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断奶仔兔魏氏梭菌病诊疗范文

断奶仔兔魏氏梭菌病诊疗范文

时间:2022-07-23 03:09:59

断奶仔兔魏氏梭菌病诊疗

《经济动物学报》2014年第二期

1病因分析

一般认为,发生魏氏梭菌病的主要原因是日粮粗纤维含量低、日粮突然变化、饲料中有腐败原料(如劣质鱼粉)和卫生条件差所致。但根据笔者调查,发生该病的兔场,绝大多数饲料配合比较合理,粗纤维含量较高,多无更换饲料。长期使用同一配方、同批原料或同一饲料,由此认为,发生魏氏梭菌病应该是多种应激的叠加所致。

1.1断乳应激患病家兔80%以上是断乳7d后的仔兔。此时期的仔兔体重较轻,抗病能力降低,如环境变化大时容易发生疾病。由此认为,此病与断乳应激有关系。

1.2免疫应激调查发现,兔多数在免疫注射约3d发生疾病。如果个别兔场在免疫之后发生疾病可以忽略免疫的应激作用,但是,众多兔场在这一时期发生疾病,便与免疫造成的应激有一定关系。因为免疫注射本身和捕捉仔兔等,都会对其精神、肉体和免疫系统产生应激作用。

1.3气候应激家兔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如温度、降水、大风等,这些气候的频繁变化,家兔很难适应,尤其是断乳后的仔兔更难适应。

1.4环境污染发生疾病的兔场多数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兔舍湿度较大,兔笼的踏板被粪便污染,没有及时清理和消毒,对仔兔的消化系统造成较大的威胁。

1.5饲料毒素根据多年的生产规律发现,用同样的饲料,春季易发生消化道疾病。一是春季饲料,尤其是粗饲料,或多或少被霉菌污染。据调查,植物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和粗饲料在冬季和春季原料中霉菌孢子数量分别为2980,10652,11825个/g和10363,17000,28893个/g,3种饲料原料中霉菌孢子数,春季分别是冬季的3.48倍、1.60倍和2.44倍。即春季饲料中霉菌孢子及毒素较冬季明显增多;二是我国所使用的兔饲料原料,多为农副产品下脚料,质量安全系数不高,尤其是抗营养因子的存在,是造成消化道疾病的又一助推因素。

2防控措施

2.1提高断乳体重增加仔兔断乳体重是提高其抗病力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调查,对于仔兔而言,400g时断乳,断乳后的成活率≤80%,500g时断乳,断乳后的成活率在80%~85%,600g时断乳,断乳后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700g时断乳,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增加断乳体重是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的最有效措施。对于早期发育不良的仔兔,可以适当延长哺乳期。而提高断乳重的最根本措施是提高母兔泌乳力和及时给仔兔补料。

2.2缓解免疫应激仔兔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断乳后免疫注射会加重应激作用。为此,在免疫之前和之后的3d内,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制剂。生产中多使用电解多维葡萄糖,必要时增加维生素C,有较好效果。

2.3大剂量使用微生态制剂任何原因造成的腹泻,均会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而保证肠道菌群的相对稳定,大剂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断乳前后消化道疾病的易发期,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量要比平时增加。实践表明,剂量越大效果越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2.4适当控料断乳后的幼兔消化机能较弱,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我国多数兔场使用的饲料都不够完善,生产经验表明,适当控制喂量可以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一般在这一阶段控料量掌握在自由采食的80%~85%为宜。

2.5勤观察,早处理生产中发现仔兔死亡时,往往是同笼的仔兔相继发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当1只仔兔粪便变形之后(湿、软、黏液附着等),如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如口服微生态制剂),一次见效,当天痊愈。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约4h发展成腹泻或肠炎,由于粪便污染了环境,导致同笼的仔兔在3d内陆续发病,如治疗不及时多以死亡告终。因此,勤检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清理、早消毒,是控制本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2.6控制环境消化道疾病多数是通过消化道感染,要切断传染途径,必须重视环境卫生,如踏板、饲料、饮水、垫草、用具和饲养人员自身的卫生,同时应严格控制环境湿度。

2.7注射A型魏氏梭菌疫苗家兔发生的肠炎多为A型魏氏梭菌[3-4]引起。提前注射A型魏氏梭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建议该病多发的兔场和易发季节,仔兔30日龄首先注射该疫苗,7~10d后再注射兔瘟疫苗,以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作者:张少东王艳艳单位: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断奶仔兔魏氏梭菌病诊疗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jjdwxb/6498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