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企业文化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来湖南烟草商业系统采用公开招考机制引进人才,逐渐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企业文化方面专业人员较少,难以打造优秀的文化内训师队伍。文化内训师作为企业培训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培训效果。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各县级局中,表现突出、优秀的人才逐渐被选调到市局,很难培养专业的内训师。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时,只能是员工照本宣科或者外聘讲师。内部员工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外聘讲师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贴合本单位实际,效果不佳。

(二)企业文化宣贯流于形式。要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重在宣贯,引导员工掌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使之入脑入心。而当前在企业文化宣贯中存在假、大、空一系列问题:一是“假”,将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任务。基层单位日常工作繁琐,员工往往力不从心,各类学习、培训只图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成立的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只是挂个名号,很少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二是“大”,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喊口号、作宣传。许多烟草企业都制定了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也提炼出了一些理念教条,但是没有在员工脑海里形成印象,员工的认同感不够,缺乏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意识。三是“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搞文体活动。活动开展没有紧密联合实际,贴合工作需要,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

(三)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县级局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是依照市局,依葫芦画瓢,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活动枯燥乏味、形式单调、内容重复。有的活动年年搞,活动方案也大同小异。如爬山、打球、看电影、看书等,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创新,鼓励人才的脱颖而出,员工的动力不足,思维固化,因循守旧,无法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加强县级局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县级局烟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培育企业精神文化。一是大力培育企业团结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塑造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通过领导率先垂范,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感染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带动全局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围绕中心工作,团结一致,奋发有为。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员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树立典型,宣扬先进,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激励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服务意识。三是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前进的灵魂,要打破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激发他们锐意创新,积极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营造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二)制定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文化内训师队伍。各县级局要完善“师带徒”机制,加强对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技能培养,积极发挥“师带徒”的“传、帮、带”作用。注意挖掘综合型人才,着重培养。二是发挥考核的激励机制作用。将企业文化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机制,统一执行标准,有效执行考核制度,完善奖惩机制,形成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科学的流程管理人、完善的机制激励人”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人员全市流动”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结构,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造优势。

(三)加强宣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是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倡导学习理念,搭建优良的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场所、工具和机会。每月定期组织员工集中学习,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员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人人学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打造服务型企业文化。始终把“服务”作为烟草商业企业的灵魂,大力倡导“厚德诚信、客户为尊、用心服务、创造价值”的企业核心理念,激发员工优化服务、提升价值、争创一流,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提供能够满足特殊需求的产品和优质服务。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巨大的压力,美国的学者们开始反思造成美日经济显著差别背后的本质因素,这成为企业文化提出的前奏。日裔美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美日知名企业管理模型的比较研究中提出Z理论,指出日本企业注重价值观、信念和文化的非理性主义色彩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后,泰伦斯•迪尔教授和艾伦•肯尼迪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标志着企业文化的正式诞生。他们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规范的价值观体系,具体由5个要素构成: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以及文化网络。企业环境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为员工提供了有形的榜样;文化仪式是组织中系统化或程序化的惯例;文化网络是正式渠道外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受这一研究方式的启发,随后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提出了不同的内涵。Schein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适应内外环境中发展来的思维方式,其基本假定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潜意识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Kotter和Heskett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各部门和高层管理者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实践,其强调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决定作用。Robbins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独特的为员工所认可的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决定着员工如何认识周遭世界和采取行动,并能够影响后代员工。综合来看,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共享价值观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组织制度和结构,并具有强大的激励性、凝聚性和传承性。

二、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价值观体系突显战略性和人文性

价值观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美国企业价值观体系往往与企业目标和战略结合起来,使员工行为规范不断得到有效调整。美国IBM公司的价值观是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生动具体地体现了IBM公司在客户服务、科技研发和经营态度方面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实现企业文化对公司生产力的促进。美国的许多公司尊重员工权利,对员工充分信任,力图实现员工在社会需求和工作需求之间的平衡。例如,硅谷的坦德公司不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员工,相反,工作责任和时间是灵活机动的。人文性还表现为积极构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注重上下级之间的及时沟通。

(二)英雄人物作为有形榜样具有激励性

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性化体现和组织力量的集中缩影。在美国企业中,英雄人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带头实施与推动企业文化的高层管理人员,另一类是因为业绩突出而被公司选定成为榜样的“普通人”。前者往往亲自践行企业价值观,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GE公司原CEO韦尔奇每年都要到培训中心亲自授课,而且20年从不间断。后者则使得成功具有可能性和人情味,提升了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如IBM曾持续宣传一位老牌推销员的事迹,其目的在于告诉那些年轻的推销员:这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三)价值观转换为管理系统具有应用性

价值观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果没有很好的制度和仪式作为其载体,则很难有效发挥规范企业运作和发展的功能。首先,美国企业注重将企业理念分解为员工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具体项目,并建立可操作的管理系统。如GE公司从副总裁到员工,每个人都要被进行评估,归类为20%的优秀者、70%的居中者以及10%的落后者,如果连续两年得到4分,就会被淘汰出公司。其次,美国公司会专门设置一定象征性的活动,使得无形的企业文化得以触摸。玫琳凯公司每年会举办规模宏大的颁奖晚会,为那些业绩突出的人物提供别样的奖赏。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美国企业常常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如IBM公司在20世纪中期的价值观为“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而到了20世纪末郭士纳则提出“胜利、执行和团队合作”以应对计算机行业买方市场的来临,直到2005年其价值观进一步转变为“成就顾客,创新为要和诚信负责”,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此外,企业文化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实践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需要企业家和员工长期坚持和奉行。IBM的企业价值观虽然几经调整,但是其注重产品质量、以人为本以及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始终蕴含其中。

三、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

(一)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活动固然重要,但片面关注于此则会造成企业文化形式化。企业文化理念进入我国后,我国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关注了其活动形式,而忽略了活动背后体现的价值理念。国内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只会运用标语、口号、服饰以及活动等来渲染气氛,而没有细致全面地思考自身企业文化的深层定位,甚至只是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经营的点缀之物,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在促进员工形成自觉行为以及实现企业自身战略方面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短期化

企业文化中包含企业愿景和使命,其目的即在于通过企业战略目标引导企业在内外环境中实现自身定位和长远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在只关注物质生产而忽视文化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将实现利润增长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而忽视企业自身战略的建设。企业短期化的逐利行为导致其缺乏创新力和自身特色,缺乏对市场的考察,盲目投资行为较多。在一项关于我国民营企业组织价值观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民营企业认同的企业文化12个维度中缺乏与Dension七个维度中“战略方向与意图”对应的维度。

(三)企业文化缺乏人文关怀

现代文明强调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亦在其中。但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将尊重劳动、尊重劳工视为自己应有的价值信念,轻则拖欠员工工资,变相超时加班,重则施予员工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出现类似富士康员工跳楼等恶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对于外部社会也缺乏人文关怀,即缺乏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近些年来出现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现状令人堪忧。《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2012年显示,民营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分别为17.9分、13.9分、13.3分、15.2分,这说明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处于旁观状态。

(四)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拿来主义”盛行。其结果导致企业文化标志千篇一律,没有同企业经营和企业目标等相结合,体现不出企业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企业的历史、产品、行业以及员工等个性特征。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既不能起到对内形成员工企业自豪感的作用,对外也无法打造企业独特形象而难以培养顾客忠诚度。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在吸收外国企业文化元素的同时,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片面地汲取外国文化理念,有可能忽视企业员工传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理念,使得两种理念难以相容。

四、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培育和机制保障

在企业文化内涵培育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应抛弃形式观,权衡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将二者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合理相容。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我国传统文化则看重整体利益,企业可以在强调整体至上的基础上鼓励员工有序竞争和充分发展,做到中外文化的融合。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有形的制度和仪式使企业文化外化。如引入“SixSigma”管理体系,将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转化为量化的指标体系。定期举办独具企业特色的仪式活动,如周末聚会、颁奖晚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突出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和环境适应力

企业文化不能具有短视效应,而要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战略意义。民营企业为此要展开科学的市场调研,积极分析企业文化提出的国内国际背景。尊重知识产权,打造自我特色产业,杜绝为片面攫取利益而忽视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此外,当企业文化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时,要主动求变,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企业家提升自我修养,发挥模范作用

企业家的道德信念、个性品质和生活方式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Po—KeungIp在考察中国民营企业时发现,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具有道德型领导。道德型领导有利于形成对员工的持续激励,实现价值观和愿景的高度一致。我国民营企业家受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文化背景的限制,许多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培育期间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修炼和价值观培育,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水平,以身体力行的积极姿态影响员工,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模范效应。

(四)加强人文关怀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兖州公交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组织员工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学时事政治、学业务技术的同时,培训文明礼仪、学习《公交论语》等国学文化,全方位地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公司范围内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凝聚力;他们以“社会需要公交,公交服务社会”为己任,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仁、智、礼、仪、信”的深刻内涵,承担社会责任,针对社会问题大力发展助学公交,在广大员工做出大量艰苦工作的努力下,目前全区拥有助学公交车20辆,开设助学公交线路14条,实现了城区中小学生全覆盖,上座率达到100%;公司奉行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以低于正常票价的价格统一为学生办理乘车IC卡,每辆助学公交车上都配备了专职监护人员。助学公交车联通了家校平安路,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了校车运营的“兖州模式”。

兖州公交公司以自身的工作实践验证了公交运输必须以真挚的情感、文明的形象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此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现公交运输服务的价值;因此,以“九和”文化为抓手内提素质、外塑形象成为公交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内提素质、外塑形象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境界,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系统工程要靠对“九和”文化内涵的深度认知,在结合自身实际分阶段有重点选择课题的基础上以“读书明礼”为抓手,扎扎实实地做好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企业领导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其中读书是学习的有效途径,读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读有字之书,一种是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是书本,无字之书是社会实践——沟通、交流、培训、听课等均在社会实践之列;实际上,这种读书形式更灵活、更有效、更易于被人们乐于接受。

读书是一种生活,以书为镜,向书籍获取精神食粮;读书益智,读书增识,读书明理,读书不仅使我们能获得工作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益于我们的人格修养和生活品味的提高。“九和”文化丰富了企业文化内容,为了公交事业的发展,也为了我们自己,新的时代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去学习、去践行,以适应日新月异社会新环境变化的需要,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1.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这种定位要求高职教育需贴近社会、贴近企业,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反过来,企业则要求高职毕业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实现零距离就业。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高职学生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从而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依靠提供的技术和职业标准,根据企业需求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出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成为符合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就业问题也面临相应的困境。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阅历较浅,书生意气较浓,在缺乏对企业文化足够理解和认同的背景下,难以适应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对新分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部分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是会以无实际工作经验为由将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入,让高职学生在校时就开始了解、熟悉和接受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学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专业知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毕业后往往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消除或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期,对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融入企业文化

工学结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与企业联合互动,共同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革。高职院校派教师深入企业、行业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开展新专业建设及原有专业的改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每个专业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制定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审定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校企相关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工作;学校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通过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的联动、共建,有效的融入企业文化。

2.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

在理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比例,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照对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按照操作规程和生产工艺流程上岗。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氛围。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共建实训车间、基地,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将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乃至考试与生产融为一体,使实训场所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在实训场所张贴制度章程、岗位职责、安全标语、工作流程等;实习、实训学生统一着装,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以员工的角色进入实训教学之中。

3.教学师资中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定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以专业实践为主的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全面掌握业务技术流程,获取实际工作经验。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学习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研究、体会企业文化的真谛,并将其融入到之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收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外班主任,直接参与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弥补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经验;要聘请知名的企业家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传递企业文化的真谛,讲授企业的精神,介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

4.教学评价中融入企业文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高职教育的学生学习评价,其核心是“知识+能力+素质”,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习的考核,将学生实习作为一门重点实践课程来建设,而不是理论考试的附属,在实习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其中教学成绩项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工作成绩项由企业根据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成绩;职业素质项表现为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等,由企业评定成绩;在实习成绩的评价中采用企业的评定标准即“质量和责任意识”,这样学生可以提高责任意识和务实精神,端正企业的职业态度。

5.在教学制度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教学制度建设,依托职教集团(院校、企业为成员)为平台,校企共同制订“校长-厂矿长联席会议制度、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校企信息员联系沟通制度、校企人力资源部门联系制度、教师到厂(矿)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制度、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制度、专兼职教师联系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制度、毕业生就业推荐(接受)制度”等一系列教学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加大行业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力度,融入了企业文化,推动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结语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1.1两者内容有关联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要树立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建立起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的热爱,让员工对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同时,树立企业对外的良好形象,以便为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创造精神与文化的强大动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思想道德和主流方向上的保证。两者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2两者服务对象相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员工和相关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提倡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来完成本职工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员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员工,两者服务对象相同,有利于两者之间的融合。

1.3两者服务目标一致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企业可以得到更高的经济收益和更有影响力的社会地位。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动力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发挥企业文化在员工生产工作中的各种作用,如热爱企业、激励工作、约束行为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企业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导向,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以保证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有足够的竞争力。两者都是为企业实现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而服务的。

1.4两者实现途径相似

两者都是通过对员工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利用激励、教育等现实途径,使企业员工建立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利用相同的途径来实现同样的工作目的,如丰富企业员工业余实践的文体活动;为员工提供充实知识储备的学习条件等。

2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

2.1加强党组织的领导

首先,鉴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繁琐,党组织在之前要认真做好组织调研,从党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制定出企业的文化建设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从长远规划制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其次,为了更好的将制定的规划得以有效的实施,在领导班子内还要抓好思想作风建设,通过建设强大的组织干部队伍来促进广大员工开展企业工作,培养一批有质量、有规模的“四有”员工队伍。另外要提高党政工团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党政需要各自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2.2以人为本,激励职工积极性

在企业内部要激发职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例如采取集体荣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关怀激励、强化激励、目标激励等激励政策,通过在企业内部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方法来关怀员工。如何给员工更加有效的激励方法,在诸多的激励措施中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人性化的激励方式,通过对员工的关怀、理解让每个员工都感觉到家的感觉。通过企业对员工的用心的关怀,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式氛围,把员工的潜力拧成一股绳,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

2.3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塑造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的价值观要积极向上,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导向,因此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员工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有效方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员工这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员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逐渐形成企业的文化导向力;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因此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中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让员工都能积极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模式。

3结语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一)对接的开放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专业文化的新陈代谢中,要在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变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应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学校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时,“一是专业文化内容要吸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二是专业文化建设过程要尽量依靠企业文化的环境,要让专业成员在职业情境中感受企业文化,促进专业文化的建设;三要确保专业文化应有的“高”度,培育积极、健康、高雅而开放的文化氛围”。

(二)对接的实践性原则职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学校引入企业物质文化载体,让师生通过企业物质文化载体,感受职场的氛围,参与企业的生产,接受师傅的指导,是专业文化建设最直接、最全面、最经济的体现,也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难点。为此,应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车间进校园,让专业教学贴近企业,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营造实践性、职场化的氛围,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实现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实践基础上多渠道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师生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为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服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内容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抓住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地建设与规范专业文化体系。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一)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精神文化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和表现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良好、核心的专业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协助,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情商教育的有机渗透。专业精神文化具有突出的内隐性,其作用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的活动载体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利用学习、活动、专栏、班级博客和专业网站等载体,集中精力打造出体现专业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精神文化。

(二)专业物质文化专业物质文化是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它包括师生在开展学校专业文化活动中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在职业岗位意识和实践水平上有所提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职”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设施等专业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学习环境进行整体布置和设计。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环境布置、氛围营造、专业标示色设计等特色建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

(三)专业制度文化专业制度文化是每个专业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是专业师生认同和遵循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体现了专业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目的是维持学校专业正常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秩序,进而促进专业和师生的健康稳定发展。专业制度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约束和评价两个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深化专业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各种规章制度、职业规范、工作守则等的建设。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建设、职业规范建设、工作守则等内容。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2.团队配合。企业文化不是个人的文化,而是整个团队文化的浓缩。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团队的配合,任何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只有得到团队的认可,才能保证贯彻执行、落实到位,才会实现规章、制度等的实际意义和最初的制定目的,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默契与配合,才会在执行、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地修整、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企业团队认可,实现共鸣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企业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特色。

3.以人为本,把“人”放到核心的位置。无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能够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集每个人的力量,形成企业的合力。以人为本年,就是企业要帮助员工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要重视员工的利益。企业应当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看做企业的主人,重视人才。

4.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员工应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共同探讨。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对于被采纳的企业文化建议,公司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那只能是贴在墙上的标牌,喊在嘴里的口号。

5.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公司应当把已取得业绩和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让员工知晓,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管是好的方面或是不好的方面。这样既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也可以增加员工在公司中参与决策的机会,更多人开动脑筋,为企业出谋划策,能让公司运转地更好或更快的摆脱困境。员工成立企业的主人,有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6.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是否愿意留在一个公司里稳定发展,办公环境和办公氛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好的氛围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心情。员工每天至少要在公司中工作8个小时以上,与工作伙伴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多。开放轻松的工作空间、可以无障碍沟通的上级领导、能够愉快相处的工作伙伴,对于员工工作的稳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1)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正确的愿景、科学的目标和明确的价值,能够使企业更具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转化一切消极因素,使企业变成员工的企业,进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有利于推动企业变革性提升。企业文化融会于企业的道德规范、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无处不在。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文化教育、引导、服务、凝聚、创新、指引等功能不断得到发挥,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因而企业文化能够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同时也能够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不仅能够用经济的纽带来协调利益关系,而且还能够用文化的纽带来调整员工的思想观念,为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扫清障碍。

3)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科学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如果说“企业文化”来源于国外,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可谓具有相通之处,因而企业文化更容易引入到我国企业当中。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智慧,发挥全体员工主人翁作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战略性,对于改进和提升企业整体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形成资金、技术、人才的洼地,提升企业的吸引力,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

2提升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创新策略

1)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执行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建设凝聚人、激励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始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三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内聚力”,为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提升企业文化综合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升凝聚力、形成战略力、强化和谐力,最终体现在竞争力上。为此,企业必须把提升企业文化的综合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改变过去将企业文化作为概念和口号提出来,而是不断延伸企业文化触角、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拓展企业文化功能。比如,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开始向前推进,必然会触及到各个层面员工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化解各类矛盾、提升员工素质、强化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

3)完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企业文化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除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共同目标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设,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价值引导、制度规范、思想教育的“叠加”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管理职能。比如,要将教育培训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使广大员工在企业能够不断成长进步、不断升华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广大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更加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而增强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奉献企业、共同发展、荣辱与共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竞争力必然大大提升。

4)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弘扬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垦区国有农场企业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归国华侨文化及建场创业文化等等,给企业留下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要不断总结、扬弃、提炼和升华,以企业产业为支撑,文化先行,延伸企业文化产业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宣传组织机构,优化宣传队伍建设,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结合企业实际,采取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企业经济改革取得成就、经验、做法,表彰和发扬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明确企业奋斗目标,形成充满生机又符合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化生活工作环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