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意境下的佛教音乐思考范文

音乐意境下的佛教音乐思考范文

时间:2022-12-31 08:57:19

音乐意境下的佛教音乐思考

2010年10月24日,宜春慈化寺第二届佛教音乐会隆重举行,梵呗萦绕,幡旗飘扬,人心雀跃。2011年9月14日,宜春文化艺术中心内宜春第五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月下听禅乐———静心”禅音乐演奏会清新上演,现场禅意浓浓,禅心灵动,听众如沐春风,感受到了禅乐的祥和、静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中国佛教音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言:“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而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佛教音乐所达到的境界,需要人以心去感受。佛教非常关注人的内心感受。对于音乐的理解,注重心理层面的作用,进而构成了用心来感知外界物体的音乐理念。人类创作音乐的过程,禅通过内心活动所达到的心神合一的状态,二者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有了分歧。禅境的无声具体体现在音乐创作中,就是“美的享受”的审美意味。通过对禅宗音乐中感悟禅心的研究,会让人们不再被心灵所围困,不会被外界物体所伤到的氛围,让心变成一片葱绿之地。

一、佛教音乐之概况

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而流传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地方,和佛教一起,佛教音乐也流入了中国,并且和中国几千年流传来的音乐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佛教音乐最早发源于印度吠陀时期,当时就是指僧侣们诵读经文的声音,也就是每天用文字来对各路大仙进行歌功颂德的声音,后来慢慢进展成佛教仪式中的唱辞。佛教音乐在传播的进程中,因为民族不一样,地理位置不一样,它在和中国传统音乐在融合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非常有中国特点的佛教音乐。自从东汉时期,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佛教音乐也随之被高僧们一起进行译制,流行到中国。而中国土生土长的佛教音乐的发展,则起源于梵呗。“梵,是指澄净的意思,呗,又可以称作婆师、婆陟、呗匿。从它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表扬、赞美。”梵叹,是中国最早佛教音乐的原型,也属于印度五种文明之一,最早起源于印度声明学。印度婆罗门又称为梵天的苗裔,所以传统叫印度为梵,古印度文就叫梵文。梵呗就是效仿印度的曲调进行创作,形成新生的音乐力量,用汉语来进行表演。佛光普照中的“花开见佛”中是指由两片翠绿的“莲叶”支撑起的不断击打人内心的木鱼、绽放夺人光彩的五明圆满“佛光”瑞相,光辉上面,显示出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五线谱的声调。和佛教一起,佛教音乐从印度,途经西域,传到我国以后,经过两千多年的进步,现在已经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的珍贵财物。作为一种具有传统民族艺术风采,又兼具审美情趣及教育意义的高大上的音乐形式,它正在被国人们所广为传颂,并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二、佛教音乐之作用

佛教梵呗音乐对于“周朝礼乐汉时衣”的优质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是在岁月长河中所演变出来的实际存在,不仅有非常多样化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理需要,而且佛教梵呗音乐和心理治疗的操作活动相结合到一起,不仅可以突显历史的积淀,又可以实现现代心理治疗的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发挥其特长,让宗教和时代、社会完全统一在一起,让教界、艺术界、学界和最为平凡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一直以来,佛教梵叹都为社会、过去以及将来所关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梵音,就好像清泉一般,渗入到所有人的心灵深处,然后发挥其改变一个地方传统风俗习惯的功能。佛教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听者身心的健康。音乐的作用很明显,不仅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情变温和,改善自我的脾性,特别是在宣扬佛法上面,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在悠扬、典型的音乐声中,禅乐会让我们顿悟到美丽的人生。佛音乐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它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世界,开启一个人的慧根,让人醒悟,可以让人变得沉静,不躁动,在心情压抑或觉得压力比较大时可以听听禅乐这样美好的音乐,悠扬的述说情感的形式,可以让人放松下来。

三、佛教音乐中意境之感悟

1.感悟禅心禅理中,表面上掩盖的是对心的历练。人的表层意思的外部往往潜藏着没有意识,也就是表象覆盖下的最本真的自我。禅宗非常关注心的功能,音乐创作当然也和自己的心理所想息息相关。在禅宗理论中,禅宗始终都特别关注艺术家的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事实上就是对心、对艺术创作所起的作用进行突显。除此以外,从音乐艺术现实以及审美趣味来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上乘的作品,不仅仅只是简单描摹生活,而在于反映音乐与客观存在的物品之间的一种心灵感应。它从音乐家的内心发展出来,并和艺术家的内心相脱离。宜春慈化寺中的普安咒,它所包括的内容就有教义的传播和传承,宗教情结的发展以及对各路菩萨进行歌功颂德,而且也对信徒内心的严肃和外在的平和进行了体现。宜春第五届月亮文化节中的禅音乐会其中的第一篇章的《禅尚清心》,里面的三首曲子《禅心空净》、《禅林清规》、《禅弘感恩》,就是指学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明心见性,要让自己的内心明净,使自己的本性不被外界假象污染而重现本能。

2.感悟禅境禅的最高境界就是禅境,也是美学上所想要达到的一种最高级别,其想要实现的审美观点也正如王国维所形容的,用物品来看物品,以及如入无人之境是一个道理。在《沧浪诗话》中,严羽对禅境是这样进行理解的:“盛唐时期所有人都表现在志趣点上,羚羊角,没有任何痕迹可循,所以处处都彰显着小巧可爱,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具体归结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禅境的静默,只是眼神交会,而不用言语来表达;其次是禅境没有理性可言,不寻求理性上的思考,具体体现在音乐创作中,往往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个人思想和直观表达,表演者的内心状态和审美情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禅境的无所顾忌,成为音乐创作中表演者在述说生命之源时的性情直观表达;最后,禅境的自我消除,在直观化的禅境中,通过美的语言将人归入人心和世界统一的那种美好体会中,让人产生飘飘然的感觉。在宜春禅音乐会上第二篇章“禅潜万物”、第三篇章“禅法平常”,告诉人们修禅不能刻意,禅宗要求人们持有平常心、过平淡的生活,在平常和平淡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和感悟禅之真谛。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民族乐器之一,能很好地表达佛乐的“远、虚、淡、静”等意境。古琴演奏需要极高的音乐灵感,需要极深的内心修养,古琴曲《普庵咒》是学琴者必学的名曲。

四、如何感悟佛教音乐之意境

佛教音乐意象表现在音乐审美中,就是“韵味”的审美志趣,“韵味”代表着一种审美意识的苏醒,是听者表达出的一种形式上面的直接流露。它用形来传扬神,通过神的内在表现将人物中的韵彰显出来,让音乐表演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美的内在越来越突出。它表面朴实,而内心却包括着深刻,是对意境、磨练的一种极致体现,也是对直线拓展、所以然关系的多方面延伸。“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感受美时,要注重人内心的感觉,如果感官和理性相结合,主体才能让二者良好地统一起来,尽享舒适。在欣赏禅宗音乐时,心中什么也没有,现实的生命个体和宇宙本真的气息相交融,这就是所谓的人和天相统一的完美境界,去感悟禅、感悟音乐之意境。在物质至上的今天,人心容易变得冷淡而且躁动不安,人们几乎很少有空闲时间去研究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佛教在研究人生价值方面,智慧是超群的,假如说,经过改造的心灵就好像沙漠一样,那么禅就像是一捧清泉,当头一棒,让我们瞬间顿悟,走出心灵的迷茫,达到不被外界物体影响到我们身心的境界,得到一片苍翠的心灵世界。静听佛教音乐,应该从禅修、禅理上得到滋润,开辟出暖人心扉的开天辟地之作。

五、结语

宜春举办的第五届月亮文化节,是从禅宗文化的深刻积淀出发,尽力去打造好禅宗圣地品牌这个理念,宜春佛教音乐作为禅宗文化的一部分,开发挖掘宜春本土佛教音乐,对于提高宜春知名度与美誉度很有帮助,也让人民在佛教音乐中净化心灵,消减烦恼,获得身心健康。

作者:刘斐 单位: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音乐意境下的佛教音乐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fayinzazhi/68496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