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退耕区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关系范文

退耕区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关系范文

时间:2022-08-05 05:42:31

退耕区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关系

《林业经济问题杂志》2014年第一期

1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

1.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退耕还林工程通过补贴等政策激励农户参与工程实施,促使农户坡耕地或沙化耕地还林还草并推进荒山造林,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发生重大变化(图1)。河北省涞水县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以后耕地与其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5.97%和2.59%,同时耕地、林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增加9.37%、23.91%和0.66%。而在退耕后期(2008~2010年)耕地面积出现上涨,较2008年增加8.81%,草地面积也上涨46.94%,林地面积与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下降15.06%和4.82%。在统计期(1999~2010年)内建设用地面积保持持续上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分别上涨31.32%和57.51%。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为:一是在退耕工程第二阶段,由于退耕补助的发放标准降低或发放不及时,加之国家政策对种植业的鼓励,部分退耕地发生复耕;二是生态林地由于管护不力,发生树木死亡,退化为荒草地;三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多,占用农用地。

1.2农户生计状况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林地面积大幅增多,直接导致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改变,致使涞水县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图2)。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第一产业产值下降,至2003年产值下降25.31%,其中种植业产值下降幅度较大,达到47.23%,林业与牧渔业平稳增长;二三产业在退耕工程实施后均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至2010年较退耕前(1999年)分别增长2.66倍和2.69倍;农户人均纯收入在退耕后保持持续增长由退耕前的2142元增长至2010年的3769元,增长75.96%。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耦合度分析的基础数据来源于2001~2010年统计年鉴、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涞水县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等。

2.2耦合模型构建

2.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遵循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同时考虑土地的利用目的与类型特点[5],选取针对性的指标体系评价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关系。构建涞水县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选取土地利用状况和农户生计状况两类一级指标。选取耕地保有量、林草地保有量、土地投入程度3个二级指标来反映退耕前后土地利用状况,选取农户人力资本水平、自然资本水平、农业产出水平、非农产出水平4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农户生计状况(表1)。

2.2.2数据的标准化利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指标量纲并缩小指标数量级差异,避免变量的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正效应指标效益与其值呈正相关关系,负效应指标相反。除化肥的投入指标为负效应外,其他均为正效应指标。表达式如下:

2.2.3确定指标权重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本步骤如下[9]:第一,对评价指标标准化值进行综合标准化,计算第j指标第i年比重。

2.2.4建立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耦合关系模型设Q1=(X1,X2,…,Xi,…,Xn)T为描述土地利用状况的n个指标,Q2=(Y1,Y2,…,Yj,…,Ym)T为描述农户生计状况的m个指标。土地利用状况(Q1)与农户生计状况(Q2)的一般函数为:式中xi、yj为两系统各指标因素,ai、bj为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可计算出Q1和Q2在各年份的值,而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都是连续变化的,设它们都是时间t的函数,则可表示为:式中A和B分别为土地利用状况系统和农户生计状况系统的演化状态,A和B的变化由Q1和Q2变化引发;反之亦然。A和B通常是t的非线性函数。在求得Q1和Q2各年份值后,绘制其曲线图,对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对拟合函数求导可得子系统的演化速度,如下:整个系统的演化速度V可以看作两个子系统的演化速度VA与VB的函数,即V=f(VA,VB);可设VA与VB为控制变量,V的变化来体现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系统的演化发展为S型[11],两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可假设为呈周期性变化,则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可以用VA与VB的正切夹角α来度量,即:正切夹角α的变化,体现了土地利用状况和农户生计状况协调发展的耦合度。系统经历了低级共生(-90o<α≤0o)、协调发展(0o<α≤90o)、极限发展(90o<α≤180o)、再生发展(180o<α≤270o)的周期演化,表现了再生、循环、停滞与倒退[12]四种模式。

3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耦合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分析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3.2耦合评价结果分析

3.2.1评价结果通过数据标准化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公式1~5),求得2001~2010年涞水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评价分值A、农户生计状况评价分值B(图3)。从总体来看,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和农户生计状况在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均出现下降趋势,在2003年均跌至谷值,分别为0.212和0.130;2003年后随着涞水县的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地的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土地利用状况值出现短暂升高,2004年后其值保持下降至2008年的最低值0.165,农户的从业方式在退耕后由以农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非农为主,农户生计状况分值持续升高;2007年后,随着农户生计结构的优化,农户生计状况分值超过了土地利用状况分值保持持续升高,同时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2008年后土地利用状况分值开始升高。分别将图3中土地利用状况和农户生计状况综合值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可得涞水县土地利用和农户生计演化方程分别为:

3.2.2结果分析2001~2010年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耦合关系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退耕前期(2001~2003年):2002年涞水县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涞水县不适于耕种的坡耕地或沙化地退耕为林地并推进荒山造林,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农户对土地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不适应性,土地的利用方式滞后于土地结构变化。通过调查可知,在退耕初期虽然政府给予退耕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助,但是农户生计状况并未比退耕前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由退耕前的25o下降为2003年的-40.92o,耦合程度由退耕前的协调发展阶段下降为低级共生阶段。Figure4ThecouplingoflanduseandfarmerslivelihoodstatusofLaishui退耕中期(2004~2007年):在涞水县大规模的退耕工程实施后,面对新的土地利用结构,当地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林木产业,当地薄皮核桃、扁杏、柿子等经济林木得到推广种植,同时,种植业在剩余耕地上加大投入,耕地的集约利用度增加。当地产业结构重心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随之转向二三产业,农户生计得以提高。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呈增长态势,2007年其值达到了最高值34.26o,耦合程度由低级共生阶段发展为协调发展阶段,农户收入增加。

退耕后期(2008~2010年):在这一阶段,涞水县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耦合度又恢复到了0o以下,由协调共生阶段倒退为低级共生阶段。2008~2010年耕地资源和林地资源数量和所占比例反而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林地资源数量和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与之相反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又有所增长,且消长幅度大致相当。说明退耕成果的巩固不容乐观,经调查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自2007年省政府不再下达退耕任务后,由于退耕补偿标准的降低及从事农业种植的补助力度的提高,农户复耕意识复苏,导致一定的林地退回耕地使用。第二,由退耕成果维护资金缺乏以及干旱等原因,退耕后林木的管护不到位,导致部分林地萎缩,比如涞水县部分地方,原来的杨树死后,大部分更新为经济效益较好的核桃树,核桃树苗未成熟之前,兼做耕地。第三,由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和退耕还林政策同时进行,并且执行目标相互冲突,且没有详细规划,所以农户都倾向于按经济利益高的政策来执行,所以政策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复耕的原因之一。农户生计方面,由于林草资源蓄养缓慢,见效慢,而耕地资源一年一收见效快,由于农户的趋利行为,加之耕地保护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目标界定不明及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执行工作缺乏协调所导致的农户为追求经济收入而采取两边倒,使耕地的集中投入不足、林地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蓄积量,进而成为涞水县长期的土地利用问题,不但会导致农业产值提升缓慢,也会导致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二三产业无所依托,难以发展,农户生计无法得到长远的保障。

4结论

应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数模型对涞水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耦合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两者存在相互影响、促进与制约的关系。2001~2010年间,退耕工程的实施对上述两者间的耦合度产生显著影响。2001年退耕前涞水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耦合度为26.14o,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两者的耦合度下降为2003年的-40.92o,在退耕工程的影响下两者间由协调发展阶段倒退为低级共生阶段;2004~2007年退耕中期涞水县农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改善提高了农户生计,2007年耦合度达到最高34.26o,实现了协调发展;2008~2010年,由于土地利用滞后于农户生计需求,退耕林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复耕,耦合度重新下降到0o以下,处于低级共生阶段。可见,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的协调发展需要巩固退耕成果作为保障,而退耕还林后续工作的实施及后续产业的建设影响着成果的巩固,如果林地资源对于农户不能得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外部其他政策的负面影响,农户自发的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的结果会与国家生态建设的初衷相违背。只有通过产业辅助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使农户真正意识到退耕还林的近期和远期效益,从耕地转变为林地的土地利用过程中享受到实惠,退耕还林的成果才能稳固,农民自发的土地利用行为才能与国家生态建设的方向一致。

作者:葛智超张贵军杨皓张蓬涛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退耕区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lyjjwtzz/65110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