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两岸旅游教学差异探讨范文

两岸旅游教学差异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18 04:33:50

两岸旅游教学差异探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台湾省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同根同源之地,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其较为先进的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以此推动大陆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等五大方面入手,以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旅游专业为例,比较两岸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的差异,同时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专业首届闽台生的视角加以评价。

关键词:

闽台合作;教学;差异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在两岸交流愈来愈密切这一大前提下,闽台合作项目应运而生。然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的发展更多表现在数量规模上,而非教学质量上。以我国对旅游业高素养专业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量来说,当前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行业需求,与时俱进的优化势在必行。作者曾经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闽台合作项目的第一批交换生,以切身的感受与调研,来比较大陆与台湾地区旅游高等教育与教学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吸取台湾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来推进大陆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将以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旅游专业为例,比较台湾地区和大陆的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的差异并加以评价。近年来伴随着旅游教育不断发展,关于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从1985年到2015年国内所有种类的期刊中,以“旅游高等教育”为关键词检索的文章有2626篇,主要内容集中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其中以“旅游高等教育差异”为关键词检索的文章仅有92篇,并且都是与国外(例如美国、瑞士等)拥有先进旅游教育经验国家的对比,而关于海峡两岸旅游高等教育的对比却很少。刘宁宁将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与美国、瑞士的旅游高等教育从学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1];陈才分析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本科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参照旅游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了若干意见[2];张国骥讨论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若干问题[3];张补宏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分析[4];王娟探讨了台湾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认为大陆应学习其优秀经验,提升旅游高等教育竞争力[5];余霞等人在2012年比较分析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在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6];乌永志研究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7];李晓青等人就台湾地区旅游高等教育重要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特色进行评析,并提出大陆旅游高等教育可借鉴之处[8];郑耀星等人在2014年对闽台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大陆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9];李德全讨论了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问题,提出正确评价学风是高等教育的有效保障[10];廖晓玲研究了高校“参与式”教学的新方法与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二、培养目标比较

(一)台湾地区模式

纵观台湾地区的旅游高等教育与教学,以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在加强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分层次的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兼具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国际型旅游人才。以台湾世新大学为例,世新大学观光系在台湾省各院校的观光系中名列前茅,它拥有专业的实习设备、完整的课程规划以及优秀的师资阵容,旨在培养兼具理论与实务能力的规划和管理人才,输送到台湾地区的观光市场,提升行业整体质量。

(二)大陆模式

大陆本科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雄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或旅游教学工作,过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导致实务能力稍显不足。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教授学生旅游行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够胜任与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以期为旅游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输送人才。

三、培养方案比较

(一)台湾地区模式

台湾地区高校以接待服务行业相关的课程为主要专业教学内容,大致包括管理与服务接待两大方面。注重对案例的分析,从案例分析中提炼出核心知识,结合对专业概念的理解,掌握核心能力,同时注重对团队意识及领导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案例、报告、作业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这让台湾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锻炼。此外,台湾学生对课外社团活动的重视度极高,使其在课余能够锻炼自己的特长。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大学四年中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培养起团队意识,再配合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陆模式

大陆的教育体制、生源和师资等差异决定了普通高等教育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培养模式。如今大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相当全面,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整个旅游体系的知识架构,相对于台湾地区学生,大陆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旅游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在明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于专业定位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便于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四、课程体系比较

(一)课程体系结构差异

台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职场的工作需要,培养职场所需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其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技能教育,学生所学围绕职业需要,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在课程结构上,分必修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选择方面相较大陆学生更为丰富。以台湾世新大学为例,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必修课程后分学期选择自己想上的通识课与专业课,这种类似西方国家的课程体系拥有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大陆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弹性较低。在课程体系上强调基础知识与思想教育,课程设置广泛,针对性略显不足。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仅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等课程,还涉及到地理学、文学、法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知识。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课程所占比例偏小,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广泛,但却没有突出行业特色。大陆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符合职业需求,突出旅游行业特色,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旅游人才。

(二)课程内容差异

台湾地区高校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要,课程尽量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内容上紧密结合职业本身,设置也相对合理。除了涉及旅行社、饭店业和旅游规划三大板块之外,还涉及了职业指导、旅游纠纷和危机管理以及多种语言的学习。这些课程在增进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行政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课程内容直接针对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是按照在实践中的具体需要进行讲授。大陆旅游专业的课程因起步较晚,内容大多是经典理论及其他学科的嫁接理论,各项理论都被视为整体理论的一个部分,课程内容大多跟不上市场需求和旅游业最新发展趋势。课程内容优化在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毕竟这与学生的切身利益联系紧密。同时,大陆高等教育选修课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无法更好地拓展视野,培养自身兴趣,阻碍其成为一名复合型旅游人才。

五、课程开发方面的比较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课程开发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

课程开发的原则强调实务,课程设计遵循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基于职场工作需要,培养职场所需能力。因此课程开发中强调专题制作、校外实习、证照考试等,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课程开发重视产学结合

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与职业的结合,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产业分析为基础。因此学校会聘请一定比例的业界、政界和专业团体组成课程开发咨询小组,为课程开发进行定位。

3.重视通识教育

台湾地区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外,通识教育能让大学生掌握时代的脉动,响应社会变迁。通识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通识教育中心规定和审定的正式课程,社团活动、文艺活动、演讲活动和心理辅导都可视为通识教育范畴。作为隐性课程,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大陆的课程开发模式因旅游管理

在2012年前都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许多课程都要求符合工商管理大类的需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之后,课程开发上很难迅速摆脱工商管理学科的影响。旅游管理本身属于复合型学科,大陆高校旅游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大部分与地理、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有关,而师资力量基本上是从这些专业转行而来,只有少数教师是学旅游管理专业出身。“以教师为中心”就意味着在课程开发上有因人设课的倾向,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以旅游专业教学建设和学生专业学习为中心。这种课程开发模式虽然短期之内可以迅速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架构,但不利于大陆旅游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想要摆脱这种困境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界、学界、业界共同努力。

六、教学方式比较

(一)台湾地区教学模式

1.理论和实践并重

台湾地区的旅游高等教育重视“证照”,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目前,台湾主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共规范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学生考取“证照”的数量列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对升格学校的审查范围。旅游高校针对“证照”考试要求,结合业界实践,设计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学和接待业务的操作理论,同时还要在校内的餐厅、厨房、寝室等实习地点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有些学校采取的是“教学一体”模式,比如台湾世新大学设有他们的第二校区———世新会馆,这是作为世新大学餐旅系的实践教学区,设有“中式餐饮制备”“西式餐饮制备”“烘焙点心制备”“饮料调制与管理”等课程。而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校会安排餐饮组的学生到世新会馆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餐厅、前台、客房等每个区域都要进行实习。除了世新会馆,学校还提供了如台北市的五星级饭店供学生进行实习。

2.重视国际化办学

台湾地区的旅游高校针对地区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语言能力。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大都开设日文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此外,大部分旅游高校都制订有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为师生提供交流、互访、国际合作的机会,以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准。如世新大学观光系,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Pommona分校旅馆学院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及人员互访关系,目前已与“香港理工大学观光学系”“新加坡大学观光学系”“韩国Tong-A大学观光学系”“美国Johnson&Wales大学观光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观光学系”等国际知名观光学府进行学术刊物交流,洽商签订学术交流及师生互访的合作议案,扩大其在国际观光学术界的声誉。

3.教学手段丰富

(1)课外教学。台湾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部分专业课程安排有课外教学活动,并有配套的课程经费。相对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户外教学模式进一步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世新大学的“民宿经营与管理”会安排学生到周边民宿进行户外教学,亲身体验、实地考察与教学相结合。这种模式弥补了课堂授课概念的空虚和枯燥,让学生可以激发除了视觉、听觉之外的其他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多媒体教学。台湾高校观光系的硬件设施大多配备完善,有许多先进的多媒体硬件和软件设施。如观光地理资讯系统(GIS)、航空订位系统(Abacus)、点心烘焙教室、中西餐制备教室等。让学生在传统课本知识之外能学习更多实践技能。教学中许多新鲜的实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师生距离。台湾地区高校设有“新鲜人守护神”计划,为刚入学的新生配备一名老师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新生过渡。其次,每名老师每周都会有自己的“officehour”,学生有任何学业或者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老师的研究室寻求帮助。由于多数老师有海外留学背景,使得台湾高校的课堂受西式的影响,有更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氛围也造就了更好的学习体验。课堂上,老师不只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给予学生梦想的动力。部分老师还会在课后与学生结伴出游,了解学生近况,从而造就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二)大陆教学模式

大陆高等旅游的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就显得较为传统。作为高等院校与大专院校的区别,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多以单一的理论授课为主,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练习,辅以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弱化了实践环节;而大专院校则大多是实践性的课程,又弱化了理论与管理思维上的培养。加之大陆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仍在摸索与进步的阶段,大学四年的学制中,除了零星的课外实践教学和一学期的实习课程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应变能力与实践经验较为欠缺。旅游服务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旅游教育中实践教学是衔接理论和实际的重要纽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旅游管理学院将自己的校园建成一个四星级酒店,校园、教室、办公室、餐饮等管理全部按照酒店模式管理;瑞士洛桑、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建设了自己的实习酒店;地处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利用地理优势通过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在酒店兼职等方式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国内部分旅游院校建设了自己的实训室,有的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导致国内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无法与国外相比。这就要求大陆旅游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应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创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此,丰富学生的实践课程显得尤为关键。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成为一个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七、结论

大陆旅游高等教育在基础知识与理论教育上占据更大比例,学生专业基础较为扎实,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台湾地区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在专业上更加注重实践,按市场需求进行教学,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操作上的结合比大陆更为成熟。未来旅游行业需求的是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空有理论的“纸上谈兵”亦或只会实践操作的“胸无点墨”都将被行业所淘汰。大陆旅游高等教育应该学习台湾地区先进经验,将旅游高等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而闽台合作项目很好地借鉴了双方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各取精华,各自完善。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还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将大陆旅游专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宁宁.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J].鲁行经院学报,2003(3):45-46.

[2]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3(S1):35-37.

[3]张国骥.论美国的教育理念[J].求索,2005(3):103-105.

[4]张补宏.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25-127.

[5]王娟.台湾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17):16-27.

[6]俞霞,王瑜.海峡两岸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比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11-17.

[7]乌永志.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教学模式创新[J].陕西教育(高教),2012(5):55-57.

[8]李晓青,刘与愿.台湾地区应用型高等教育课程发展评析与借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1(4):161-165.

[9]郑耀星,储德平.闽台旅游专业合作办学模式———基于福建海峡旅游学院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73-77.

[10]李德全.论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10-13.

[11]廖晓玲.“参与式”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78-81.

作者:程尧凡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两岸旅游教学差异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cqwlxyxb/6981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