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范文

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范文

时间:2022-12-16 08:53:18

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2015年第九期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努力做好观念和机制创新,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紧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联系。我国农业高校的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关系紧密。目前,农业高校科研教学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如何通过推进农业高校的科教融合,探索科教协同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学研究真正融入高等农业教育,不断提高农科本科生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农业高校所面临的关键任务。

一、科教协同是农科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农科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人才[1]。创新型人才是中国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钱学森之问”就指出要将创新型人才发展作为关乎国家强大与民族振兴的根本大计。“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农业创新型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是我国农业高校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二)科教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大学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中心,高校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科研型特征明显。但随着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不断强化,大学人才培养的地位有所下降,出现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象[2]。这一现象体现了教育发展的阶段特性,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时期表现形式均有不同。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是现代大学的根本,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融合与协同创新是现代大学制度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回归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这一模式。因此,农业高校要积极探索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采取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职能定位,推进科教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

(三)国内外科教协同育人理论与经验启示19世纪初期,洪堡就在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将科研与教学相统一,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采用“教学与科研统一性”的原则,开创科教协同大学模式的先河;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ech指出:“研究型大学给学生最有震撼的教育并非来自课堂上课,而是让本科生进入研究实验室”[3]。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一任主任麦克斯韦创立了系统的教学与科研结合制度,在这一将教学孕育于科学研究思想的引导下,1874—1989年间卡文迪许实验室先后培养出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自1955年中科院成立学部以来,始终坚持科教融合,自20世纪50年代,先后培养了70多名院士。从国内外已有理论与经验来看,科教协同育人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业高校推进科教协同的利弊分析

为了解当前我国农业高校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模式的现实基础,本文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华中农业大学为对象,从师生结构、专业组成、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平台建设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来源与相关农业高校门户网站与年报,截至时间为2014年11月。其中,涉农本科专业统计涵盖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与农业相关专业,主要包括:农学、植保、资环、园艺、动医、动科、生科、食品、农经、农机等相关专业;部级教学平台包括: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部级科研平台包括: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经费统计为纵向到账经费,统计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1日。

(一)农科高校推进科教协同专业优势明显我国农业高校专业特征明显,主要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科研方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以涉农领域为中心,相对统一,彼此连贯,联系紧密。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华中农业大学4所高校为例,涉农专业分别占到各高校专业总数的47.7%、52.5%、46%、54.5%(表1)。这表明农业高校在专业方面具有先天的特征与优势,专业资源相对集中,既有利于学校科教协同育人的体系构建,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可以说农业高校已经具备了构建科研教学协同育人模式的先决条件。

(二)农科高校推进科教协同具备基础资源优势科教协同模式的构建基础是要求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彼此融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分别为12、7、7、8,具备了依托高层次学科指导高水平教学的基础条件。4所高校均建有一定数量的部级教学平台与科研平台,这为整合科研、教学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基础。同时,4所高校2013年度科研到账经费分别为9.7、5.36、3.5、4.78亿元,当年平均科技经费为5.83亿,这为我国农业高校推进科教协同体系模式的创建提供了资金保障,经济条件也已基本具备。

(三)农科高校推进科教协同受师生群体结构制约教师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与科研的参与者,因此,教师与学生的群体特点是影响高校推进科教协同的另一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4所农业高校的师生比分别为1∶7.4、1∶10.9、1∶12.9、1∶12.9,平均师生比为1∶11。从统计结果来看,以上高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学生群体数量大,师生比值小,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与学生的比值更低。目前,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是落实科教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纽带与推动者,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大小,高水平师资与学生接触机会的多少,都将制约着科教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进程与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效。

(四)农科高校推进科教协同的其他制约因素现行大学排行榜以科研成就作为衡量大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校过分强调科研产出现象也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科技论文、发明专利和科技获奖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标准,教学评价标准份额不高。教师偏重项目获取与研究,存在“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学”的奇怪现象,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虚而不实。课堂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脱节,科研方向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师“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草草应付的现象屡见不鲜[4]。

三、科教协同推进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发挥专业特色,科学设计科教协同模式我国农业高校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学科优势显著、专业相对集中、学缘结构合理是农业高校相对综合性大学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具备的先天优势与现实基础。要综合分析自身优势与特色,着力建设具有专业特色,依托科教协同的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学校层面,依托农科特色这一背景,加强科教协同体系下的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设计;二是推进不同农科专业科研、教学资源的交叉融合,实现全校科教协同资源一体化;三是加强院系间联动,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学校总框架下,制定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二)推进科教平台共建,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科教协同的推进需要打通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各种障碍,实现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平台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互动和共享。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已经建设完成一批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教学平台,拥有了推进科教平台共建的条件基础;获资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具备了资源共享的经济基础。因此,农业高校应该在科研与教学平台使用方面,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省部级各类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支持其科研实践与熟悉、学习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借此来扩充已有教学平台的条件资源。将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合作企业等资源应用于本科生的教学之中,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科研—教学”型教师团队,切实提高育人质量构建有利于科教协同模式下的农科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解决高水平教师数量不足是关键。一是制定师资引进规划,有针对性的加强科研、教学亟需型和紧缺型的师资引进,既改变师生比低的现状,又加强了教学体系的全面性;二是加强制度牵引,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及科研能力等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上课,提高院士、长江学者、部级教学名师以及学科带头人在本科生课程中的授课比例,确保教学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培训,通过授课培训、组织竞赛、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与专业科研人员的授课能力。因此,结合农业高校特点,努力将科研人才培养为教学名师,构建“科研—教学”一体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关键。

(四)科研引领教学,加强紧贴前沿的课程体系建设科教协同的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本质上是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明确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的引领地位与作用,在科研过程中提高教育能力与水平,因此,亟需紧贴科技前沿,更新教学课程内容,实现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零对接。在理论课程方面,农业高校应充分依托学科资源,紧贴科技前沿,按课程类别划分课程群,成立课程建设专家组,根据科技的最新进展,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教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推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重视农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连贯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健全和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进展应用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五)加强制度的导向牵引,强化教书育人质量评价地位改变当前农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健全、完善、有效的制度牵引是关键。从宏观层面看,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才有了现代大学制度,科学研究和教学发展相辅相成。为避免现代大学中的科教游离,科研和教学的协同与并重需要在大学章程、现代大学制度中有所要求与体现,农业高校要将科教协同理念体现在大学章程之中,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质量评价在教师综合评价中的整体比重,进而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从微观层面看,科教协同育人体系构建,需要在科研与教学的诸多方面建章立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特别是教授上讲堂的管理、监督与激励;二是健全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学效果作为职称评聘、人才考核的重要参考,落实教学质量的一票否决;三是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在教师工作量计算、规范实践教学指导、创新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训练模式等方面加以完善。

作者:庄森 戴廷波 刘国瑜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科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gdnyjyzz/6839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