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范文

浅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范文

时间:2022-09-30 04:42:26

浅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综述多种综合防治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政府部门应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使用多种防治技术来治理植物病虫害,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病原菌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而且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水体、大气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部分农药残留已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综合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植物病虫害能有效避免上述缺点。

1监测预警技术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决策前提,传统的监测和预测方法费时费力、实效性差、准确度低,近年来不断涌现了一些高效的专家系统。我国科学家利用“3S”技术建立了多种农林害虫的监测预警系统,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与能力。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开发了农作物虫害疫情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农作物虫害监控中心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分布式虫害预测预报Web-GIS系统、迁飞性害虫实时迁入峰预警系统、田间昆虫数据采集、计算机网络化的数据传输和管理技术、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技术、影响农作物虫害的关键气象因素和预警指标的分析提取技术、中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等[1]。一些专业性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测报产品,如河南佳多公司研制的自动虫情测报灯、生物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以及基于PDA的病虫害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等,通过实现虫情测报工具的自动化,解决了测报工作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2]。

2生态调控技术

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种植单一作物品种和过度依靠化学农药而导致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是作物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作物品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诱集植物的利用,开发了主要农作物重大害虫生物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对新疆植棉历史与棉花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明确了新疆棉蚜(Aphisgossypii)成为主要害虫的原因是冬小麦种植面积大量减少,从而导致棉田棉蚜的天敌来源减少,充足的食物和不足的自然天敌造成了新疆棉蚜成灾。经过多年探索和深入研究发现,苜蓿、苦豆子等具有最大的食物昆虫涵养量,可以作为自然天敌繁殖库,同时由于这些植物生长期早,创造了其涵养天敌被利用中最关键的时间优势,创造了诱导棉田边缘植物带自然天敌进入棉田控制棉蚜的简便途径,从而达到了人为协助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天敌控制棉花蚜虫的高效生态控制目的[3]。

3生物防治技术

3.1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近年来对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可捕食多种叶螨和有害蓟马,是一种有效的害虫天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年生产能力达8000亿只、可供6.67万hm2释放面积的捕食螨商品化生产基地,并大面积应用于我国10多个省360余个县的10多种作物[4]。吉林农科院植保所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agrammadendrolimi)不同品系的发育历期、繁殖力、杂交亲和性、滞育特性、低温贮存、抗高温能力和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的控制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筛选出3个优良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并大面积用于玉米螟的防治。通过制定柞蚕卵工厂化生产松毛虫赤眼蜂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实现了生产过程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研究开发了适用的小粒卵繁蜂技术,开发了麦蛾(Sitotrogacerealella)卵自动化收集、净化设备及其他麦蛾生产配套设备。建立的麦蛾卵生产线,可稳定提供甘蓝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brassicae)、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等多种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中间寄主——小粒卵[5]。

3.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真菌有木霉、毛壳菌、酵母菌、淡紫拟青霉、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6]。细菌主要有芽胞杆菌、假单胞杆菌、促进植物生长菌(PGPR)和巴氏杆菌等。放线菌主要有链霉菌及其变种产生的农用抗生素。其他还包括病毒的弱毒株系、病原菌的无致病力的突变菌株等。近年来,研究利用植物免疫诱导药物如壳寡糖和微生物蛋白激发子控制植物病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抗虫转基因

作物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给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转基因抗虫植物自1995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到2008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国家已超过20个,种植面积达到4500万hm2,成为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自1997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到2008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80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70%。种植Bt棉花已经成为防控棉花害虫的关键措施,对有效控制棉铃虫和红铃虫的为害发挥了重要作用。Bt棉花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破坏了棉铃虫在华北地区季节性多寄主转换的食物链,压缩了棉铃虫的生态位,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在非转基因的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其他作物田的发生与为害。2009年转基因抗虫水稻已通过农业部组织的安全性评价,利用Bt水稻防治鳞翅目害虫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林玲,李志坚.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蔬菜害虫示范应用效果浅析[C].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选编.2007:39-40.

[3]张润志,梁宏斌,田长彦,等.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控制棉蚜的生物学机理[J].科学通报,1999,44(20):2175-2178.

[4]张艳璇,翁志铿,陈伟,等.农业害螨生物学及防治新技术应用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神泽氏害螨研究》专题技术总结[J].福州农业科技,1996(1):60-88.

[5]郑礼,宋凯,刘乱臣.用麦蛾卵工厂化生产赤眼蜂工艺,CN1397159A[P].2003.

[6]梁建根,施跃峰,竺利红,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58-159.

作者:赖婷;丁伟 单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hbzbzz/7209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