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范文

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2-04-04 03:59:12

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摘要:需求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部驱动力。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都伴随着它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满足指定的需求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总结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评价的需求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多需求;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提出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从概念上讲,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理念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信息化不仅表现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还应表现为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方位使用,体现出信息对教学的帮助。其次,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囊括教学管理和高校行政管理多个领域,包括高校科研协作平台管理过程。最后,高校教育信息化不仅包括教学领域教学过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还应涉及信息化教学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和推广。

二、基于多需求视角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

需求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部驱动力。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都伴随着它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满足指定的需求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此,这种理念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经典的需求理论中提到系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基于生态教学观的高校信息化教育模式(从过去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师生的和谐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信息使用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校需要满足教学对信息化的多种需求。本文从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总结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基于信息化评价的需求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多需求视角下的发展对策,以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基于教学理论的需求

伴随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教育信息化是更新高校教学观念,转变过去应试教育状况的有效方法。教育信息化使高校教育从过去的传统、保守转为大众、开放,拓宽教育的时空领域,教学手段也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很多教学理论都热衷于研究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如怎样制作多媒体动画、怎样实现在线教学网站方式等,但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应该是教育的实施者,即相关教育工作者,信息化不过是实现教育的一种手段。高校应该扩大人的理论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作用,缩小信息化在教学方式改变上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好比一个小区不会因为引进智能物业管理设备(监控、报警、门禁等)而辞退物业服务公司,却可能会因为有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而思考怎么样让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教师应从自身条件出发,考虑具体的教学信息化环境和信息能力,结合教育信息化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理论。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于教育的期盼,探索信息化教育的着力点,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现阶段,一些教学理论包括“学教并重”的协同教学理论、数字化学习理论、移动教学理论等多宽泛的指导性特点,由于其偏向概念化,和具体课堂教学操作有部分脱节,所以我们需要把应用研究重新分类,通过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科学等知识背景,定向研究各门课程、各类学科,集结不同的理论思路。

2.基于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

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必需性以及采用何种形式、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在思想和实施之间存在差距,甚至过分推崇传统的手写板书、讲稿、教学文件的形式,“粉笔+课堂口授”是他们的不二法宝,认为使用信息化手段是多余的,没有多大必要。在信息使用上,掌握信息技术和对信息的运用没有实现整合,没有深挖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信息素养体现在高校教学上是表现为对教学信息的识别、采集、分析、加工、使用,从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促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首先应树立现代教学信息化理念,培养信息意识。教学理念和意识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势不可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主动学习信息化理论知识和技术,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其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导学者、助学者,课程互动、实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能力,根据所教授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结合班级教学内容分析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教学元素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最优化设计,形成一定的信息教学设计能力。高校应该加快信息教学资源库、教学信息平台等环境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日常教学应用的方法培训和资金投入,使教师能熟练设计、掌握教学信息资源并和课堂教学完美融合。

3.基于信息化资源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仍存在不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现象比较突出。信息化资源建设基础薄弱,横向的教育部门和高校之间信息流动不畅,资源分散形成信息孤岛。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内部使用,但由于未和公众网络联通,很多教学信息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一些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制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表现出质量参差不齐,反复建设等情况,这样反而浪费教育资源。对于信息化资源来说,应该统筹规划实施,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议可以参考美国著名高校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常青藤盟校”联盟的形式,呼吁我国有影响力的高校多方参与形成信息化资源共享同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产生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应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鼓励社会资金、第三方力量参与进来,提高信息化基础建设效率,消除地区间信息硬件贫富差距。同时,不断丰富网上教学内容信息资源库,形成更多的信息化课程。引导教师参与或主持信息化资源的研制,从信息课程文化理念上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知识模块、体系的充分融合,从手段上,将信息技术结合到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中去。

4.基于信息化评价体系的需求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是参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学使用手段、相关的教学内容、学习学制而制定,并未把信息化使用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衡量中。有些高校虽然改变了评价标准,考虑到信息化对教育的重要性,但只是偏重表面的硬件数据,如考核计算机教室、数量、多媒体设备等,缺乏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的深入考核和测评。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准确、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估指标参考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形成以学校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的形式构成信息化评价主体,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信息化绩效指标评估体系。依据该信息化评估指标对照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发现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将来更好地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评促建。

参考文献:

[1]胡小勇.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连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李忠春,张加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4]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

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 单位:张敏;张立新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hbdesfxyxb/70360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