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环节探索范文

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环节探索范文

时间:2022-10-21 09:03:08

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环节探索

《河北农机杂志》2014年第十期

1存在问题

河北省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虽然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作业,但是目前只是低质量低水平的机械化,只是简单替代人力繁重劳动、农机农艺脱节的机械化。主要表现:

1.1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短板仍很明显。小麦机耕、机种、机收、运输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作业,但是节水灌溉、机械化植保水平仍然较低,烘干环节几乎为空白。这些都与现代农业建设,尤其是与农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

1.2机械化水平较低。传统小麦机械设计理念落后、作业性能粗放,对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吸收不够,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精细化精准化、遥感遥测遥控技术应用严重滞后,与现代社会不断追求农机安全高效、节能减排、节本增效、舒适环保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解决农民机手一手油、一身土、一身汗、一身泥的问题,让农民机手有尊严的劳动、有尊严的增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课题。

1.3农机农艺配套不够。传统农机农艺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各自成体系,相互交际不够、发展脱节。传统农机发展调研不够广泛、主动吸取先进成熟的农艺技术不足;传统农艺研究过分强调地域性、特殊性,作业形式、参数繁琐多变,不稳定、不统一,难以形成农机技术,或者技术成本太高无法推广。

2主要任务

2.1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创新是小麦机械化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2.1.1近期任务主要抓好以农机深松整地等先进土壤耕作制度为基础,创新施肥、播种、镇压方式,加快节水灌溉、机械化植保机具研发,进一步提升小麦联合收获等全套机械装备的技术性能,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机具技术支撑。

2.1.2中远期任务主要做好烘干技术攻关与集成,综合运用机械、光学电学、液压等技术,加快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机载电脑、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实现精准控制、精细作业,促进农机安全高效、节能减排、节本增效、舒适环保的高度统一。

2.2促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农机农艺配套是小麦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捷径和必由之路。

2.2.1近期目标。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参观、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整合现有农机农业技术,提升现有农机具技术性能,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

2.2.2中远期目标。农机农业技术相互借鉴启发、相互促进提升,在更高程度、更高水平给予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农机技术要积极吸收现代农艺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研发新机具新技术,以满足现代农业需要;另一方面农业技术的进一步科研开发,也要预先考虑方便农机技术的实现与跟进,以便节约成本、加快进程,增强全产业竞争力。这方面其他产业已有成功经验。例如,为方便机械化收获玉米籽粒,玉米育种专家正在进行让成熟后期的玉米穗迅速脱水的新品种培育,目前已趋于成功;为方便西瓜的机械化收获、运输,农艺专家开发出方形西瓜;为方便棉花机械化收获,农艺专家对棉铃生长的数量、位置、成熟期均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等等。

2.3统筹农机技术与人员素质双提升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既离不开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更离不开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及其劳动表现。今后要着力造就一支以农机手为主体的新兴职业农民队伍,以先进的农机装备为“载体”,将先进农机技术、农业技术作用到田间,发挥到农作物,追求效能最优化。不仅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还要通过政策引导、价格杠杆、质量监管多种举措,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主要技术探析

3.1深松整地

3.1.1最小深松深度25cm,具体深松深度应根据犁底层位置厚度确定。一般旋耕地块,25cm就可以了。传统翻耕地块,深松深度在常年翻耕深度的基础上,加10-15cm。

3.1.2间隔深松行距不得大于70cm。

3.1.3深松后应迅速进行旋耕、耙压,达到待播状态。

3.2松翻三年轮耕制

3.2.1农业部提出,同一地块每三年深松一次。

3.2.2针对部分高产区连年秸秆还田、秸秆量大影响出苗、越冬、病虫害易发问题,建议试验示范松翻三年轮耕制。

3.2.3松翻三年轮耕制:第一年:深松25cm→浅旋耕10cm+耙压,达到待播状态;第二年:中翻耕20cm→浅旋耕10cm弥合墒沟+耙压,达到待播状态;第三年:深旋耕15cm→浅旋耕10cm+耙压,达到待播状态。进入下一循环。

3.3分层混施施肥3.3.1结合深松旋耕作业进行。利用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机,选用具有缓控缓释功能的颗粒状小麦专用复混肥,一部分(或另一种磷钾长效肥)通过深松施肥铲施入深松沟底部(20-25cm处),另一部分均匀撒在地表后,通过旋耕部件混合均匀施在旋耕层(0-15cm)。

3.3.2作用。旋耕层的肥料均匀分布,且浓度较小,主要供苗期生长吸收,胁迫、诱导根系下扎,促进根系对称发育,提高小麦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深松沟底部的肥料主要用于小麦中后期生长需要,尤其是方便磷钾肥的吸收,促进产量提高。

3.4均匀播种(简称:匀播)

3.4.1增产机理增加最小株距,实现均匀播种,可以增加单株平均营养面积,利于小麦吸收养分、通风透光、苗株茁壮、促进分蘖、增加产量。

3.4.2匀播分类。分为撒匀播、球(平)面散种匀播、密行匀播三类。

3.4.2.1撒匀播种子随机与旋耕部件抛出的土壤均匀混合,落地并被土壤覆盖,形成均匀播种。按播深控制不同,又分为等播深撒匀播和非等播深撒匀播。a)非等播深撒匀播。结构简单、适应性较好,目前成熟度较高。但是由于播深不一,考虑到太深不出苗和太浅容易干旱冻死等因素,一般应加大播量40-60%(中南部适播期播量一般约40-50斤/亩)。辛集综合试验站试验表明,亩穗数可增加5-10穗,穗粒数略减1-2粒,基数按亩穗数40万,穗粒数35粒测算,亩总粒数最少增加85万粒,证明增产理论是正确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下一步就是进一步优化设计、节本增效、提高适应性和可靠性。b)等播深撒匀播。是由省农机化所刘焕新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播深控制与壅土堵塞问题,样机已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试验示范,效果较好,有望扩大应用面积。

3.4.2.2溅落散种匀播。在开沟器与排种管连接处,安装一个散种板(有平面、折面、球面之分,但效果以球面为好)。作业时,种子在排种管内自由下落,与球面散种板碰撞溅射随机散落在8-10cm左右的宽苗带上,实现均匀播种。其匀播性能决定于苗带宽窄,苗带越宽,匀播性越好。通常溅落撒种匀播苗带较宽,有的可达15cm。缺点是机具覆土困难,通过性较差,容易挂草堵塞,适用于秸秆量较小、秸秆还田质量好、整地质量高的地块。

3.4.2.3密行匀播。上述匀播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随机,即随机分布、随机混合、随机碰撞溅落。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缺点是不能人为控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匀播。所谓密行匀播,就是依靠增加行数、减小行距,从而相对增加株距,实现均匀播种。以小麦种子亩播种量22斤,千粒重41g计算,亩粒数约26.8万粒,当行距为5cm时株距约为4.97cm。种子分布近似于矩形,小麦单株有效营养面积最大。目前欧洲均采用的是密行匀播技术,行距一般为10cm左右。河北农业大学粮丰工程正在研制7.5cm匀播机。我站与有关企业单位协作,研制攻关气送式单粒密行匀播机,目标行距5-6cm。技术难度:解决单粒排种问题、防止拥堵提高机组通过性问题。局限性:机具成本高。展望: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密行匀播技术将有较大推广空间和优势。

3.5保水保墒镇压

专家研究和农民生产实践一致表明,镇压有利于保水保墒、抗旱抗寒。过去的问题是镇压参数和效果没有具体要求,有的达不到镇压效果。目前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正在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有望近期用于指导生产。措施:联合厂家开发新机具,在原镇压强度之上,增装配重金属框,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土壤壤性、含水率、低温发生概率、气温变化趋势、播种深度等),确定配重(将沙土装入编织袋,均匀放置在配重金属框内,提高镇压效果)。

3.6机械化综合植保

近年来植保机械发展较快,主要有拖拉机配套植保机械、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机械。自走式植保机械有三轮式、四轮式两种。三轮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四轮式行距适应性好,转弯半径小,作业时不容易压倒小麦。需要说明得是,航空植保机械发展很快,能够解决撒匀播无垄栽培不容易进地问题。

3.7节水灌溉、机械化施肥

3.7.1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由一套激光控制平地系统完成,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激光控制器、液压控制系统和平地铲。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进行农田土地平整,平地后高低差异3cm,可以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有利于控制杂草和虫害,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精细地面灌溉。

3.7.2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一般有喷灌和微灌两种方式),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可以节水、节肥、增产、提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7.3行走式智能喷灌技术绞盘式喷灌机又称卷盘式喷灌机具,喷灌机组。主要优点:(1)喷头车在喷洒过程中能自走、自停,管理简便,操作容易,省工(基本上一人可管理一台),劳动强度较低。(2)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材料消耗较少,田间工程量少。(3)机动性好,供水可用压力干管,也可用抽水机组。(4)适应性强,不受地块中障碍物限制。

3.8联合收获、秸秆处理

3.8.1小麦联合收获技术。我省已实现小麦收获机械化,机收率已达到98%,今后主要是进一步提升性能、节本增效。

3.8.2秸秆二次切割抛撒技术。针对现有小麦联合收获机具割茬高、全喂入消耗动力大、秸秆部撒不均匀,影响夏玉米播种的问题,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正在组织力量,在调研吸收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集成研发秸秆二次切割抛撒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燃油消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留茬高度、改善秸秆部撒不均匀问题。

作者:江光华单位: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环节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hbnjzz/65629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