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研究范文

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10 11:30:41

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研究

一、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一)城乡居民消费与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分析

1.消费项足迹结构分析。

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估居民消费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足迹为1.5193hm2,从各消费项来看,生物资源账户人均消费足迹0.8767hm2(占2010年城乡居民消费生态足迹总量的57.71%);能源及用品账户人均消费足迹0.3835hm2(占25.24%);建设用地、污染、交通和水足迹账户人均消费足迹分别为0.0336hm2(占2.21%)、0.1758hm2(占11.57%)、0.0291hm2(占1.92%)和0.0206hm2(1.35%)。分析可见,生物资源账户、能源及用品账户占消费足迹比例较大,合计为82.95%,反映当前食品、用品等传统物质消费项目是产生环境污染与资源占用的重要贡献项。

2.消费占用土地类型结构分析。

从土土地类型看,耕地、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用地。原因在于食品是物质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省居民牛羊肉和奶制品消费量较大,故消费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和牧草地,2010年两类土地占用比例之和为56.8%;随着耐用品消费、交通工具数量增加,化石能源用地比例提高到34.6%。

3.消费足迹与区域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

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足迹为1.5193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量4.4055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生态承载力远大于消费足迹,不存在生态赤字。但消费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存在结构赤字,即2010年青海省水资源生态承载量最大,占40.74%,其次为草地占34.32%,由于没有专门用于吸收CO2的土地,故化石能源用地承载力为0;耕地人均承载量仅为0.4916hm2,而人均消费足迹为0.6863hm2,该类土地显然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耕地产品仍然需要依靠外界输入。

(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生活消费的环境基尼系数计算与分析

2010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环境洛伦茨曲线介于绝对公平分配曲线和收入洛伦茨曲线之间,环境基尼系数为0.104,反映城镇居民消费占用的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而收入基尼系数为0.3412,不同收入组的生活消费占用的生态环境资源差距较收入差距小。以不同收入组为单位,计算2010年城镇居民不同消费项的环境基尼系数,结果是,生活交通消费的环境基尼系数为0.2456、衣着及生活用品消费为0.1768、生活用水及能源消费为0.1472、生活污染为0.1463、食品消费为0.0656。不同消费项占有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平性具有较大的区别,高收入组私家车保有量增加,交通能耗占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不公平性较强,而食品消费占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则具有相对较强的公平性。以上分析结果的形成原因在于不同收入组消费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及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2010年城镇最低收入组人均消费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为81%,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逐级降低,最高收入组仅为62.9%;从消费结构分析,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两项非物质消费支出在最低收入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15%,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该比重逐渐增加,最高收入组为30%。

二、结论与建议

(一)生活消费占用土地结构与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对等,存在生态结构赤字,是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

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人均耕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生态承载力不足,存在赤字。耕地承担着提供食物消费的主要功能,城乡居民对耕地的需求量最大,但由于气候等原因青海省人均耕地承载力小于耕地消费足迹;化石能源用地是生活用品、能源消耗和消纳生活垃圾占用的生态空间,由于任何区域都不存在用于消纳污染物的用地,随着消费品数量和能耗增加,该项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最终转化为对自然生态资本的消耗;水域主要指地表水资源,用于提供水产品和吸纳废水,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水域承载力不足。生态赤字最终转换为对自然资本的消耗或外部资源的占用,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足迹略高于农村居民,原因在于两类消费群体在消费水平、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未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消费足迹量和消费足迹总量将逐步增长,而同时城镇化也使人口聚集、生活污染物的自然处理和消纳渠道衰退,人口发展所产生的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突出。

(三)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不同收入群体占用的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

2010年青海省城镇不同收入居民环境基尼系数为0.104,而收入基尼系数为0.3412。原因在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而非物质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不同消费项的环境基尼系数也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不同收入群体对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方面存在刚性需求,因此差异性较小;而高收入群体对于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等享受型消费品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所以消费足迹较大。

(四)尽管由于统计资料局限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还是客观反映了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如在农村生活用能中未计算薪柴使用量等,计算结果比较保守;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中,假设青海省单位面积的产水量相等的,且计算中仅考虑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尽管如此,计算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青海省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城乡差异。

(五)为缓解城乡居民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

由于耕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存在生态赤字,为缓解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应树立可持续消费观,改善消费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政策体系,引导居民向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转变;同时,应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促进人口均衡分布,降低社会发展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并使不同区域的人口享受到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和平等的社会福利,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作者:杨莉温勇徐铭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