要表现在对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从单一民族的生活环境到多民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缺乏交往技巧、交往方式不当等都会严重影响交往效果,造成学生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不良现象。另外,由于人际关系不畅,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了寻找归属感往往加强与同校本民族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或者组成“老乡会”等小团体,这就为自己与外族大学生的交往竖起了又一道屏障,进一步缩小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无形中加强了自我封闭的强度,使交往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人际关系不畅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各民族同学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间接造就了学生冲突的土壤。

3.心理障碍。环境、学习和交往的不适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影响。由边远贫困、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到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社会生活环境开放的内地城市,地域环境的巨大差异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贫富差异会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造成生活压力;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游离于班级群体之外,孤独离群;还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成绩不再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与内地大学生差距较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有的学生从小生活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机会偏少,父母大都文化层次偏低,遇到问题后很少与父母沟通,从小形成的独特交往习惯和较差的汉语水平,使他们不愿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甚至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失望、羞愧、自卑、孤僻等极端心理状态。

二、不适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1.国家维度。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支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目前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少数民族人才仍然紧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又不断出现新情况。因此,作为民族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和责任承担者,国家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政策支持,在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设施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学习相关政策性项目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新近兴起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类院校的资金支持,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适当扩大内地班的规模。通过笔者的走访和已有的大量实践证明,有过内地班学习经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比直接从少数民族地区考入内地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内地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和民族文化不同所引起的内外部冲突。因此,在未来的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应适当扩大内地班的规模,或不断创新与内地班具有同样效果的民族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早地享受到优良的教育资源。三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建设多元性社会文化。国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者,承担着社会舆论的引导任务,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会文化尚处于新旧更替的重要时期,国家应加强文化建设的引导力度,积极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兼容并蓄,重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基础。

2.学校维度。一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少数民族生活设施。对于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应在严格落实已有的少数民族资助政策的同时,不断创新资助模式,通过奖学金激励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同时完善相关生活设施,为不同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例如增设清真餐厅,提高清真餐厅的服务质量;协调有特殊风俗习惯、宗教习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住宿等。二是营造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两种现象: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一方面,学校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人文关怀,“发挥辅导员和心理辅导机构的作用,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异文化介绍和展示、心理疏导等,安抚学生的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向,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自我定位和跨文化交流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指导学生社团组织中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学生活动,重视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对如古尔邦节、藏历新年等重大少数民族节日举行庆祝活动。现在,已有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有益尝试,如有些高校每年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节,校领导、老师、同学们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举办联欢会,共同庆祝重要少数民族节日等,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融合,还使不同民族的同学实现相互性的适应,从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环境。三是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一辅导。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因此,学校在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少数民族的个体性,对出现适应问题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切忌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盲目以偏概全,或者说为机械化地贯彻民族政策而盲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进行带有歧视性的“特殊照顾”等等。

3.个人维度。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还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动适应和自我提高,只有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努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的适应问题。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客观地看待本民族传统,在遵循本民族传统的同时,也要包容其它民族的传统;既能充分享有国家的民族政策,也注重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严防“坐、等、靠、要”国家政策支持的依赖心理,在保持与融合、自助与他助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其次,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要积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与老师和内地同学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学会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培养自学意识。另外,还要加强沟通。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的沟通,才能拓展眼界,团结同学,树立自信心,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抓住各种机会,克服恐惧、担忧心理,在主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素质,彰显自身价值,获得同学认可,在群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身份归属。

作者:李德福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

被举报文档标题:普高民族大学生适应问题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ljmzckzz/6399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