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对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各项法律决定的精准阐述,对审判工作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法律疑难问题和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探讨等,在全国法院系统乃至整个法学研究领域享有声誉,在期刊界独树一帜。
《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物,载文阐述司法解释,分析典型案例,反映审判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道社会各界所关心的重大案件审理情况,研究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本刊特稿、专论、审判业务、司法制度改革、TRIPS协议与知识产权审判、记者点评、研究与争鸣、案例研究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文章中要带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投杂志、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邮编、邮箱。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8、更多注意事项详询客服 9、禁止一稿多投 10、注意:以上信息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直件请联系杂志社。
提出发表需求 与期刊采编中心的顾问老师沟通,结合自身发表需求,提出发表的意向性要求,
确定发表期刊 根据您的需求,综合期刊级别、刊物选择、见刊时间等要素,为您量身推荐切合您实际要求的期刊
支付定金 待您提出发表要求并确定需要发表的期刊后,支付定金。
审稿改稿发表 期刊采编中心按照您的要求,经过我们的专家审稿、改稿后,会立即安排寄送到杂志社发表,确保准时见刊。
付款并寄样刊 发表成功并收到用稿通知书后,您需付给余下款项,我们将排刊并按用稿通知书约定时间发表。并寄送样刊。
《人民司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一、公司法规范类型化的基础判定功能规范的类型化在识别公司法规范性质中起着基础性的功能作用,尽管类型化可能存在缺陷和不足,但却能够为司法提供一种作为判断规范性质初步的、粗略的标准,为进一步进行精确判定提供基础和前提。(一)现有公司法规范类型化的理论及其评述学界关于公司法及其规范性质的争论推动了对规范识别方法的研究,鉴于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对立,本文仅就两者之间的...
作者:贺少锋 点击次:95《人民司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一、家事纠纷再审案件审理中的突出难题事实难厘清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内部的隔阂由来已久,感情错综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变化了,事实变化了:捐助成借款,卖房成租房,借款成出资……这些事情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查清事实、还原真相,是家事纠纷再审案件中最大的审理难题,法官在断案时往往需要援引自由心证来综合判断案件的事实情况。在一起附义务的赠与抚养协议纠纷中,养...
作者:谢迟 点击次:62《人民司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一、公众监督:公众中的个体以及通过团体、媒体而发生的影响司法公开的第一对象是公众。因此,司法公开是否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便成为衡量司法公开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公众中的个体的影响。公众(不包括当事人)在接受了关于司法的公开信息之后,便获得了对司法工作进行评价的权利。在欧美各国,“法院使用者(CourtUser)”这一概念经常在司法公开和司法便民工...
作者:蒋惠岭 点击次:118《人民司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一、司法程序公开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一)立足司法实际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司法程序公开要立足司法实际,就是要求我们在推进司法程序公开时,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要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从世界司法发展总体趋势看,加强司法程序公开已成为共识。从我国司法程序公...
作者:江必新 点击次:85《人民司法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一、兜底条款罪状的适用情况本文调研样本系吉林省2011年至2013年经一审判决认定的非法经营罪案件,共219件。在非法经营罪定性认识上,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契合度达到92.8%,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契合度更是接近100%。这种认识上的高度契合,貌似非法经营罪在适用上没什么问题,而事实上问题尤其集中在兜底条款罪状适用上。非法经营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大体分两类:...
作者:吕洪民 点击次:497我国社会上的鉴定机构良莠不齐,且社会鉴定机构主要从事法医鉴定,鉴定门类范围过窄。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对鉴定机构的管理环节过于薄弱,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一、司法鉴定中的启动权刑事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分为启动决定权与启动申请权两部分。[2]刑事公诉中司法鉴定的决定主体为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及其他侦查机关;刑事自诉、民事、行政诉讼中鉴定启动主体统一为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为申请鉴定的主体...
作者:王梦玉 点击次:2365一、涉及法律适用问题一般司法鉴定,鉴定人依据专门的知识就能完成对鉴定材料的检验和鉴定工作。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专业性问题与法律适用问题混合在一起,既需要对鉴定事项的专业性问题做出判定,又涉及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选择。二、我国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由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殊性,加之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实践中,大多数法官缺乏专业知识,对工程造价鉴定的依赖性过强,导致工程造价鉴...
作者:吴义武 点击次:17111983年,Vlatkis等[1]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告后,分子印迹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并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分子印迹技术在印迹机理、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其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分子印迹技术已经在各领域,包括色谱分离[2-4],仿生化学传感器[5-7],催化技术...
作者:王松才 点击次:2125结合开展的“效能风暴行动”,组织开展“大学讨论、瞻仰古浪红军纪念馆、院长信访接待日、院长带案下访、法官送法服务、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等九项重点活动,推进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提升司法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积极探索创新《推行党务、院务、财务和司法公开的意见...
作者:方维军 点击次:1243一、舆论对司法具有监督的作用总的来说,如果说之前媒体之于司法的关系,是两条互相照应的平行线的话,那么,当前舆论则如一个巨大的麻团将司法包裹于其中。这给当前的司法审判带来更为复杂的难题。但即使如此,以药案为例,并没有证据证明舆论不当地影响了司法。首先,案件的判决内容并不存在争议。无论学界还是舆论并没有认为案件的裁判,是违背法律而倾向于被害方的,导致加害人被判过重。甚至包括药的家人也承认药家鑫罪有应得...
作者:陈斯彬 点击次:3028司法能动扩宽了司法服务社会的新手段,司法能动理念使得司法建议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得到落实,因为司法能动就是让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社会民主,服务政治、经济大局,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能动司法,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推动社会发展与前进。一、我国司法建议在实践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看到司法建议取得阶段性成绩同时,还应当以新的视角观察和审视新形势下法院司法建议可能面临的困难,多角度、全...
作者:李艳 点击次:3052一、中国特色的能动司法我们要探讨中国能动司法的内涵不能简单地给其注释,要从宏观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从微观上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法律原则、道德、社会影响、政策等因素。由此中国能动司法的内涵便可以理解为人民法院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本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宗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职能,最大限度发挥司法在维护权益、解决纠纷、管理社会和实现公平正义中的功能。换言之...
作者:陈静 点击次:2352在当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乡土中国,法官应当发掘符合国情、社情、民情的审判方式,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不拘泥于形式,探索人民群众满意的审判方式。“在这一时期,人民法院提出公正与效率,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等等司法理念,……在本质上都体现了人民法院正在回归能动司法,积极回应变革时代的司法需求”[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我们所讲...
作者:陈筱云 点击次:30231990年代以降,随着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出现了片面追求法庭数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地区、人口和案件”的原则设置人民法庭。1992年全国人民法庭的数量多达18000个,“一乡一庭”的现象大量出现,造成诸多不利后果。这一时期关于人民法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对策性文章逐渐增多。如一项关于天津市人民法庭工作的调查表明,法庭设置偏重于“搭架子”、“铺摊子”,存在着编制不足、业务素质不...
作者:张青 点击次:2465由于国家性质的不同,司法政治功能在内涵上会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这个问题有过分析。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所调整的总是与国家政权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它主要由政府推行,涉及各个生活领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司法的政治功能体现了司法对于国家政治要求的回应,即司法在调整与国家...
作者:陈琦华 点击次: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