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林牧渔范文

农林牧渔范文

农林牧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牧渔业;灰色系统;关联分析;GM(1,N)模型;GM(1,1)模型;预测

1引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业等一些产业方面的事宜相当重视。1982年,我国成立了农牧渔业部,这表明农牧渔业开始良性发展并且需要一个特定部门来进行管理。随后在1987年又创立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此来鼓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旨在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占GDP总额比重达到了9.45%,在GDP总额中占将近1/10。以上的资料及数据都说明了农林牧渔业这些年来的良性发展及取得了一个较好成果。农牧渔业发展的统计数据,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的一个方面,它蕴含着我国农牧渔业运行规律的某些客观形式。利用重庆市农牧渔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借助灰色系统软件进行灰色系统分析,得出我国农牧渔业发展演化规律,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本文选取了重庆市2003--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构成来进行一系列分析,得出预测值并以此来分析未来农林牧渔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得到未来10年的发展呈增长趋势,但这并不代表未来多年农林牧渔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会在某一个时期达到一个平稳状态,那个时候就应该综合所有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预测,重新制定发展方案。文中将会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GM(1,N)模型来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最后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得出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

灰色系统关联度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两个系统或系统内的各因素随时间变化时,其变化方向和速度的关联程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可以用关联度的排序来分析,关联度大的表明该因素是影响系统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关联度小的说明系统发展不受或少受此因素的影响。

3实证分析及结论数据

摘自《重庆统计年鉴2015》。本文选取重庆市2003--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年产值,进行灰色系统分析。先进行邓氏关联度分析,得出五个产业哪一个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相关度最大;再利用GM(1,N)模型进行模拟,对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原始差分GM(1,1)模型、均值GM(1,1)模型、均值差分GM(1,1)模型及离散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精度,采取精度最高,即最优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

3.1邓氏关联度分析

进行邓氏关联度分析得到:农业(X1)、林业(X2)、牧业(X3)、渔业(X4)、农林牧渔服务业(X5)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0)的邓氏关联度如下:γ(X0,X1)=0.7755,γ(X0,X2)=0.7566,γ(X0,X3)=0.7299,γ(X0,X4)=0.5582,γ(X0,X5)=0.6093其中农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林业、牧业关联度次之,农林牧渔服务业、渔业关联度较小。

3.2GM(1,N)模型分析

通过GM(1,N)模型分析得到,除了2004和2005两年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相差较大以外,其余数据的实际值与模拟值几乎相等,且数据的准确性逐年递增。平均相对误差=2.754%,说明GM(1,N)模型的模拟精度足够高,模型拟合程度好。

3.3模型预测

利用GM(1,1)模型对2015--2024年这10年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进行预测。分别利用原始差分GM(1,1)模型、均值GM(1,1)模型、均值差分GM(1,1)模型及离散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精度,采取最优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林业、牧业、渔业的数据中均存在异常值导致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大(误差超过或很接近10%)。将数据中的异常值去除后,再利用原始差分GM(1,1)模型、均值GM(1,1)模型、均值差分GM(1,1)模型及离散GM(1,1)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其精度,采取最优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

3.4结论

在对数据进行邓氏关联度分析时发现,农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林业、牧业关联度次之,农林牧渔服务业、渔业关联度较小;在对模型进行GM(1,N)模型分析时发现数据的误差不大,模型拟合程度好;最后利用GM(1,1)模型对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未来10年的预测数据,将预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得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一直以来呈增长趋势,在未来10年也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是其中出现了数据上下波动的情况,可以由各种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原因来合理解释。但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并不代表未来多年农林牧渔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会在某一个时期达到一个平稳状态,那个时候就应该综合所有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预测,重新制定发展方案。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4.

[2]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6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彭道明,俞存根,吴如珂.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舟山海洋渔业劳动力结构及产量动态预测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5(6):334-338.

[4]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

[5]邓聚龙.灰色系统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农林牧渔范文第2篇

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有独立设置的民族本科院校3所、民族专科院校1所、民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3所、民族中等职业学校22所、民族普通中学119所、民族小学146所、民族幼儿园13所,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共计309所。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共344.8万人,占全省学生总数的39.7%。2005年少数民族总人口中受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教育占70.94%,比全省73.92%低了2.88个百分点,2010年,少数民族总人口中受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教育占78.8%,比全省81.74%低了2.84%。2010年,全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5%。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由5.5%提高到10.6%,增长了5.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1990年提高了1.68%,但整体来看,提高较缓慢。

少数民族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口多从行业构成来看,2000年贵州少数民族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重为88.7%;2010年贵州少数民族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贵州少数民族人员从事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大,证实了贵州少数民族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低于全省水平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的原因。贵州少数民族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口所占比重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城镇化不高的状况下不利于农业过剩人口的转移,从而造成农业人口的就业压力大和生活水平下降。

在贵州省“一普”至“五普”中,少数民族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六普”首次出现少数民族人口的减少。这是由于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较为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1982至1989年之间,许多人更改或恢复民族成份,导致了部分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但是,我国于1989年11月印发了《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并在1990年5月由国家民委、国务院“四普”领导小组和公安部联合颁发了《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①,使“六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有所减少。

农林牧渔范文第3篇

一、农业基础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投入状况可以从农村固定资产原值、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资产、役畜及产品畜、大中型铁木农具、农林牧渔业机械、农业与工业固定资产之比等方面考察。

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慢。2006年邢台市农村固定资产原值增长了8.66%,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9%,二者之间增速差距近2%。2007年二者差距拉大到7.5%左右,2008年二者差距有所下降,还不到4%,但是2009年却快速地拉大到14%。

与此同时,虽然役畜及产品畜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代表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但是大中型铁木农具和农林牧渔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仍然增长速度较慢,大中型铁木农具的增速由2006年的2.07%增长到2007年的9.14%,2008年下降为7.05%,2009年又增加到8.54%。2006年农林牧渔业机械增速为4.02%,2007年和2008年一直维持在5%,2009年增加到11.75%。由此可见,与其他农村投资相比,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增速较慢,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

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农业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5年二者的比率为0.3478,2006年缩小到0.3290,2007年为0.2816,2008年变为0.2674,2009年为0.2046,二者的差距一直处于拉大的趋势。

总之,与工业相比,农业投资额及比重都还比较低,用于农业的资金投入非常稀少,根本无法适应邢台市满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农业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改善,机械化水平低下,市场组织少,农业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除此之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矛盾尖锐,大多数农业企业都为中小企业,严重影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结构不合理可以从年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关系以及增长变化情况来展现。2005年邢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666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11572万元,林业产值22804万元,牧业产值866066万元,渔业产值369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6245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53.45∶1.01∶38.21∶0.16∶7.17,而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48.37∶1.54∶43.23∶3.05∶3.8,相比而言,邢台市的农业产值比重仍然偏大,比河北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而畜牧业则比河北省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邢台市农业的整体水平偏低。不过,邢台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比全省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这说明邢台市农业的整体水平在不断进步。

2006年邢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0344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15887万元,林业产值26080万元,牧业产值872154万元,渔业产值472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8459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54.75∶1.08∶36.29∶0.2∶7.68,与2005年相比,农业产值的比重略有上升,升幅为1个多百分点,林业和渔业产值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也略有上升,升幅不大,而变化较大的是牧业,下降了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6年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50.32∶1.6∶41.01∶3.13∶3.94,体现出了与邢台市类似的增长特点,但是横向比较,邢台市农业产值比重仍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牧业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7年邢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7212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60713万元,林业产值31612万元,牧业产值784800万元,渔业产值421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9078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60.68∶1.23∶30.51∶0.16∶7.42,与2006年相比,农业产值比重继续上升,升幅超过6个百分点,林业和渔业产值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也略有上升,升幅不大,而牧业比重急剧下降,降幅达到近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7年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50.23∶1.59∶40.25∶2.93∶4.99,体现出了与邢台市类似的增长特点,但是变化幅度较之邢台市要温和许多。横向比较,邢台市农业产值比重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而牧业水平则要低7个百分点。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59.77∶1.03∶30.99∶0.16∶8.05,与2007年相比,农业产值比重略有下降,牧业产值比重略有回升,但是总体变化不大。而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水平变化较大,农业产值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牧业水平上升了3个百分点。横向比较,邢台市的农业产值比重要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牧业要低出近10个百分点。

2009年邢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813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645642万元,占比59.17%,林业产值50895万元,占比1.83%,牧业产值858604万元,占比30.87%,渔业产值4122万元,占比0.15%,农林牧渔服务业222122万元,占比7.98%,而同期河北省的农业总产值的构成为49.82∶1.65∶40.13∶2.85∶5.55。由此可见,邢台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且蔬菜、生猪、牛、羊等种养业发展缓慢。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3.6万亩,总产282.1万吨,仅占全省产量的4.4%,排在全省倒数第2位。每亩单产3374千克,排在全省倒数第3位,只相当于石家庄市的64%,由此可以看出邢台市的蔬菜生产发展缓慢。

生猪存栏115.5万头,肉牛存栏17.9万头,羊存栏76.9万头,分别排在全省第5位、倒数第3位和末位。肉类产量25万吨,居全省第8位,人均占有量36.5千克,处于全省末位,比全省平均值57.5千克低21千克。因此加速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业将是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主导产业变化、主导产业联系的龙头企业(集团)、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个数、主导产业的销售额、龙头经营组织利润总额和主导产业联系农户的户均纯收入等方面考察。

从主导产业变化来看,2005年邢台市共有20个农业主导产业,其中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个数为6个,2009年两项数据分别变为22个和9个。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个数增加了3个,说明邢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增强,但是整体的主导产业个数还比较少。

从主导产业联系的龙头企业(集团)、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个数来看,2005年分别为82个、4个和2个,2009年变为63个、4个和2个,农业龙头企业个数较少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间兼并重组导致了企业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经济形势变动以及自身竞争实力下降,被迫退出了市场。而且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数量都非常有限,五年内都没有变化,这明显不利于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从主导产业的销售额来看,2005年主导产业销售额达到1909036万元,其中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额1596904万元,龙头企业(集团)销售额710446万元,专业市场销售额10441万元,中介组织销售额1811万元。2009年五项数据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368493万元、354324万元、321309万元、3333万元和3869万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9.30%、22.19%、45.23%、31.92%和213.64%。其中龙头企业的销售额明显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销售额比较低,体现出了明显的发育不足的特点。这不利于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从龙头经营组织利润总额和主导产业联系农户的户均纯收入来看,2005年龙头经营组织利润总额为70709万元,2009年变为97303万元,增加了26594万元,但是农户并未从中获得实惠。2005年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户均纯收入为4172元,2009年变为4012元,农业产业化并未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体现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缓慢。

总之,邢台市农业主导产业的数量还比较少,与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市还有一定差距,更不用说全国其他先进地市的差距。而且邢台市农业产业化存在规模小、经营资金短缺、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要构建起完善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从而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交易效率。[2]

四、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农业科技水平可以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优质玉米面积、猪牛羊良种覆盖率、优质瘦肉型猪出栏率、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和农业科技服务单位个数等方面考察。

邢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到2009年增加到48%,河北省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就达到了51.6%,比同期邢台市高出近7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54.5%,比同期邢台市高出近7个百分点,二者的差距仍没有多大变化,由此可说明邢台市的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相对滞后。

2005年以来邢台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与全省水平基本持平,有些年份还要好一些。在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上,2005年以来邢台市的种植面积都在增长,由2005年的300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340万亩,增长了13.33%,而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由2005年的1350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2350万亩,增长了70.07%,明显高于邢台市的增长率。在优质玉米面积上,邢台市2005年的种植面积为210万亩,2009年增加到230万亩,增长了9.52%,而河北省则由2005年1300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2850万亩,增长了119.23%,远远高于邢台的增长率。

邢台市猪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92%,增加到2009年的98%,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94.7%增加到2009年的97.2%,二者基本持平。牛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68%,增加到2009年的84%,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86.7%,增加到2009年的87.6%,前者增速要明显高于后者。羊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46%,增加到2009年的60%,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78.4%,增加到2009年的80%,前者的发展水平要远低于后者。在优质瘦肉型猪出栏率上,邢台市由2005年的95%,增加到2009年的97.25%,而河北省由2005年的48.5%,增加到2009年的97.2%,后者增速要明显高于前者,最终二者水平基本持平。

邢台市农业科技服务单位个数虽然由2005年的330个减少到2009年的325个,但是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却在增加,由2005年的2270人增加到2009年的2453人。以上各项数据指标都说明邢台市农业技术的相关指标虽有增速很快,但是仅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邢台农业技术人员的总数与比重都显偏低,与石家庄、唐山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匮乏,而且年龄老化、学历低,素质偏低下等情况严重,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率只有20%~25%。现有农技推广人员中80%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粮棉油种植、畜牧、农机等传统农业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专业知识服务的人很少,服务于蔬菜、瓜果、水产的人员不到20%,距科技农业的要求甚远,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不断夯实农业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3]

(五)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

农业劳动者素质我们可以从文化程度来分析。2005年邢台市农业人口2711574人,其中文盲、半文盲33236人,占总人口的1.23%,小学文化程度为819211人,占总人口的30.21%,初中文化程度为1379383人,占总人口的50.87%,高中文化程度为442280人,占总人口的16.31%,中专文化程度31381人,占总人口的1.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083人,占总人口的0.22%。

2006年邢台市农业人口274174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9799人,占总人口的1.09%,小学文化程度为816005人,占总人口的29.76%,初中文化程度为1397368人,占总人口的50.97%,高中文化程度为452989人,占总人口的16.52%,中专文化程度37357人,占总人口的1.3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228人,占总人口的0.30%。与2005年相比,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比重都在不断增长。而与同期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文盲与半文盲的比重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高2个百分点,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都比全省水平要低,这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007年邢台市农业人口277450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6369人,小学文化程度为811764人,初中文化程度为1417672人,高中文化程度为463241人,中专文化程度4447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976人。与2006年相比,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和比重都在不断增长。而与同期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文盲与半文盲的比重要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高2个多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个百分点,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不到20%,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农林牧渔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围绕“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定位,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扩规模、提品质、壮市场、强龙头、优服务、育品牌,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力推进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进程,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将市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国家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围绕粮食、蔬菜、畜禽、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实际,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60万吨,年均增幅达到2%;蔬菜总产达到320万吨以上;肉类产量达到11.03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9.5万吨、奶类产量达到13.2万吨;果品产量达到21万吨。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发展100亩以上规模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样板100个以上;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千亩蔬菜标准园30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达到200个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千亩标准果园达到10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以上;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或农业生产统一服务率)达到55%以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年产值亿元以上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7倍;省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达到15个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60万亩,占耕地比重达到7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农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每百户70台;农村宽带接入率达到60%;“12316”等农业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培育职业农民1000名;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达到90%;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35%以上;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80000元。

农林牧渔范文第5篇

为了更直观的表现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本文主要把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成熟应用三个阶段的项目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国内一般五个成果水平的项目数和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上科技成果的总数作为研究目标。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及构成时采用的是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全国各省市、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近60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但截至2013年10月12日,该数据库尚未更新2012年的科技成果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2000-2011年的数据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的变动趋势、行业构成、阶段构成、先进水平构成等。本文在收集阶段、农林牧渔业、各先进水平的数据时的关键字如下,中国、各省的项目总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的每一年;福建省各个阶段2000-2011年的项目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处于各个水平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国内一般;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各个阶段、各个水平的项目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国内一般,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但是,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少数项目并没有分类,所以本研究用其他表示这部分数量。

2数据分析

2.1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在变化趋势上,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波动比较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2007年,福建省的科技成果总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07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达到390项,大约是2000年农业科技成果此项目数的4倍。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整体呈指数下降趋势。2009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下滑到149项。由于2010年前后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因此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与2010年前的数据并没有可比性。然而,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只有44项,比2010年下降了一倍,可知下降的趋势依然存在。从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上讲,福建省的科技成果相较于其他农林牧渔总值较高的省份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仍落后于山东、江苏、河北等农业大省。2011年,全国农林牧渔总值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四川省、河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排名第13。为了保证统一的数据统计口径,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从图2可以看出,2009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有149项,在11个省份中排名第6,但与山东省、河北省、广东省的差距较大。其中,山东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是福建省的2倍多,达到337项。

2.2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行业构成从行业构成上讲,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在行业间分布不均衡,农业的科技成果数居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科技成果数较少。如图3所示,2000年—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为2351,其中,农业类的科技成果项目数最多,达1359项,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项目数分别是430项、165项、417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类的比例分别是57%、18%、8%、17%。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在行业里的比例是由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决定的,但这不符合当前福建省农业结构的特点,特别是与畜牧业和渔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

2.3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阶段构成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将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的阶段划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等三个阶段,而其他指未经过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福建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大于处于中期阶段和初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但福建省未经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为数不少。2000年—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未经鉴定的有1137项,约占成果总数的45%;鉴定过的成果中,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项目有777项,约占成果总数的33%;处于中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数有315项,占成果总数的13%;处于初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数有142项,仅占成果总数的6%。

2.4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程度构成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根据成果的先进性水平,将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划分为: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而未经过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用“其他”表示。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中存在很多未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而已经鉴定了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的先进性以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居多。福建省80%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处于国内水平的共1099项;其中654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26项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9项处于国内一般水平。仅有64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带动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数据分析上看,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导致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下、科技含量低,而且阻碍了福建省的科技创新发展,阻滞了农业拉动经济的步伐。

3.1福建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先进性水平较低

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较少,在成熟应用阶段的科技成果项目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由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个相关机关导致的。首先,从制度环境上讲,福建省针对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政策较少,只涉及一些保护知识产权,人才激励、鼓励科技进步等法规条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科技、人才、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根本利益。事实上,福建省根本没有一项针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政策,缺乏相关扶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政策;其次,从资本投入上讲,虽然福建省在科研上的投入逐年增多,但相对于产出来说,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且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还较为单一。这主要因为政府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太低,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也偏低;最后,从技术的投入成本和产出角度考虑,企业往往选择引进成熟的技术来代替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积极性。

3.2农林牧渔业发展不均衡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具有明显的山海优势、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资源条件,目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并没有体现渔业的优势,反而导致农、林、牧、渔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这主要因为政府的政策、科研的投入、人才引进。福建省对于农业科技的高级人才引进不积极,直接导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减缓,特别是针对畜牧业、渔业等的科技研究。其次,政府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缺少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政策的保障以及种鼓励政策。

3.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低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中,重视“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科研和生产脱节,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技术创新没有与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导致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低下、质量不高;三是科技人员投入较少,尤其是缺乏中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这些因素制约了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提高。

3.4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低下近年来,福建省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虽然增加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也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是比较低。据2000—2011统计的数据,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对于农林牧渔产值较高的省份相比,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山东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数约占38%,而福建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数仅有33%。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低下,主要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化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合作机制;二是由于科研工作者追求学术价值,忽略了市场价值和转化价值,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实际脱节;三是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数量偏少。所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体制亟待完善。

4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只有有效制约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才能推进技术进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4.1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制度体制,加强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实现。当然,这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在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按照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情况,切实保护农业科技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参与各方的切身利益,大力促进企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等各相关部门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和效益性,加强成果形成后续跟踪和考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优体制。同时,农业科技研发结构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构上比例的失调,通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促成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互相依存有效的协作互动关系。此外,还需要加强建设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4.2提高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的培养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保证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4.2.1完善供需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有效衔接的过程。福建省创新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前端技术研发和后端产业投资相对较强,但两者的衔接即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却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的衔接,应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网络的作用,如在报纸上开辟专门的版面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继续完善海峡成果交易网建设,实时更新网站信息,为科技成果的网络对接提供更便利的渠道;建立与完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科技文献资料、科技项目、专利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推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形成规模化和常态化的同时,探索举办多种形式的成果交易会。交易会可以由政府主办,也可以由行业协会主办,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门针对某个产业或某项技术的。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产业集群等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活力,通过供给与需求的密切配合和有效衔接,形成全社会协同创新局面。

4.2.2培养全能型企业培育集科研、推广、生产于一体的全能型企业。全能型企业必须结合研发机构、推广机构和产业化机构,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产业化成效较显著。所以,为了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全能型企业的培养,首先,政府要支持高校等科研院所的自办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成果生产、转化和产业化的融合;其次,支持校办企业等还可以促使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避免出现无实际意义的成果;最后,鼓励相关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减少企业适应等环节,这样科研成果属于内部转移,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避免利益分配和产权出现纠纷等问题。

4.2.3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具有创新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生产上的可行性。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首先,应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制度,建立一个完善地具有灵活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其次,项目申报加强管理监督。一是要按照国家重大需求,抓好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对那些技术先进、应用性强、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创造条件尽快完成研究的项目优先批准立项;二是在项目研究进程中,要实行跟踪管理,定期督促和检查,确保项目取得进展和突破,按立项要求如期完成;三是在项目验收、成果鉴定时,要邀请同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严格按照程序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杜绝不端行为,保证评审质量,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让不成熟的项目或没有任何价值的研究结果通过验收和技术鉴定,力争从农业科技成果源头上“把好关”。

4.2.4完善要素投入保障机制,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是建立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一系列要素支撑基础上的,只有合理的要素投入,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并确保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生产力。要素的投入要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按比例和需求在各部门和各环节分配,各要素之间要相互沟通和衔接,确保要素使用的高效化。在诸多要素中,人才和技术是核心要素,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科技研发人才和产业化实施人才,注重培养善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人才、市场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培育,特别是要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确保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建立由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等共同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政府的政策体系。

5结语

农林牧渔范文第6篇

1.1主成分的选择利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见表2。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少数几个主成分就可以代表原来多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由表2可见,取第一,第二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即可达到92%,且重庆库区的区县有很大一部分农业产业,所以选取代表农林牧渔产业总值的第二主成分也作为分析的目标,第一、第二主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由表3可知,第一主成分与财政收入(x1)、地区生产总值(x2)、工业生产总值(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5)、人均GDP(x6)、人均第三产业总值(x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有很大的正相关,与农林渔牧产值(x4)呈负相关,而第二主成分与农林渔牧产值(x4)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达到0.97,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弱或呈负相关。对于第一主成分z1,除了x4(农林渔牧产值)以外,其他的指标的系数都在0.35左右,而这几个指标包括了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7个指标,这7个指标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代表性指标,包括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水平、政府财政收入和人们消费能力和财富水平等。所以第一主成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第二主成分与x4的系数高达0.84,远远高于其他指标的系数,而与x7(人均第三产业总值)的系数也为0.36,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农林渔牧则代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综合情况,农林牧渔业广义包括了除第一产业的传统种植行业以及饲养业、林业之外,也包含了农用机械、农业服务、新型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合,所以,第二主成分代表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及其新型第三产业。根据以上两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以及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可以得到两个主成分的得分,如表4。在表4中,第一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渝北区,达到了5.49左右,第二是江北区,有4.02分,都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然后是南岸区、涪陵、万州等区县,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都比较高,得分最低的是巫溪县,只有-2.55分;第二主成分中得分最高的是江津区,其得分达到了2.21分,第二的是万州区,表明这两座城市的农林牧渔业较发达。

1.2聚类分析对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选择欧式距离,采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对重庆库区的17个区县进行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和农林牧渔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水平聚类分析,得到最短距离聚类谱系图(如图1、2)图1是第一主成分的聚类图,由它把库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江北区和渝北区,第二类是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和南岸区,第三类是长寿区和江津区,第四类是丰都县,石柱县等其他区县。根据第一主成分的得分,满足得分的依据,江北和渝北的第一主成分得分都远高于其他区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高,处于第二层次的长寿、万州等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渝北和江北稍弱,但还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得分较低的城市。根据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对第二主成分进行聚类,如图2。根据图2对第二主成分的聚类可以把重庆库区区县的第二主成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得分最低的江北区,第二类是得分最高的江津区,第三类是得分较低但远远高于江北的巫山县、石柱县、巫溪县、武隆县和南岸区,第四类是处于之间的长寿区、云阳县、渝北区、万州区等。

2结果分析

2.1第一主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了76%,位于主城区的渝北区和江北区排名第一和第二,分为第一类,且分数都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第一主成分的第二类是巴南区、涪陵区、万州区和南岸区,这几个区在第一主成分得分方面均位于前几位,低于渝北和江北,但也远远高于其他区县,除了万州外,都是重庆1h经济圈的组成部分,受到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迅速。第三类是长寿区和江津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上述城市较弱,长寿和江津都是传统的工业城市,特别是江津,工业较发达,有著名的珞璜工业园和德感工业园,其机械、汽摩产业、农用机械、造纸等均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最后一类是得分较低的其他区县,这些城市基本都位于渝东南翼和渝东北翼,是传统的经济较薄弱的城市,工业基础差,现代化程度较低,交通不便利。

2.2第二主成分分析第一类是得分最低的江北区,由于其处于主城区核心,农林牧渔类产业面积较少,且农村人口少,城市化水平很高,其分为第一类。第二类是得分最高的江津区,江津区的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水平很高,最近新建的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性的农业园区,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附加值较高,产业集中规模化发展,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领先的农业园区,大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类是处于中间水平的长寿区、云阳县、渝北区、万州区、涪陵区等,处于渝东北翼的万州、云阳、奉节、忠县等是全国柑橘的重要产地,占据了农林牧渔类产值的大部分,而且受万州经济的影响辐射,这几个城市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第四类是发展水平较低的巫山县、石柱县、巫溪县、武隆县和南岸区,南岸区是处于重庆主城核心,农业面积小,发展较弱,其余的巫山、石柱、巫溪和武隆农业人口较多,但受其经济综合水平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很低,并没有形成产业化,水平较低。

3结论及建议

对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和聚类的结果来看,渝东北的重庆库区腹心的城市经济水平都偏低,除了万州外,其余的区县都与1h经济圈的城市呈现巨大的差异,处于1h经济圈的区县的农林牧渔产业也明显高于渝东北库区腹心,江津更是处于第一位;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全县在经济、农业方面的差异甚至大于全国平均的差异程度,是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3.1加大对重庆库区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库区腹心以投资来带动库区经济、农业协调发展,对外部投资依赖很强的重庆库区要实现区域经济、农业协调发展,国家政策性的投资的方式和力度仍然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渝东北的区县城市,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区县间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3.2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重庆库区的重庆1h经济圈内,主城区的快速发展明显带动了1h经济圈的城市快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而渝东北远离主城区,周围没有像重庆一样的特大城市,万州作为唯一的区域中心城市,经济综合水平和农业综合水平都远高于周围的开县、云阳、石柱、忠县等城市,要充分发挥好其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大对万州的扶持力度,加大万州的政策支持和优惠。

3.3协调好库区城市的产业结构,加强对库区的产业扶持三峡库区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很弱,国家应加强对库区的产业扶持,库区各个城市要有自己城市的支撑产业,同时也要主要好产业的协调,1h经济圈的库区城市大都经济基础较好,特别是江津和长寿、涪陵,工业基础好,产业协调完善,而渝东北的库区城市没有自身独特的产业,大都是三个产业都比较落后。国家在对渝东北库区腹心的扶持中,不能忽视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能逾越的阶段,而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也要协调发展,同时,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产业,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农林牧渔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农业

自2015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保证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河北省委2018年一号文件也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这就要求农业的发展方式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保障农产品质量。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和《沧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均指出推动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2018年8月沧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了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明确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农业是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有效结合的一种模式。探寻沧州市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既符合国家、河北省政府、沧州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又可以为沧州市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沧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3月,沧州市已经形成了黄骅冬枣、泊头鸭梨、沧县金丝小枣等地域品牌,并依托大成万达沧州分公司、河北万稚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犇腾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畜牧业发展聚集区,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以肉鸡、生猪、蛋鸡、肉鸭和奶牛五大畜禽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畜牧主导产业县。2018年沧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813.5亿元,居全省第1位;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57%,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沧州市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微调,降低了棉花、油料作物、蔬菜及食用菌的播种面积,适当增加了园林水果尤其是红枣和梨的种植面积[1]。整体来看,沧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农业地域品牌和龙头企业,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能等先进生产模式,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沧州市农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依然不明晰。如何基于产业融合,找到一条适合沧州市农业绿色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

2数据来源

根据沧州市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确定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作为沧州市农业的5个细分行业,选取了2014~2018年间这5个行业的产值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作为分析数据。数据来源于沧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的2014~2018年沧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5]。表12014~2018年沧州市农业各细分行业产值及三大产业增加值(亿元)

3研究方法

3.1邓氏关联度分析法

[6~17]邓氏关联度分析方法是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关联度值越大,说明对应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直接关联关系越大。采用邓氏关联度分析法对沧州市农业的5个细分行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度进行分析。基本步骤如下:

3.2数据处理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应用第七版(GSTAV7.0)对数据进行处理。

4结果与分析

邓氏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2)显示,农业的整体发展与第二产业关联度(0.7066)最强,其次是第三产业(0.6398),与第一产业关联度(0.4682)最弱。从农业细分行业来看,与第一产业关联度较强的是种植业和牧业;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强的是种植业、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较强的是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种植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排序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8948、0.7938和0.6302。种植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明显较高,与第三产业关联度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林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597、0.6215和0.6728。林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较为均衡,其中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略强于第一、二产业,但总体来讲关联度均较低,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深与三大产业的融合。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排序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8692、0.7617和0.6114。渔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渔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386、0.6669和0.8616。农林牧渔服务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7006、0.7429和0.9755。农林牧渔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强于与第一、二产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服务于其他农业细分行业。表2沧州市农业各细分行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5产业融合视角下沧州市农业绿色发展路径优化建议沧州市农业应在产业内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相应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加强与第二产业的融合,结合生态旅游等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18,19]。5个细分行业应根据各自特点及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强弱,有所侧重地加强与三大产业的融合。种植业、牧业应重点加强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应重点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1)加强农业各细分行业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融合。可通过开发立体种养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种植业与牧业、林业、渔业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种植业可为这3个行业提供饲料、肥料等,而牧业、林业、渔业也可以将行业内废弃物变成肥料等反哺种植业。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牧草等畜牧饲料的种植,可适度增加苜蓿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通过将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等方式,强化第一产业中种植业与牧业的融合。(2)加强农业各细分行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的融合。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这4个细分行业产出各类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只有经过工业的初级及深加工,才能提升其附加值,给农民及龙头企业创收。因此,应促进农业与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的融合。结合粮食的初级、精深加工等,如通过脱壳、磨粉、榨油等加工成各类食品等,加强种植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结合水果精深加工,如加工成果干、果脯、果汁等,及木材精深加工,加强林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不断发展肉食、奶制品加工业,促进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适当开发海产品等加工业及海渔相关技术的应用,加强渔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3)加强农业各细分行业与相关农技推广服务、生态旅游、物流、餐饮、金融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采摘园等,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加强种植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可以结合观光林、采摘林等的发展,带动林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建立养殖、加工于一体的基地,开发参观、交流、旅游等活动,促进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渔业旅游,如出海捕捞出游体验、海渔技术普及服务等,加强渔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农林牧渔服务业应加强与物流服务、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融合,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和第二产业。沧州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金融、餐饮等其他第三产业的支撑,且在以农业为纽带的基础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将产生协同效应(图1)。当然,要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扶持,也离不开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在各方协作下,沧州市农业将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7]韩艳娟.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8]陈宝红.房地产业关联度及波及效应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9]黄坚.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06):180-182.

[10]宫广新,史宏达,尹则高,高成岩,董晓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广西海陆产业关联度分析[J].海岸工程,2016,35(2):50-58.

[11]梁琳娜,李静.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6,(10):42-44.

[12]王洪玲,孟广文.内蒙古准格尔旗房地产产业关联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54-59.

[13]曹明,魏晓平.能源经济效率和产业关联度的中国工业结构调整[J].求索,2012,(1):1-4.

[14]魏益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模式探讨[J].粮油食品科技,2019,27(2):79-82.

[15]刘祎盼,罗春燕,邱晓莉,刘薇.四川支柱产业关联度分析[J].中国商论,2016,(12):107-109.

[16]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J].统计研究,2006,(11):3-8.

[17]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N].太行日报,2019-03-20(007).

[18]王立娜,汪长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与现实启示——以湖南涟源为例[J].行政与法,2018,(3):37-43.

农林牧渔范文第8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投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目前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举足轻重的因素。湖南省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但是两型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从教育、文化、经济、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样的两型要求,在此我们只从两型经济及两型产业的视角来进行关注。发展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农业的支持,而如果没有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两型农业就无从谈起,进而建设两型社会就不可能取得圆满成功。但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水平农业科技的作为其强大的动力。而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却一直不是一个农业强省,尤其是农业高层次、高水平科研科技成果目前比较稀缺,这种稀缺的背后本质上凸显的是湖南省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匮乏。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湖南省省农业科技人员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试图为湖南省进行农业强省、科技强省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二、模型构建

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建立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之上的。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最早是由经济学家Sims首先于1980年创立。而且,经过几十年来其他学者的不断改进,关于VAR模型的研究建模已经从最初的二维模型拓展到现在的越来越复杂的多元维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即通过数据反映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掌握其规律,此时就可以利用VAR模型来进行研究。VAR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来建立模型,其思想是把模型中的外生变量视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然后基于此来构造模型。其整体上是多方程模型。一般模型形式如其中,Yt为m维内生变量向量,Xt为n维外生变量向量,m1…mP及n1…nr是待估的参数矩阵,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阶与r阶滞后期,εt是随机扰动项,其相互之间在同期可以相关,但是不能有自相关,而且不能与模型的右边变量相关。整个VAR模型是否平稳要根据整个系统的平稳性条件,即计算其特征根多项式的值。通过计算特征根倒数的模,如果特征根倒数的模大于或等于1,则说明该VAR模型是不稳定的,需要重新建模;反之小于1,则表示VAR模型平稳,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证分析。由于本文只分析二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且无其他外生变量的影响,因此基于VAR所建立的模型可进一步简化。

三、数据的来源及其描述

在选取变量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连续性等因素,最终选取1985-2009年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NLMY)作为衡量产出的被解释变量。而关于科技投入大致有两种表征方式:一种是科技资金的投入,包括科研资金投入及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总和;另一种是科技人员的投入,包括科研人员的投入及技术推广人员之和。本文依据湖南省的具体情况,采用第二种表征方式,选取1985-2009年的湖南省农林牧渔业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总人数(NJ)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湖南省农业科技投入的指标,样本数据共25个。其中,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86-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省农林牧渔业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湖南统计年鉴》。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数据的不当影响,本文以1985=100为基期,采用农林牧渔业总指数对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名义值进行调整,用名义值除以农林牧渔业总指数,得到实际的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然后对实际的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农业技术人员总人数取自然对数,处理后的变量名分别表示为lnNLMY及lnNJ。这样处理既可以减小数据的剧烈波动,又能够消除异方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变换也不会改变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稳定关系。

四、模型及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平稳,如果变量不平稳,就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由Dickey和Fuller基于DF检验法进行修正而形成ADF检验。本文通过ADF检验方法,利用软件Eviews7.2对湖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NLMY)和农林牧渔业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总人数(NJ)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一所示。检验结果表明,lnNLMY和lnNJ的t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的t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可以视为是平稳的,即lnNLMY和lnNJ都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检验lnNLMY和lnNJ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根据ADF单位根检验结果知lnNLMY和lnNJ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我们使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首先对时间序列lnNLMY和lnNJ作回归的OLS估计,得到表二的回归结果。从上述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达到88.9%,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比较完美,多个参数的检验也非常显著,说明回归统计的整体性质较好。如果从经济意义上来解释以上的长期均衡关系就意味着,从1985年到2009年25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增加1%,则推动农业经济产生0.67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如果增加农业科技人员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回报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湖南省的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但D.W=1.026229比较低,与D.W=2的判断标准有较大差距,说明残差序列可能存在着自相关性,必须进一步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回归估计模型能否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残差et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三所示。进一步通过单位根检验对VAR(3)模型的整体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VAR(3)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位于单位圆曲线内(见图1),说明构建的VAR(3)模型是稳定的,可以用来做预测,也可以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就是要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单向或者双向的因果关系检验。用eviews软件对1985-2009年的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四所示。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在10%显著性水平上为农业产出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产出不是农业科技投入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二者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农业科技投入对本省的农业产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基于协整关系的VAR模型估计上面已经证明时间序列lnNLMY和lnNJ具有协整关系,因此我们进一步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的确定依据HQIC、SBI、CAIC等指标来综合确定。经过综合比较发现应建立滞后阶数为3的VAR模型,即VAR(3)模型,因此,通过eviews7.2软件运行VAR(3)模型估计,得到如下的VAR模型矩阵。

(五)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只能说明两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偶然因素也会引起变量波动,如果要使短期内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就必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更好地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机制。Eviews7.2运行结果如表五所示。根据VECM误差修正模型的具体估计系数向量的数据可以看出,从lnNLMY作为被解释变量的VECM方程来看,误差修正项CointEq1系数为-0.776109,其含义为反映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误差修正项CointEq1系数小于0,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滞后1期的非均衡误差能够消除上个周期77%的非均衡误差,并使变量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进行修正。

(六)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本文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识别农业产出与农业科技投入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图2是根据VAR(3)模型而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坐标表示脉冲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此为20年);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图中的实线表示相应脉冲响应函数值,虚线围成的区域表示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根据前面已有的分析,农业科技投入是农业产出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产出却并非农业科技投入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二者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这里我们就只考察lnNLMY对lnNJ及自身的响应情况。首先来看农业产出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响应情况。从图2中曲线图可以发现:对于农业科技投入一个标准信息的扰动的响应,农业产出一开始就做出了快速响应,且响应为正,一直到第6年响应达到最高峰,此后有所下降,但是稍微下降之后一直保持比较强且平稳的响应态势,且可以持续多年。这表明农业科技人员投入如果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传递影响到农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并给农业实体经济会带来强大的同向冲击,而且这一冲击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且长期可持续,效用可长达十年以上。其次来看农业产出对于自身冲击的响应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农业产出对于自身一个标准新息的扰动的响应,从一开始就达到最高峰,但是此后就快速衰减,一直到第四年达到最低值,然后有所反弹,反弹后一直在低水平上保持稳定态势。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不但在短期内湖南省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能够促进农业产出的增加,而且在长期都可以持续保持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进一步说明如果提升对湖南省的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远来看投资的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可以极大地促进湖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基本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的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协整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湖南省科技人员投入和农业产出符合协整关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二,基于格兰杰结果可知,湖南省农业科技投入是农业产出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反向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这说明湖南省在农业经济得到增长之后,却并没有把增加的财富相应地投入到农业科技领域,而是可能通过各种农村金融机构如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流失到其他的短期回报率更高的非农领域,如房地产行业、金融证券行业甚至非法的高利贷。而我国目前的现状确实是如此,大量资金从农业及传统工业流失到哪些短期效益明显的领域,从而使湖南省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进而对农业的长期发展带来累积性的负面效应;第三,从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变化对湖南省农业产出变化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效果有变缓趋势,说明增加科技投入有助于农业产出,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投入对农业产出的作用效果在减弱,可能的原因是农业产出需要多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推动,如果单纯大量增加某一种丰裕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其他生产要素由于稀缺或者价格昂贵而投入过少,那么会因为各要素之间的不恰当配置而带来低效率的后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