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

农牧局工作方案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和导向作用,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提前筹划,科学指导,积极组织,准确监测,强化预防,综合防控,全面覆盖。抓住防治关键时期,以常发和突发病虫害防治为重点,以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肥为准则,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途径,全力推进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增产作用。

主要目标

通过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和市级“吨粮市”建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资金的带动,实现全县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高产示范方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下。从而降低防治成本,增加小麦单产,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中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中央补助资金要求的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目的。

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防统治的原则。“吨粮县”示范方和高产创建示范方由植保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其余麦田由乡(镇)指导,以村委会为主,组织农民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配药开展统一防治。

(二)坚持规模化实施,全覆盖的原则。在高产创建地块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三)坚持科学用药,引导示范的原则。充分发挥补贴物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指导农民选用安全高效的药肥合理搭配,引导农民加强生产投入,抓住病虫防治与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达到“一喷三防”目的和效果,确保“吨粮县”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实施规模

(一)补贴范围及内容。全县小麦种植区全部纳入“一喷三防”补助实施范围。由省农业厅统一购置的杀虫剂、叶面肥进行统一发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一喷三防”即防病(主要指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虫(蚜虫、吸浆虫成虫)防干热风(温度在30°C以上,相对湿度小于30%,风速2米/秒)。

(二)实施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统一防治,可以由村委会组织统一喷施;可以以村级组织统一配药,集体发动群众分户防治的形式;可以以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有偿服务形式;可以以农机大户或种植大户带动形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达到统防统治全覆盖。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县农牧局成立了小麦“一喷三防”领导小组,由王济生局长任组长,闫建兴副局长任副组长,植保站及有关科室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全面协调和有步骤的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强化意识,责任到人,突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防控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成虫等重大病虫害,力争将小麦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及时组织,实施统一喷防。以村为单位适时适期组织进行统防统治或由统防统治合作社进行统一喷防。在防治适期(小麦管理中后期),印发《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意见》,并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抓点带面,推动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顺利开展,在5月20日前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全部完成。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农民自愿参加的筹资原则,本着切实为民、积极稳妥、程序规范、手续简便的宗旨,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推动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

2013年全县农民参合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5%以上,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由县民政局全额资助参合,农村独女户和双女结扎户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制定资助方案资助参合,参合率要达到100%。

参加对象

凡不享受公费劳保医疗、社会医疗保障,具有本县户籍的农民,以户为单位全员自愿参加。一户中个别人已经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的,仍须按户全员缴费。

筹资办法

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单位等捐助合作医疗基金。

参合农民必须以户为单位,每人缴纳20元,中央、省、市、县财政共同补助120元,共计140元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参合农民患病的医疗补偿。每个村的任一家庭中,凡父母参合的,符合条件的子女必须参合。

筹资缴费时间

2012年12月3日至2012年12月15日

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时间12月3日-12月15日)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中统一宣传,利用广播、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及广播电视局制作专题、播放滚动宣传标语、播放2012年度受益参合患者的典型事例等形式,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态进行宣传报导,扎实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登记造册(时间12月3日-12月15日)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各乡镇在筹资前以村为单位按照户口本统计好本乡镇的农村人口数、2012年参合农民数及未参合农民数,民政局要立即展开全县五保户、低保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并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尽快确定资助名单,做到筹资对象清楚,筹资目标明确。县公安局要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做好有关工作,提供农民户籍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12月15日前将花名册(附电子版)报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

(三)资金收缴(时间12月4日-12月15日)

2013年各乡镇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从2012年12月4日开始,以户为单位收缴农民个人参合资金,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筹资工作任务。

1.县卫生局负责对各乡镇筹资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医疗政策、知识、资金收缴注意事项、各种基础信息采集、各种表格填写等业务培训。

2.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健全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筹资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与县合管中心的联系,做好各种筹资数据汇总、工作进度的上传下达工作;认真总结前三年筹资工作经验,查找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制定周密的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计划,确保2013年参合率达到95%以上。

3.各乡镇、村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认真查验筹资对象户的户口簿,确保人簿相符、坚决按照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合。对青年家庭一定要讲清互助共济、无病助有病的道理,动员他们全部参合,确保新农合筹资基金总量。

4.农民缴纳个人参合资金后,工作人员要向农户出具缴费专用票据,不得以任何形式搭车收费。

5.加强农民个人筹资的管理。各村收到农民参合资金后必须做到日清日结,及时转存。各乡镇要组织人力物力,认真做好参合农民筹资相关内容的数据核查工作。筹资结束后各乡镇要认真核对各村参合农民花名册,做到缴费数额与花名册的人数一致。县财政局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缴工作进行监督。

6.筹资工作开始后,各乡镇要每天向县合管中心报告筹资工作进展情况。要求以村为单位统计,进度报告由乡镇政府报呈县合管中心,经汇总后上报县政府。

(四)审核审查(时间12月16日-12月25日)

县卫生局抽调相关工作人员集中10天的时间,全力以赴对各乡镇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审查,12月25日以前完成全县参合农民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县政府将组织人员对2013年农民筹资工作进行重点督促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部门职责

1.各乡镇要明确筹资工作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名单报县卫生局。

2.县卫生局要负责宣传资料的提供、设计、制作和发放,并召开系统内各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会,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掌握筹资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政策和技术指导工作。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开通热线咨询电话,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问题。

3.县财政局负责提供专用票据,负责筹集农民参合资金,并及时转入财政专户管理,及时划拨县级补助基金。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思路

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全州草原和畜牧业生产实际,重点通过深入开展草原承包、禁牧区划定等工作,扎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各项前期工作,为我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草原承包落实工作。按照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必须落实草原承包经营权到户的要求,大力推进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落实县级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尽快对草原承包、草原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草原承包、草原现状、牲畜数量结构、牧户、人口及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经在乡、村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逐级上报。

2、对未承包草原,依据《省草原承包办法》和《完善草原承包工作实施方案》尽快承包到户(联户),签订承包合同;对已经承包到户的草原,对有关资料、图件、草原使用证进行全面核实,并补签承包合同,完善相关内容;对已联户承包的草原,能承包到户的尽快承包到户,确实不能承包到户的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权益和责任。草原承包合同,要明确承包草原的面积、四至界线、理论载畜量和承包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牧民原草原承包使用证需要分户的,要按群众意愿和相关程序尽快办理,决不能发生争议。

3、界定草原界限,明确林草区域。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未承包草原界线不清的地块进行详细勘定。按照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区分草原与林地。严禁将草原划分为林地,确保天然草原、传统放牧草原和草原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完整性。同时,对已实施的退耕(牧)还林(草)、生态移民、林权改革等项目的区域、农牧户、补助标准、补助范围等进行详细登记、核实。

4、农业区未承包的草原要尽快承包到户或联户,由乡镇政府在充分尊重乡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定切实可行的草原分配比例标准的依据,及时补发草原使用证,补签草原承包合同。

从目前来看,我州已将77.08%的草原进行了承包,其中承包到户的2786.5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54.72%,承包到联户的904.22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17.75%,承包到学校、寺院的234.22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4.6%,尚有1166.97万亩草原未承包。已承包草原的地区存在承包手续不健全、资料档案不完整以及联户承包草原有待于落实权属和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等问题。为此,州县农牧部门明确了解和掌握全州草原承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按照“草原承包长期不变”和“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草场承包工作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同步进行。

(二)划定禁牧区域。划定禁牧区是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千家万户牧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各县农牧部门加强调研工作,认真吃透政策精神,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牧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省上制定的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的要求,合理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将禁牧面积和地块落实到乡、到村、到牧户,明确四至界限,并在村(牧委会)范围内予以公示,无异议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逐级审核上报、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三)落实基本草原制度。按照《草原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省政府《基本草原划定实施意见》要求,划定基本草原使用范围,建立基本草原使用制度,确保基本草原用途不改变、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要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全部纳入基本草原划定范围,并按照县级1:10万、乡级1:5万比例尺全部转绘上图,对相关内容做详细标注和说明。基本草原面积按全州可利用草原的80%确定。

(四)确定草原载畜量。州县农牧部门要在认真调研,摸清草原、牲畜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标准,结合全州天然草原可食牧草产量、利用率、再生率等指标,核定载畜量。结合草原实际载畜情况,确定草畜平衡点,核定超载牲畜头数,制定分户减畜计划,确保完成禁牧一次性到位、草畜平衡三年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载畜量核定工作实行逐级核准上报的办法,由县农牧部门负责核定本区域内乡、村及牧户的理论载畜量,报州农牧局审核后报省农牧厅审核确定;省农牧厅将确定的理论载畜量下达到州,州农牧部门下达到县,县农牧部门下达到乡(镇),分解到村及牧户。各县根据确定的载畜量,以2010年末牲畜存栏为基数,核定减畜头数,制定减畜计划,由乡村两级将理论载畜量和减畜任务分解到户,同时在村级范围内进行公示。

(五)核实确定牧户数量。由县级政府组织统计等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已承包草原并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户(联户)逐户进行核实,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国有农牧场承包草原的牧户(联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其纳入所在县统计范围。统计工作完成后,将完整的牧户基础资料逐级审核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

(六)搜集整理本底资料。县级政府组织财政、农牧、水利、发展改革、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搜集整理草原资源、生态、气候、土壤、水文、经济社会、草原和牲畜、牧业生产、牧民收入以及牧户和分户人口等方面的历史及现状资料,由同级农牧部门汇总审核并逐级上报,为全面开展草原监测、执法监督、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七)建立电子档案。本底资料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及绩效考核的基础。要高度重视草原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及现状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料,还要注意补充调查,并按照农业部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牧户信息采集系统要求指定专人进行电子录入,全面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各地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分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要研究补奖机制对当地主要畜产品供给、牧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真听取和吸收基层干部、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好实施方案和全面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奠定基础。县级农牧部门指定专人,对收集整理的牧民草原承包、禁牧和草畜平衡等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录入,全面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州农牧局指专人做好数据审核及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三、工作进度安排

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是确保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的基本前提条件,为了保持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各县要在已承包草场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认真部署,稳步推进,在年内完成草原承包工作。2011年2月底前成立州、县、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3月5日前,全面启动开展前期工作,并配合省调研组开展相关工作;3月底,各县要完成草原承包前期工作、禁牧区划核定、载畜量核定及牧户数量核实等工作,整理、汇总相关资料,逐级审核上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尽快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二)密切协作配合,合力推进工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合力推进前期工作开展。州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各地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各县政府要按照总体时间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目标任务,并按《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规定的时间上报有关材料和数据,为编制实施方案及前期工作经费概算提供依据。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县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海拔335-1738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531毫米,年均气温7.3℃,无霜期100-140天左右,全县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60个行政村、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县自古就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和商贸重镇,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距天津塘沽港口330公里,距秦皇岛港口271公里,是省域连结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通要道,是内蒙东部的重要出海通道,是沿海通达辽蒙的“桥头堡”,是内地辟通秦唐港的“示范区”,具有“拉不败的哈达(赤峰)、填不满的八沟()”之美誉。近几年,县深入实施了“工业强县、农业兴县、文化活县、商贸旺县”发展战略,成功打造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城市名片,现已被国家列为承德市唯一的中等城市。

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养殖、林果产业是县内“农业兴县”的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该县已发展成为部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部级秸秆养畜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供奥运会设施菜生产基地、承德白鹅生产基地县、生猪肉牛良种补贴示范县。“抓基地、促龙头、推进产业化”是发展农业产业的三大举措,县内已有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哈露公司、承德森源食品有限公司、承德三元中育畜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56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6家,有蔬菜专业市场4个、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2个、食用菌专业市场2个。蔬菜产业以设施菜为主,其中设施菜以瓜类、茄果类和根茎、叶菜类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8万亩,产量56万吨。畜牧业以生猪、肉牛、肉羊为主,以禽类为补充,现发展规模以上养殖企业51家,养殖专业户2000户。201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8.6万头,其中,牛存栏5.3万头,出栏3.6万头;羊存栏13.3万只,出栏14.3万只;生猪存栏10.2万头,出栏15.4万头;家禽存栏237万只,出栏195万只。肉蛋奶产品产量5.8万吨,水产品产量340吨。优质粮产业以创建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和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4.5万亩,产量28.4万吨。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产值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2元。其中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食用菌、设施蔬菜、畜牧养殖、林果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四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4%。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0年3月成功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新设立县级农技推广机构16个,总编制115人;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站19个,乡镇食用菌技术推广站19个,乡镇畜牧水产兽医技术推广站19个,总编制200人。2013年,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19个乡镇畜牧水产兽医技术推广站为8个农牧综合服务站,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实行包片包村到人头的农技推广包干责任制,实行了岗位聘用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知识更新制度等多元推广制度。

二、年度目标

根据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围绕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以广大农民发展产业对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依托专家组,筛选适合产业发展提高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方案,通过广大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在全局遴选65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在每个行政村培育3户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通过技术指导员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使科技示范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户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品种技术覆盖率达到80%,平均增产增收10%以上,全面实现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二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应用。围绕设施蔬菜产业开展2个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开展新技术实验、示范,新品种展示、新设施装备使用,促进产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通过组织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辅射带动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实践,增强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辅射带动户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认识、了解,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提高推广范围和应用力度,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夯实人才基础。通过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研修,强化岗位教育,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农技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实施内容

(一)总体实施安排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巩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成果,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基层农牧综合服务区域站管理体制,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强化考评考核和绩效管理。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效履职。

2、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专家包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夯实人才基础

继续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参加部、省、市、县四级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

4、提高服务效能

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我县粮油高产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我县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手机短信、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实惠。

(二)第一阶段建设内容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1)完善基层农牧综合服务区域站管理体制,加强农牧综合服务站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实施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有效履职。根据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发展及其科技需求,在县级专家组的主持下,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科教站、农广校等技术推广和农业教育培训部门做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方案的制定。抽调乡镇农牧区域服务站和相关技术所站具有较高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的65名技术人员组成主导产业技术服务小组,签定技术服务责任书,统一发放胸牌。坚持“专家包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对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不少于6次,其中分产业以乡镇为单位组织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一次,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

(2)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优质玉米产业

主导品种:承玉31、纪元128、长城799、承玉358、承玉33、宽城60、宽城298、农华101、先玉335、地圣5号

主推技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地膜二次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裸地铁茬免耕技术、耙耱镇压保墒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裸地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技术。

设施蔬菜产业

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尖椒:37-74、37-76;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

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小高垄栽培技术

肉牛养殖产业

主导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

主推技术:肉牛无害化养殖技术、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处理技术、肉牛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肉牛短期快速育肥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3)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根据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在全县的分布,围绕“一村一品”在全县260行政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农户自愿原则,遴选培育76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殖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个农户。科技示范户要承担带头使用新技术、新品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协助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技术信息采集和项目评价等工作。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上门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形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生产技能和发展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通过村里推荐、乡镇审核把关,切实把示范户选好。对作用发挥不好的,将及时进行调整。

(4)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以主导产业为主、多种示范和高规格、严要求的原则,在全县分成南北两个区域重点建设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县茅兰沟乡五家村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占地300亩,建有设施蔬菜大棚42个,有21户农户入驻园区。土地性质:租赁。基地技术依托单位:科技师范学院。技术专家:闫立英。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县道虎沟乡广兴店村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占地300亩,建有设施蔬菜大棚18个,有36户农户入驻园区。土地性质:租赁。基地技术依托单位:科技师范学院。技术专家:闫立英。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

(三)第二阶段建设内容

(一)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挑选优秀基层骨干农技人员,采取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异地研修,聘请省、市、县专家,根据生产周期和关键季节组织县内集中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方式,组织农技人员加强学习,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知识更新步伐,培养造就农技推广领军人才。

(二)开展科技示范户产业提档升级培训

根据不同主导产业的要求和农事季节,对科技示范户开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技术骨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实践、基地观摩、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进行,采取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操作示范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根据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各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推广农业新知识、农业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进度安排:项目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到2014年12月31日结束。

1、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制定技术指导员遴选办法、科技示范户遴选办法,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2014年6月1日-6月10日,对玉米、蔬菜、肉牛科技示范户进行遴选和确认;确定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3、2014年6月11日-10月31日,农技指导员对玉米种植产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和入户指导,并完成对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014年6月11日至11月31日,农技指导员对肉牛养殖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和入户指导,并完成对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助。

4、2014年6月11日-11月31日,指导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并组织科技示范户到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完成对示范基地的物化补助。

5、2014年9月1日-9月30日,组织技术指导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下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了解示范户生产、生活情况。

6、2014年12日-12月15日,对农技指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对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回访。

7、2014年12月16日-12月31日,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项目档案,开展项目自查工作,进行项目验收。

(三)主要参与单位:

1、项目组织领导参与单位:县政府、县农牧局、县财政局。

2、项目组织实施参与单位:农牧局项目生产股、农牧局财务审计股、县农业科技教育服务站、县农广校

(四)人员情况及分工:项目组织领导单位负责人:(县政府县长)、(县政府副县长)、(县农牧局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组织实施小组:(农牧局副局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农财科科长)负责资金监管;(县农牧局科教站站长)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县农牧局项目股股长)负责项目的督导检查;(县农牧局专家组组长)作为项目技术顾问,主要负责配合项目的实施工作和技术咨询。

四、经费使用安排及配套经费

(一)经费用途:项目总投资90万元,主要用于: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22.5万元

(1)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助费用13.5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费、通讯费、误餐费、下乡补助等相关费用补助。每名农技人员入户指导天每年不少于100天,根据农技人员实际进村入户情况进行补助。

(2)技术专家补助3万元,用于专家包片指导的差旅、交通、劳务、讲课费等费用。

(3)完成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和典型宣传的绩效考核1.5万元。根据年中和年度考核对农技人员进行绩效奖励。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4.5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40.5万元

(1)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22.5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兽)药、饲料、实验设施装备等物资补助。和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补助,主要用于科技人员和骨干农民到到示范基地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田间实践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资料费、讲课费、实践材料、牌匾制作、宣传、展示等与组织培训、展示活动相关补助。

(2)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18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760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物化技术补助及物化补助配送费。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27万元

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到省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农技人员网络书屋、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县内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实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实践材料费、文印费等与培训相关费用。

(二)资金使用

第一批资金7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补助、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第二批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助费用、技术专家补助、完成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和典型宣传的绩效考核。

(三)配套经费:县财政将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保障推广人员工作正常运行。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农牧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农牧局各所站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管理、政策落实、督查验收和总结宣传。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

县财政将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资金。

(三)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资金,配套经费做到及时、足额到位。财政资金实行专人、专账、专户、专档管理,不得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四)加强政策指导

由县政府组织县人事局、财政局、农牧局等单位成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县级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工作检查和评估,确保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发挥作用。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这次全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机深松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我县年度深松工作方案,同志就如何抓好落实讲了很好的意见,操作性很强,我完全同意。会上,县政府与各项目镇就深松工作签订了责任状,各镇要按责任状要求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推进我县农机深松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意义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在不翻土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实施这项技术,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强抗灾减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干旱,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农民习惯用中小型机械旋耕或翻地作业,致使耕层变浅,板结严重,抗旱排涝能力越来越差。据监测,表土耕层每加深1厘米,就可以多存储3毫米降雨,深松达到30厘米,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立方米,相当于建了一个“土壤水库”。在当前自然灾害频发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切实提高我县农田防灾避灾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对土壤进行深松,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虚实结合”的土壤结构,能改善作物根系生长条件,增强抗倒伏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据测试,深松地块的玉米比未深松地块的玉米主根长74厘米,次生根多出20条,百粒重量增加1.4克,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在目前地、水、肥等资源约束日益紧张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开展深松作业来改良土壤性能,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推进全县农业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开展深松整地作业,一般需要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及配套的深松机具(经农牧局前期测试,我县境内四轮驱动的75马力拖拉机也可达到作业标准)。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县75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近500台,深松机保有量(包括经过技术改造的机具)达200多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能够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农机化发展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年10月12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深松作业补贴”,自年起财政部明确将深松整地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专项补贴。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今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拨付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的通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落实补贴资金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通知》,对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省政府多次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原省长陈全国同志就全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做了重要批示。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下达年中央财政农资集中用于农机深松项目的通知》中,我县今年农机深松10万亩的作业面积。我们要深刻认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国务院、省领导的要求,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我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农机深松整地任务如期完成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保证目标任务完成。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工作要求。我县农机深松工作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愿、补贴引导、完善机制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机手的积极性,建立起深松作业技术应用的长效机制。

二是确立工作目标。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完成全省小麦等粮食主产区粮田深松一遍”的目标要求,我县适宜深松作业面积为90万亩。年计划实施深松作业10万亩,以后逐年安排,梯度推进。力争到2013年全县适宜地区的耕地全部深松一遍,然后进入“同一地块三年深松一次”的良性循环。

三是制定实施方案。我县制定下发了《年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细则》。各镇要根据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土壤类型、地表状况、作物种类、种植模式、深松机具保有量和农民意愿等因素,认真制定本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作业面积,确保作业目标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

四是落实补贴资金。为确保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有效落实,财政部《关于拨付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的通知》明确指出:今年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继续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下拨到县农开办专用账户。各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政策要点,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尽快落实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加快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推广。

五是坚持“先干后补”。补贴资金兑现方式要采取“定额补贴、先干后补”的操作办法。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把握好5个步骤:一是落实面积;二是签订合同;三是作业确认;四是公开公示;五是兑付补贴。要最大限度发挥补贴政策效用,坚持补贴金额与作业面积挂钩、谁深松谁得补贴、先验收后领补贴,确保农民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

三、加强领导,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持续发展

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办、农牧、财政、监察、审计主要负责同志,倴城、宋道口、长凝、程庄四个镇的镇长为成员县农机深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镇长、农办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把农机深松整地工作作为农业农村的工作“一项硬任务”来抓,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务求实效。今年要将深松任务的完成情况列为对项目镇进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精心组织,保质保量。会后,各相关镇要及时组织召开各层次的动员会议,把今天的会议精神迅速贯彻落实,把作业任务细化到每一村、每一户,落实到每一名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身上;要组织村委会或农民与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专业户签订深松作业合同,确保组织落实到位、机具落实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地块落实到位、服务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深松整理地作业的主力军;做好拖拉机和深松机的统一调配,推行连片作业,整乡整村推进,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深松整地任务。农牧局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深松作业需求信息,组织协调深松跨区作业,努力提高机具利用率。

三是要加强监管,确保效果。各相关镇要落实好责任状内容,严格把握政策、规范操作。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档案资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深松效果。财政部门要强化资金监管,保证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如有违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一律严查,决不姑息。

四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农牧局要搞好农机手技术培训,组织好作业前的机具检修、调试与技术宣传工作,协调好农用柴油、零配件等的物资供应,定期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农机深松整地跨区作业,同时要及时总结好典型、好做法,加强信息反馈,交流、指导农机深松整地开展。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补贴资金现象发生,确保补贴资金安全高效。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职责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各相关镇要将责任层层落实,明确到人、落实到户,完善好各种档案资料,并对所辖区域内的作业进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按时上报。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抓起,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方位、全过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专项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依法严格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任务目标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和退出制度,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对五种高毒农药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监督抽检率达到100%,蔬菜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对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巡查覆盖率达到100%。

重点工作

着力构建“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控”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抓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按照市“百村千户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工程”要求,建设1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树立100个蔬菜生产科技示范户;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实施许可证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质量承诺书;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进行监管,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质量检验监测,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强化监管,狠抓关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实效。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体。县成立由副县长范玉龙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张霖琦、县农牧局局长宋建设为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牧局副局长耿战勇担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检验检测、信息汇总、分析预警等工作。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由农牧局无公害蔬菜办公室牵头负责,局属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的监管机制。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质量检验检测,执法大队负责投入品监管,农技中心、种植业管理科负责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各项监管工作正常运行。

(二)强化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

要建立优质粮、蔬菜、食用菌、脱毒甘薯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和完善各品种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从源头抓起,重心下移,通过辐射带动,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违规药物行为,确保源头净化。按照市“百村千户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工程”要求,建立西关、顺城关、南化、蟠桃、孔村、西咬村、北楼、牛家庄、刁桥和惠康蔬菜基地等1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村,培树100个科技示范户,配备10名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监管员,推广10项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抓牢源头,把住关口,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开展农资打假和投入品专项治理活动

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农资打假和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对蔬菜种植基地、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场所、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集中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要现场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首先要立即禁止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限期督促整改;对该移送移交的,要立即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责任,落实“两图一卡”制度,即:将全县的监管对象全部上图上墙,将监督责任全部分解上图上墙,将日常检查登记上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透明化和责任实名制,大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放心生产环境。

(四)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工作

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是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要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专家、技术能手和生产经营者代表及时分析质量安全风险,加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预警,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举报投诉受理制度,按照“首问首办”和“限时结办”要求,落实专人值班、电话记录、记录移交、案件督办等项制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复”。要完善信息通报会商制度,具体监管人员每周要向主管领导汇报一次监管情况,负责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的单位,主要领导每半月召开一次情况会商会。县农业部门每月由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并密切与县食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商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要明确专人负责,每月25日前要向市对口部门上报检测分析报告和质量检测投诉受理、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情况。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为依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围绕我县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围绕实施中东部突破,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我县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县。

二、工作目标

年,全县20%的乡(镇)达到部级或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20%的村庄达到部级、省级或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到年底,县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

到年,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噪声环境质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化水平、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9项指标达到生态县建设目标要求。

三、指标分解及责任分工

(一)基本条件

1.制定《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

2.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各乡、镇依据生态规划制定本辖区生态建设中期实施方案及生态建设年度实施方案。(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考核办、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责任部门:县发改局、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农牧局、林业局、住建局)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市名列前茅。(责任部门:县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发改局、林业局、住建局)

5.我县20%的乡镇达到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或部级生态乡镇标准。我县20%的村庄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县直有关部门)

6.到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二)生态县建设指标任务及责任分工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000元/人。(责任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发改局、农牧局、财政局)

2.单位GDP能耗小于0.625吨标煤/万元。(责任部门:发改局;配合部门:工信局、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小于19立方米/万元,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大于0.72立方米/万元。(责任部门:水务局;配合部门:发改局、工信局、农牧局、各乡镇政府)

4.主要农产品中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大于65%。(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5.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平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责任部门:林业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及丘陵区达到22%;平原地区17%。(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林业局、水务局、住建局)

7.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8.水环境质量达到市政府考核目标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水务局、各乡镇政府)

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9.城区噪声环境质量95%以上达到功能区标准。(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交通局、住建局、公安局、槐阳镇政府)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氧化硫低于3.83千克/万元,COD低于6.69千克/万元。(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发改局、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11.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85%。(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住建局、水务局、发改局、工业区管委会)

12.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责任部门:发改局、住建局、环保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人。(责任部门:住建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5%。(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统计局)

1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农牧局、各乡镇政府)

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环保局、各乡镇政府)

17.化肥使用强度(折纯)小于270千克/公顷。(责任部门:农牧局;配合部门:各乡镇政府)

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水务局,各乡镇政府)

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配合部门:统计局)

2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低于3.5%。(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财政局、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21.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责任部门:统计局;配合部门:计生局、各乡镇政府)

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7%。(责任部门:环保局;配合部门:统计局、各乡镇政府)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生态功能区保护对策与县城空间发展战略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严格执行分区控制性规划,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一是对建成区坚持“优化整合、率先发展”,拓展县城空间,完善县城功能,创造宜居环境。二是对工业区坚持“发挥潜力、快速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对西部山区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重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等和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县具特色的经济隆起带,加快实现东部率先突破。

(二)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1.优化工业布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培育和壮大覆盖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端工业、生态工业,将南部工业区东区创建环保示范区打造成为县战略新兴产业龙头带动区,低碳、生态建设的先行区。大力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研发与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高效节能设备与节能产品,实现源头节能,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2.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到年,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成生态型现代化的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体系。加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谋划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区、生态观光旅游区、农产品加工配送等功能区。通过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节约型技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肥、药、能的消耗,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三)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到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达到国家和河北省要求,主城区和周边城乡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到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减排要求。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化“洗城净天”工程,确保城镇和农村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继续加大分散燃煤锅炉拆治力度,全部拆除主城区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对烟尘控制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日常监管,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扬尘污染的管理。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禁止未经环保检测、尾气超标排放车辆上路行驶,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化实施“清源净流”工程,确保水环境安全。全面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对各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连续达标运行。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结合城乡统筹和新民居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密集村镇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畜禽养殖业和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农村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推进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环城及城区绿化水平,提升公园特色,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开发,全力推动城镇建设上水平,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实施生态创建“细胞工程”,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全面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绿色创建活动。

(五)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是保护文物古迹,开展物态文化建设,划定文物保护核心区和建设控制区,严格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风格,新建筑要与历史背景相融合;注重对文物格局、历史街区和典型民居的调查和整理,在文物古迹周围设置以历史文化特色为主的隔离空间,重现文物的历史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二是提高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开展广泛的生态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性绿色的消费方式和融洽公平的社会风尚。

(六)推进生态建设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组织保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生态建设,设立常设机构,保障工作运转,使生态建设工作步入长期化、常态化轨道,从政策研究、行政决策、行政引导、行政组织、绩效监督等入手,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系。二是环境管理能力保障。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应急能力、监督执法能力、宣教能力、信息化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立全区域概念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三是构建科技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生态景观等研究。四是构筑资金保障。完善生态建设政策体系,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参与,把政府投资、市场融资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为生态建设构筑资金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月-年12月)

召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对中期阶段任务进行部署。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制定中期实施方案,并按照任务目标重点推进。

(二)重点任务推进落实阶段(年1月-年6月)

重点开展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16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县指标要求。年底达到省级环保模范县各项指标要求,并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县的创建工作,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县标准。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7月-年12月)

全面完成中期建设的各项任务,对所下达的任务指标进行全面组织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重点建立分级管理的组织机制,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城乡共建的带动机制,职能部门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检查考核的促进机制,典型示范的推动机制,确保整个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生态县创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模范城创建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开展,设立生态县创建办公室(简称生态办),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制定创建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任务分解,综合汇总阶段性进展情况;收集、整理创建信息,协调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组织社会宣教活动;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创建工作进行跟踪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2.责任分工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完成县生态办下达的各项任务,主要负责国家生态镇、村的创建,乡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等指标的完成。

县委宣传部: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县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县建设指标纳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创建条件中,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负责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与策划,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及公众对环境满意率指标的完成。

县监察局:配合县生态办督导各成员单位生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考评生态创建指标的完成情况。

县政府督查室:督办各成员单位创建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和没有按期完成的工作,推进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

县发改局:会同县环保局对《县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配合开展创建的组织管理和推进工作;组织开展宏观生态经济研究;编制和下达生态县创建重大项目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建立重大项目督察、评估和激励机制。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第三产业GDP比例、能耗、水耗等指标的完成。

县工信局:组织开展生态工业建设的政策研究和技术指导与协调;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负责县城集中供热管理工作;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污染物排放强度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负责组织完成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装备等工作。

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主要负责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配合环保宣传教育普及及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县科技局: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设立创建生态县专项科研课题并予以资金支持;组织、管理和指导创建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工作,为生态县创建提供科技支撑。

县公安局、交通局:配合有关部门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确保机动车尾气合格率在90%以上。主要负责噪声功能区达标过程中的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指标的完成。

县安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工矿商贸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严格防范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全县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指标的控制和完成,防止由生产安全事故引发较大环境事件和事故。

县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有关生态县创建的财政政策,筹措创建资金,根据创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做好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工作。参与创建投融资政策和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县人社局、县编办:主要负责独立环保机构、生态创建机构建立及编制保障、人员配备、人才引进。

县国土局:负责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主要负责各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完成。

县住建局:负责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工地和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组织协调村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负责城区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理。主要负责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的完成,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

县交通局:负责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完善全县公路网生态建设系统;负责控制公交、出租车辆达标运营,取缔污染严重的公交车辆。

县水务局:负责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河道整治、农村改水、节水工程的实施,指导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并监督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主要负责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的完成。

县农牧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技术指导与协调,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展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禁用和限用,指导与监督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的推广应用。主要负责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比例,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化肥施用量等农村建设指标的完成。

县林业局:制定全市林业建设规划,负责防风固沙、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和保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指导与监督无公害林产品基地建设;强化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主要负责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完成。

县环保局:承办县生态办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主要负责水功能区达标、空气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强度、水源水质达标率、噪声达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等指标的完成。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指标。

县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保护规划,指导开展生态旅游区、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区各项环境基础设施,负责旅游环境质量达标工作的监督。

县统计局:负责对全县经济、社会及环境指标的动态趋势进行分析,对照生态县各项指标及时查找差距与问题,为创建工作提供综合决策依据。主要负责提供经济指标、城市化水平等数据。

(二)资金保障

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大乡镇政府和部门对创建工作的稳定持续投入。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建设专项支出应逐年增加,设立生态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资金。制定和完善各种经济优惠政策,建立污水和垃圾的收费分配体制,保证城乡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排污者交费、全社会受益的良好局面。

(三)政策法规保障

健全与完善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法规与规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通过法规和规章建设,强化政府行为,把生态县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予以落实。在完善机构体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生态意识,提高监督管理实效性。

农牧局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升值为关键,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省农作物综合利用推进县。

二、工作目标

小麦、水稻是我县两大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秸秆产出量最多的农作物。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按照典型引路、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加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力度。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拓宽机械还田、农作物栽培覆盖、大棚育菇、草帘加工、秸秆饲料、工业锅炉燃料、农民自用燃料、秸秆造粒等综合利用途径。根据我县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多渠道利用、多手段推进、多形式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效率运转的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禁抛长效机制,实现秸秆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今年,我县作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情况知晓率达85%以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全面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县创建活动。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发动与责任落实阶段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舆论宣传贯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整个工作始终。

2.组织相关单位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3.各镇(开发区)、相关责任部门向县政府递交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承诺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

4.各镇(开发区)及有关部门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并于5月30日前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机构名单和工作方案报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各镇(开发区)与各村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责任书,做到人员、组织、车辆和经费“四落实”;村委会与农民之间订立村规民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6.县环保局负责起草秸秆禁烧禁抛考核奖惩办法和督查方案,并制订因焚烧秸秆引起烟霾天气和抛入水体引起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

7.县文明办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关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的自觉性。

8.农办要牵头负责组织、考核、督查工作;农机、农牧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秸秆机械还田和综合利用方案,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区),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县下达的目标。

(二)禁烧禁抛整治阶段

1.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督查方案进行现场巡查、督察。

2.各镇要各负其责,进入实战状态,坚持24小时巡查,全力投入到秸秆禁烧禁抛工作中去,禁止发生秸秆焚烧和抛入水体现象。各镇每日上午8:30前向县秸秆禁烧禁抛督查联动中心报告前一天禁烧禁抛工作落实情况。

3.农牧、农机、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现场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发现焚烧行为要责令所辖镇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止或制止。

4.农机会同农牧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机械收割秸秆留茬高度强化管理,留茬高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教育和处罚。

5.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国省道沿线、县级公路及等级以上航道的巡查,发现焚烧秸秆和抛入水体现象,及时通报有关镇及相关部门,并参与查处。

6.文明办要加强对禁烧禁抛工作中出现的正、反面典型进行宣传或曝光。

7.教育和工会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职工的教育宣传。

8.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机械还田作业费的监督检查。

(三)总结考评阶段

1.结合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活动,召开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总结会议,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迎接上级对我县生态示范县创建、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建设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的检查考核。

3.各镇、各有关部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总结,并于11月底前报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各镇要坚持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党委总挂帅、政府总负责、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总挂帅,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发改委、县农办、县公安局、县农牧局、县农机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城管局、县监察局、教育局、广电局、物价局、总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协调指导全县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办,办公室主任由农办主要负责人兼任。设立秸秆禁烧禁抛督查联动中心,中心设在环保局,由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县农办要牵头负责组织、考核、督查工作。县农机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重点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全程督查工作。县发改委负责发展秸秆造粒产业、培育秸秆收购经纪人、组织协调秸秆收购工作。县交通局负责国省道、县级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检查,确保国省道、县道及公路用地内无打谷晒场、焚烧秸秆及秸秆乱堆乱放乱抛现象。县环保局负责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秸秆禁烧禁抛的检查和执法,确保除国省道、县道外的区域无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县公安局负责消防和现场执法,农作物收割期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巡逻工作,对露天焚烧秸秆的恶劣行为进行查处。县城管局负责城区秸秆禁烧禁抛的检查和执法,确保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无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乱抛行为。县农牧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农作物秸秆的栽培覆盖、大棚育菇、秸秆饲料等综合利用,推广普及相关技术,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县财政局负责秸秆综合利用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县文明办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的宣传报道工作。县教育局和总工会分别负责对学生和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县物价局负责对机械还田作业费的监督检查。县监察局负责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不作为或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实施督查和责任追究。各镇村也要设立由镇村主要领导负责的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形成党委发动、政府引导、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二要坚持舆论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舆论宣传,让他们真正了解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要在群众中大力倡导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循环发展的新意识、新风尚,引导农民树立秸秆也是资源、搞好综合利用就是增收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意识、新风尚,使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技术、好处家喻户晓,调动全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

三要突出政策扶持。县政府将整合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科研和技术推广、农机购置和种植结构调整补助,鼓励和支持秸秆禁烧及还田工作。同时,多方联动,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发展。一是县国土部门要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用地需求和手续审批及收费实行优惠扶持。二是县环保部门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加强指导服务,免收相关费用。三是县供电公司在办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用电上,按省供电总公司规定范围实行优惠扶持。四是县农行、县农合行等金融单位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按发展需要保证资金贷款指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可以以提供的抵押、质押物作为担保进行贷款。五是税务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发展,参照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六是县财政部门要整合资金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有关扶持政策给予资金保障。七是县工商、技术监督、卫生、水利、民政、农牧、劳动保障、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的发展。

各镇也要列出专项配套资金,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工项目。对各类利用秸秆的工业企业、经纪人及加工项目,优先给予扶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秸秆制粒、秸秆气化及发电工程建设。各镇、各部门要对扶持资金统一整合、集中使用,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