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师资源环境专业教课制度的建构范文

高师资源环境专业教课制度的建构范文

时间:2022-04-10 10:35:07

高师资源环境专业教课制度的建构

市场性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发展需要合理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综合来看,地方高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城乡建设和城镇、乡村规划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1构建原则

1.1目标导向

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质量标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定向、课程调整的重要杠杆。所以,人才培养目标是编制课程选择的根本依据,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促成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实现。

1.2以人为本

课程设置就是要向学生提供今后从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供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充分体现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学生的就业作某些准备。其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好课程关系,即理顺课程设置的承续性和课程内容的过渡性,重视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实现关键课程的不断性。因此,课程设置的起点要恰当,台阶要小,每学期课程门数安排要恰当,不宜过多,主要理论课程的门熟和时间不要过于集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学和独立思考。

1.3综合性

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大学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4可操作性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高师院校的自身具体情况,包括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及开课能力,教室、平台、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等。

2构建思路

保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突出专业特色,制定完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注重基础强化合实际操作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体现“三个有机结合”(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结合,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的结合,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和“三个不间断”(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不间断,实践技能培养不间断,综合素质培养不间断),构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结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

1理论课程体系

从理论课程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依据专业需求和“三个有机结合”和“三个不间断”的原则,将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人文社科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等几大模块(图1)

2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大学素质教学的关键,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设计了由基本技能模块、应用能力模块、设计能力模块、人文素质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图2)。

3素质-知识-能力结构

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特色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两个重要方面,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由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由人才培养规格解决,根据高师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了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总结与展望

本科教学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全球高等教育学校包括所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本科教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等重要环节。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结合地方高师依托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初步探索。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知识、能力结构方面构建了体系。

作者:杨立国邹君齐增湘邓昕刘小兰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师资源环境专业教课制度的建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