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

企业竞争论文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1篇

1.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成单位,对推动国家GDP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理论层面上来,民营企业就是我国非国有独资企业,而从定义层面来讲,民营企业仅仅是指私人经营的企业单位以及将私营企业作为核心的联合企业体。民营企业主要管理模式是家长制管理模式,它是指企业内部的核心领导人,在企业内部相当于家族中的家长,与亲信形成领导团队,实行高度集权化管理模式。

2.竞争战略

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其中竞争战略是重中之重,它又被称之为业务层次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核心任务集中表现在客户需要、竞争者优势以及本企业优势所展开的三角模式,企业利用对此三角模式的分析,改变本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模式,调整适应形势的发展战略。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可选择的战略模式有多种类型,但是因企业本质特点影响,战略模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战略选择应该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包括市场机遇、公司本身、个人能力以及社会职责分担。企业在进行竞争战略选择时应该以本公司的能力为基础展开,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且核心能力与资源具有不可拷贝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选择,企业内部人才是整体企业的支撑骨架,企业内部的个人激情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企业发展的目的,在制定相关企业发展传略目标时,应该以企业中个人激情为指导条件。企业作为社会整体的构成部分,扮演社会公民的身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根据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进行指定,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

三、影响民营企业战略实施的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根据“四个基本原则”指定相应的战略,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发展效率,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战略实施成功的因素。如下表现:第一,企业具备市场预测能力。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为核心展开分析,把握市场内部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要求,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相应市场条件的竞争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地条件。例如格兰仕企业利用市场预测能力,把握市场需要与发展方向,由传统毛纺织物品加工转型为新型电子产品制造,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第二,市场要具备良好的市场调研能力。市场调研是管理者根据市场现实条件,利用调查研究等手段分析市场现状,这种方式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市场条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被动改变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改变,更具市场需求与营销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合理正确的竞争战略。第三,以顾客需要为基础,创造良好的顾客需要模式。它是企业利用洞察能力,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要,配合消费者需要进行加工生产活动,采取相应的竞争手段,并将客户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在传统市场条件下开拓出新的市场。企业发展不仅仅以市场满足为条件展开的,更多的是以客户需要为背景展开的生产活动,典型代表是海尔企业的改革。第四,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加强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产品的竞争,企业产品的销量最大程度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质量。我国的海尔集团,正是立足于产品质量,以百分百质量为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环境中具有绝对的优势,起竞争战略的改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代企业过分看重广告效应,美好的广告给企业带来的仅仅是短暂的效益,必然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最后,建立知名品牌,建立认知度。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在世界范围之内,产品的品牌中的名牌比例远远低于6%-8%范围之间,但是名牌企业在市场中的配额比例却高达45%以上,因此可以看出,名牌企业对市场是一种垄断性的存在。企业的发展应该根据企业的名牌效应,立足打造名牌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论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2篇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多样化和立体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信息到互联网上,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也逐渐从传统的方式向面向WEB的获取转变。调查表明,企业竞争情报所需的90%数据都可以从Web上获取,因此,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何有效获取企业竞争情报已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1.1从企业门户网站获得情报。由于互联网信息容易,许多公司在网上公布大量信息,因此,竞争情报工作常从监测竞争对手的网页开始。通过监测对手的网页,可了解其产品种类的增减;查询其新闻内容,可知道他们是否在进行新的促销活动,是否得到了新的顾客或新的联盟。还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种类、价格等,以及企业机构组织、人员配置等。经过分析这些公开信息可以了解对手的某些关键情报。

1.2通过搜索引擎获得情报。目前网上有很多不同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北大天网等,还有一些专题分类搜索引擎,如BuildingOnline、LawCrawler等,另外还有元搜索等等。通过这些搜索引擎搜索网络,可以快捷、方便而且廉价地获取各种信息,从中发现非常有价值的竞争对手情报线索,例如网上合同的详细资料、产品分布形式、产品规格和产量、相关客户、市场研究与开发活动、技术创新等。

1.3通过数据库获得情报。网络数据库可分为企业名录数据库、产品信息数据库、经济预测数据库、专利商标及标准数据库、与经济有关的新闻报刊数据库和统计调查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涉及时间较长、回溯性好、精度较高、检索方便。目前国内有不少适用于作竞争情报源的数据库,比如中国经济信息数据库、国家法规数据库等。从数据库中可以找到市场行业报告、竞争对手的一些数据等信息,进而为竞争情报的获取提供资源。

1.4从政府和行业协会网站获得情报。政府机构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权威性比较高。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许多政府把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信息到网上。而行业协会网站则倾向于公开比较系统全面的行业信息资源。两者结合,无疑对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1.5从竞争情报网站获得情报。行业情报服务网站资源丰富,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立项、营销等环节的情报需求,提供以科技情报为主、市场情报为辅的情报服务,促进企业向创新型迈进。另外还可以进入论坛的专题讨论区,了解市场主体对产品的反映,了解活跃网友的情况,建立资料库,跟踪获得有用情报。

2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逐渐深入,网络上的竞争情报源数量越来越庞大,内容越来越复杂。此外,它还具有开放性、异构性、动态性、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特点。因此,需要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获取竞争情报。在此主要介绍web挖掘技术和监测技术。

2.1Web挖掘技术。Web挖掘是指从网络文件和网络活动中筛选感兴趣的潜在有用的模式和隐藏的信息。它是一门综合技术,涉及Internet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依据挖掘对象的不同,它又分为web内容挖掘、web结构挖掘和web使用记录挖掘。目前,将Web挖掘技术应用于情报系统中已成为研究热点。充分利用其来发掘蕴藏在互联网上的竞争情报资源,将会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动力。

2.2监测技术。基于web页面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一些监测技术也常应用于监测和过滤工具中。Push技术是比较典型的代表。首先用户先根据兴趣划分一些区域,然后此工具可以自动将相关的信息push给用户,例如Ewatch工具。另一种技术是采用一个软件或成为智能,个性化的可根据用户需求监测站点,过滤信息。

3结语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3篇

1.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成单位,对推动国家GDP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理论层面上来,民营企业就是我国非国有独资企业,而从定义层面来讲,民营企业仅仅是指私人经营的企业单位以及将私营企业作为核心的联合企业体。民营企业主要管理模式是家长制管理模式,它是指企业内部的核心领导人,在企业内部相当于家族中的家长,与亲信形成领导团队,实行高度集权化管理模式。

2.竞争战略

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其中竞争战略是重中之重,它又被称之为业务层次战略。企业的竞争战略核心任务集中表现在客户需要、竞争者优势以及本企业优势所展开的三角模式,企业利用对此三角模式的分析,改变本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模式,调整适应形势的发展战略。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可选择的战略模式有多种类型,但是因企业本质特点影响,战略模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战略选择应该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包括市场机遇、公司本身、个人能力以及社会职责分担。企业在进行竞争战略选择时应该以本公司的能力为基础展开,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且核心能力与资源具有不可拷贝性,这就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选择,企业内部人才是整体企业的支撑骨架,企业内部的个人激情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企业发展的目的,在制定相关企业发展传略目标时,应该以企业中个人激情为指导条件。企业作为社会整体的构成部分,扮演社会公民的身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根据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进行指定,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

三、影响民营企业战略实施的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根据“四个基本原则”指定相应的战略,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发展效率,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战略实施成功的因素。如下表现:第一,企业具备市场预测能力。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为核心展开分析,把握市场内部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要求,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制定合适相应市场条件的竞争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地条件。例如格兰仕企业利用市场预测能力,把握市场需要与发展方向,由传统毛纺织物品加工转型为新型电子产品制造,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第二,市场要具备良好的市场调研能力。市场调研是管理者根据市场现实条件,利用调查研究等手段分析市场现状,这种方式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市场条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被动改变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改变,更具市场需求与营销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合理正确的竞争战略。第三,以顾客需要为基础,创造良好的顾客需要模式。它是企业利用洞察能力,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要,配合消费者需要进行加工生产活动,采取相应的竞争手段,并将客户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在传统市场条件下开拓出新的市场。企业发展不仅仅以市场满足为条件展开的,更多的是以客户需要为背景展开的生产活动,典型代表是海尔企业的改革。第四,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加强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产品的竞争,企业产品的销量最大程度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质量。我国的海尔集团,正是立足于产品质量,以百分百质量为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环境中具有绝对的优势,起竞争战略的改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代企业过分看重广告效应,美好的广告给企业带来的仅仅是短暂的效益,必然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最后,建立知名品牌,建立认知度。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调查,在世界范围之内,产品的品牌中的名牌比例远远低于6%-8%范围之间,但是名牌企业在市场中的配额比例却高达45%以上,因此可以看出,名牌企业对市场是一种垄断性的存在。企业的发展应该根据企业的名牌效应,立足打造名牌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论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的董保宝、葛宝山将竞争优势定义为,企业利用所控制的资源和内部培育的能力在市场上获取的高额绩效并占得领先地位,以此循环往复维持这种有持续待发的属性。竞争优势的维度方面,Schulte(1999)对竞争维度进行了详尽的划分。他以竞争优势发展序列的方式将竞争优势划分为三个维度,即效率、功能和持续性。本文将借鉴他的研究,将竞争优势划分为三个维度:效率、功能和持续性。

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现状

动态能力指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能力,如何培育、保持和增强组织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Teece等(1997)推出了动态能力构架,定义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整合、构造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而Teece在1998年重新界定动态能力为“感知与把握新的机遇、重新配置和保护知识资产、能力、互补性资产与技术,以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为从知识角度研究动态能力获得竞争优势指引了方向。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Eisenhardt等(2000)把动态能力看做是组织和战略的惯例,企业通过这种惯例实现新的资源配置。董俊武、黄江圳和陈震红(2004)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能力。

本文将动态能力界定为:通过识别市场机会,从外部环境获取资源,并在内部整合与重新配置现有资源与新资源,借由组织集体学习,发现新机会,创造新资源与能力,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因此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四个维度: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从网络资源到竞争优势—如何创造竞争优势

网络资源规避了传统动态资源的缺点,使竞争优势具有持续性,由此带来的动态能力将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Stratman和Roth(2002)从资源的角度研究了企业资源规划能力的构建,认为企业必须获取稀缺的资源,由此形成的动态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也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企业不能获取所需的网络资源要素,企业的动态能力将失去来源,或者原先的动态能力不能得到扩展与发展,企业发展便会逐渐地滞后于市场的要求,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丧失。

环境适应能力强调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无法预知外部环境中的客观事件的发展和态势。外部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在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动态能力时不断加强外部信息的获得以加强适应能力。网络资源越广泛,企业便会对外部环境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加迅速的反应,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建立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5篇

基于优势富集效应理论,可以将万科成功的品牌发展之路划分为优势建立、优势凸显和优势富集三阶段。1.以创新与实践能力为依托,建立企业竞争优势。万科企业的创新和探索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作为首批尝试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股权结构上的调整帮助万科成功吸引到股东的投资,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在产品设计方面,万科凭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设计建造了第一个公交车开到小区的住宅产品,不断尝试新的产品设计理念,拓宽产品服务范围,赢得消费者一致的好评和青睐,提升了品牌形象。2.关注市场的变化,完成优势凸显。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发展的机遇,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调整产品的设计方向及企业的经营模式是房地产企业实现优势凸显的必要条件。自企业建立以来,从住房精装修到住宅产业化,再到低碳减排,万科一直以创新研发能力为依托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优势凸显。3.以品牌整合营销为手段,实现优势富集。品牌实质就是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而优势富集正是强调资源的聚合带来质的飞跃。依据优势富集效应,品牌影响力的建立强调对于优势资源的聚合及协调能力,即品牌整合能力。以上海万科为例,其对于品牌的整合营销主要体现在品牌产品线的打造和品牌整体推广两方面。上海万科通过细分市场,划分幸福系、国际系、高端系三条具有不同产品定位、客群定位、营销策略的产品线,实现了产品线上优势资源分类共享和聚合,通过对品牌的整合营销,建立“项目-产品线-品牌”联动的品牌推广体系,实现了由某个项目的成功带动产品线的销售,进而实现整个品牌形象的提升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

二、基于优势富集效应探讨房地产企业竞争优势

依据优势富集效应,房地产企业为逐步实现企业从优势建立到优势凸显再到优势富集的突破,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包括创新及实践能力、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及品牌整合营销的能力。

(一)依靠企业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建立企业发展竞争优势是走上企业发展之路的第一步。优势富集效应强调要注重“先者”的力量,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生存空间,是发挥先者力量的有力保障。因此,房地产企业为建立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就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市场利润空间。房地产企业应当在产品的设计及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寻求突破,依靠企业出色的创新能力,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1.产品设计的创新。产品是企业的灵魂,好的产品是企业获得稳定资金流的保证。房地产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应当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提升产品的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首先,产品设计的创新应根据物业定位展开,注重细节的设计,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空间,并将其不断融入新产品,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不同需求方的要求。其次,产品设计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避免闭门造车,如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等。应借助房地产行业内新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整个产品的品质及质量,以建立企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经营模式、融资模式、薪酬模式、激励制度等,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以融资模式的创新为例,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目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若继续盲目拿地,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将受到限制。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建立,就要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循序渐进地扩大和创新金融产品,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结构,通过融资渠道的创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建立企业成本优势,保证稳定的资本运作。

(二)关注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企业优势凸显的关键因素。根据优势富集效应,市场的变化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是诱发企业从优势建立向优势凸显过渡的必要条件。房地产企业为了实现优势凸显,应当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依照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抢占新兴发展空间,重点关注由于消费者需求、竞争者供给及政府政策导向改变带来的市场变化。1.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房地产产品最终将面向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直接导向,消费者需求空间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收入的变化、交通条件的变化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房地产产品的需求,是房地产企业应当特别关注的因素。例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解决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消费者的需求,由此创造了养老地产这一新兴的市场空间,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应当予以重视的发展领域。2.竞争者供给的变化。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想实现优势凸显,就要特别关注竞争对手供给产品的变化。这里的竞争对手,是指与自己具有相同或相似客群定位、位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企业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无关。从本质上来说,竞争对手供给的变化只是一个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不能作为市场空间变化的依据,但由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市场敏感度,关注竞争对手供给的变化可能会为一些对市场敏感度低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新思路与发展契机。例如,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股权结构的变化、投资领域的变化、产品设计理念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市场变化的征兆。房地产企业应当依据竞争对手供给的变化,结合当前企业自身的状况,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3.关注政策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政府主要采用改变消费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提升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等手段,改变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限购政策、房产税政策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打压了住宅市场投机性需求,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是市场发生变化的表现。因此,政策转变往往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房地产企业应当配合政策转变调整自身投资方向,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6篇

以新浪房产网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前20强(共21家)为研究目标,使用Bing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1.1数据获取以万科地产与绿地集团为例,万科地产外链接检索表达式为:link共链检索表达式为:(数据获取日期:2013年10月7日08:30-14:30)使用样本企业网址两两之间组合进行共链检索,我们便得到了一张21×21的二维矩阵表(如表1所示)。表1中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数值表示万科地产网站的外链,共60245个。第二列(万科地产)与第三行(绿地集团)至第二十二行(保利香港)的交叉数值则表示万科地产网站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网站的共链数据,如第二列(万科地产)和第三行(绿地集团)的交叉值是1170,以此类推其他网站共链数据。

1.2数据处理理论上我们可把表1直接输入SPSS中进行分析,但由于仅从共链频次上,我们还不能准确评价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例如,当两个企业本身的外部链接仅20个,当它们的共链达到18个时,它们的竞争程度就非常高;而当两个企业本身外部链接达到200个时,18个共链则很少了,那么这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就很低。为了能够以相同标准科学评价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我们需对原始二维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其中,Cij指网站i和网站j的原始共链频次;Cii指网站i的外链数;Cjj指网站j的外链数。例如:网站i有100个外链,网站j有200个外链,它们之间的共链数是10,那么规范化的共链频次为10/(100+200-10)=0.034。由于经过标准化后的值可能会很小,不便于分析,因此,再将所有的值统一乘以1000。

1.3数据分析

1.3.1企业竞争态势多维尺度分析(1)从房地产企业在多维尺度图(图2)中的分布状况来看:一方面,21家房地产企业基本呈现比较紧凑的同心圆分布格局,这说明各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但是谁都没有绝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万科地产、恒大地产两家房地产企业处于同心圆的中心位置,而这两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在上半年都处于排名前5的领先地位,因此,不管是在现实的销售业绩当中,还是从其在虚拟网络中的情况来看,他们在行业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恒大地产基本处于同心圆的核心位置,这表明恒大地产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而业界实力最为雄厚的万科地产与恒大最为接近。这表明两者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万科地产虽然目前在房地产企业具有不可置疑的影响力,但是它的竞争对手具有赶超其的潜力,因此必须引起重视。(2)从房地产的企业性质来看,图2中4个象限中,国有房地产企业与民营房地产企业分布均匀,没有出现一个项限内国有房地产企业或民营房地产企业占绝对比例的情况。这表明在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出现像在汽车行业那样,国有汽车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格局[1]。在房地产行业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公平,他们之间地位相对平等。这说明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来,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竞争越趋规范。(3)从各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来看,有的专注于住宅开发(万科地产、恒大地产、龙湖地产、金地集团),有的主要从事综合性地产开发(如碧桂园、华润、融创),但从图2中并没有看到严重的企业集聚现象出现。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住宅开发这一市场,集聚现象稍微明显,大部分都位于第3、第4象限,但是相互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这表明,产地产企业之间并没有达到同质化的竞争程度,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意市场地位与产品差异性,尽可能地在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开发具有差别化、个性化的产品。

1.3.2企业竞争地位可视化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很好展示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地位,识别竞争对手,但不能说明企业之间竞争的强度。为了更深入地说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我们采用UCINET6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3所示)。从图3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1)万科地产在共链矩阵可视化图中居核心位置。与万科地产进行连线的企业最多,同时万科地产具有最多最粗的连线。线的多少与大小表示竞争对手的多少与竞争激烈的程度。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情报:第一,万科地产是毫无争议的业界龙头,它的发展状况足以影响行业的发展。第二,由于万科地产占领的市场份额太大,以致众多地产企业想要分享它的蛋糕。恒大地产、金地集团与它的连线最粗,而这两家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又基本与万科地产一致,都致力于住宅产业开发,结合图2发现,恒大地产与万科地产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判断,恒大地产是万科地产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主要竞争对手。(2)国有房地产企业一方面普遍具有比较粗的连线(如保利地产、绿地集团、华润置地、金地集团等),这表明国有房地产企业更具有攻击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现实情况来分析:图中的国有房地产企业一般都是中央直属或者省级直属的大型甚至特大型企业,有着强大的靠山做支撑,在市场竞争中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表现在网络社会就是网络对其的关注和其在网络上开展的宣传攻势等;另一方面,国有房地产企业大都以万科地产为主要竞争对手,而对有些房地产企业的联系频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国有房地产企业在选择竞争对手时有盲目自大、急功近利的倾向。(3)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连线普遍要细一些(如雅居乐、世茂房产、龙湖地产等),这表明民营房地产企业的攻击性要相对小。这可能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虽然国家禁止非主要业务为房地产的国企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来,给民营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这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实力还是相对较弱,没有国有房地产企业财大气粗,也没有强大的背景做支撑,因而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民营房地产企业都是由其创始人经历无数坎坷,千辛万苦一手经营起来,这种创始人的性格一般会更为稳重、不张扬,而领导人的处事风格影响到企业中就表现为在市场竞争中相对稳妥、低调一些,不会特意表现出非常具有攻击性的一面,以免遭致市场动荡。(4)保利地产与保利香港虽然是保利集团旗下的两家房地产平台公司,独立核算,互相之间基本没有关系,但是从其共链角度来看,网络上对两家企业的共同关注都是比较高的,这种现象表明:虽然这两个公司存在相互独立的法人,但是其内部还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经常共同出现在网络社会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网络社会还没有完全把它们当成两个独立公司进行区分,也可能是它们达成了某种同盟关系,毕竟它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只要配合得当,完全可能产生1+1>2的效果。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通过多维尺度分析与关联图可视化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现状:(1)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有序,还没有达到白热化竞争程度,各房地产企业都在精心规划自身产品特色,力图形成自身企业文化,尽可能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在产品差异化中寻求企业发展之路。但是由于房地产产品本身特有特征,又不可能开发出完全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因而,经营业务相近的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难以避免,在住宅类房地产竞争最为突出。(2)虽然当前万科地产占据了房地产头把交椅,但是众多房地产企业对其虎视眈眈,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以恒大地产为首的民营房地产企业以及以保利地产为首的国有房地产企业都对其龙头老大位置构成实质性威胁,万科地产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分析竞争对手一举一动,对任何影响其地位的市场变动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界定危险系数大2014年10月情报探索第10期(总204期)小,采取相应对策。(3)民营房地产企业与国有房地产企业之间的较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但从分析中可以得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国有房地产企业与民营房地产企业基本各占半壁江山。国有房地产企业虽然竞争姿态较高,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房地产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的当下,民营房地产企业想要赶超并挤压国有房地产市场份额,造就更多的万科地产式企业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民营企业是否具备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捕捉时机的能力。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7篇

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建并持久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奥德森(Alderson)在SWOT模型中,较早地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设计。在“强项—弱项”为中心的内部资源模块与“机会—威胁”为中心的环境模块对比分析中,他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在企业竞争优势地位获得中更加重要。奥德森的理论在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中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之后,引发了“内生资源论”与“外生环境论”之间长久的争辩。其实,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既包括内部资源,也包括外部资源;机会或威胁既可能产生于内部,也可能产生于外部。综合起来,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资源,二是能力。这种资源内涵是多重的,包括占有资源、整合资源和使用资源。从资源的基础性地位讲,拥有了这样的能力,自然可以把握机会,抵御威胁。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巴尼(Barney)(2011)把它描述为:“如果某企业比产业中的边际企业(收支相抵企业)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则该企业就被视为具有竞争优势。”巴尼进一步区分了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意在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创立,而且要保持下去。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点在于“其他企业无法复制这种战略收益”。“战略收益”在这里指有价值的稀缺性企业资源。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保证至少复制这种资源的成本是较高的。巴尼在他的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VIRO”模型框架。在这个模型框架中,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资源的四个特征,分别是:资源本身有价值、资源稀缺、资源不易模仿、资源可被利用。对于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来说,资源的稀缺性与不易模仿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企业要想具有竞争优势,至少要占有并能够使用稀缺性资源。企业竞争优势所依托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在学术研究方面,前三种资源的分析已经相当充分,根据主题的需要,笔者把讨论重点放在第四种资源。社会关系资源通过开发利用使其具有生产性,即成为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继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之后,资本家族的新成员。作为一个概念正式进入学者的视野是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格伦•卢里(Glenn.Loury)1977年在其一篇名为《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他当时使用这一概念的目的仅限于论证种族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并非仅仅是人们所惯常认为的人力资本的区别,事实上还包括个人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的巨大差异。正式对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进行完整诠释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1980年他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并把它首创性地界定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总和”。在布迪厄之后,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基本上围绕两个重点,一个是资源,另一个是能力。林南是社会资本资源说的典型代表。林南(2005)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和/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社会资本具有多主体互动的特征,只有单一主体无法形成所谓的社会关系资源,这是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嵌入性特征。这种资源与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同,并不会因为频繁使用而使资源总量有所减少,反而会得到总量的积累。这种假设的前提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均遵循网络规范的要求来行动,反对投机的、不道德的行为。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它一经企业拥有,即可以为企业凝聚更多数量与种类的发展资源。以往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带来物质资源的回报,而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同样可以带来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回报。企业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成员身份动用网络上的一切可用资源。林南十分强调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与它所带来的其他资源收益之间是有区别的。另外一种观点把社会资本落位于一种能力。波特斯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简单通过个体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便可获得,而是需要投身于社会关系实践之中。成员身份对于分享作为能力的社会资本至关重要。成员身份意味着行为个体被贴上可被信任的标签,并自愿地遵守该社会资本网络的行为规范。行为主体因成员身份而获得行动的便利,提高了行为能力。

二、社会资本创造企业竞争资源优势的机理

企业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占有并调动尽可能丰富的有价值性稀缺资源,才能使企业在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社会资本承担了整合内部资源与开发外部资源的历史使命,其内在机理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信任推进合作,以网络形式实现资源分享,以规范保持资源优势与合作秩序。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行为成本彰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资源优势。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基础要素,也是合作的基本前提。信任社会资本推动了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了资源的流动。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为基础建立的社会关系资源网络,网络内部成员因成员身份而被贴上可被信任的标签,可信标签的作用使成员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而且合作的成本是较低的。科尔曼评价“信任是致力于在风险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为;信任是社会资本形式,可减少监督与惩罚的成本”。信任抵销了因猜疑而发生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人往往追求最优的结果和完全理性,而外部世界的诸要素却体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复杂的排列组合方式。企业及企业中的人都不自觉地生活在时间的序列当中。过去对于人们来说是已知的,未来对于人来说是未知的,生活在现在的人正经历着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信任是一种预期,“信任靠着超越可以得到的信息,概括出一种行为期待,以内心保证的安全感代替信息匮乏”。信任使现在的人以最大宽容来面对未来,结合过去的已知,抵抗不确定性在其内心埋下的疑惑。“靠着简化复杂,信任打开了行动的可能性。”信任的存在既推动了企业内部的自发合作,同时也促成了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合作本身是一个博弈过程,在单次博弈中,人们往往根据信誉记录来选择合作对象,履行完全契约。毕培和克迪把这种信任称为“交易性信任”。仅有客体评价不足以使人完全相信对方,人们希望通过合作实践获得关于合作方可信度的主观感受。“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重复性博弈是信任的积累过程。网络是社会资本作为社会关系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形式。

社会资本具有可传递性,网络内部成员可以分享社会资本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这种权利具有外部排斥性,保证了内部成员的资源优势地位。美国密歇根商业学院教授韦恩•贝克(WayneBaker)从社会资本网络对于组织发展的意义角度将社会资本网络分为内聚式网络和开放式网络,并认为,内聚式网络给企业带来了信任与合作,开放式网络给组织发展带来了新信息、新资源、新机会。“每个组织都是内聚式和开放式团体网络的混合体。”在社会资本网络内部,成员间表现出“强关系强度”。关系越强,意味着主体间交往频繁,联系紧密,社会资本存量越丰厚。“关系越强,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可能正向地影响表达性行动的成功。”社会资本网内成员可以自由地分享他人所拥有的稀缺性资源。社会资本使得网络内部成员占有和动员稀缺性资源的能力大为提高,使不同主体所拥有的稀缺性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彰显了社会资本的资源共享性特征。规范社会资本保证了网络内部成员在分享资源的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资源,保证了网络内部资源不被外部窃得,以保证内部成员的资源优势。如果说信任促成不同行为主体摒弃彼此猜疑,走向合作,那么规范则规定着人们该如何合作。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认为,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对特定环境中人的正当行为方式作出规定的准则”。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把规范理解成“认可、规定、禁止或调整人们行为的普遍性宣告或指令”。规范也是几乎所有社会资本理论家都关注的概念。科尔曼称:“规范指明人们认为什么样的行动是合乎体统或正确的。如果规范为社会成员所遵守,他们将获益;如果人们违背规范,他们将受到伤害。规范的实施常伴以各种赏罚措施,此种措施或者奖励遵守规范的人,或者惩罚违反规范的人。”社会资本网络内部成员相对于外部主体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社会资本的共享性与排斥性。社会资本对于网络内部所有成员来说具有公用品属性,而对于外部主体来讲则属于专属品。公共物品经常引发“搭便车”行为。“就单个人来说,人们对于那些人人受益,那些他人提供、自己享受的东西,是很难大力支持的。”所有网络内部成员都应该承担起保护这一资源,使其增殖的义务。所有消极地、保守地履行义务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规范的惩罚。同时,他们必须履行这样的承诺,即绝对不与“不相干”的人分享网络内部资源。社会资本的规范是伦理性规范,内化在网络成员内心深处,强调行为者主体性发挥基础上的行为自律。规范的内化是指“个人拥有被内化的惩罚系统,如果此人触犯了规范,这一系统将予以惩罚”。有时,道德惩罚比法律制度更加严厉。

三、“结构洞”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竞争资源优势的进一步阐释

前文提到,社会资本网络具有自我封闭性。封闭性的直接后果就是网络内部主体间资源的同质性,并在不同的社会资本网络间形成“结构洞”。同质性资源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并不能创造竞争优势,而最多是带来竞争均势。“想象这样一种情形,某产业内的所有企业都拥有同样的资源,即在资源数量和类型上,企业有着同样的物质、财务、人力以及组织资本。由于大家都实施同样的战略,有着同样的资源,因而在这种产业内,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在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巴尼、格兰诺维特、博特、贝克和林南。格兰诺维特是弱关系强度理论的代表。博特、林南同样重视这种弱关系给个体与组织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他们关心的是“如果关系强度更弱而不是更强,如果自我的位置更靠近网络的边缘而不是核心,对自我有好处吗?”持弱关系强度观点的学者认为,在社会资本网络中更活跃的、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的成员因交往的频度较高,所获取的发展资源具有同质性,传统社会资本网络的日渐封闭必然导致网络与网络之间出现间隙,即博特所称的“结构洞”。结构洞被科学定义为“非多余联系之间的分离与两个联系间的非多余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像一个电路中的绝缘体。”这些结构洞必须填补,架设不同网络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些所谓的“社会桥”成为异质性资源获取的重要通道。这种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社会资本网络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在不同社会资本网络间建立更强大的联合,对于组织与社会发展更具有意义。

林南强调:“如果个体需要不同的信息,那么他们更可能在不同的而不是自己的社会圈子中寻找。为了接触另一个社会圈子,自我需寻找连接两个圈子的关系。不同社会圈子之间的关系称作桥梁。没有连接,两个社会圈子将是彼此独立的。”贝克对内聚式网络与开放式网络的比较分析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内聚式网络“很难和新时代的进步保持同步发展、得到新信息或者影响网络外的人们,在极端的情况下,它会成为组织隔阂的关键所在”。作为沟通不同分享隔阂之间的一座桥梁,他认为开放式网络及起到联系不同网络的关键性人物,能创造价值。林南在承认格兰诺维特和博特等人对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性的同时,认为“弱关系强度”理论同样存在修正的必要。虽然不同社会资本网络之间的结构洞由相应的行为主体来填补,但如果桥接的对象并不能为自在网络发展提供所需的稀缺性资源,则对于网络发展而言并无多大帮助。“网络位置(靠近桥梁)强度视桥梁所连接的不同资源而定。如果桥梁只是通向相似或价值不高的资源的节点,那么靠近桥梁的位置可能不是很有用。”林南提出了网络位置与网络地位综合考虑的“交叉强度”命题。这一理论的提出从资源分类的角度扩展了对弱关系强度理论的研究。理论前提是处在社会资本网络不同地位的行为主体依照强关系强度理论其动员资源的能力有差别。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桥梁联系两个不同社会资本网络的作用,则被联系的对象在另外的社会资本网络中要居于一定的地位。“对好的社会资本的获取,往往发生在那些占据靠近桥梁位置的个体行动者身上,这个桥梁连接着那些处在相对较高等级制位置上的行动者。”

四、结语

企业竞争论文范文第8篇

1.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定义

SQM的应用范围:所有交货于本公司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商,制造商应适用于其下游制造厂商;商须应用至它的制造商)。SQM的责任:推动供应商持续改善。

1.2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意义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供应链前端优秀供应商的竞争,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质量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2.1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研究表明,30%的质量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而随着企业自制率的降低,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甚至占到了企业质量问题的七成到八成。有时候供应商质量可以毁掉公司全部质量改进所做的努力,上游某个节点或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将很可能在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形成质量链上的牛鞭效应。一旦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分析处理质量问题的难度将成倍的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延误产品的交期。因此,提高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能力就是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的质量,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杭齿集团公司把2013年作为“品质提升年”,对工程机械变速箱、船用齿轮箱四大类产品关重件进行工艺评审,历时半年多时间对40多家关重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供应商整改过程进行帮扶提高,目前供应商的零件送交合格率有明显提高,配套准时率也得到提高。如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为杭齿集团生产工程机械产品零件,在评审前,由于平时忽视夹具的投入以及量具的定期检查,零件产品质量一直波动较大,一次交件合格率低,经常影响杭齿集团公司的产品出产。通过SQM部门的定点帮助,从产品零件的工艺编制,到设备的定点,工夹具配备的全面梳理,逐一整改,同时,要求厂家对检测量具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等工作。零件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自检合格率、一次交件合格率均提高20%左右。

1.2.2有助于降低产品总成本

从企业本身来看,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去缩减采购成本。然而,盲目过分地降低采购成本会导致质量风险。过低的压低采购价格必然会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供应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违反供货合同的事情,如“偷工减料”,减少抽检频次等。因此,过度的压低采购价格以及过于苛刻的质量要求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SQM并不是单纯的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而是通过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运用精细化的管理,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达到“价与质”的平衡,这样将有效的降低企业因劣质质量带来的成本,并降低后续的质量管理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总成本。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主机厂(总成厂)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有助于供应商内部质量管理部门和主机厂(总成厂)质量管理部门各种资源的共享,供应商可以学习主机厂(总成厂)内部的质量管理方法,借用其质量管理的资源,如共享检验和试验设备等,从而降低自身的成本。如杭齿集团公司目前对部分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过程控制等现场综合评审合格,采用的就是杭齿集团公司“授权直送”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检测成本;另外杭齿集团公司不定期举行各种质量检测培训班等,由质量部门或SQM部门的SQE授课,供应商派遣人员前来进行培训。通过一些共享资源的共用可以明显降低产品的总成本。

1.2.3有助于缩短交期,提高产品成套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顾客的满意度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按时的交货是企业信用的基础,供应商稳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供应商零件的质量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成品的交付期。当供应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及时供货,即使有量无质或有质无量均将影响企业的装配成套率,影响产品的正常出产计划。更有甚者,当产品组装完毕后试车时发现零件质量问题,发生返工返修等问题,增加成本费用的同时更是影响产品的正常交付。

1.2.4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提升,优秀的供应商管理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强调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企业将非核心的零件和业务外包给供应商,而企业自身则集中所有资源开发核心业务,保证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让优秀的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可以结合供应商的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SQM管理的优劣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关键的作用。

2成立SQM部门的必要性

以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来料质量检验和处理应急问题,而现在供应链的竞争模式,赋予了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多新的内容,也给予供应商质量管理更高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供应商管理部门。

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供应商问题归口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以往外协零件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能同时牵扯到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供应商评审时更是工艺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都要参与。多头管理导致责任分散,效率低下,出现紧急问题时供应商也不知道该寻找哪个部门解决。成立SQM部门之后,供应商所有的零件及问题均由SQM部门负责。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供应商也直接找SQM部门。权责统一能够使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加细化,更加系统,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企业集中力量帮助供应商提高,使外购零件质量更加稳定。以往质量部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救火”,哪里有质量问题就扑向哪里,内部的、外部的,应接不暇。时间精力有限从来无法考虑如何“防火”的问题。要做到“防火”,就要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潜在隐患,这就需要有一个团队深入到供应商生产现场和工艺过程进行指导和优化,SQM就是这么一个部门。它需要一支专家队伍,对供应商的指导和提升形成系统化和流程化,针对供应商的长期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进行体系上和过程上的解决,为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专业指导,只有从供应商的源头上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其提供的产品才会是稳定的。

3现代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对SQE的要求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SQM)若要发挥作用,一个高素质的SQE队伍必不可少。SQE(SupplierQualityEngineer)即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是SQM部门的灵魂。随着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的复杂度提升,SQE作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桥梁,对保证供应商产品质量,提高供应商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求SQE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SQE需要具备综合的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员、审核员、项目工程员,SQE必须懂得工艺、设备、质量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质量工具的基本用法如QC七大手法,五大工具MSA、APQP、SPC、FMEA、PPAP,同时还要了解工厂运作的各种体系如ISO9001、ISO/TS16949、ISO14001、ISO17025等。另外,随着和供应商共同成长需要的增加,SQE需要懂得一些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指导供应商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系统。

其次,作为辅导员、协调员、消防员,SQE需要常驻供应商处,消除质量隐患,第一时间解决质量问题,做好公司与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因此SQE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较强的领导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