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

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2-07-17 10:15:31

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绿色”和“发展”双重目的性。文章从系统观层面提炼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观念、产业、人才、科技和品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从认知理念、产业质量、人才素质、技术要素和品牌建设等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增加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投入、引导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和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监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现状;问题

一、引言

夫农,天下之本也。农业的发展振兴事关国家繁荣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建成。40年改革硕果累累,但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忙而不富、农产多而不优,迫切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树立新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是主体,“发展”是核心,“绿色”是方式也是目标。早期学术研究多围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萌芽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欧美得到初步发展[1];国内学者多将绿色农业与我国创立绿色食品事业相联系[2],认为绿色农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金光风(2000)认为绿色农业包括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与管理农业[3]。刘连馥[4]、卢良恕[5]、何芬[6](2007)等将绿色农业上升到农业发展模式,属于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绿色农业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叶兴庆(2015)认为“绿色化”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并非简单退回到传统农业,而是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现入品为基础的集约农业[7]。于法稳(2016)认为农业绿色转型形势严峻,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农业环保、规范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和生产主体生产行为等方面来破解农业用水、环境污染、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矛盾[8]。李由甲(2017)认为目前存在缺乏绿色农业发展意识、配套制度、先进技术和发展资金,应提高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健全体系与制度并强化科技支撑[9]。曾衍德(2018)认为推进绿色发展,应形成绿色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引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推行绿色要素投入模式和绿色经营管理方式[10]。农业绿色发展的命题中涉及理念、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等诸多复杂系统,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而当前研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集中于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探寻发展路径和创新发展模式上。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和条件

(一)内涵与特征农业绿色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分别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来体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就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为目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归纳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有以下特征:政策性。农业绿色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到一定阶段,由国家政府提出,首先是一种观念革新,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次深刻革命;其次是政策推动,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涉及农业发展方式、技术变革、社会治理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统筹全社会共同推进;第三是任务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确定要实现的目标任务,体现了我国政府、国家领导人的时代使命和政治担当。协同性。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生产供给理论中对传统的三要素即土地、劳动、资本都予以接受,并增加了“组织”要素;新奥地利学派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在农业绿色发展中,要实现自然资源禀赋、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产业组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协同发展,避免明显的短板,实现生产动力和效率变革。系统性。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看,农业生产应该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体系中进行,考虑生态环境既是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生产资料供给的源泉,又是各种生物生存的栖息地。以目标导向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是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社会治理系统的交织融合,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传承性。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追求生态、节能、低碳、环保,与传统农耕文明中对和谐的天、地、人关系的尊崇完全契合。孔祥智在分析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式后得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只能在小农户的基础上实现,因此,更要注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新性。农业绿色发展是面对新时代农业农村机遇与挑战的创新性发展路线,本质要求改变以往单纯产量导向,供给导向和资源消耗方式,而更倾向于注重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有效供给,同时更倾向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注重实现永续发展。

(二)必要条件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从系统观的角度存在以下5个必要条件:首先,观念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科学含义,绿色发展的观念产生于人的主观意识,是改造客观存在,指导绿色生产实践的主导动力,决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第二,产业是核心。农业绿色发展,必然以产业发展为主体,通过产业实现效益,并将其应用于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实现循环往复、逐步推广;第三,人才是基础。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劳动者、技术人员、农村基层管理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第四,科技是支撑。创新是所有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始终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农业绿色发展对科技贡献力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品牌是抓手。品牌是商品的符号,有区分同质产品、标称产品特性、带来产品溢价等多种功能,品牌是推动产业效益实现的有力抓手。

三、现状及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及水生生物保护等行动陆续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农业资源利用强度明显下降,水土资源保护制度基本建立,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修复。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一)绿色发展的理念认知模糊1.重农崇农思想淡化。我国城乡二元制发展结构造成了显著的城乡差别。2017年我国农业所占GDP比重下降到8.5%,目前5.9亿农民集中了国家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农民成了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村基础设施差,环境不够“美”,社会上存在轻视农业、漠视农村、歧视农民的现象。2.诚信合作意识缺乏。发展需要拓展合作,而当前诚信问题较为突出。订单“毁约”常见,短视的失信行为多发。由于农产品“经验品”“信任品”的双重属性,交易信息不对称,易于产生柠檬市场,导致低端劣质农产品成为主流,“诚信问题”成为阻碍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绿色消费观念滞后。如何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对接是提升绿色发展的效率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农产品消费观念,一是缺少科学的认知。消费者追求的物美价廉本质上并不符合逻辑;二是缺少“责任消费”意识。不考虑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对市场上绿色生态环保产品支持力度小。三是存在严重过度消费。我国蔬菜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多半被浪费,每年餐桌食物的浪费足够5000万人食用。对农产品不良审美观以及铺张浪费等错误观念习惯造成农产品大量浪费,与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初衷明显违背。

(二)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尚不健全1.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指导。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各地在产业选择上往往存在误区。一是“盲目跟风”,不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点规划产业,而是忽视市场需求,盲目效仿现成模式,造成后劲不足效果不佳,既浪费资源,又错过了机遇,甚至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二是“贪多求全”,同时发展多个产业项目,项目间关联度低,分散了要素资源,无法形成合力,导致产业做不大、产品做不优、品牌做不响。三是“不接地气”,产业规划或产品选择未得到农民认可,农民被动参与,导致发展受阻。2.农业三次产业未协同发展。农村为市民提供食物,是城市后花园,农村也是国民的“乡土”。个别地区漠视了当地农情而对农村“改头换面”,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把良田改种景观植物,牺牲农业效益来支持农村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矛盾,不能为了“三产融合”而发展“三产”,而要因地制宜,追求协同,争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达到三产协调融合的农业绿色发展目标。

(三)农业从业者和组织形式不能满足绿色发展需求1.有效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劳动力要素大量流失成为乡村走向衰败的明显特征。2016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7亿,年龄和性别结构双失衡,老龄化、兼业化、女性化趋势明显。农民受教育程度低,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2%。2.新农人和精英人物紧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数量并不多,如在陕西袁家村、辽宁大梨树村、贵州舍烹村等,农业精英人物在乡村新兴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以上两类人才严重缺乏。3.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我国仍以小农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生产联盟等农业组织发展状况不佳,多数没有很好的组织和运转。组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绿色发展。

(四)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1.农业科研投入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农业科研及推广应用经费一般占其农业总产值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仅为0.17-0.27%。可见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水平还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没有充足投入难以实现好的产出。2.研究领域不科学。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偏少,尤其对“节本增效”、“环保生态”等绿色生产技术鲜有涉及。二是整体布局不合理,90%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和产后的研究少。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50%,其中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3.未充分挖掘传承传统农耕科学。中华农耕文明自古蕴含绿色发展要义,《管子》《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农学巨著立足国情,在精耕细作、养地改土、资源循环利用、多种经营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值得研究与沿袭。对传统农业技艺传承不足,优秀农业文化、农业经典论著钻研不透,难免出现不协同、不经济的问题。

(五)品牌意识淡薄1.缺少区域品牌意识。地方政府对区域品牌重视不够,所辖企业竞争多过合作,缺少抱团做强意识,导致区域品牌影响力弱。企业同样存在偏爱大而全,缺少“百年品牌”意识,多追求品牌价值快速变现,缺少足够时间积累难以形成精品品牌。2.农产品公共品牌不响亮。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是政府主推的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但市场上产品却并未充分实现优质优价。据统计,有机产品市场销售量只占有机产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市场不规范,认证公信力不高,消费者信任度低,影响了农产品公共品牌作用的发挥。

四、思考和建议

(一)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首先,倡导重视“三农”。通过知识宣讲、农旅文化、自然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三农的认知。其次,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低碳、节能、循环发展的认知,使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自觉遵守的文明风尚。第三,宣传培育公共品牌。使生产者、消费者正确认识优质农产品的合理溢价,以品牌拉动市场推动发展。最后,强化诚信宣传教育。强调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与契约精神,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增加农业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1.增加农业人才投资。首先,持续开展新型农民和“三农”人才培训,开发农民听得懂、用得上、学得会的实用教育手段并全面、持续、免费开展培训。充分发掘培养农村精英人物,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供发展空间让人才留存下来。2.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增加对生产全过程绿色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设等科研投入,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农业原理和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生态、循环、立体农业等模式,探索出适宜农业绿色发展模式。3.加大绿色农业补贴。提高绿色农业主体的生产补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扩散示范效应。发挥“有形的手”的积极调控作用,让经营主体在收益上不吃亏,生产上可持续,增强发展信心。更多的倾斜给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提升绿色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与现代化水平。

(三)引导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三产融合。坚持绿色导向、提质导向和市场导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规划优势产业,实施种养结合,实现循环发展,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功能性深加工食品,同时聚焦激发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适应发展要求。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培训、农业贷款、品牌推介等政策上予以优先支持。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营。3.打造农产品品牌,蓄足产业动力。企业应重视品牌,注重商标注册与保护。地方政府支持企业抱团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此外,国家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公共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品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四)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监督加强立法并强化执行,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虚假产品从重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绿色发展相关风险防控手段,建立属地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追溯体系,推进农产品从田地到市场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信息准确性和透明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减少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将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诚信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濛.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01):95-96.

[2]周旗.我国绿色农业布局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04(01):43-44.

[3]金光风.农业大国的富裕之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0(01):27-31.

[4]刘连馥.绿色农业的由来[J].中国报道,2007(03):94-97.

[5]卢良恕,孙君茂.创新现代农业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J].甘肃农业,2007(12):11-12.

[6]何芬.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7]叶兴庆.农业绿起来不是退回到传统农业[J].中国合作经济,2015(05):4-5.

[8]于法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16(05):2-5.

[9]李由甲.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7(03):6-7.

[10]曾衍德.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农技推广,2018(01):3-5.

作者:焦翔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zynyfzlw/7373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