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途径范文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途径范文

时间:2022-09-30 03:04:46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途径

[摘要]本文从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具体途径,旨在通过不断加强引导与管理,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途径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公民意识体系。它帮助大众更全面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生存状态的认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农业院校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科学知识。大自然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生态文明健康发展要求人类爱护和尊重生态环境为根本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当代和当地的实际,重视和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循序渐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根基。让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前进,大众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呼唤,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努力探索建设大学生生态文明的新途径,把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创造良好内外部条件,形成强大的培育合力,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善我们的周围环境,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培育旨在实现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它关系到群众福祉、关乎民族的长远大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一)顺应时展进步的客观需要。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受到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它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状为出发点,当前在“美丽中国”的思想引领下,生态文明培育与社会发展目标步调一致,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落实党的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依赖于其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其精神面貌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彰显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实现人地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主旨,树立良好的生态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改善民生水平,传递生态文明的正能量,改善环境质量,是守好碧水蓝天白云的有力措施。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培育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因为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众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正确的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才能保证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正确方向。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为重点,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意识,指导大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和谐、健康的环保消费方式。通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生态环境知识,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提高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生态道德风尚,维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双重效应。

(二)加大绿色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科学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制资源的使用与开发,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院校优势明显,需要在科学技术开发和科技人才培养上不断努力,比如参与研发、推广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良好趋势,充分保证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需要。从科学技术上改变,走现代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校的政策体系支撑构建服务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模式,加强学校的政策体系支撑。明确大学生的职能定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营造良好服务氛围,是保证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职能得到正常发挥,有序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制定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发展计划和方针,建立信息收集与管理、监督与服务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构,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时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搭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桥梁,促进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进步。

(四)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性。提升大学生生态63文明建设的实践参与性,把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行动。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客观规律,既要考虑社会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自然生态效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行动上,通过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实,把握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义务和责任,亲身体验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导向、规范、促进作用。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公益时间,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以新闻报道、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倡导和组织相关公益教育活动,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互相激励、共同合作,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客观处理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环境权益。另外,在大学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进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形成学生———学校———社区的环保组织网络。

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高度警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施与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行为,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意义。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调动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各个影响因素,丰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途径,巩固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只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抓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水平,自觉呵护自然生态,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好和谐社会,最终实现我国美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江灶发.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116-117.

[2]徐善玉,聂彩林,马秋林.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与外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6):70-73.

[3]原宙.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相关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5,39(10):48-52.

[4]陈军绘.“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3):104-106.

[5]李茜,胡昊,李名升,张殷俊,宋金平,张建辉,张凤英.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7):1444-1454.

作者:孙燕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途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gxnxb/7208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