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研究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研究范文

时间:2022-01-14 04:29:27

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研究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研究和分析了陕南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教学科研机构与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机制,构建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提升农药使用水平,推进统防统治等。

关键词:水稻;病虫防控;农药减量;对策建议

陕南指陕西省南部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气候温润,自然环境优良,为稻麦(油)两熟水旱轮作区,是陕西省水稻最集中的产区[1-2],农村人均占有水田0.032hm2。水稻是陕南人民的主要口粮,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农民特别重视水稻生产。陕南水稻集中种植在海拔650m以下河道平川区和650m以上浅山丘陵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稻瘟病、二化螟等多种病虫害发生流行。为了防治病虫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农户不断增加农药使用量,但因防治不科学、使用不合理,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稻米质量安全。近年来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绿色发展”更是成为“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农业的目标已经调整为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成为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2015年2月,农业部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强化“管”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强化“产”的过程控制。“产”的过程控制,关键是要控制农残,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了陕南水稻“产”的过程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1水稻面积及产量水平

陕西省是水稻种植小省,2017年种植面积约11.319万hm2,主要集中在陕南的汉中、安康两地,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9%以上(见图1)。全省稻谷总产91.93万t[2],平均单位

2主栽水稻品种

陕南水稻80%分布在650m以下的河道平川区,20%分布在650m以上的浅山丘陵区,稻农种植品种近百种,面积较大的约30种(见表1)。

3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现状

陕南水稻常发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5种,常发虫害有螟虫、稻蝗、稻苞虫、纵卷叶螟、飞虱等6种,新发病虫有稻水象甲、管蓟马2种,偶发病害有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2种。稻瘟病是该水稻区第一大病害,种植区普遍发生,且日照时间短、雨露多的丘陵山区重于平川区;螟虫是第一大虫害,普遍发生,平川种植区重于丘陵山区。每年仅汉中市平川六县区通过防控挽回损失约37525.4t(见表2)。4农药的利用水平田间调查显示,水稻病虫的抗药性在增强,如二化螟对常用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2008—2016年田间防效由95.4%下降到21.4%[3],目前陕南稻田均使用5%杀虫双大粒30kg/hm2以上(不包括其他农药),但防效很差,危害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少,人口多,农作物病虫害频发,粮食产量受病虫害损失高达50%。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和流行暴发规律发生改变,变暖将加重病虫草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往往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农药是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农药平均每年可增产粮食5400万t,相当于增加12%~18%的种植面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600多亿元,但靶标作物上的农药利用率仅为35%,65%农药飘失或流失到非靶标作物、土壤或水域中。2017年陕西省农业厅农业统计和汉中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陕西省农药使用量1.32万t,汉中市农药使用量6608kg,若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农药使用量将分别减少0.13万t、660.8kg(折纯)。航空植保开始在陕南稻田小范围试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农业航空发达,采用飞机喷施农药,效率很高。我国由于国家政策支撑和种植业本身的需求,高功效的微小型农用无人机植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飞防占国内植保面积5%左右,主要市场仍然在新疆、东北等地区,纵观全国飞防市场仍然处于认知和推广阶段,距离国外发达国家飞防面积50%的覆盖率相差甚远[4]。从2017年开始,全自主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始小范围地应用于水稻中后期病害防治,该化控方式节约农药和水的使用量,作业效率高,提升了陕南稻田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5]。

5存在的主要问题

5.1农药使用不当,利用率低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盲目施肥用药,农药施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2015年的利用率是35%,2017年平均为38%,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导致稻田生态环境恶化,且加大了投入成本。5.1.1农药品种单一,用药量大长期使用一种农药,使病虫产生严重抗药性,导致药量越来越大,病虫害越防越难。以二化螟的防治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大面积推广杀虫双(沙蚕毒类)以来,虽对二化螟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年年大面积使用也造成了二化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逐年降低。二化螟四龄幼虫的抗性为18.8倍,六龄幼虫为222.3倍,用18%杀虫双水剂9kg/hm2防治第3代二化螟,防效仅40%左右。汉中市现在某些地方使用5%杀虫双大粒剂的用量达到60kg/hm2,防效还是不理想。而现在市售的二化螟防治药剂不外乎沙蚕毒类及其复配剂,所以二化螟抗药性越来越强,防治效果越来越低。5.1.2新型农药使用较少尤其是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投资大、见效慢,防效不稳定,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的效果。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效益,农民更愿使用高中毒农药,进入了毒性强防效高的误区。长此以往,造成稻田生态环境恶化,天敌及有益微生物越来越少,缺少可持续治理的循环系统。5.1.3施药方式落后,缺少统防统治陕南稻区稻田条块分割,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决定了稻田施药仍是单家独户人工喷施,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不利于迁飞性害虫和气传性病害的防治。

5.2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植保机具设备拥有量少目前陕南农业无论是从业人员构成还是农业机械的配置情况,在全省所占权重都不大(见表3),植保机具设备至今未列入农业普查项目,喷雾器械落后,施药方式落后,草害防治还需人力背负机动、电动(或手动)喷雾器下田操作,人工成本高;机动喷雾器数量少,大型自走式植保机械更少[6]。农机具推广和应用滞后,影响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影响了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的效益最大化。另外,现有农村劳动力基本为其他行业的剩余劳动力,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对除草技术掌握不一,除草效果参差不齐,大多数田块需要进行多次化除,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环境的压力。

5.3农田基础条件差,土地流转慢,集约化经营规模小陕南水稻田块小,户均土地0.18hm2[2],条块状分布,田间道路标准不高,多数仅能人畜通行,大部分农户不愿花钱进行统防统治,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土地流转难度大,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劳动效率提高,统治难度大,限制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限制着整个水稻产业水平的提升。

6对策与建议

6.1建立教学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陕南各县专设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监测各类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病虫监测预警信息。2017年农业部又启动了科研系统的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陕西省有7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完成稻田多种病虫草害的长期监测任务,任务需要推广系统和科研系统加强协作,完善测报技术标准、数学模型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6.2建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推进科学用药研究稻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最佳方法和技术,改良施药方式,做到精准施肥施药,提高靶标性。试验生态农药,筛选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减少高中毒农药用量,配合使用有机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地力。利用农药增效剂,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减量提质不减效。培训水稻全程健身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逐步达到水稻生产的良性循环。

6.3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农药使用技术水平将航空植保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大中型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加大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低毒生物农药使用、防治植保机械和操作人员保险费用的补贴力度,达到“药、械、人”三要素的协调提升。

6.4上下联动推进,推广“水稻全程植保解决方案”推广应用组合用药套餐,综合解决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降低用药次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延缓病虫抗性。实施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组合,选用激健等助剂,减少农药使用量10%以上。

6.5科企联合,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减量增效技术,推进统防统治和大型农业综合企业合作,建立机械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成熟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加大农技农机高度融合,提升机械化控水平,减少人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与企业联合在稻米生产基地大面积示范,并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将农药减量10%以上,达到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在示范基地培训、宣传、推广成熟技术,并积极与有关稻米加工企业联合,迅速建立规模化示范推广-优质优价收购—大批量精细加工—网络化销售等各大环节链接、互动的多赢式联合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先平,李云,李航兵,等.陕南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7):31-33.

[2]张万春,马晓丽,葛茜,等.汉中水稻机插秧生产现状调研及发展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7,12:77-81.

[3]梁帝允,刘都才,王凤乐,等.2015年我国部分稻区杂草抗药性概况及治理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5,2:57-59.

[4]何剑,魏焕志,李永平,等.城固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践探索[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210-214.

[5]马旭,齐龙,梁柏,等.水稻田间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11,6:162-168.

[6]郝莉.陕西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建议[J].种子世界,2018,4:7-8.

作者:王晓娥 王国军 郝兴顺 张春辉 周凯 张先平 王超 单位: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稻病虫害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nyxxb/7264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