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范文

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2-11-02 10:46:37

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津市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津市市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整域推进;经验;对策;津市

党的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发展方针。借乡村振兴调研机会,笔者调查了解了津市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试图探讨津市市整域推进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破解这些问题的对策。

1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启示

自中央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津市以规划为引领、以点带面、狠抓落实。截止目前,共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9个,覆盖率为7647%,戚关村、大关山村、大山社区、白衣庵社区等村分别被评为省级、常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2016年、2017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域推进试点县。由本市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1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联动体系津市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始终保持“力量不减、力度不减”“投入递增、责任递增”的态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力推进。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主职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班子,市直相关部门、镇(街)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示范引领。按照“市级领导联点、乡镇干部驻村、职能部门联动”的模式,确保了示范引领的顺利推进。三是强化责任。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美丽乡村示范村量化分级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强化责任落实。

1.2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建设定位

津市在规划布局上主要是做到了“三美”。一是统筹谋划构筑整体美。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做到了布局“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先后修编了《城乡土地利用总规》《城乡统筹规划》《乡镇集镇规划》以及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凸显个性美。按照“因势引导,因村而异”的原则,充分依托山水林田自然资源禀赋,彰显自然美景,突出乡土风情,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一山一水”片区和近郊片区的规划布局,即:突出文化养生,充分挖掘药山文化底蕴,加快药山景区设施配套,提升景区接待能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景区;突出生态养生,依托毛里湖自然生态资源,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基地;突出近郊休闲,打造大关山村乡村旅游走廊和休闲农业走廊。三是点面结合呈现和谐美。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试点、脱贫攻坚等工作相结合,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共生。

1.3坚持产业为先,为整域推进注入动力源泉

津市把培植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一是培育特色产业。目前,休闲农业、果蔬、牲猪等特色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旺森农牧、佳和农牧单体养殖规模位居全省前列;食用菌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规模以上休闲农庄达到18家,其中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四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式养蚯”循环农业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成功挤入全国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县笼子。二是扶持经营主体。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常德市级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2家,家庭农场达到103家,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大户582户。建成互联网产业园,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农超对接”的快车,食用菌、水产品、牛肉米粉、橘子罐头等十大农产品销售全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三是创建农业品牌。近几年来,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3件、绿色食品认证21件、“三品一标”共创建22件。润农公司的茶籽油产品和油茶籽采集基地分别获得有机产品、有机产地认证,“津市果”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津市牛肉粉”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1.4坚持绿色发展,为整域推进彰显生态之美

津市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一是建设绿色津市。开展了“生态走廊”“十万乔木绿津城”等创建活动,新造林1000hm2,公路植树94km,以“生态体验、生态田园、生态健身、生态旅游”为主题的4条走廊和湘北公路沿线景观带初具雏形。二是建设美丽庭院。按照“前庭后院、前花后果”的标准,建成美丽庭院3500余户,湘北公路沿线及原白衣镇蒲山村、毛里湖镇土桥村、药山镇新福村实现了美丽庭院建设全覆盖。三是整治农村环境。大力推进了“五化”(厕所无害化、建房规范化、庭院绿色化、集镇整洁化、垃圾处理市场化)建设,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村基本达到厕所无害化全覆盖;农村建房规范有序,湘北公路沿线民居呈现新貌,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3000余户;同时通过实施集镇拆违、棚户区改造、房屋立面改造、道路规范化建设等工程,集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垃圾分类“绿色存折”制度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和推介,2017年荣获省改革管理创新专家评审会第一名。

1.5坚持机制驱动,为整域推进凝聚建设合力

近年来,津市大胆创新,为美丽乡村建设凝聚了力量、积聚了动能。一是整合资金投入。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投入378亿元,村卫生室建设全市无缝覆盖,示范村电网改造全部实施完成。以“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为支撑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完成,探索建立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二是引导集中居住。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逐步同等享受城市居民在医疗、就学、社保等方面的权益。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四议两公开”“村民理事会”等制度,推行“3+X”社会治理模式,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清洁文明户”“三户三好”“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了“优美环境我管理、家园建设我出力”的工作氛围。

2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整体推进受如下瓶颈制约。

21缺乏完整科学、操作性强的规划调查表明,过半的村制定的规划不够科学。呈现如下特点:规划内容高大上,具体操作不切实际;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措施多,谋划产业发展办法少;规划没有实现全面统筹;有不少的地方出现随意性,稳步绿色健康发展有压力。

2.2集体资产发展薄弱,带头人发展的能力不强调查显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但半数以上的村集体资产较少,村支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和能力欠弱,发展动力不足。

2.3特色产业未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村容村貌美化了,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改观,“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了很好的起步。但“产业兴旺”略显滞后。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2.4村民主动参加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还没有上升到“我要建设”的境界,特别近年来办点示范形成的固定思维,资金、项目、人力、物质向“示范村”集中,少数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的政绩工程,对出资出劳出主意的事参与意识更低。这些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

2.5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要深入持久纵深发展,需要系列长效管理机制来确保。从调查情况看,美丽乡村建设和合理的长效机制明显是短板。

3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科学编制规划

首先,镇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村民群众的想法和意愿。其次,规划要融合本地人文资源、产业特色、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第三,避免规划的随意性盲目拍板。建议专题培训镇村干部,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抓重点,逐步做大核心区。同时,职能部门强化监管,加强审核。

3.2健全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首先,整合部门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源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渠道出水”,集中投入,发挥集成优势,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其次,需要有上级的政策支持。按照建设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再次,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同时,做大做优产业,更好发挥产业的支撑作用。各村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3.3加强队伍建设村

支两委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要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引导村干部认识到当村干部是为了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在乡村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激活干部活力。健全监管机制,落实村务公开,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报酬相挂钩。对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工作可适当增加考核占比,对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德才兼备的村干部给予晋升渠道拓展空间。

3.4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群众,向群众问计,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从犹豫迟疑观望转变到积极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组织、服务功能,大力推行生态、绿色、健康、安全的发展理念。

3.5提升乡风文明

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同时,发现和培养“乡村文人”“乡土艺术家”,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3.6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将建设与保护紧密结合,一方面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建设,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的执行;强化干部责任制,明确责任,定期督查,兑现奖惩;开展民主评比,激发民众的荣誉感,调动民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徐良根更好更快推进湖南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探析———基于长沙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7-52

[2]唐珂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3]陶良虎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孙金龙美丽湖南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J]新湘评论,2016(5):5-8

作者:钱雪华,石方梅 单位:津市市农业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gtzyxxhzz/7228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