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系统是开放系统

要存在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就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而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所讲述的熵增原理是存在于封闭系统的,只有在封闭系统的时候,系统的紊乱程度才会逐渐增大,也就会逐渐趋于稳衡状态。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的时候,通过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从而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当开放系统从外界获得能量大于能够克服熵增的能量的时候,就能够逐渐趋于有序状态。

1.2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系统想要转化成有序的状态,就需要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样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才会进行转化,这样才能够逐渐形成有序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具有动态特征。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或者衡态的时候,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关系是可以通过线性关系来表示,其涨落过程是衰减的,因此系统再不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但是当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时候,系统的涨落会被放大,就会存在系统和外界环境中信息、能量以及物质之间的势能差,这样就会逐渐引发质变,从而逐渐向有序结构进行转变,因此能够形成有序结构的根本原因就是非平衡态。

1.3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非线性的

所谓的线性关系就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定量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关系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多元线性方程来进行表示,而非线性关系指的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不能够运用简单线性方程来进行表示的,而是用一些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复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表示。耗散结构内部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这样就会对系统产生非线性的作用,非线性的作用就会产生相干效应以及临界效应,这两种效应是推动耗散系统向着有序方向转化的根本动力。

1.4系统存在着涨落

在经典物理学中,即使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系统仍有可能在平衡位置发生稍许的波动,况且是处于非平衡系统中,就更加会存在波动的现象,这就是系统的涨落。引起系统的涨落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一种就是由于外部的影响造成的,也就是外部躁声的影响。当系统处于非平衡结构的非线性区域的时候,就会在非线性的相干效应和连锁效应的影响之下,引起宏观系统的涨落,这样就促使了耗散结构的形成。

2企业管理的耗散结构特征

2.1企业管理系统是开放的

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诸多的子系统,比如生产管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子系统在进行管理过程,必然存在着员工跳槽、解雇员工以及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生产资料交换的过程。此外,如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每天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获得信息,员工也会和外界进行内部系统信息的交换,这样信息的流动就是双向的。因此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十分开放的。

2.2企业管理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

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在管理过程是不平衡的,系统内部的员工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素质修养,并且每个员工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念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此外,在各个子系统中的生产资料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企业管理系统是远离平衡的。因此,当企业管理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就不是线性的,只能够通过非线性来表示出来。

2.3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机制是非线性的

非线性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通过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将员工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员工之间的凝聚力的作用是微妙并且巨大的,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是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性方程来进行表示的。再比如在人力资源关系子系统中,通过部门内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就能够使得杂乱无章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变得井井有条,也能够促进整个企业中其它子系统的管理过程。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通过相干效应和临界效应来进行作用的,这两种作用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

2.4企业管理系统是存在微小涨落的

企业管理过程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环境中各个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微小的涨落。一方面是内部的涨落。比如在流水线工作的时候,某个员工的手臂被机床割断,这样必然使得这个流水线暂时不能够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的涨落。比如市场出现了与企业产品相比更加低廉的产品,这样就必然导致企业面临挑战,有的时候就会导致倒闭或者进行企业之间的兼并。

3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想要使得企业能够充满活力,保持高效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不断优化,按照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来进行改善,从而使得企业管理的过程能够科学地进行,逐渐使得企业能够向着“耗散结构”进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目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1促进企业的不断开放

企业要想成为耗散结构,就需要来不断进行开放自己的系统,从外界吸收能量,这样才能够克服熵增的过程,从而使得自己的负熵值增大,促进企业的有序化过程。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的经济与企业处于封闭的状态,这样就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十分混乱。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逐渐转变经济方式,由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这就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在短短三十年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这样的成就,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且和欧美国家的经济还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就需要不断推进我们国家的企业的开放性,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努力。①实现政企分离。我们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国有经济,因此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一种模式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尽快实现政企的分离。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从外界吸引优秀的人才,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技术以及物资的交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分别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并且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不同管理部门的行为来进行约束,这样才能够避免行政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不良干扰,这样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就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效能。②加强企业信息部门的建设。企业想要受到外界更多的影响,就需要能够获得外部更多的信息,因此就需要加强企业信息部门的建设,使得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外界的信息,能够根据最新的信息来对自身的企业管理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开放性,就需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社会上一些信息咨询机构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并且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步提升企业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③要不断吸收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就需要从国外进行资金的引入,这样企业就能够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就能够扩大出口量,提升企业的创汇能力。当企业的创汇能力提高的时候,这就为企业技术的引入创造了条件,技术的引入又会促进创汇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者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但是要实现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引入,就需要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国家要建立起来统一的出口生产体系、技术引入体系以及推广体系等,不断优化我们国家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能够进一步扩大。

3.2增加企业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

①建立企业独特的文化。企业在建立起企业文化以后,就能够使得企业员工具备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在无形中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②要实行民主管理的管理方式。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民主意识,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管理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尤其是在聘任管理者的时候,要将管理者是否民主当作判决的重要依据,要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的过程,使得管理者能够积极倾听基层工作者的意见,鼓励所有的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中来。③提升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企业要引入竞争机制,使得员工的竞争意识被激发起来,这样员工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工作,来对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企业要定期给职工进行培训,从而使得员工的技能能够跟着时代进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3.3要保持企业长远的发展

由耗散结构的理论可知,当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达到一个最大负熵值。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最大负熵值就是企业发展的最好状态。但是要达到企业发展的最好状态,就需要来对企业保持一定时间的持续发展,只有拥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的时候,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效能才能够达到质的飞跃。就像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积累的资金才能够引入新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促进技术体系的改革。但是,我们国家目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没有为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的目标,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企业将利润过多地投入到消费过程中,没有注重资本的积累过程,企业的技术的革新和人才的培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这样企业的负熵值就不能够增长,这样企业就没有办法摆脱无序的发展状态,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努力:①政府要加强经济理论的研究。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我们国家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就需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理论的超前研究,从而能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长远的打算,然后制定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进行自身发展的长远计划的规划。②政府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就需要政府能够放权,能够使得企业处于自由的经济环境中,能够对自身的经济行为进行负责,盈亏自负,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保持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③企业要实行分段的生产承包体系。这就是说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企业要形成系统的承包体系,这样就能够避免临时承包的现象的发生,承包商在进行承包过程中也能够兢兢业业进行工作,从而逐步来完成分段承包的目标。当承包商某一部分完成状况不好的时候,就需要更换承包商,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经营不善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④企业要制定发展目标考核机制。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能够充满动力,能够逐步实现指定的目标,从而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积累经验。

3.4加强企业之间的兼并

①要求政府部门对于兼并以后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制定宏观的计划来进行引导;②要加强对企业兼并过程中经济论证的审批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兼并以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③对于审批中的经济结构合理的企业,政府要给予税金、信贷、能源以及原材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必要的时候实行倾斜政策,从而为兼并以后的企业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4总结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目前企业所采取的激励方式比较落后没有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而创新,首先企业选择的激励形式单一,其主要以工资和奖金的形式存在,其所能发挥的实效不大,不足以对员工产生足够的促进作用;其次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激励机制,忽视激励机制的作用,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的成功归结于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对普通员工的激励;三是激励机制缺乏创新性,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采取固定的方式,结果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比如企业在奖励企业员工时,并没有根据员工的贡献度而言,而是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1.2激励机制的方法单一。目前企业都没有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而是采取其它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一是企业的激励方式主要以物质奖励为主,忽视对员工的人性化和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奖励,误导了激励机制的内涵;二是激励机制的评价标准不合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在评价员工时采取的标准以“高学历、高技术、高行政级别”为主,结果产生两极分化的管理模式,即高资质的员工“养尊处优”,而年轻的员工则要艰苦奋斗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2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1建立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协调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找准市场定位,从整体上实现对企业的运行管理,并且制定发展战略目标,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具体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去操作与运行,众所周知,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与其劳动相符的报酬,并且通过劳动实现自己预定的各种目标,因此企业为了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构建以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向协调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

2.2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企业是由不同性格的员工所构成,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员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困扰着员工就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导致企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有效地沟通模式,及时了解员工的内心想法,帮助员工解决工作所遇到的困难,保证他们始终处于积极、阳光的状态下从事工作,而且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他们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2.3创新激励方式。基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也应该具有区别性与创新性,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激励创新理念,要敢于进行创新,要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企业员工发展的激励方式与手段;其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不同的员工对激励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企业中层以上员工对于物质奖励可能不太重视,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得到了他们的内心需求,为此需要企业为其提供精神层面的奖励;而对于企业的基层员工他们可能会更加重视物质奖励,因此企业在进行激励机制设置时要多从物质方面入手。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国内外的建筑同行,对信息化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众多企业,都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做强做优的重要保障措施,大力发挥信息化在实施转型升级、跨国经营、精益管理、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夺取企业发展新高点。美国的施工企业,80%以上都在使用各类管理软件。日本的大成建设、鹿岛建设,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了95%。国内的中国中铁、中交、中水、中建、中冶、葛洲坝集团等同行,都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数年来先后推广应用了多项业务系统,对公司文档管理、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有关部委对央企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项行业规章的不断完善,以往的办公系统已经不再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数据共享及数据分析上,旧系统均独立开发互不沟通,导致关联性较差,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数据重复录入,在给操作带来了不便的同时,更加重了员工的工作量,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行过程中引起了不小的阻力和排斥。因此,如何更进一步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满足日常业务需求,且简单易用的系统,构筑有效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最终达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当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3信息化建设情况解析

结合当前国内形势及企业管理经验,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本着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3.1从需求入手建设工作平台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始终贯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从管理需求入手的原则,协同软件公司定制了一套全业务综合协同办公平台,并预留各业务模块接口后逐项开发业务系统,最终实现功能全覆盖。对系统要求可以实现以下功能:①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协作;②建立诚信档案库,抵制不良合作商;③实现公文流转电子化,并开发移动客户端,提高工作效率;④提供大数据决策分析功能,提高企业效率。

3.2平台建设开发的原则

从公司实际业务入手,结合信息化建设以往使用旧系统的经验,提出了下列建设原则:①先建框架,独立开发。针对全业务平台的全面性,先期要求将平台主体结构搭建,并预留多个系统接口,为后续系统的整合提供基础。其他各项平台内的子系统,在框架建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开发,互不影响,但数据库共享,避免后期的重复建设。②试点先行,分级管理。为了避免下级单位对系统的抵触,尽可能将完善系统后再进行推广,这需要系统先期部署一个小范围,以便今后应用扩散的方便性、可复制性,优先完成一个试点单位的部署,以便获得成熟经验、能够良好把握应用的人力资源积累、规避已经出现的问题,节约时间成本,最后着手进行横向推广到全公司。在系统全面推广后,再进行分级授权,分级管理,以便在系统框架内各级定制专属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增强系统实用性。

3.3全业务综合协同工作平台的应用情况

经过多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大力支持,全业务综合协同工作平台已经在公司数个领域开展推广应用。公司为后台导入了上千条人员信息,并建立严谨的逻辑关系,同时制作了平台操作手册及视频,并针对经营管理、劳务管理、公文流转等业务举行了数次培训。此外为了倒逼员工参与系统平台应用,公司不仅下发多份通知且关停了以往的各类公文流转渠道,并下发正式公文确保信息化推进有法可依。此外,在保证该平台各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业务系统,并加入平台统一集成,进一步对系统中存在的未达到管理目标要求和业务流程的地方进行优化,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同时,为了解决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开发了平台兼容性维护软件,并实现了自动修复功能,大大提高了平台的通用性。

3.4信息化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制约,导致各级领导层对信息化了解程度不够,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较低,往往将其当成是应付差事对待,信息化执行能力大打折扣;信息化工作机构不顺畅,尚未建立规模适度、上下对应、责权对等的信息化部门;信息化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培训与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化专业人员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技能不精。这些问题往往给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度,导致信息化建设浮于表面,未能真正服务于企业,造成资源浪费。

4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带来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将企业各项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1平台推广提升管理时效性

①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办理的即时性大大提高,特别是移动办公功能的实现,解决了以往由于出差,无法收发文件的难题,同时也节省了纸张,更加节能环保。②文件和工作都被自动有序地及时流转,已办工作、待办工作清晰明了,流程记录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也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发生工作漏办的风险。③信息平台加强了内部信息的有效共享。

4.2加强沟通和融合

平台加强了各业务部门的信息流通和业务融合,杜绝“信息孤岛”现象,提升了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4.3促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规范了企业管理流程,将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使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从“自由驾驶”转变成了“轨道交通”,从而推动了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4.4为企业项目集中管控创造便利

对于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来说,平台的投入使用做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查询到某项目、某业务模块的各项数据,实现了企业管理从报表式的被动管理向实时监控式的主动管理转变,从而起到“防范腐败、防范弄虚作假”的目的。

4.5实现了文档管理信息化

平台的文档管理在保存各类业务文件、报表的同时,还将各类优秀的施工工法不断积累,且能即时管理、更新每个部门的工作资料,不但避免了查找纸质文件的繁杂性,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还给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离职时所带来的人事成本。

5结束语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树立独特的品牌,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创新,不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出现体制混乱、人员消极等问题,降低企业竞争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达到一定水平和高度。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致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能够解决环境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大力提倡绿色经济,企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重点,国家要求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因此,企业要想积极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问题,弥补环境造成的伤害,例如污水处理等,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塑造企业形象,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资源浪费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科学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率,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重视引进科学技术,提高企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企业转型,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压力,节约成本,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确保企业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节约资源的发展目标,转移劳动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3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

现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劳动生产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提高企业生产率。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先进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力,另外,科技进步与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观念,能够积极引进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缩短产品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科技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所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能够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现代企业需要面对激烈的国家市场竞争进入国际市场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进入到国际市场,这时,科技进步与创新就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进科技,能够实现发规模生产,为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确保企业产品在质量、外观等方面能够与其他国家产品相媲美。另外,针对企业产品出口,可以考虑在进口国建厂,不仅能够节约运费,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融合,丰富企业产品,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我国外贸经济进一步发展。

4结语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对原有审计方式进行修改,能够为财务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基础。完善审计制度,培养专业素质的审计人才,能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加强公司财务的管理,提高财务执行能力。为了有效扩大财务审计内容,创新财务审计新模式,确保财务审计的质量,就要结合公司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财务审计师。除此之外,在开展专项的财务稽核业务前,还要对聘请的财务审计师、企业本部的财务、生技、基建等部门以及直管部门的专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专职稽核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的不足,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同时,电力企业要对年度计划展开的财务稽核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的需要,加强人员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并对人员掌握状况进行考核,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拓宽的工作思路。

(二)完善稽核制度,提高财务稽核水平要想更好地完成财务稽核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的执行能力,加强财务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就要根据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展开稽核内容。根据业务稽核工作延伸到岗位稽核、制度稽核,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根据稽核办法进行自我调整,为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展开提供制度保障。电力企业要根据财务稽核工作的需要以及年度计划,展开专项的财务稽核工作,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展开工作,让财务稽核人员的知识储备得到及时的更新,改变原有观念,不断完善稽核制度,提高稽核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财务稽核水平。

(三)对各项财务稽核工作进行周密的计划精心组织和周密的计划是保证完成各项财务稽核工作的前提,在组织实施方面,要从专职和兼职稽核人员中挑选合适的队伍成员,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对稽核对象要实现进行调查了解。在稽核实施阶段,要根据稽核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关键点,明确财务稽核的重点内容,缩小抽样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工作底稿。在稽核成果的运用阶段,要对整体的稽核工作进行提改,对共性问题要达成共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四)实施专项财务稽核在实施转下个稽核工作阶段,稽核人员要认真分析企业工作的重点,搞清楚什么样的财务问题与电力企业发展直接相关,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专项财务稽核,并根据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实施专项财务稽核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财务稽核的业务内容,再根据财务稽核的业务特点制定周密的方案,确定财务稽核的重点和方向。还要对财务稽核的业务内容进行相关测试,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展开财务稽核,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务稽核的方向正确有力。

二、结束语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创新型IT企业管理模式———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该模式是追求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出现是IT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当一方面,环境对于专业技术知识有要求且另一方面,对于各个生产线能够快速地做出变化有着明确要求时,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便显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了。结合之前的两种传统的模式,直线式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事业部式又强调横向的信心的传递,那么这种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则是在企业的内部同一时间实现这两种信息的传递。这种管理模式称得上是追求直线型结构的资源最大共享以及树状型结构效率最高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混合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加强了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克服了部门间的脱节现象的发生;机动灵活;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使得各个业务的负责人可以对业务的关键环节加以专注;集团的整体资源最优,可以获得任何单一的业务都没办法建设的大资源系统;集团统筹布局,实现了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利用率;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羡慕负责任的责大于权,且他们对项目成员的工作的好坏缺乏充足的奖惩手段,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效率。但是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对人员的绩效评估这样的手段来进行部分的克服。

1.2直线式、事业部式以及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的对比结合上述的管理模式的简要介绍现在对各项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总结如表1。

2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应用———以联想公司为例

成立于1984年联想集团作为我国乃至世界PC市场的领导企业,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2002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除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联想集团的发展史也是IT企业管理模式的进化史,在经济以及IT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联想集团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也是其是否能继续保持为我国乃至世界PC市场的“领头羊”企业的关键所在。依照《计算机世界》报管理部门对联想集团的管理者进行的数月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其管理者对于几种管理模式的选择的注重的依次是———集团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各部门间的战略协同程度、权责界限明确以及达到人才的激励目的的程度,对市场的反应程度还有其他这五项因素。现将分数由高至低为10,8,6。然后对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最高分给予最有优势的管理模式,以此类推。∑权重*各影响因素的得分=最终得分。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在这三种管理模式当中,最适合联想集团现今发展的管理模式就是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对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合理应用一定会对联想集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也证明,在2013-2014年这个联想集团的管理模式创新之年,其将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将09-13年的财务数据制成表格,即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数据:综上可以得出,管理的模式的创新将会对IT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价值。

3结语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从政府角度看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政府是其中的主体部门,可以为两者之间的融合创造适合的政策环境,还可以运用技术、资金等方式,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实现技术、产品、业务等多方面的融合,进而实现两化融合的最佳效果。在进行两化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并推行差异性融合,根据企业技术、产业性质、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政策来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另外,构建起与两化融合相适应的的人才培养体系,储备高水平的信息管理方面人才[2]。与此同时,激发出石化企业会两化融合的客观与主管需求,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以促进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

2.从企业角度看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企业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主体部门,对两化融合的实现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从上文所述的融合过程角度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技术、产品以及业务等方面的融合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因此,想要实现两化融合,便需要企业本身的条件适合,而其融合的具体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发展需求为基点,实现两化融合,只有企业对两化融合产生实际的生产需求,才能够有效推进两化的相互融合。另外,企业需要重视内部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基础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业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联系,并实现信息技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促进企业业务部门之间的融合,也是推进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作用

在石化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工业化进步的基础上,发展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当前条件下,很多石化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的自主选择,这也使得石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比如在企业的采购系统中,能够实现集中采购,使总部与供应商可以统一谈价,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费用;在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中,实现两化融合可以将所有旗下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申请、统一拨放,有效节省财务支出。另外,实现两化融合还能够对企业中的业务监控系统与化工物流系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三、结论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教材教学定位不准确。目前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由于各学校、系部、教师的理解不一,导致有的教学定位不很准确。不少高职的物流教育教学以大型物流企业为着眼点,有的偏重于企业管理,有的偏重于物流管理,有的甚至连物流企业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两个关键概念都不作严格区分。以其昏昏又焉能使人昭昭!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出发点和落实点都应该是为学生去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操作和初级管理等岗位作的知识技能准备!要把这样的定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

1.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物流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教材,其结构应该说都比较严谨全面。很显然,这种知识结构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用意不错,是希望学生熟练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和方法,还希望学生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由此不难看出,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教科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物流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的恰恰就是差别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舍取发挥,大力改革和创新。

1.3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小型物流企业管理实际。正因为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物流企业管理等所采用的教材,都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得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对高职学生日后就业的主战场,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距离较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专业发展轨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

2适应小型物流企业管理需求是高职物流教学改革的方向

2.1确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教学定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它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按照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极少会进入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领域,有的人随着职业的发展变迁,会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其时需要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如果说,物流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是“必需”的话,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就应该以“够用”为度。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注重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际问题,适应今后到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工作方为要旨。

2.2确定为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生涯服务的教改思路。对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来说,就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就是学校教学的服务主题。一般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会有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先是第一线的操作人员;经历几年发展后,可能成为执行层面的中层管理人员;再后来,有少数人可能成为决策层面的高层管理人员[3]。明天几个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物流企业管理知识,或者说物流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就是今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整体设置的依据。这些知识技能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能力、经济管理、信息管理。首先,操作人员的技能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采购、供应、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知识技能,是物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应该加以强化。其次,初、中级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能力的实践学习。再次,为高层管理者准备的知识能力可作为选学内容,如企业宏观管理、市场分析、计划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经营评价等。

2.3确定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服务的,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如商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物流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将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细化,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物流职业人才,如理货员、采购员等。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当地物流企业实际的模拟业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实践相关业务,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运作管理的动手能力。实践课尽可能真刀真枪,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实战的形式参与到实践课的教学中来,感受到真实的岗位职责与特点,提高物流作业操作能力。要增加当地物流企业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利用校外当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体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处境、生存、发展的现实,为自己的就业、创业作一次次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