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范文

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范文

时间:2022-03-01 09:54:40

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

《不如归》是日本明治时期德富芦花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浪子”凄凉的一生。由于《不如归》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部畅销书,同时在多个国家文学界都有着巨大的反响,因此,《不如归》也存在多个译本,中译本也不例外。本文在对日本小说《不如归》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之后,对其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进一步了解日本小说《不如归》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关键词】

《不如归》;传播效果;影响力

《不如归》是德富芦花的成名作及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畅销书。因此,《不如归》的译本也非常多,在中国以林纾的译本为代表。对林纾是怎样把《不如归》译成中文的,文坛学术界也存在一些误解,主要凭据是林纾对外文缺乏了解,一些翻译工作是由他的助手完成的。抛开译本争议不谈,《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毫无疑问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日本小说《不如归》相关内容概述

长篇小说《不如归》内容相当凄婉,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浪子”凄凉悲苦的一生。“浪子”幼时丧母,童年不幸,幸得一个好的丈夫,然而她并没有摆脱苦难,而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肺痨”,加上恶婆百般刁难,患上不治之症的浪子不得不与丈夫分开,最终,浪子在悲悯中死去,徒留丈夫孤独于世。总体来说,《不如归》讲述了一场在封建家族制度压迫下的悲剧。小说涵盖诸多的内容,例如新旧道德问题、婆媳关系、传染病问题以及妇女解放思想等。《不如归》一经问世,便在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当时日本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常会把彼此比作《不如归》小说中的男主角武男与女主角浪子。后来,《不如归》被改编成戏剧,也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不如归》中“暗藏”封建专制内容,作者通过超现实理性的批判,阐述了多重关系及现实社会问题,使中国、韩国等多个国家都对《不如归》小说产生了兴趣。并且《不如归》传入中国、韩国等国家后,也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之所以将日本小说《不如归》的传播及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是希望通过研究,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传播价值及影响力。

二、《不如归》在中国传播过程的分析

1.传播背景分析小说《不如归》在日本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在中国的传播不得不提到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林纾的译笔独特,并且翻译作品的数量也非常多。在当时来讲,林纾通过对外国作品的翻译,让国人更加了解外国文学的魅力。近代文学家鲁迅、郭沫若以及茅盾等,都承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林纾翻译作品的影响。林纾翻译的《不如归》影响力极大,这也很好地奠定了林纾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地位。

2.传播议论点分析对于林纾是怎样把《不如归》传播至中国的,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文坛学术界均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林纾是在助手的帮助下,靠着《不如归》的英译本转译而来的。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林纾对外文认识不足,在对欧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往往是由助手协助完成的。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林纾可能通过某种途径了解了日本小说《不如归》,比如传媒途径或者是他人介绍等,但其仍将《不如归》英译本作为翻译的基础版本。但是,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林纾也是参照了日本原版本的《不如归》。从翻译动机角度来讲,深读《不如归》你会发现,其内容和中日甲午战争存在密切的联系。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林纾目睹了自己的亲人在战争中丧失性命,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关注使林纾具有翻译《不如归》的充足动机。从翻译观点角度上来讲,笔者更倾向于赞同上述第二个翻译观点,即林纾在翻译《不如归》过程中将英译本作为基础时,又参照了日本原版本《不如归》。这样,便能够保证《不如归》译本的精度及准度。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英译本《不如归》与林纾所翻译的中译本《不如归》相差时间只有4年,而当时英译本《不如归》在欧美国家的知名度还不高,因此林纾将英译本《不如归》当作基础版本,同时参照日本原版本《不如归》的概率更大。以翻译本的小说题目为例,英译本《不如归》采用了“浪子”作为题目,即题目为“Namiko”,而林纾的译本则直接翻译成“不如归”,与日本原版本相比,没有做任何改动,也就是以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的。几乎可以确定地说,林纾在翻译日本小说《不如归》期间,手中掌握了《不如归》的两大版本,其一是日本原版本,其二是英译本。

3.传播过程结论综上可知,林纾译本《不如归》参照了日本原版本《不如归》以及英译本,在1908年翻译成中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由于反响巨大,中译本《不如归》也得以再版。另外,在林纾译本之后,中国还出现了其他翻译学家翻译的《不如归》,但从时间上看,相差甚远。虽然对《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争议,但毫无疑问,《不如归》在中国文坛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有赖于小说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状况等。

三、《不如归》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

1.从译者角度看其影响林纾所翻译的《不如归》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作品后来被纳入“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当中。林纾在自己翻译的《不如归》序言中也曾提到,这部作品的悲剧性非常突出,是日本明治时期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由此可见,正因为原版本《不如归》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林纾的翻译动机。所以,日本小说《不如归》对于译者的影响是极大的。

2.从读者角度看其影响中译本《不如归》的发行,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迅先生在东京之时曾读过《不如归》,有翻译的动机,但是因为一些因素迟迟没有动笔。侗生则在自己的作品《小说丛话》中提到:“我读不通日本原版《不如归》,但是林纾译本《不如归》无疑是翻译中的佳作……”

3.从衍生传播看其影响“衍生传播”指的是除小说作品译本传播形式以外的其他形式传播。对于日本小说《不如归》来说,其译本传播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也正因为如此,它衍生传播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比如后来它以戏剧、电影的形式在中国的传播。从戏剧角度来讲,春柳社演出《不如归》的次数是最多的;从电影传播角度来讲,早在1926年,国光影片公司便对《不如归》进行了编剧,然后将该作品拍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从而使《不如归》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如归》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在多个国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中国也不例外。以林纾译本《不如归》为例,虽然学界对其传播过程有不同看法,但毫无疑问,该作品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力是显著的,它开阔了中国读者的视野,让中国读者更加了解日本小说。并且《不如归》还以戏剧、电影的形式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从而使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如归》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在深读《不如归》的过程中,还需认识到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实现在更深层次上对小说真谛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艳丽.论林译《不如归》与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接受[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5).

[2]胡斌,胡淑英.互文与拼贴——论现代“中西合璧”式“外来戏剧”[J].创作与评论,2013(22).

[3]陈凌虹.论《不如归》与《家庭恩怨记》的情节剧特征[J].戏剧艺术,2008(4).

[4]邹波.林纾转译日本近代小说《不如归》之底本考证[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2).

[5]杨文瑜.《不如归新剧本》的翻译与改编——以战争与家庭描写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4).

[6]金钟珍.中韩戏剧接受日本《不如归》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孙立春.日本近现代小说在中国的翻译研究初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8]詹雪.德富芦花《不如归》的东方文化学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作者:于爱波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传播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frzz/6879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