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

人际关系论文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1篇

每个馆员都应成为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实现医院图书馆的功能。馆员以女性居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矛盾集中,动辄把不良心理带到工作中来,易产生冲突,造成恶劣的工作环境,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导致读者满意度下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化和谐理念,积极创造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外人际关系的和谐

2.1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作为读者与信息资源之间桥梁与纽带的图书馆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决定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是医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化、多样化,对文献需求也很多元化。医院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特点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构建好同读者的人际关系,馆员既要热情周到服务,又要加强自身修为,集医学、电脑、外语、情报学等业务技能于一身,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学术成果、动态等医学信息,使服务交往过程愉快和谐,结果令人满意。馆员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和谐与否关系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和谐医院、和谐社会的发展。

2.2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医院图书馆的读者群是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大连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3000名职工,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高且多样化,对文献的需求也是多元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他们来馆咨询、浏览、借阅时往往井然有序,和谐相处,营造了和谐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达到获取知识信息的目的。

2.3图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医院图书馆运行离不开财务、器械、科教等职能科室,无论是业务的开展,还是设备器材的引进和内外环境的创造都离不开相关科室的大力协作,因此同这些科室的和谐相处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同院外其他图书馆的业务往来、资源共建共享等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便工作顺利开展,服务质量迅速提高。

3结语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2篇

1.1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状况,首先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IRIDQ测量问卷上的得分情况可知: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平均分为12.36,其中无困扰组(IRIDQ得分为0~5.36)的教师13人(占11.6%),普通组(IRIDQ得分为9~13.12)的教师71人(占63.4%),严重困扰者组(IRIDQ得分为15~28)为28人(占25%)。说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一般,被调查的教师中有1/4的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困扰。

1.2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年龄特征为了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年龄特征,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段,22~30岁为Ⅰ组,31~40岁为Ⅱ组,40岁以上的为Ⅲ组。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Ⅰ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较Ⅱ组、Ⅲ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一些。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Ⅰ组分别和Ⅱ组、Ⅲ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Ⅱ组和Ⅲ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3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性别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性别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3可见: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测量数据显示,男性教师的人际关系略好于女性教师。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存在很大差异,男性比女性具有攻击性,他们的冒险精神比女性强,在面对危险时更容易迎头而上。还有在兴趣和职业偏好上的男女也存在性差异,男女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女性好像文静很多,男性比较急躁。男性在冒险活动、运动中比女性应该更感兴趣。而女性在家庭活动和办公室工作比较喜欢。因此,尽管讨论的同是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上述提到的性别上的差异,同样存在于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中,但是正是由于这一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相处的群体也不同,男体育教师更多在是在运动中交流感情,促进关系,且生活圈相对于女性更广一些;而女性体育教师更多的则是在聊天、逛街、聚餐中增进感情,维系关系。因此,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格上不存在差异,且男性优于女性也是符合常理的。

1.4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称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职称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职称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4可见: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t=-1.986,P<0.05),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相对中级职称的评定条件苛刻,但凡能满足高级职称评定资格的教师其教龄相对较长,思想行为成熟稳重,业务上相对成熟,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本专业中也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肯定,同行认可,学生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自我认可度也较高;而中级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较高级职称教师存在更大的压力,由于相对比较年轻,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育儿问题、职称晋升等问题都成了中级教师需求思考的问题,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让中级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维系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合适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且二者在人际关系这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1.5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务特征为了了解职务这一个维度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将教师分为普通教师和担任了某职务教师(下文及下表将其简称为“领导”)进行比较,从而来分析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职务特征。从表5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普通教师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结果要优于担任领导的教师,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2.382,P<0.05)。得出这一结果,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通过对心理学专家的访谈得知,社会上所认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自己对于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样一说,就不难理解,中学体育教师中担任领导的这一群体,对于自身人际关系的评价并不高,这可能与其工作中的压力,以及由于工作而引起的家庭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说明其周围真正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不带面具交流的朋友不多,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的话,其人际关系较之普通教师更差些,也是合理的。而普通教师较之领导层,没有那么多压力困扰自己,自然在人际关系的自我认可度上要更高一些。

2结论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原因:

1.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性格的偏差。家庭对孩子过分疼爱,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式的住房、日趋生疏的人际关系又使他们内心世界封闭,不易接受别人。这样的学生性格既固执又脆弱,稍微有一点冲突便容易激化。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常遭挫折,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以抵触乃至抵抗行为来引人注意等等。

1.2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教师自身讲课精彩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不懂事的甚至是不懂道理的学生,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简单或者缺乏艺术性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厌恶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坦白地讲,还是爱的程度不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造成的。

1.3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看起来矛盾的双方涉及的只是教师和学生,但是真的仅此而已吗?在一个没有浓郁的尊师爱教的氛围里,单靠制度去强硬地实施管理行为,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更何况教学不是制造业,教学除了标准化要求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带着激情的创造性的劳动和爱的无私付出。能想象一个经常性受批评、指责的人,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又怎能要求他们将微笑与爱心发自肺腑自然地流出呢?

2疏缓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建议

教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疏缓乃至达到和谐。

2.1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幸福乐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这样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氛围里,师生员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自然而然地达到感染人、熏陶和塑造人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目的。

2.2以爱为本,对学生多一点尊重、信任和欣赏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对于他们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被人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更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2.3以人为本,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的能动性,减少由于某些管理制度实施不当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非强制性。它是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实行“柔性管理”并不意味摒弃“刚性的制度管理”。对于可以量化的行为实行“刚性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诸如课时量计算等,然而学校毕竟不同于流水线的工厂,可以量化的是教师的职业行为,而我们难以量化的则是教师的教育成效。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有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早逢春”的诗词,就是说中国人非常重视周边人在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认为距离越近越易结成亲密关系。根据人际吸引的邻近律,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则双方越容易接近,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并继而成为知己。中国人在交往中,非常注意团结周边的人,形成不同沟通网络,建立各种对个人成长有利的人际圈。按人际圈内部成员的关系,可以分成利益型(因成员利益上一致而形成)、信仰型(因成员共同信仰而形成)、目的型(因成员目的一致而形成)、需要型(因成员个性相似或互补而形成)、家族亲朋型(因成员家庭亲朋关系而形成)和娱乐型(因兴趣爱好相同而形成)。当一个人拥有了这些人际交往圈,就增加了社会支持的人力资源。团体内部成员可以通过多向沟通,得到同伴的劝导启发、鼓励支持、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学会从多角度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缓解精神压力,提高应对现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人际交往的心理保健功能,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注重发现并满足他人的需要

中国人提倡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根据人际吸引的互补律,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进行交往时,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只所以容易产生人际吸引,主要是因为交往双方彼此满足心理需要时,会产生愉快肯定的积极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它对群体内聚力的大小,心理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重要作用,是直接影响个人的微观环境。中国人在人际关系学课程中常常引用的一则寓言是:有一位教士请教上帝,“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于是,上帝先领他来到了地狱。地狱是一个大房间,一口煮着美味佳肴的大锅,周围围着许多面黄肌瘦,痛苦而又失望的人群。原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长柄的汤匙,食物无法送到嘴里。上帝又带教士来到了天堂,天堂里的情景和地狱里的一样,但天堂里的人却面色红润,非常愉快。原来天堂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汤匙盛满食物去喂别人。别人吃饱了,自己也吃饱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当你只想着自己的时候,你就处于地狱之中;当每个人都能关心别人的时候,那大家都在天堂之中。因此,中国人特别注意对偶角色之间关系的研究,强调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互补能使双方更具有吸引性。如夫妻双方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扮演,上下级支配与服从的默契配合,内外向性格的取长补短,异性之间的性别角色定位,都会使交往双方相得益彰,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注重心理的透明度

相对来说,中国人彼此交往透明度比较高。根据人际吸引的能力吸引规律,人们一般比较喜欢能力较强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有才能而又偶而出现过一些小差错的人。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心理都存在着4个区域。其一是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或“公知区域”;其二是别人了解而自己却并不了解的“盲目区域”或“他知区域”;其三是仅仅自己了解,而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或“已知区域”;其四是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良好的人际关系,“公知区域”越大越好;“已知区域”越小越好,“他知区域”和“未知区域”没有最好,所谓的“公知区域”即称约•哈里窗户。中国人对隐私理解相对宽松。外国人把年龄、婚恋状况、工作收入等均视为隐私,但是这些在中国人看来,都算不上隐私。所以并不在意与别人谈论这些与自己和对方相关的事情。所以中国人比较喜欢坦率直白的人,不喜欢冷漠、拘谨和封闭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合适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透明度”高的人一般更受欢迎。人都不是完美的,在别人面前呈现自己的本来面貌,尽管这个面貌不是完美无缺的,却更能给人以真实感,使人接受,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往中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的人,多是由于缺少一种安全感和自信,对别人缺乏信任,怀有戒心,不敢让自己的真实形象让别人看到,就很难取得别人的好感。

四、注重求大同存小异

从众心理是中国人的典型心理。从众就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根据人际吸引的相似律,人们如果在外貌、年龄、地位、角色、学历、职业、能力、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相似,就会彼此相互吸引。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注意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减少群体压力,求得心理安宁,或者为减少心理压力,习惯寻找发现彼此相同处,与他人发生情感共鸣,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最好例证。个体寻求化解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人们往往把彼此认同作为人际交往的切入点,对于某种原因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的人,会主动创造机会与对方接触,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消除心理排斥,如特别重视同乡情、同学情和战友情,为了达到比较好的认同结果,在衣着服饰、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很少标新立异。在交往中,不太愿意涉及太难或太严肃的话题。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同事,为了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对本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的会达成职业认同,假如在工作单位讨论评选某人为先进典型,自己虽然不怎么同意,就跟大伙儿一样表示同意,以免与那位同事和团队关系搞僵,通过职业认同,交往双方能够通过心理接触,消除彼此隔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学会赞美和尊重他人

中国有句古语“敬人者,人恒敬之”。根据人际吸引的对等律和得失律,交往过程中人际互动的双方,总是喜欢那些也同样喜欢自己的人。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报答性现象,在人际吸引中,其“对等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一定规律变化发展的。同一个始终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那些开始对自己予以否定性评价,以后转变为肯定性评价的人;与此相似,同一个始终对自己抱以否定态度的人相比,人们更讨厌那些开始对自己予以肯定评价,以后转变为否定性评价的人。第一种情况是由否定性评价向肯定性评价转变,谓之为“得”;而第二种情况是由肯定性评价向否定性评价转变,谓之为“失”。因此,学者们将人际吸引领域中的这一现象称之为“得失原则”,得失原则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身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善于运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先贬后扬的“得”与“失”规律,在工作和现实社会中,人们常说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把发现别人的长处,作为接纳交往对象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各种阻碍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以打破僵局,淡化矛盾,消除误解,让人际距离缩短。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大致可以总结如下几点:一是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二是自我中心主义过强;三是对人不真诚,只关心自己;四是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五是过分依赖他人;六是嫉妒心强;七是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八是过分自卑、缺乏自信;九是情绪孤立,不喜欢与人交往;十是有偏见、固执、报复性强;十一是好高骛远地喜欢提出过高要求目标。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5篇

从观察和言谈来看,她目前对人际关系对她造成的困扰比较关注,她对学习成绩很在意,谈话时很多次涉及成绩、排名等,同时也有较强的求助愿望。据她的班主任反映,她的学习成绩最近也不太稳定,同时情绪很不好,平时寡言少语。

二、评估与诊断

综合分析来访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树人”测验及SCL-90测验结果,以及对来访者典型主导性问题的初步印象及分析,初步诊断来访者为人际关系一般问题,属于心理咨询范畴。主要表现:由于对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进而导致来访者的焦虑情绪。

三、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心理评估与诊断,并同来访者协商后确定以下咨询目标:一是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带来的焦虑情绪;帮助来访者找到造成她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逐步改变她的敌对情绪;帮助她学习人际关系交往技巧,逐步缓解人际关系冲突。二是终极目标和长期目标:消除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困扰以及一些情绪问题,帮助来访者学习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提高来访者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完善。

四、咨询方案的制订

根据来访者的特征及主要问题,决定采用绘画心理疗法及叙事心理疗法来帮助来访者发现了解病因,以减轻并消除来访者目前的一些症状,并向来访者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

五、咨询过程

一是心理诊断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同时进行心理诊断,和来访者共同制订咨询方案等等。二是心理帮助阶段。本阶段中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第一,采用绘画心理疗法。咨询师首先帮助来访者放松情绪:“首先闭上双眼,做三次长的、缓慢的深呼吸,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胸部的起伏上,感觉空气在你的肺里移动;再做三次深呼吸,想象你在光线下吸气,并且呼出一种颜色———什么颜色都可以。然后将注意力从呼吸上转移开来,让它漂移到你注意的身体部位,这个部位可能是一个你觉得紧张或者不舒服的地方。当你的注意力到达某个地方时聚焦到那里,那里感觉如何?想象你自己的困惑,用一种形象把这种困惑或者问题表征出来,睁开眼把你的想象画出来。”

来访者画出了一头狮子,并把这幅画命名为“吃人”。画中对狮子的牙齿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尖尖的牙齿特别明显,另外狮子的尾巴也用一个明显的尖三角形表征,这些表征都与敌对、攻击性有关。之后帮助来访者对这幅画进行自由联想,来访者慢慢道出她在寝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她感觉寝室中的其他同学很虚伪,她们平时在班级表现很好,但是回到寝室就会说脏话,有时甚至会骂老师,所以她感觉她们很坏,时间长了关系就很差了。

通过绘画帮助来访者找出了存在于她内心的一些秘密,正是这些导致她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第二,采用叙事心理疗法。通过绘画心理疗法发现造成来访者人际关系问题的具体原因,接下来采用叙事疗法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首先对来访者的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事件引起的一个问题而已,并不是自己自身造成的;其次,让来访者回忆入学的一个月以来有没有一次或几次她和寝室其他人关系融洽的时候。经过放松后的回忆,来访者想起几次关系融洽的时候,这时让来访者具体回忆这几次关系融洽的具体场景,她讲道:“有一次,我和她们一起骂了一个老师,因为我们都感觉那个老师做的一些事情很不好,这次我们聊得很好,她们甚至还给我吃的。”抓住这一次特例让来访者对这个场景进行详尽的描述,接下来和她共同探讨为什么这次“你和寝室同学的关系会很融洽?”在探讨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原因:首先她和其他人有了共同点,其次她认同了其他人的观点等。抓住她的这次成功体验,又和她共同探讨“骂人”这个行为,最后来访者认识到“骂人”只是同学的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这样她也不会认为她们很坏。在此期间咨询师和来访者探讨了很多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强化“成功体验”并学会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

六、咨询效果评估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6篇

1.1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关系护士A卷的调查结果见表3,可见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要好于与管理人员的关系。通过对B卷的分类整理,影响护士和管理人员关系的调查结果见表4。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接触主要分为工作接触和业余生活接触两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与医生常年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且多项工作需要两者协作完成,在工作中彼此较为了解。而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多为幕后工作,护士与管理人员接触机会非常少;在业余生活沟通方面,护士的职业以女性成员为主体,女性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弱于男性,更减少了与管理人员接触的机会,因此护士与管理人员的关系要弱于与医生的关系。原则上说护士与医生是协作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医护由于年龄、学历的原因,在相互协作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简单的可以说是协作与管理并存。与之相比,护士与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要远远大于协作关系,如以护理管理工作为例,医院护理部普通的人员实际上与护士长级别相当,完全是管理人员的角色。这样在日常的接触中,等级差异拉开了护士与管理人员的距离。

1.2管理人员与医生和护士的关系管理人员A卷的调查结果见表5。可见管理人员与医生的关系要远远好于与护士的关系。通过对B卷的分类整理,影响管理人员和护士关系的调查结果见表6。与前文影响医生与护士的关系相同,聘用关系、年龄差距和性别因素仍然是影响管理人员与护士关系的三大主因,再加上接触机会较少等原因,使管理人员与护士的关系并不理想。具体原因在上文已经详细论述,在此就不多赘述。

2解决方法

2.1提高弱势群体的待遇根据分析护士完全处于医院人脉关系的弱势地位,其根源就在于聘用关系以临时聘用为主,因此医院应从以下两种途径入手,提高护士在医院地位。首先建立合理的编制考核体系,如每年在全院范围组织编制考试,对考核优秀的护士给予编制,从而为护士打造一个公平的选拨环境;其次按护士工作年限,给予相应的待遇。如护士工作满5年,按在编人员平均工资的80%发放,若工作满10年,则赋予护士与在编人员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的动力,延长护士的服务年限,这样随着护士年龄的增长,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的代沟将随之消失。

2.2创造良好的沟通的机会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与护士、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自居,其实管理人员在医护中并不创造价值,工作中更多时候的应该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目前很多领域的管理人员将主动式服务替代了原有的被动式管理的模式,如以信息科为例,以往医护人员有需求时,需要多次与信息科人员沟通和联系,才有可能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医护人员用于被动服务的时间越长,在日常工作方面也就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也就越少,相应创造的经济收益也就越少,最终影响的是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利益。但主动式服务与此有本质不同,信息科工作人员主动的到各个科室了解其需求,医护人员足不出科的就可以享受管理人员带来的便捷。可见服务模式的转变,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医护接触的机会,更为医院创造了和谐工作氛围。同理,医院人事科的人事管理、科教科的科研管理等很多部门都可以采取主动的服务模式,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业余生活中,医院也要尽可能的增加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尤其是护士接触的机会,如组织联谊晚会、趣味运动会等,为工作人员的沟通创造条件。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7篇

劳动交换背后的“意义”生产与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在本文中主要是从批评与反思这一意义上来说的。原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书中“文化批评”主要是针对“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整个知识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而言。即当学者研究他文化之后针对本文化的一种批评性反思,或称“批评中自我成长”的理解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科学地验证”之后所进行的“验证科学”。本文中的“文化批评”意指生活者运用所处社会的知识与经验来批评和评价人的行为过程。正如本文中所涉及的那样,在“文化批评”中,“自我”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个人,而是被认知的客体,而且它同样具备“文化批评”的反思能力。围绕财富的交换过程也是实现其批评价值的过程,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文化所定义,那在杨家沟村民中,这种劳动交换背后会涉及什么样的人情和回报,又会怎样形成文化批评,并由此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伙种”以劳动和生产资料为交换内容,不以实际意义上的土地合并为条件且平分劳动成果,使“伙种”容易从家庭经济中向外延发展,建立在相好的伙伴、两个家庭之间的信赖关系之上。但向外延发展的条件是人际关系和人文条件,这样一来,用人是否得当往往又是这种交换关系的重要变数。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它除了互惠意义上的关系以外,还多了一层提供来源者的希望和承受者的责任的含义,因此它又为双方的感情积累提供了可能;换言之,劳动的过程,同时又是生产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在这种利益平分交易的背后存在着家族纽带和朋友之间在情感上的积累。它的成败不但影响着双方的互惠关系,而且还给双方的信赖程度带来影响。“伙栈”在家庭成员内部是表现为义务的非经济现象,在外部是表现为利润分成的经济现象,虽然有所差异,但其背后隐藏的劳动关系却是同质的。换言之,在利润分成问题上不履行诺言如同在家庭经济中儿子不履行义务一样,都将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失职,并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反过来,严格地遵守诺言,忠实地履行义务,在文化批评的意义上会获得积极的评价。

“变工”不仅仅是简单的所谓的“互通有无”。这只是一种交换行为上的浅显的表象。同样内容的交换,他会选择盲人吹手而不是同样拥有毛驴的“李四”,但选择盲人吹手并不意味同样可以选择“李四”,因为,人们在劳动全过程中对人情世故的知识性判断构成了具体交换是否成立的重要前提,并非只是功能上的需要才产生交换。在可以进行交换的诸多同类的对象之中,他相信选择与盲人吹手的劳动交换是最优的选择,这种自信并非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这是在他们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经过反复交往而实现的一种相互关系中的自信心,是双方共同建构的一种信赖。“变工”是组成一个为了具体生产的劳动小组,它除了物质上的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劳动技巧、人品、能力等方面是否“合得来”,即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同时获得经验性证明。对一个具体人来说,这种经验性证明在没有特别情感危机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既定的信赖资源,不愿意随便换人,而侧重于它的延续性。虽说“变工”是多用于农忙时节的短期劳动交换行为,但如果考虑人们采用既存的人际关系来进行“变工”的因素,它又是一种长期的周期性合作。人们习惯上还是在一定的感情积累的基础上选择交换对象。“变工”的交换方式与当地的农业生态紧密相关,它随着农业生产季节的忙闲常常是分了又合,合了又分。这种结合不仅在家族成员之间比较普遍,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非血缘关系的农家之间,所以,它是一种家庭经济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这里重要的是,对农家来说,“变工”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完成农业生产,为了这一次性的组合,双方有相互选择的自由。所以,包括盲人吹手在内,杨家沟村的农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格外地注重人际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变工”的双方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形式上的组合,而且它将产生诸如信用、感情等意义上的判断,这种判断同样制约着劳动的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换工”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样。

至于“帮工”,尤其像杨家沟修建窑洞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来说,它所动用的是劳动交换的双方既存的资源,其中也包括间接的人缘,与前面几种劳动交换形式相比,“帮工”的量化程度更加模糊,而且交换双方的前期积累更为复杂,如主人在以往的劳动交换中积累下来的人情关系,互助关系等,这些积累均构成了交换能否成立的基本条件,“帮工”是建立在一定人缘基础之上的又一个层面上的交换行为。在这种集体的大的劳动中,人们从人情伦理的遵循、人际网络的培养等考虑中选择是否帮工、还工,而从上述这几种劳动交换的整个过程及事后的回顾中,又充满了文化批评,在这种文化批评中,某人在本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得以体现。

二、文化批评的结果: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人际关系论文范文第8篇

在实践中,人们很难做到时时事事都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控制在一个很稳定的状态之下,常常会由于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不当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会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喜怒哀乐等情绪是否控制得当,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们说喜怒不可全发,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当一个人违背中庸之道,情绪得不到控制时,可能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出现犯罪的情况。尤其是当高智商的人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时,很有可能把自己所学当成杀人武器,这样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比不学无术的人盛怒之下打架斗殴还要严重。2013年11月27日,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对其同宿舍同学黄洋的投毒行为。

其实,无论是林森浩自己交代的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还是警方报道的是由于其与受害人因琐事不合,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可以想象,在林某投毒的瞬间,内心中一定是充满仇恨和愤怒的,他没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怒气,所以造成了后面让人可悲可叹的结果。可见一个人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和他人是多么重要。其实,如果能够时刻坚守中庸之道,对于自己的情绪有所节制,很多社会上的惨剧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与之相反的事例也有很多,有些人由于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都说做生意讲究一团和气,只有做到“外圆内方”,孔方兄才能在此落脚。这“外圆”,除了行事恰当得体,圆活融通,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做生意的主体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中庸的状态。

浙江一家竹编厂的厂长在经营过程中,除了狠抓产品质量,更注重感情投资,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终于使竹编厂立于同行业中领先者的地位。曾经有一个客户来竹编厂定制了18万件酒瓶套并签订了合同,但第二天这位客户却变了主意,只想订购6万件。厂长并没有因为客户变卦而大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问客户到底出了什么事,并帮客户解决了困难。之后该客户一直订购竹编厂的酒瓶套。这是一个合理控制自己情绪从而给自己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长久利益的成功事例。可见,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企业的成功,个人的安身立命,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践行中庸之道,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