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农田水利发展范文

浅谈农田水利发展范文

时间:2022-11-12 09:08:14

浅谈农田水利发展

摘要:本文梳理总结近年来宿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及农田水利管理现状,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农田水利投入、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提出加快宿州市农田水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

宿州市作为皖北农业大市和全国粮食主产区,“十二五”时期,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农业大而不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为此,宿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宿发〔2016〕1号)、《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宿发〔2017〕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宿发〔2018〕1号)。这些实施意见提到了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于推进宿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十分契合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就宿州市农田水利发展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发展现状

近年来,宿州市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等农村建设工作,以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为平台,统筹整合水利、农业、国土、农发、扶贫等部门支农涉水项目资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全面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与责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

1.1农田水利建设2014年,宿州市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农田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4〕21号),拉开了宿州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序幕。截至2017年底,该市累计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1032kW,小水闸新建加固453座,中小灌区改造2.087万hm2,塘坝扩挖6408口,河沟整治2180条,机井新建修复44619眼,末级灌排系统改造6.893万hm2,累计完成投资24.48亿元。经过近几年的农田水利建设,宿州市新增灌溉面积8.667万hm2,恢复灌溉面积8.067万hm2,改善灌溉面积9.6万hm2。

1.2农田水利管理2014年,安徽省水利厅、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宿州市以“两证一书”为抓手,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着重扶持、培育水利专业化管护实体、水利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管理等新型管护组织。通过实施水利建管改革,理顺了管护机制,提升了工程效益。截至2017年底,该市共建成农民用水协会、农民专业合作、承包大户、专业化管护公司等管护组织452个,管理工程85179个,占在册工程总数的98%。

2存在问题及原因

2.1农田水利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治理当前,宿州市农田水利的防灾减灾兴利能力和标准,与现代农业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3~2017年,宿州市实施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取得一定成绩,但“5588”行动计划主要改造的是塘坝、泵站等一个个点上的工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排水系统问题,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

2.2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大,社会资本投入小近年来,宿州市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相比宿州市的耕地面积,财政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鼓励引导社会化资金的投入,就迫在眉睫。随着宿州市土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政府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农田水利改造提升,但总体投入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群众筹资难度更大,农田水利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一是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投入大、收益慢。土地承包时间相对较短,土地承包者退出时,投入成本难以回收。二是缺乏农业水价定价机制。灌溉用水收费没有固定的标准和依据,灌溉用水还不能广泛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以水养水机制难以成型,社会资本就很难进入。三是产权得不到有效利用。目前,宿州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市场价值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金融部门没有形成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和风险评估机制,一处水利工程价值多少,一时说不清楚;社会资本投入后,投入主体用来贷款、抵押,银行和民间机构认可度颇低。

2.3农田水利管理维护不到位,工程效益发挥不长久农田水利工程多处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工程破损,破损的工程以及需要定期保养的机电设备如果得不到维修保养,工程寿命将大大缩短,工程就很难长久发挥效益。2013年以来,宿州市逐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但是管护工作依然薄弱,管护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管理维护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及管理水平不高,办公条件差,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二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主的管护主体管护工程比例较小,仅占管护工程的39%,而且部分社会管护组织的创新发展不够,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难以实现良性运行。三是管护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管护人员、资金需求量都很大。四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水利、国土、农业、农发等多个部门,建后工程的产权归属不明确,更谈不上管护。

3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建设、管护、运行机制改革,是破解农田水利发展难题、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3.1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全面推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建设管理改革,坚持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明确各类主体,对产权确定不清、建设主体不明、管护运行无保障的工程不予支持。

3.2加快农田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的投入。二是把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性资产量化股权,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份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两权”抵押融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创新农业投融资和风险共担机制,使社会资本愿意进、进得来、能赚钱、留得住。

3.3深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现有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原产权归属和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约定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原产权不变,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管理;未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由村集体民主决策。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探索按“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使用”的办法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3.4开展农业用水水价改革在不增加农民群众负担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水价“谁来定”、“怎么定”、“定多高”等改革的核心问题。以灌溉服务实体有合理收益为基准,找到农民、服务实体和政府的利益平衡点,合理确定灌溉水价,并实行超定额用水阶梯累进加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小型水利工程。

3.5完善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加大对乡镇水利站的建设投入,合理配备人员,适当改善办公条件、技术装备、人员待遇。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用水户互助合作、承包大户自管的方式落实社会化主体。探索创新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模式,逐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体系。总之,只有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投入、建设、管理、运行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农民积极参加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政府、大户、群众三方共赢,农田水利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石欣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水利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农田水利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slfdzz/7234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