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森林文化在绿色建设中的应用范文

森林文化在绿色建设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6-03 09:32:18

森林文化在绿色建设中的应用

1森林文化在“绿色宝鸡”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延续地区历史文脉,创造出独有的宝鸡特色,在“绿色宝鸡”建设中,勤劳智慧的376万西秦儿女既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又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建设中张扬着新一代个性化的森林文化,如城镇绿化突出生物多样性,植物季相丰富,庄重有序;森林公园突出休闲、运动功能,力求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道路绿化讲究植物配置的艺术性,突出了多视觉和景观效果;生态家园绿化则突出“空间特征”和“乡土特色”,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文化。

1.1城镇绿化建设针对宝鸡城镇工业化发达,环境污染较重,土地和水资源紧张,居民户外体育、休闲空间缺乏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绿色宝鸡”目标,坚持把城镇周边绿化与城镇建成区绿化统筹规划实施,确立以“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库景区)、“三线”(铁路、渭河、310国道沿线)、“二坡”(市区北坡、秦岭北麓)、“一圈”(环绕城市的生态防护林圈)及道路、水系绿化为框架,在保持现有山、水、城、人和谐共处的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一带贯城、二面护城、四区引城、绿核嵌城、组团围城”的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系统,建成了城内园林化、城郊森林化、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大绿地生态圈,形成了“多廊道连接和多板块延伸、渗透”的复合型生态景观结构。如在宝鸡市内及12个县城区建立规模化的集中绿地,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气候舒适度;在街道、公园、单位庭院栽植大量针、阔叶树木,以减弱噪音、防尘除菌、净化空气;在城镇居民聚居区建立公园、文化广场等,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场所。各县区城镇绿化突出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凤翔县的金丝柳、千阳县的速生杨、凤县的广玉兰以及法汤路的松柏、眉县的柿子林、麟游县的核桃林等,成为别具一格的绿色景观。

1.2森林公园建设为更好地反映大自然的神奇,展现优美、浩大、神秘、静谧的森林景观,彰显雄奇、险峻、鬼斧神工的地文景观或奇特、莫测的天象景观,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近年来宝鸡市先后建成太白山、通天河、天台山、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4个,嘉陵江源头、北坡、龙门洞、安舒庄、崛山、关山等省级森林公园14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1处,扩建、改造、新建渭河公园、上马营生态园等公园10处,使城镇绿量大增,生态景观更宜人,人类欣赏、亲近享受和回归大自然的精神本能得以满足。为确保森林公园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科普科考以及森林文化传播等功能,宝鸡市在建园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园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模式。如对自然景观类型的太白山、通天河等森林公园,在不危及原植被类型的生长培育、保持原始自然面貌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地开发建设,既保护了生物资源,又满足了游客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观赏未经开发的自然环境的需求;对历史名胜类型的天台山、红河谷等森林公园,在保护好园内历史遗迹、名胜建筑,维护其自身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地开发建设,有效发挥了森林公园休闲度假、避暑和科普教育的功能;对综合性森林公园,如融道教名胜、原始森林、喀斯特岩溶景观为一体的龙门洞森林公园和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山岳型崛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时在做好资源保护的同时,主要是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运动娱乐、游憩保健等需求。目前,宝鸡森林公园已探索出多种传播、弘扬森林文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推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如近年举办的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周文化艺术节等森林文化主题活动,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对自然的认知。有些森林公园建成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夏令营基地以及第四纪冰川科考基地。森林公园作为弘扬宝鸡森林文化的主要阵地,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同时向社会展示了林业建设成果,普及了森林文化知识,使人们体验了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之美。

1.3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向行人展示地域文化和风情的窗口,对城乡及道路具有生态保护、交通辅助、景观美化和文化隐喻等诸多功能。近年来,宝鸡市通过创建“绿色宝鸡”,在境内2条国道、11条省道以及西宝、宝天、宝平高速、关中环线等主干公路营造林带近1000公里,建设县乡公路林网3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大框架。在道路绿化中,12个县区尽量选择本地最具代表性的生态防护、固土保水功能强的银杏、国槐、水杉、刺柏、金丝柳、红叶李、广玉兰等树种,形成了自然、野趣的乡土景观和适度人为控制的特色人文景观;选择绿色树种作为主基调,有效缓解不良反应,从而达到了调节视觉与缓解精神疲劳德目的,保证了行车安全;采取复层结构绿化,依靠植物品种、色彩、高矮的不同,表现运动中立体的美感,给司乘人员以新鲜感和情趣;采取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花草、人工造景相协调的绿化布局,改变了过去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仪仗队式”栽种方法,形成了“花叶相映、层次丰富、尺度适宜、景观有序”的绿色长廊景观。全市的道路绿化有效地综合了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全面性、关系的协调性、植物配置的生态性、景观的多样性以及管护的自然性等原则,从而营造出了令人赏心悦目、有特色、有创意、有文化、有一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道路绿化典范。

1.4生态家园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是宝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绿色宝鸡”和新农村晋星创建的重要内容,对改善生产和人居环境,促进生产发展,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宝鸡12个县区以建设“绿色宝鸡”为载体,结合“三化一片林”及“一村一品”建设工程,选择了900个重点村实施了村旁片林建设和街道、宅旁及庭院绿化,植树605万株,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家园景观。对村屯周边绿化,主要以营造生态防护林、用材林为主,有效恢复了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村在林中的勃勃生机感;村街绿化重点栽植了杨、柳、红叶李等观赏类树种,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村风村貌;庭院绿化主要选择了柿树、花椒、核桃、葡萄等经济树种或玉兰、银杏等风景树种,既发展了庭院经济,又呈现出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全市的生态家园建设,充分尊重乡村风俗习惯和乡土文化,注重地域特色,强调融入文化元素,体现了不同地区乡村文化传统、民风民俗以及建筑特点,各村形成了或古朴、或豪放、或清丽、或灵动的的乡土风格。

2宝鸡森林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宝鸡市虽然有着丰富的森林文化,但由于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山水、历史、人文特色的森林生态产品较少;森林文化宣传教育未得到全面普及,人们缺少对森林文化理念、生态消费观的了解,即使享受了森林文化也不知其然;森林生态文化服务人才短缺,不能完全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到,宝鸡森林文化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推进其发展进程,才能实现宝鸡森林文化与市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2.1宣传带动充分发挥思想和文化的先导作用,通过媒体、文学、戏剧、音乐、书画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森林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宣传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用森林文化理念来引导生产和消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旅游区等,加快建设一批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

2.2产品带动立足宝鸡森林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开发体现宝鸡山水、历史、人文特色和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森林绿色食品、天然保健品、森林生态旅游纪念品、药材、花卉深加工等物质文化产业,以及工艺美术、文学绘画、音乐、演艺等精神文化产业,构建独具一格的宝鸡森林文化产业体系,以繁荣的森林文化带动“绿色宝鸡”建设向纵深发展。

2.3人才推动加大森林生态文化服务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制定宝鸡森林文化服务及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和素质提升规划,每年从省内高校选派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宝鸡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工作,并为这些地方培养输送知识广博、素质一流、组织应变能力强的导游员、解说员、表演人员、管理人员等高素质人才。积极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与宝鸡政府及森林文化企业建立资源共享、合作研发、人才联合培养使用的机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作者:赵琳单位:陕西省麟游县天保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森林文化在绿色建设中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sxlyzz/6456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