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范文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4 08:56:47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杂志》2016年第9期

摘要: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因该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除了有细菌、真菌、支原体等一系列病原微生物以外,激素紊乱、遗传、疾病等奶牛自身因素以及营养、环境和不科学的饲养管理因素同样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因其病因因素较多,加大了治疗难度。因此,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从诱发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和不当的人为因素等方面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病原微生物

子宫内膜炎通常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家畜一旦发生子宫内膜炎,常导致母畜屡配不孕,严重者可导致奶牛的繁殖力丧失,甚至死亡[1-2]。同时,该病的发生也会造成奶牛饲养成本增加、泌乳量下降甚至淘汰率升高等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奶牛子宫内膜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相当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世界不同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造成发病率差异大的原因除了与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水平、流行情况有关,还与奶牛的品种、地域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国内,王子恒对豫南地区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做了统计学分析,发现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5.14%,其中18.81%的奶牛为重度子宫内膜炎,35.18%的奶牛为中度子宫内膜炎,轻度子宫内膜炎高达46.02%。周伟胜[3]对重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做过分析比较,发现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高达27%。在国外,PetitT等[4]在分析了奥地利375头奶牛血清样品和644头奶牛的生殖道黏液样品,结果显示11.6%的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美国也有28%的奶牛患有不同程度的不孕症或子宫内膜炎[8],法国部分地区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也高达32%。国内外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虽有所差异,但是各个国家如此高的发病率是不容忽视的。论文主要依据国内外近几年关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病原微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重要因素,病原微生物引起子宫感染主要是经过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所导致的,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其次,真菌和支原体也是此病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另外,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入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1.1细菌

细菌感染是诱发子宫内膜炎的首要病因。但研究表明,导致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在国内外学者的报道并不一致。李静[6]在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10个奶牛养殖场73头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内分泌物中分离鉴定出6种主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0%以上的患病牛子宫分泌物中均检出。郑雪莹等[7]在北京周边地区5个奶牛场采集了72份确诊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患病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发现,37份样品中含有蜡样芽胞杆菌,占样品总数的51.4%;16份样品含有奥斯陆莫拉菌,占样品总数的22.2%;14份样品含有大肠埃希菌,占样品总数的19.4%;11份样品含有链球菌,占样品总数的15.3%。此外,还分离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玫瑰色库克菌、成团泛菌等不常见细菌。赵清梅等[8]对宁夏地区的6个规模化养殖场患病牛进行了子宫分泌物采集,共采集到了78头患病牛的子宫分泌物,共分离出菌株17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为65株,检出率为55.56%,葡萄球菌42株,检出率35.9%,此外,还有沙门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菌株。Bicalho等指出大肠埃希菌、化脓链球菌和坏死梭杆菌是导致美国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发病最主要的细菌。此外,WilliamsEJ等[9]表示,产黑色普雷沃菌也是导致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MariG等[10]总结得出大肠埃希菌、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巴斯德菌属、普雷沃菌属、坏死梭杆菌是导致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细菌。综上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养殖场奶牛子宫内分离出来的细菌有着明显的差异,且每种细菌所占比例都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奶牛养殖场所在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气候条件、饲养类型及奶牛健康水平、选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同有关。但大多数学者均认同,奶牛子宫内膜炎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由于处于不同地区的奶牛主要致病菌不同,这就为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真菌

除细菌外,放线菌、酵母菌、念珠菌、毛霉菌等一些真菌也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GaroussiMT等[11]明确表示,真菌可诱发引起多种奶牛子宫疾病,多数患子宫内膜炎病牛中均可检测出病原性真菌。王国卿等[12]采集了80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子宫内容物,经过分离鉴定,其中20%的患病奶牛均检出了白色念珠菌。吴明楼等在对46例患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了微生物分离鉴定,经验证其共分离出来酵母菌3株和霉菌4株,检出率分别为6.5%和8.7%。FerrerJ等[13]研究表明,念珠菌是引起子宫疾病的主要微生物,并且发现由念珠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呈现出发病率高的态势。王永生等[14]通过对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537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产后奶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患牛的子宫黏液中共分离到207株念珠菌,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克鲁斯念珠菌62株,其次是皱褶念珠菌32株。其同时对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患病牛子宫分泌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真菌在秋季的患病奶牛子宫中检出率最高,15.45%的患病牛分泌物中均检测出了真菌性病原。经总结得出主要是由于在秋季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此外,还有众多学者的研究均已表明真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支原体

支原体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1947年学者通过对牛生殖道中微生物的研究就分离得到了支原体的若干菌株,并证实其对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及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GuoM等[15]明确表示,支原体可侵入生殖系统导致感染,从而引起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流产或早产等生殖疾病,其机制是支原体通过侵入宿主细胞,释放有毒代谢产物最终导致奶牛患有生殖疾病。郭梦尧等[16]对产后7d~10d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和健康奶牛子宫分泌物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病牛支原体检出率为60%,其中45%发生子宫黏膜细胞感染,而健康牛检出率仅为10%,且无胞内感染发生。GhanemME等[17]对日本的3个奶牛场418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黏液进行了分离鉴定,在31头奶牛的子宫黏液中分离到了支原体。各国学者的研究证实,在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中,支原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其他病原

除了细菌、真菌和支原体这类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以外,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疱疹病毒-4、立克次体等也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18-19]。此外,也有人证实胎毛滴虫、阴道滴虫等生殖系统的寄生虫也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其中,滴虫通常是寄生于阴道中随后入侵子宫造成炎症。环境恶劣的养殖场,公牛生殖器中通常寄生着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公牛患有弧菌病、布鲁菌病、滴虫病等时,公牛可通过交配将病原微生物传染给母牛,从而引起奶牛的子宫内膜炎。

2奶牛因素

2.1机体生殖激素水平

研究表明,生殖激素代谢水平与子宫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促黄体素、促卵泡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分泌的紊乱均可诱发母牛产后疾病。SheldonIM等[20]研究发现,E2对子宫内膜上皮和血管的生成、宫颈分泌黏液和子宫收缩、增加新陈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所以,E2的分泌增加可抑制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Seals等研究发现,P4浓度增加可减少宫颈黏液的产生,抑制子宫的收缩,为微生物的入侵、繁殖创造了便利条件,进而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通常情况下,E2能够有效阻止子宫内感染,P4水平在体内维持时间的延长会促使感染的发生。奶牛生殖激素分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子宫感染与否,决定着感染程度的轻重,所以奶牛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炎与机体生殖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2机体的血液状态

根据对患病奶牛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时发现,患病牛的还原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都高于健康奶牛[21]。当奶牛正常分娩时机体的血液呈现出“浓、黏、凝、聚”的特征,机体血液的这些变化算是正常状态,属于机体的自我调整过程,但这些血液状态的变化也会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当奶牛正常分娩后血液黏度会快速升高,进而导致血液流速降低,从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障碍,当血液至奶牛子宫时,血液的灌注量也随之减少,导致了奶牛子宫的抵抗力降低,致使本来存在子宫内的病原菌趁机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血流量的减少同时会导致机体的局部发生水肿、出血和淤血等障碍,如治疗不够及时又会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由此看来,机体的血液状态不仅会引起子宫内膜炎,严重的会引起全身性的病变,最终会导致动物机体产生不可修复的损伤。

2.3遗传因素

据资料显示,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的炎症与产犊的胎次和奶牛的品种有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产犊胎次在2胎~4胎的母牛发病率与初产母牛相比明显增高,当达到6胎~7胎时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最高,高达66.7%[22]。而当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差的奶牛品种也容易患有子宫内膜炎,例如,与红色草原种母牛相比,黑色杂种母牛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生长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易于发生子宫内膜炎和疫病。

2.4疾病因素

代谢紊乱、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诱发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而子宫内膜炎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对患有产科疾病的围产期奶牛治疗不够及时或治疗的方法不当,均易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当奶牛患有胎衣不下、阴道脱出、子宫脱出、阴道炎、子宫颈炎等疾病时,如治疗不彻底,或发生结核病、布鲁菌病、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等疾病时,这些疾病常常会使产后奶牛的子宫复旧缓慢,从而继发子宫内膜炎[23-24]。有学者统计,由胎衣不下诱发的子宫内膜炎比胎衣正常脱落的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概率高出23.24%。

3人为因素

3.1营养因素

奶牛所摄入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或矿物质缺乏、比例失调等造成日粮的营养价值不全都会引起母牛的抗病力降低,从而诱发子宫内膜炎[25]。Weiss、Erskine等研究了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维生素E缺乏的关系,结果显示,分娩前的母牛应用维生素E可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有学者通过对卵巢机能不全和子宫内膜炎患牛的血清铜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铜含量的缺少是卵巢机能不全和子宫内膜炎的促发因素之一[23]。张辉等[26]对子宫黏液中钙离子进行研究发现,健康奶牛子宫黏液中钙离子平均含量为161.573μg/mL,而患牛含量为80.492μg/mL,钙离子平均含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所以子宫黏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患子宫内膜炎有一定联系。同时发现患病奶牛血清中钾离子和锌离子含量和黏液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含量都比健康奶牛低,并且差异显著。子宫内膜炎重症患牛的血钙浓度低于轻症患牛,轻症患牛的血钙浓度低于正常奶牛,说明低钙血症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着必然联系,血中总钙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27]。RuderCA等[28]的研究也表明,当奶牛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较低时,就导致产后子宫感染的几率增大,尤其是容易引起棒状杆菌和坏死性梭菌感染,并且这两种细菌都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发病。干奶期奶牛对其饲喂精饲料过多,则会引起奶牛的肥胖、产道的脂肪沉积过多,或易引起胎儿体积过大,分娩时影响产道的开张与松弛、胎儿娩出困难,从而导致产道损伤。产后母牛能量负平衡所致的机体消瘦、全身张力降低和子宫弛缓,均可诱发子宫内膜炎。

3.2人为操作不当

在对奶牛进行人工授精、助产、引产时消毒不严或动作粗暴,均易造成生殖道及子宫黏膜的损伤,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奶牛人工授精时输精器械对子宫的损伤、过度增加输精的次数、输精员手臂和牛外阴部等消毒不严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病原菌、尤其是环境病原菌侵入子宫引发感染[29]。人为的操作不当会直接损伤奶牛子宫,极易诱发子宫内膜炎。因此,规范操作会直接在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控制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3.3过度催奶

养殖场对产后奶牛过度催奶也是子宫内膜炎的促发原因。奶牛分娩后,养殖场为了促进奶量的增加,会盲目的饲喂过度的精料、添加催奶类的药物等不科学的作法。催奶和泌乳过多等因素都会导致生殖系统的营养不能及时补充,进而诱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4其他因素

4.1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同样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重要病因,尤其是分娩过程中的奶牛受到的应激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Frtz研究发现,所有奶牛在分娩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刺激,这时奶牛的肾上腺素升高,从而作用于子宫肌上的特异性受体,影响分娩过程和胎衣正常排出,最后诱发子宫内膜炎的产生。Kuhnle也指出,处于分娩过程中的奶牛,受到任何小的干扰都会影响胎衣的排出,使其时间延长2h~3h,间接诱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4.2季节因素

吴明楼等报道,奶牛分娩的月份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5月~10月份分娩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发病率可达51.98%。王建良等报道,6月~9月份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在这几个月份的发病率平均可达到46.76%,而其余月份发病率普遍低于这几个月,平均仅为35.03%。可见,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与季节关系密切,但是,由于世界各地养殖场的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不同,所以按照月份划定疾病常发时间段是不科学的,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4.3环境因素

环境的好坏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奶牛的畜舍及产房的卫生环境较差时,奶牛机体自身抵抗力也随之降低,潮湿、阴暗的畜舍中的大量微生物就趁机进入抵抗力差的奶牛子宫,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炎。长期处于舍饲且畜舍封闭的奶牛由于光照严重不足、运动严重缺乏,导致奶牛自身体质变差、抵抗力变低,也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舍饲、缺乏光照和运动的奶牛养殖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高达69.57%,而运动场地大、光照充足的养殖场发病率仅为38.89%[30]。由此可以看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与畜舍环境、光照的程度及运动场地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

5结语

综上可见,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认为,病原微生物入侵子宫引发内膜感染导致持续性炎症是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在实际生产中,饲养管理不科学以及奶牛机体自身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更易入侵分娩后的子宫。因此,更加科学的饲养管理,严谨的无菌意识都会降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目前已证实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众多微生物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且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主要病原微生物构成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本病的防控不应单一的从病原微生物下手,而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防治本病,可以从提高奶牛自身的抵抗力、改善奶牛饲养条件、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去降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严作廷,王东升,张世栋,等.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6):97-98.

[2]李宏胜,杨峰,王旭荣,等.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4(1):222-226.

[6]李静.我国南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D].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7]郑雪莹,常迪,齐晓龙,等.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业,2013(30):152-155.

[8]赵清梅,余永涛,任贤.宁夏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8):114-119.

[12]王国卿,王洪海,郭梦尧,等.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0(10):10-12.

[14]王永生,郭梦尧,刘文博,等.母牛产后真菌性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2(3):76-78.

[16]郭梦尧,王国卿,张乃生,等.产后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内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1(1):36-40.

[21]欧红萍,张传师,钟洪勇.清宫散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5,34(12):81-83.

[22]王子恒.豫南地区母牛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及其诊治技术的研究[D].河南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3]欧红萍.清宫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效学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26]张辉,陶大勇,严光文,等.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黏液和血清中离子变化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1):103-104.

[27]许腊梅,冯万宇,王岩,等.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8):71-74.

[29]周旭东.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牛难产的病因分析与处置[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0]赵敏,牛晋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2):54-56.

作者:那立冬 王东升 董书伟 张世栋 闫宝琪 杨洪早 桑梦琪 严作廷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dwyxjzzz/6988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