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调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范文

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调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范文

时间:2022-08-29 09:54:44

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调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

《当代电影杂志》2015年第八期

英雄是具有崇高品性和超越能力的特殊人物,马克斯•韦伯曾经借用天主教的“卡里斯马”(charisma,特能、灵能之意)来描述象征着秩序、信仰的英雄人格对人们所具有的偶像膜拜力量。在当下价值多元的中国社会,谁是老百姓心中的“卡里斯马”,回首新中国的历史,真正让共和国永远铭记,令每一个中国人景仰的是雷锋、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钱学森等一代代英雄楷模。他们是英雄主义精神的结晶与凝练、是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1)由当代英雄与道德楷模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的人物传记片(简称英模电影)是中国“纪实传真”的史学传统与当代影像艺术珠联璧合的审美表达。翻开新中国电影的历史,这一电影类型自20世纪50年代由谢晋导演的《黄宝妹》开始,不仅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极为深刻与广泛的影响,也成为了共和国几代人的共同历史与情感记忆。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进程,作为主旋律中坚的英模电影市场怎样呢?

一、国产英模电影市场总览

英模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表现英雄品格和模范精神为创作诉求的人物传记片。这一电影类型既包括以当代道德模范、优秀干部战士、杰出的科学家等为原型的专门展现个人事迹的传记片,如《郭明义》《焦裕禄》《钱学森》等,也包括根据真实事件与人物原型创作,以表现集体英模精神的群传,如表现航空航天精神的《飞天》、抗击冰雪灾害的《冰雪11天》、为国家寻找稀缺战略资源的地质队员,在死亡之海历经艰辛的《生死罗布泊》等作品。由于群传的特征是众多人物资料作为素材来源的创作,因而,两者相比,前者故事情节更接近人物与生活原貌,后者虽源于真人真事,但创作诉求是对集体英模精神的表达,艺术的集中与提炼更为突出。按照我们对英模电影类型的认识与界定,自1958年《黄宝妹》被评论界称为“艺术性纪录片”以来,截止2013年底为止,我国共生产英模电影270部左右,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十余年的电影创作中。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观众需求多元化趋势的变化与中国电影业改革的提速,不仅国产英模电影的生产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而且我国电影市场全面实施的“院线制”,也向英模电影的发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化以来英模电影生产及进入院线上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从图1可见:首先,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即2011年前的英模电影产量凸显出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08年开始,其创作开始向高峰攀援,达到了年产25部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因为围绕2008年这一时间段,不仅有北京奥运会、也发生了汶川地震、南方冰灾等重大事件,其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模范,成为英模电影创作的原型。随后紧接着是围绕纪念“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的重大活动,英模电影密集面世,迎来了高峰迭起的创作时期。其次,电影产业化以来,电影院线制的建立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电影院线这一市场机制运作中,观众的需求是电影进院线的重要过滤网。因此,登陆城市商业院线,是提高与检验电影市场知晓率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看,英模电影上院线情况整体呈滑坡态势。第三,2012年以来,虽然个别年份英模电影院线上映片目有微量增加,但总体而言,生产与上线呈下降态势是不争的事实。产业的两大要素是资本和市场,但电影的准确投资额与收入是难以获得的数据。为进一步了解英模电影投入与产出情况,课题组通过对国有企业潇湘电影集团与民营企业湖南今涛影视传媒公司所生产与发行的英模片进行调查,从而以管窥豹。潇湘电影集团曾生产了许多脍炙人口、风格各异的影片,尤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片在全国独树一帜。新世纪以来,作为主旋律电影中坚的英模传记片,一直是潇湘电影集团关注的重点。他们共生产了《郑培民》等7部英模题材的影片。湖南今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是2009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批准,从事电影电视剧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共生产并发行了《最后一课》等三部英模电影。这10部影片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基本数据可见:一是在电影这一可与房地产称兄道弟的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中,政府主管部门、厂矿企业、社会个人都对英模电影的投资抱有极大的热情。潇影集团对英模片的投资主要由政府部门、联合拍摄单位、社会集团、民间赞助与电影集团自筹等多渠道构成。如2004年出品的《郑培民》共投资600万元,其中潇湘电影集团、中影集团、大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投资150万元,国家电影局资助150万元。《青藏线》投资成本为1100万元。除作为重点影片获得了国家电影局300万元的资助外,就是潇湘电影集团自筹资金200万元、中影集团投资200万元,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共投入400万元。相对国有企业投资渠道之多,民营企业对英模电影虽投资渠道较少,投资额度小,但也对英模电影生产持有特别的热情。如《最后一课》由三位制片人共同入股;《同享一片蓝天》是与另一家民营企业文化公司联合投资摄制;《少年达佳》除自有资金外,还获得银行与企业的少量赞助。二是英模电影投资成本偏低。按当下将3000万元上下成本的影片视为中等成本电影,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成本电影产业行情,那么,潇湘电影集团的7部英模电影基本是小成本投资规模,更不用说民营企业的三部电影成本仅在300万元以内,均属微小成本制作。三是从投资与收入之比可以看出,英模电影的发行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由于无法统计制片方内部实际收益状况,因此,电影的赢利并不意味着每个制片方盈利或亏损。但从电影的整体情况看,虽然部分英模电影的亏损严重,但从83%的总回报率仍可以看到盈利大于亏损的基本事实。国产英模电影是如何走向市场,他们的发行困境何在?如果视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为主、二级市场和农村电影市场为辅的三分结构,那么我们拟通过这三类电影市场的调查,在报告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态势中,试图予以回答。

二、英模电影城市主流院线市场调查

电影市场的检验离不开票房,由于以影片经济效益为诉求的电影产业主体地位的确立,票房成为衡量电影生产与效益的重要依据。我们遂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的票房开始我们的调查之旅。

(一)英模电影城市主流院线市场扫描在电影票房的统计中,国家广电总局从2010年以来每年公布了票房收入前十名的影片,五年来,国产英模片没有进入前十名行列。艺恩咨询网站的数据中心2014年虽有电影票房的排行榜,但在公布的100名排行中,仍没有英模片。因此,课题组根据电影票房数据库网站(58921.com/)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我们对1995—2014年7月10日进入内地票房排行榜的1585部影片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国产片605部,进口片586部,港台片198部,合拍片196部(包括中外合拍及内地与港台合拍)。从城市主流院线的票房看,在605部国产片中有25部英模片入榜,其中,排名在300名之前的有《杨善洲》,票房为8025万元(排名为272);300名到500名间的依次是《飞天》(6420万元)《、张思德》(4000万元)、《孔繁森》(3600万元);排名在501到1000的依次是《任长霞》(2600万元)《、雨中的树》(2417万元)、《铁人》(2024万元)、《生死牛玉儒》(2000万元)《、郭明义》(1805万元)、《吴仁宝》(1022万元)、《冰雪11天》(873万元)。1001到1500名之间有9部,票房均在700万元以下。1500名之后的5部,票房均在100万元以下。从英模电影所占内地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来看,在605部国产片中,25部英模片占比为4.13%;605部国产片总票房是2785942.64万元,25部英模片票房总数为38174.87万元,英模片占国产片的票房之比为1.43%。这一比例表明:就具有较高票房的英模电影而言,虽然其市场回报是可观的,但票房低于国产影片所占市场份额也是事实。更何况还有部分既无缘院线,也无途径进入其他市场英模电影的存在。如:根据“CCTV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深圳歌手丛飞的真实事迹摄制的电影《丛飞》,2007年4月在深圳首映后,制片方在走组织包场放映路线未获成功时,最后只得以卖“爱心拷贝”的捐献方式,等待社会各界的援助。(4)再如,2008年根据“感动河北2005年度新闻人物”白芳礼的真实事迹拍摄的电影《白芳礼》,始终未能进入主流院线,走其他发行渠道又因制片方缺乏资金而一再搁置。无奈之下,一年后,制片人将该片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电影频道。李佳伦倾家荡产拍摄了《白芳礼》,却无力发行,影片最终赔了50万元,李佳伦也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最穷的制片人”,并于2009年当选“感动河北2009年度新闻人物”。(5)这种情况并非个案,《钱学森》《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也留下了虽有口碑,但票房不佳的遗憾。

(二)英模电影城市主流院线发行趋势综观英模电影在主流院线的发行,突显一种政府文件的助推与尴尬并存的特点与趋势。从静态特点看,长期以来,政府文件是英模电影票房的重要推动力。英模电影是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各种英雄和道德模范为原型,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现代先进文化价值理念的结合。如始于2002年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始于2007年由“”等部委评选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就是英模电影题材的重要来源。由于道德榜样强大的社会渗透力和鲜明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以这些社会覆盖面广、评选单位规格高的人物典型为原型创作的英模电影不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且也代表国家层面先进文化的引领。如孔繁森,在1995年,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题词,电影《孔繁森》以3600万元的票房成为1996年国产片票房冠军。任长霞,有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领导关于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在央视评选的“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榜”上,任长霞以全票当选,成为“感动中国第一人”。同名影片《任长霞》曾击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蝙蝠侠与罗宾》收获2600万元的票房。若从1585部上映影片中的25部获得较高票房的英模片来看,其中23部有相关部门下文学习或推荐观看,而且文件的级别越高,影片票房的排名越靠前。其中,票房排名在700名之前的9部影片中,除《孔繁森》与《任长霞》外《,杨善洲》《飞天》《郭明义》《张思德》《雨中的树》《生死牛玉儒》《铁人》等7部电影均由“中组部”、“”等党中央直属机构发文要求组织观看。如以中央纪委、“中组部”、“”等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生死牛玉儒〉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影片在全国的发行放映,该片最终进入2005年度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前30名之列。(6)票房排名在700到1400名之间的有10部英模片,除2014年由“”、“中组部”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截止到统计时间仍在上映中的《天上的菊美》外,其他9部或者属于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国务院各部委下文推荐观看,或者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礼片推介的影片。只有排名在1400名之后的6部影片,除《袁隆平》属于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第一批“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推介影片外,《公仆》《殷雪梅》《情暖万家》《千钧一发》我们查到的是省市相关部门的文件,只有《北京的哥》没有查到任何文件。政府对英模电影发行的推动力具体表现在,一是权威媒体发声,宣传英模电影。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家最高级别办公场所,往往是英模电影选择的首映地点。2010—2013年的英模电影中,有《第一书记》《杨善洲》《吴运铎》《郭明义》《吴大观》《守望天山》《飞天》《雨中的树》《生死罗布泊》《青春雷锋》等十余部英模影片在此举行首映仪式。不仅如此,英模电影往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家主流媒体或相关省市党报等权威媒体展开舆论宣传;在《中国电影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行业报进行评论性报道;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重点学术期刊展开专家讨论会予以深度解析。二是放映终端,力挺英模电影。具体表现在:一是院线首轮排片时间长。如2011年的《郭明义》《杨善洲》《飞天》三部影片的放映均超过两个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国家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11年7月1日联合下发“关于认真组织观看电影《郭明义》《杨善洲》和《飞天》的通知”,根据艺恩咨询统计的院线票房显示,《杨善洲》自7月19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至10月2日,共计76天;《飞天》自7月1日放映至9月18日,共80天;《郭明义》则是由7月15日放映至9月25日,共73天。这种现象在一些由影响大的英模人物事迹改编的影片往往数见不鲜,如2009年5月,由政府文件开道,电影《铁人》也放映了84天。三是团体购票为主,攻占消费市场。如《铁人》第一轮放映中,不仅1300万元的票房与制片方的期待相去甚远,且全国零售票房不到300万元。也因此,才有钟大丰教授因其学生要看《铁人》,跑遍北京主要的电影院,要么没有,要么只包场不卖票的现象,而调侃写成关于《看不见的〈铁人〉》的评论。于是,经过政府相关文件的推动与院线的配合,影片的票房便开始明显变化。根据艺恩网2011年公布的每周票房数据显示,如《飞天》上映初期,自7月1—17日,票房为80万元《;杨善洲》上映的第一周票房为240万元,而到7月24—31日这一周,两部影片票房同时剧增。如图3:由于这些措施,英模片的发行方往往为了争取相关部门的行政推广与发行,而想方设法跑文件,以致流传着“不找市场找市长”一说。不能否认,政府文件在推动优秀英模片积极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个别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通过各种关系求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这一现象是导致英模电影生产热情减弱的原因之一。

从动态发展看,近年来,政府文件对英模电影市场的影响力每况愈下已成定势。随着电影产业化的进程,国产电影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传播热潮之后,再次回归于市场竞争之路。在此背景下,尽管相关部门联合发文组织观映,但被视为尚方宝剑的“红头文件”的作用却呈现为一种日渐乏力的态势。在主流院线市场,一些依靠“红头文件”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影片,也大多成为影院的摆设或市场过客。票房不仅是片商和影院共同利益所在,利益最大化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在中国电影目前银幕数有限与观众低龄化的背景下,英模电影无法像一些热门国产大片在黄金档期排片,于是在放映终端,英模电影档期时长两极化,排片时段边缘化现象在所难免。英模片既有放映时间较长,也有“影院一日游”的情况。我们选取了2009年以来有公开上映数据和票房数据的5部英模电影,并抽取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进行上映周期、票房总额和单日平均票房进行比较。表中,5部英模电影平均放映69天,而5部同期上映的商业电影平均放映35天,比前者平均少34天。从票房看,5部英模电影平均单日产生票房55.1万元,而5部商业电影的平均单日票房为336.2万元,是前者的6.1倍。正是这一冷酷的市场现实,英模片被边缘化。无论影片档期长短,英模电影往往都出现在上午和中午、周一至周五等边缘时间段,较难挤进影院排片的黄金时间段。这从2012年英模人物传记片在万达院线的排片与票房统计可见一斑:2012年共有《钱学森》《生死罗布泊》《吴仁宝》《雨中的树》等7部英模人物传记片登陆万达院线。它们在万达院线的上映时间与排片情况如表3所示:近年来,即使对一些优秀的英模电影,红头文件的号召力也今不如昔。例如根据“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事迹改编,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石油大会战的英模电影《铁人》,是由尹力和刘恒黄金组合联手“写故事”,吴刚等以精湛表演“讲故事”的影片。这部集中了一批国内优秀主创人员和5000万元资金投入的影片,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影像叙事,都堪称大片巨制。发行方面,片方虽煞费苦心,仍是收效甚微。首先,2009年3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认真组织职工观看电影〈铁人〉的通知》便发至全国,2009年5月1日上映至5月22日,该片进入全国城市电影院线上映,可最终一千余万元的票房,与生产制作方的一个亿的原定目标相去甚远。导演尹力扼腕叹息《:铁人》“竟然变成了一部‘内部电影’”,“现在电影院找不到海报,找不到排片表,这样一部影片如果不能跟观众见面,也就没有本身存在的意义”。面对此况,5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院线代表、出品方在一起召开“市场推介专题会”。进行“重新上映,扩大宣传,延长档期”的再策划。(9)于是,中组部、、国家广电总局、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再次推动。在这一系列措施下,《铁人》才获得2024万元的全国总票房。无独有偶《,杨善洲》虽有“中组部”“”等联合发文的组织观看的“通知”,但票房仍不乐观,于是,2011年7月《杨善洲》被爆出与美国电影《变形金刚3》捆绑放映。这一系列典型事件在使真正敬业于英模精神传播的电影人失望与遗憾的同时,也令我们反思:国产英模电影的路在何方?

三、从大学生市场看英模电影的产业发展之路

得观众者得市场,得青年观众者得电影天下。在全球电影观众“低龄化”的背景下,青年观众已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影院观众年龄在19岁及以下的人数占整个观影人群的28.3%,20—29岁占37.3%,平均年龄是25.7岁,而到2013年观影群体的平均年龄就已降为21.7岁。在我国,21.7岁左右的青年群体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因此,当代大学生对英模电影的接受与认同,对电影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以湖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英模人物传记片观影情况调查”,分析英模电影的产业与市场的发展之路。此次调查内容除了涉及当下大学生观看电影的频率外,重点是对英模电影类型与内容、观影渠道以及对他们的评价与意见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不仅覆盖在校的文理工、艺术等各学科门类,也关涉从一年级到毕业生的各个阶段的大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合格率98.3%。

(一)英模电影——大学生电影市场遇冷在关于“您大概多久会去电影院看一次电影”的问题中,设置了四个时间选项。调查显示,在295位受访者中,一个月看1—3次的占21%,一个月看3次及以上的占4%,54%的大学生为几个月去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且有21%的人从来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就湖南大学而言,潇湘国际影城天马店,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的商业广场,每天大学生从宿舍(天马公寓)到湖南大学主教学区,都必须经过该广场,因而,天马店可以说是湖大学生观影第一平台。即便有如此便利的观影条件,由于经济实力与休闲时间等多种原因,到影院观影的大学生仍是有限的。问卷在“以下列举的影片中您看过哪些电影”为题干,以14部英模电影的片目为选项展开调查。14部英模电影片目的选取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校大学生从高中阶段至大学时间段,即2008—2014年上映的英模电影;二是2008—2013年“华表奖”获奖的英模片;三是票房排名在前30名的2008年以后上映的英模片。在所列出的14部英模片中,一部都没看过的有162人,有99人看过1至2部,看过3部以上的有34人。其中观看人数最多的是图5中的影片。在对没看过所列举英模电影原因的调查中,设置了四个选项,分别是没时间看、没有片源、票价太贵、不喜欢看。结果显示,不喜欢看占47%,没有片源为24%,没时间看为20%,因为票价太贵而没看的为9%。问卷的最后设置了一道开放题,让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谈对英模电影的看法。在看过英模电影的问卷中,大部分学生以笔谈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英模电影的评价与改进的意见。在对英模电影的正面评价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诚恳的建议:一是认为这类影片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了解英模人物的成长历程,给大学生以人生启迪;二是认为英模电影往往开始难看,看下去觉得很棒;三是希望集体观看并加大宣传。在对英模电影否定性的批评中,普遍对英模电影塑造的“高大全”形象产生排斥心理。一是普遍认为这类影片公式化严重,主人公形象概念化,一看片名,就知道是剧情老套的“人名电影”;二是认为这类影片说教色彩太浓,脱离生活,很枯燥,缺乏人情味。甚至有人说“主人公的结局都非常惨‘,要么壮烈了’,‘要么积劳成疾’,让人不敢向他们学习”;三是演员难见青春偶像身影,表演中规中矩,缺乏活力。

(二)从良药苦口到良药悦心的创作之路虽然用行政方式推广英模电影无可厚非,但英模电影只有经受市场的检验,才能在文化产业的大道上走得更远,才能在审美消费中实现传播价值。调查中有大学生形象地将国产英模电影比喻为热气腾腾的“中药”,虽“良药”却“苦口”。这一见地虽有失公允,但仍可看出大学生对英模电影的意义与作用的认可。“一位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人看过电影《孔繁森》后,说道“:同样的素材,拿到好莱坞去拍,可以比现在好很多倍。”(10)显然,在国产英模电影的多重困境中,创作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让观众对英模电影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观看”,当务之急是建立观众对影片与人物形象的信任感。首先,在创作理念上,须从对观众需求的尊重与主动适应出发,破除单纯的教育功能价值的创作诉求。电影是文化商品,以往那种视电影为单纯审美教育属性正在逐渐被娱乐、休闲等多元化市场需求所取代。英模精神的核心密码虽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以英雄为题材的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但观众走进电影院选择英模电影,为的是在对英雄崇拜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与升华,而非简单地受教育。社会对电影身份需求的变化,反映到英模电影的创作层面,就必然要求该类电影调整自身的姿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娱乐元素承载文化价值,让英模电影承载的教化价值在审美休闲与文化娱乐的形式下实现。其次,在创作手段上,须以“奇事”“奇人”“奇情”提高对英模影片传奇性的期待度,以“真人”“真事”“真情”提高对英模形象纪实性的认可度。实现这一追求,离不开“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英模电影就是通过既奇且真的观梦过程,满足观众对英雄的崇拜。应该说钱学森的一生充满传奇,不仅有麦卡锡时代遭遇搜查和关押、世界科技顶峰的业绩,还有科学家和艺术家联姻的美好爱情。

根据这样一位真实的科学家创作的影片,虽制作不失精良,主创人员也不乏创作诚意,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陈坤在微博上为他主演的《钱学森》之分析一语中的:“《钱学森》对于很多观众朋友来说太严肃了。”“无论是人物内心的挣扎,还是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最终在电影中都被处理得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其结果,势必难以引起观众的激情与兴趣。清梁绍壬所撰《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认为:所谓“传奇”就是“传示奇异类型”。李渔主张“非奇不传”,对戏剧的传奇性他强调戏剧情节的新奇性,以“奇”为美、以“奇”为胜。艺术创作的“极骇人之事”是采用艺术的想象,以步步生奇、层层有险的效果,唤起观众的好奇心理。当然,英模电影的传奇性又与任何离奇而不着边际的虚构或编织迥然有别。也就是说,英模电影的“超人”并非超脱于人之神,而是十分真实的常人。所不同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以常人所不及的非凡智慧与行动,超脱常人对名与利,甚至生与死的羁绊。要将传奇性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就离不开“极近人之笔”。所谓“极近人之笔”实际上就是按照常人的思想、情感、心理、行动方式来塑造英模形象。只有将惊险之事描写得真实可信,将非凡超俗的英雄塑造成呼之欲出的常人,才能使观众在由好奇到愉悦,从惊惧到敬仰的观影中获得审美满足。

作者:何祖健 杨荣清 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调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dddyzz/6782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