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

农业工作意见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7月8日以来,我县遭受近年来最强一次集中强降水过程,农业生产受损严重。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采取有力措施,抢排农田积水

由于前期降雨过多,造成目前全县大部分农田积水和受淹,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现有排灌能力,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抢排,做到停人不停机,特别是对低洼地区,要争分夺秒,抢抓时间,采取一切措施抢排,减轻涝渍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因灾害造成的损失。电力、水利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保障机械电力正常运行,要组织专业突击队,确保灾区排涝正常。

科学制定方案,实行分类指导

各乡镇要根据灾害发生类型和农作物受损情况,提出相应的抗灾减灾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当务之急要组织发动群众,清理田间沟系,确保排水通畅,减轻强降雨造成的涝渍影响。对于过水时间较短的田块,要及时抢排积水,扶苗洗苗,查苗补苗,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对于严重受灾和水毁田块,要抢抓季节,组织补种和改种。双晚秧田被冲毁或受淹枯萎,要及时调换品种,实行“早翻晚”,弥补灾害损失。

加强监测测报,强化病虫防治

针对当前灾情和历年同期病虫害情况,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监测,及时病虫情报。水稻要抓好以二化螟、“两迁”害虫和纹枯病为重点的病虫防治;棉花要抓好以盲蝽象、棉铃虫和枯萎病为重点的病虫防治;玉米要抓好以玉米螟为重点的病虫防治。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精心指导农民除虫防病,严格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抓好技术服务,开展生产自救

农业部门要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实地了解灾情,开展生产救灾指导,加强防灾救灾服务,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头。尤其对重点灾区,要组织专家组进行全程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做好对路的救灾种子调剂、农用物资调运和供应,确保补改种和抗灾生产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开通生产救灾咨询服务热线,对缺少劳动力的地方,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等载体,搞好社会化和专业化抗灾减灾服务;气象部门要及时气象信息,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生产救灾措施;农业保险部门要及时深入灾区一线,及时核实灾情,迅速理赔;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核灾和报灾工作,对特困农户要及时给予救助,支持灾区群众生产;卫生防疫和畜牧部门要做好灾区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为支撑,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重抓和示范引领,将我镇境内的双草线和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建成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布局科学、规模特色显著、品牌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性强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为全镇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建设时限:2014年1月——2014年12月。

2、建设范围:双草线、临海高等级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

3、建设目标:双草线、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涉及的所有村(居)都要新建成一个核心区不少于500亩以上的特色设施农业基地,到2014年底新增设施农业总面积达6千亩、亩平效益5000元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总体布局

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找准切入点,建成具有区域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

双草线:涉及丁东、四灶、草庙居委会、圩东、沿河。以希望的田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重点发展设施瓜果蔬菜、设施高效渔业、瓜(菜)粮轮作等高效种养模式。

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涉及东灶、川居、新东、川竹、新海。以东灶村城乡统筹试点为契机,重点发展设施瓜果、设施林果、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等。

四、推进措施

1、科学制定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效益优先、放大优势的原则,各村(居)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组织精干的力量,围绕主导产业、突出优势产业、聚集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和细化“两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方案,方案要细化到组、地块、农户、项目内容、时序进度和推进措施。要结合各村(居)目标任务,切实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扎实提高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标准与水平。要用抓工业项目的理念推进“两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创建,倒逼工期,挂图作战。

2、全力推进土地流转。以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沿线各村居至少培植千亩以上土地规模流转基地1个、500亩以上2个,沿线每个村要形成300亩以上土地规模流转1个。大力推进以田入股、以股分红的发展模式,建立与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步将农户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经营。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开拓中的主体作用,年内示范带内农户加入合作组织达100%。

3、积极培育实施主体。把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实施主体作为建设“两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的重要抓手,大力度招引本地和外地种田能手和社会主体投资和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突出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上水平。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种养附加值。要按照“结构调整项目化、项目建设节点化、项目推进责任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到位。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近几年,我乡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总体上高效农业规模偏小,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新增高效农业亮点难寻。为大力推进我乡高效农业规模化,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发展目标

2014年,我乡高效农业发展的目标为:新增高效种养面积3000亩,新培植达市标畜禽养殖大户20户。主攻目标为:新发展1个连片300亩左右的设施种植业基地、2个千头猪万只禽养殖小区、3个连片200亩以上的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场。

二、规模指标

高效种植业连片50亩以上(设施种植业连片20亩以上);高效水产业连片100亩以上;畜牧业:生猪饲养1000头以上,母猪栏存20头以上,蛋禽栏存2000只以上,肉禽出栏5000只以上,山羊栏存50只以上。

三、奖励政策

当年新增种养规模达到上述指标要求的,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不含市以上奖励):

1、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50元;

2、设施农业:钢架大棚每亩奖励2000元;

3、特种高效水产业:每亩奖励20元;

4、规模畜禽业:生猪每头奖励20元;家禽每千只奖励100元,山羊每只奖励20元;

5、新发展设施农业连片100亩以上,由乡负责配套路渠水电,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落实配套措施,并积极上争项目扶持。

对村干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专项考核奖励:新发展50亩以上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30元;新发展设施农业20亩以上每亩奖励100元;新发展100亩以上高效特种水产业每亩奖励5元;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户每户奖励200元。

四、组织领导

1、加强宣传引导。牢固确立富民为大、效益为先、项目为主的理念;广泛宣传党委、政府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组织各级干部和农民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激发干部群众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热情。

2、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是促进高效农业快发展、上规模的重要举措。要多头多路开展农业招商活动,用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有意从事高效农业的企业、能人到我乡投资农业项目,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示范引导作用,对招引农业项目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按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新区农业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规模效应,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城西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现就新区农业农村工作扶持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各村争创先进活动。

1、获得市级以上综合性的先进集体,给予级2万,市级5万,省级10万元的奖励。省级美丽乡村50万元的奖励。

2、在单项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先进,给予市级5万,省级10万,部级20万元的奖励。

3、设立财政专户400万,对新农村建设项目予以扶持。

二、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

为鼓励各村引进或培育种植大户,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对流转面积100亩以上,承包期限5年以上,给予每亩100元的奖励,分5年拨付。

三、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1、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优化。对具有自主品牌和生产技术标准,认证规划在100亩以上的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给予农业企业2万元奖励。通过质量安全认证的,给予1万元奖励。对同一个基地认证两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从第2个起,每个产品奖励2000元。

2、积极引导水果专业户从外县市引进优质品种,对引进优质品种并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奖励1万元。如该品种在市级以上农产品评比中获得优质奖以上的,对该产品引进者予以重奖,一次性奖励5万元。

四、引导创建农业品牌

1、在国家、省、市级政府组织开展的综合性农博会、森博会评选中获金奖的,分别给予参评单位或个人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奖励。获银奖、优质奖的分别给予0.5万元、0.3万元、0.2万元的奖励。

在国家、省级、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单项农产品评比中获金奖的,分别给予参评单位或个人0.5万元、0.3万元、0.1万元,获银质、优质奖的分别给予0.5万元、0.3万元、0.1万元的奖励。

2、新创农业吉尼斯纪录的获奖者,奖励0.5万元。

五、改善农业设施条件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之年,做好2014年的农业工作,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现就2014年的全州农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围绕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统揽“三农”和扶贫工作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按照“2423”发展思路,以“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主题,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和休闲农业六大特色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奠定基础。

目标任务:力争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1万亩,总产量达到25.1万吨,较2012年增6.54%;油菜籽播种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达到1.2万吨,较2012年增17.64%;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较2012年增33.33%。良种覆盖率达到91%,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农民人均增收25%以上,其中:种植业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确保农业生产保持“六连增”。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东部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一圈一带一走廊”的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休闲农业六大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各县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强分类指导,通过政策引导、改革耕作制度、开发利用轮歇地、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技术等途径,千方百计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力争全州粮油作物播面达到119万亩,其中:青稞50万亩、玉米17.6万亩、小麦14万亩、马铃薯17万亩、油料8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以城效蔬菜基地、外销蔬菜基地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时令蔬菜、秋淡季蔬菜和魔芋产业。力争全州蔬菜播面达到9万亩,其中魔芋基地1.4万亩。三是大力发展生态食用菌产业。以康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在康定、泸定、雅江等县大力推广中低温食用菌400万袋。四是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依托“两江一河”流域干热河谷气候资源,着力打造“香格里拉酒庄产业带”,在丹巴、得荣、乡城、巴塘等县新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万亩;在康定、泸定等县改造低产果园0.8万亩,新建果园0.2万亩。五是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依托恩威药业、科创药业,积极开展道地中药材的人工驯化种植,在康定、泸定、理塘等县人工种植黄芪、贝母、波棱瓜、秦艽、佛手柑等道地中药材1万亩。六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按照州委、州府旅游全域化的要求,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游、民族风情游、村落风光游等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抓休闲农业星级评定和示范县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档次,推动一、三产业互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粮食主产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切实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县、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农村清洁能源、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等项目建设,努力把生态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抓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加快、道孚、炉霍3县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力争建设1万亩标准农田,配套建设3万亩青稞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青稞、马铃薯、小麦良繁基地11万亩。二是抓现代农业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快丹巴、得荣2县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发展特色酿酒葡萄、粮经复合、休闲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实施好沼气民生工程,在适宜区建设农村沼气池2500口。四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州18个县163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建设4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3个县植保工程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建设项目;争取申报开工乡城、道孚等8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

四、抓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支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深化科技促进年行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在全州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助农增收活动,积极推进“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狠抓农业科技攻关,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行动,集成运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机收和绿色植保防控等农耕农艺技术,力争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良种覆盖率达91%、地膜覆盖栽培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64万亩次、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力度,优化和提升农机装备结构水平,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68万亩、31万亩、30万亩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以上;推广农机新机具3000台(套)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

五、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现代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思路,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产业,力争2014年全州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达到80万亩以上,其中:青稞40万亩、马铃薯13万亩、玉米10亩、油菜6万亩、蔬菜8万亩、特色水果2万亩、中药材1万亩。东部地区种植水平相对较高,光热资源丰富,要以丹巴县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为突破口,围绕蔬菜、魔芋、食用菌、葡萄、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绿色蔬菜基地、魔芋出口创汇基地、生态食用菌基地、大渡河葡萄酒产业带、特色水果标准示范区,倾力打造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在全州做到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北部地区耕地资源丰富,适合机械化作业生产,要围绕青稞、马铃薯、油菜、道地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着力建设青稞高产高效示范区、优质马铃薯高产示范区、高原春油菜示范区、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南部地区要以得荣县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为突破口,围绕葡萄、道地中药材、生态食用菌、绿色蔬菜、特色水果、优质油菜等特色产业,着力建设金沙江葡萄酒产业带、野生食用菌加工基地、城郊蔬菜(得荣树椒、稻城松茸海椒、巴塘醋海椒)生产基地、特色水果基地、高原油菜基地,全力打造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重点县和示范区建设。抓住省上启动新一轮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的机遇,以得荣、丹巴两个重点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省级重点县建设。同时,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启动州级重点县建设,着力培育3—5个州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加快建设一批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力争今年认定命名一批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县。三是深化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着力提高粮油生产水平。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辐射”的模式,大力度整合资金,大范围集成推广农耕农艺技术,整村、整乡的推进青稞、马铃薯、玉米、油菜、蔬菜等粮油菜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力争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达到20万亩,带动全州平均单产提高10公斤以上。

六、抓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州、县农业部门要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思路,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抓品牌打造。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以“三品一标”认证为载体,做大川藏高原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参与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加大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稻城、、新龙、色达、理塘、巴塘、得荣9个县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面积56.32万亩;全州新登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个。二是抓市场开拓。抓住国家启动农产品初加工的机遇,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包装、冷贮等配套设施,加快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民营销大户、营销经济人,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三是抓企业培育。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青稞、葡萄、芫根、魔芋、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力争全州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其中新建30个。龙头企业达到16个,其中:扶强扶大丹巴康定红,泸定永安兴、桑吉卓玛,康定德喜、青藏谷地、川藏高原等6个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得荣太阳魂,康定千业、情人食品,九龙天香,德格三江源,藏秘、水淘糌粑,乡城田园,稻城入来杰、德格藏王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七、抓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积极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大惠农政策的监管力度,切实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大力推广农村金融产品和组织创新,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强与人保、中华联保等保险公司沟通,争取保险公司进入各县开展业务,力争农业保险达到70万亩以上。

八、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狠抓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不断健全执法体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突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农资监管。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做好种子、地膜、肥料、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二是加强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围绕提高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好综合治理和执法监督,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从源头上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进一步规范牌证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增强农牧民安全生产防范意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为了加快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围绕“二创”总体目标,挖掘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我镇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就发展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目标,根据“二创”工作提出的任务,全面提升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档次,延伸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我镇农业资源优势,坚持走发展生产和休闲观光、一产与三产相结合的路子,促进我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意见

1、发展经济林政策意见:

(1)对2008年新发展果树单户面积在3亩(含3亩)以上的农户,镇以上财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每户最多不超过2万元。

(2)对2008年新发展面积在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除了按规定补贴之外,帮助协调信用贷款。

(3)对新发展果树的农户,镇农技部门做好上门技术服务,提供技术资料,并帮助联系市场营销等。

2、发展三产服务业农家乐政策意见:

对符合规划和卫生要求、内外环境具有独特的乡土风情、生态环境优美,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认可的农家乐,正常营业半年以上的,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1)对新发展农家乐的农户每户面积100㎡以上,且桌数在5桌(含5桌)以上的,一次性补贴3000---5000元。

(2)对自愿参加中国人保财险农家乐公众责任险和农家乐餐饮场所责任险的农户给予保险费50%的补助。

3、新发展农产品营销户政策意见:

对符合镇政府倡导的公平合理的营销方式,且得到种养农户好评的诚实守信的农产品营销户,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1)组织新发展的农产品营销户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政府承担培训费用的50%。

(2)有目的地组织新营销户参观考察市场,学习外地市场和营销经验,政府承担学习和考察费用的50%。

(3)对每年与农民订单销售农产品面积在200亩以上,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营销户,年终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发给荣誉证书。

(4)对每年与农民订单销售农产品面积在500亩以上,年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有一定市场影响的专业营销大户,年终经过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发给荣誉证书。

(5)视营销能力和诚信度,经过民主测评,每年开展一次优秀营销户评比,对获得优秀营销户称号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突出县“235”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高效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有机农业、经济林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稳定蔬菜生产,推进畜禽规模化和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推进全县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目标任务

稳定粮油和蔬菜生产,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左右,油菜面积8.5万亩,水生蔬菜面积14万亩,旱地蔬菜面积8.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7万亩、有机农业0.5万亩、高效林果0.3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6%。

三、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优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生产主体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及生产规模,避免盲目种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巩固和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效果。

二是坚持优势打造。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调整的面积、品种、地块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调整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放大地方优势特色。

三是坚持规模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集中连片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千亩以上农业规模经营典型,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投资主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布局安排

结合各地实际,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粮油业:全面推广应用扬麦系列优质中筋专用小麦品种,扬麦16品种应用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60%以上,加快高产品种扬辐麦4号品种推广步伐,进一步压缩抗倒性不强的扬麦11号品种,全面控制弱筋小麦应用面积;油菜以“双低”油菜秦优7号品种为主,大力示范应用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宁杂1818等品种。

园艺业: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安宜、小官庄、泾河、黄塍、望直港、曹甸、柳堡等镇新增面积不低于500亩,氾水、夏集、射阳湖、山阳等镇不低于300亩,其他镇不低于100亩。支持发展有机农业,重点围绕西湖和东荡的有机稻米、有机水产和有机蔬菜,不断做强生态有机特色产业,氾水、安宜、山阳、射阳湖、曹甸等镇新增面积800亩以上,广洋湖、西安丰等镇新增300-500亩。大力发展经济林果,重点沿安大公路、S203沿线发展高档绿化苗木和经济果树,安宜、氾水等镇新增面积不少于900亩,其它沿线相关镇新增高效林果面积不低于100亩。鼓励发展休闲农业,结合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一村一品”示范园区建设等,重点围绕生态中心、安大公路和S203沿线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各相关镇新建休闲农业园区(农庄)1-2个。积极发展水生蔬菜,以东荡西湖为主,进一步扩大水生蔬菜生产,柳堡、广洋湖、射阳湖、望直港、西安丰等镇荷藕面积均发展到1万亩以上,曹甸、射阳湖、望直港等镇慈姑面积稳定在3000-5000亩,安宜、望直港、山阳等镇芡实面积发展到5000亩以上。

畜牧业:以氾水、安宜、夏集、西安丰等畜禽养殖重点镇为主,进一步提升生态健康养殖水平,鼓励现有中小规模养殖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实现提质增效。泾河、黄塍、山阳、鲁垛等镇要依托现有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特种养殖。

五、保障措施

1、强化宣传发动。秋季农业结构调整事关全年农业发展全局。各镇区要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路横幅、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迅速掀起秋季农业结构调整高潮。要注重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效益分析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强化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对照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意见,抓紧将任务目标细化落实到村组、到地块,做到相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8篇

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上,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上,把夯实农业基础的重点放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放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上,全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

一、着力壮大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1、推动香菇产业提档升级。以建设香菇产业园区为突破口,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要求,推动香菇产业提档升级,全力做大做强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确保全年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亿袋以上。重点是以茅坪场镇为中心,按照“一园五区”的工作思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栽培,推广机械化生产,推进现代化加工,着力建设集科研开发、菌筒商品化生产、标准化栽培、工厂化加工及市场交易仓储为一体的香菇产业园,增加香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争创全国“香菇之乡”。

2、推进柑橘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培育标准化的连片柑橘基地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柑橘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是按照“六到园”的要求,推进洋坪镇平头山、云盘岭万亩柑橘生产示范园建设,努力实现果园路水肥电循环配套,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广“小苗假植、大苗移栽”的柑橘栽培模式,新发展柑橘2万亩。

3、不断扩大高效茶园规模。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建设思路,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为依托,以旧县鹿苑为中心,完善配套道路、水利、药肥管网等基础设施,满足田间机械化作业和省力化管理的需要,有效保持水土,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茶林农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高标准建设高效生态茶园,全面完成5000亩茶园建设任务。

4、着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按照畜禽养殖与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在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基地全面推行“150”、“250”生猪养殖模式,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导的畜禽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和林下养殖。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推行母猪品种改良,发展三元杂交猪,提升品质,扩大规模,全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个,新增生猪出栏2万头。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切实抓好城北和双路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引导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扶持壮大1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5%以上。

二、不断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6、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抓好末级渠系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是抓好东庄堰灌区10.7公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50公里末级渠系建设任务,完成老观寺、苏家冲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鸣凤城区防洪工程延伸段。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堰塘除险整治以奖代补长效机制。

7、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重点抓好“四小”(小河流、小水库、小电站、小流域)区域的洪灾防御。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强畜禽疫情监测,强化疫情应急处理,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加强植物疫病检疫检测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全县无重大病虫害发生。抓好森林防火,加强火源管理,强化监测预防,加强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8、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高标准完成5万亩低丘岗地开发和6000亩低效林改造任务,抓好生态公益林补偿和中幼林抚育,全面启动省级森林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努力争创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继续抓好生态能源建设,整村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一建五改”,全年新建沼气池2000口。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取水计量考核措施,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抓好汪家、马家畈、木瓜铺、卫家岗、石头店景观节点建设及沿途100栋民居改造任务,新建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全面完成生态文化走廊二期建设任务。积极开展争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活动,稳步推进生态县建设。

三、全面激发农业发展内在活力

9、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稳定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实行服务、政策、项目、技术向规模经营倾斜,引导有技术、有实力、有眼光的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买断、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规模连片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土地规模流转2000亩以上。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协助土地流转双方达成流转协议,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互惠共赢。

10、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开拓创新精神强、热心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带头人”和“热心人”,组建一批运作规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规范专业合作组织运作模式,逐步探索和建立合作组织成员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力争每个产业、每个乡镇培育1家县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拓市场,搭建合作组织交流平台,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1、大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经纪人队伍,鼓励商贸企业发展“农入超”、“超对超”连锁配送经营,全年农产品入超力争达到1亿元。加强现代信息营销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全县优势农产品信息,减少营销成本,扩大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包装、储藏、保鲜、冷链等环节,发展面向农村的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网点、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

12、加快形成农业多元投入机制。坚持以项目为支撑,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今年,全县将进一步调整食用菌扶持政策,将120万元食用菌扶持资金全部用于香菇产业园建设,将100万元茶叶扶持资金全部用于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同时,继续安排资金对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扩大小额信贷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障。探索和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物抵资、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和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企村共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兴工扶农、以厂带村、企村共赢。

13、积极探索农村其它各项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各项林权配套改革,大力推进林木、林地依法流转,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三资”服务。积极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开发留用资源,兴办加工企业,发展物业经济,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巩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成果基础上,再新增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同时,着力抓好洋坪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新农村试点镇建设投资1500万元。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四、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14、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镇村干部、产业大户和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为抓手,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开展通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全年力争新增外出务工农民1000人以上,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73%以上。

15、加快人居环境建设。加快村庄规划步伐,严格农户建房、改造审批程序,强化对农村宅基地建设的监管,积极稳步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加强通村公路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全年硬化农村公路121公里。加强农村公益设施管护,探索建立农村公益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公益设施使用效益。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改造和完善27个农村供电台区。全力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新建饮水安全工程74处,解决940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1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思路,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完成10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康复自立救助,选送100名困难优抚对象到市优抚医院集中治疗,完成50名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和240名成年重度贫困残疾人居家抚养工作。深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大病医疗救助,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7、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深入开展定点挂钩扶贫、驻点扶贫,大力推进整村扶贫、产业扶贫,进一步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完成10个重点贫困村建设任务,实施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200人以上,减少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五、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18、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县2010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上,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形成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县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目标任务,履行好职能职责,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对上争取,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三农”工作顺利开展。

1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健全基本组织、建好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完成13个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