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范文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21 09:17:23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本文从新疆巴州达西村的实例出发,具体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新农村建设路径。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政治建设至关重要。政治建设方面,党支部带头讲政治、守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注重达西村品牌培育,把达西村逐步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达西村;五位一体;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地缘环境,地缘政治的影响往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因此政治建设的成功与否便成了决定其他各项建设成败的关键。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达西村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的是一个中共中央两任总书记三次复信的南疆村庄,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40户人,2300人,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群众人数占比6:4。达西村2016年村集体总资产335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再上台阶,高达40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7万元。全村540户农户都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其中110多户住着楼房和别墅,270多户拥有了私家车,全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感爆棚。2014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达西村入选第八届“中国十佳小康村”,成为新疆唯一入选村。达西村被誉为“南疆第一村”,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及“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学习的榜样和典范。达西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创新型路径,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无疑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本。2009年6月17日,习专程视察达西村,赞誉达西是“华西式”的达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新时代下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的热切期盼。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做了深入探讨。

一、政治建设

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建设有着比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这句村训早已深入民心。达西经济的日益壮大得益于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发展。

1、党支部带头讲政治、守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2016年,达西村成立了尉犁县首个村级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共计51名党员。长期以来,尉犁达西村党员干部群众在沙吾尔•芒力克书记带领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不忘2014年9月的复信精神,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全体村民铭记总书记嘱托,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达西越来越好。达西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正是达西村政治上过硬的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达西村民对党的领导的正确认识,造就了政治上不含糊的达西人,这是达西村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强大政治因素。

2、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誓与暴恐分子和“两面人”作斗争“三股势力”是破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罪魁祸首。因此,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三股势力”,才能保证达西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党支部书记带头发声亮剑,达西村民誓与暴恐分子和“两面人”斗争到底。达西村村委会每年开展“四个主题”教育活动,并与农民签订两公约四合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公约》、《爱国卫生公约》)和《生产合同书》、《经济合同书》、《社会治安合同书》、《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合同书》)。同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户带群众户,多星户带少星户,专业户带普通户。达西村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底色,民族团结主题贯穿村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中,党支部带动党员,干部带动群众,从而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村委会还规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户每年可享受民族团结专项补助。通过这些措施,营造了“达西一家人,一家达西人”的和睦气氛,为达西村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两任总书记的复信精神,做大做强了落户达西村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达西村成了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为弘扬“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达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文化、教育、培训为一体,硬件包括总书记复信纪念牌、达西村陈列馆、党员活动室和达西村展览馆。截至2017年底,达西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参观人数累计超过12万余人次,组织“大手拉小手”、“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上百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近20万人次。达西人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注重以政治建设为抓手来统领其他各项建设。

二、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一直是困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问题。但达西村的经济建设,却在当前现有条件下搞得非常成功。

1、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之初,达西村在划分土地承包给农民时,专门留出了一部分作为集体财产,以此为基础,达西村建成了巴州第一家民营砖厂,获利后又相继建成了第一家民营面粉厂、农贸市场、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带领全村人民感党恩,听党话,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1990年,村里100多户村民还处于贫困线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誓把沙漠变良田,如今,全村9300亩农田均实现了林网化。本着“全村致富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达西村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从各方面因人而异实施精准帮扶。如今,达西村不仅没有贫困户,还在全州提前实现全面小康。达西村的集体经济不仅凸显了我国公有制的优越性,而且在帮助村民致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7年,达西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万元,处在全疆领先水平。

2、科技富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达西村秉承着“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科技是一把钥匙,没有钥匙就打不开门、进不了房子”全村掀起了扫文盲、学科技的热潮。村规民约规定,本村孩子免费上小学,考上中专者,村里奖励500元,考上大专以上者,村里奖励1000元。这项规定在达西村已经实施了26年。教育成果显著,知识型村民越来越多。村委会每年请乡县的科技工作者,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田,讲解田间管理要领,突破限制作物成长的瓶颈,经过几年努力,全村农民都具备了科技种田的知识,成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3、走出农田,多业并举村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部分意识先进的农民又以文化为敲门砖,形成了棉花、畜牧、林果、多业并举的局面。达西村目前有138户农民发挥各自优势,从事打馕、缝纫、运输、打铁、餐饮和其他小买卖,星级“农家乐”也在不断壮大。此外,全村致力于打造巴州旅游的“品牌达西”,通过整合达西风情园、达西电商基地、农家乐等资源,实行“年终服务质量动态星级评定”制,拉长消费链、拓展参与面。发挥达西村3A级红色旅游景区的优势,做大做强达西红色旅游品牌,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4、发展电商经济尉犁县是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县,长期面临农业农产品难卖和价格过山车两大难题。201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以此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目前,全县电子商务形成了一个园区、一个中心、五大体系的电商模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8000平方米达西电商产业园和20000平方米达西电商仓储物流园已投入使用。同时,发展“智慧达西”,致力于运用先进的数字和互联网技术管理村务、改造产业,让达西走出新疆,走向全国。2015年,达西村创办了新疆第一个县域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已入住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的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已超过上百家,电子商务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比重日益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达西村有望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6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走在全疆前列。

三、文化建设

1、教育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培育在家就能致富的“新型农民”。达西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村民共同致富、党员党性锻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正确的宗教信仰、坚决抵制“三股势力”等这几个更具边疆地区特色的方面进行的。

2、教育方式一是办各种形式的学校。目前达西村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6%。村里建立农民学校,可供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法律政策等内容。二是积极实施“数字达西”建设工程。优化整合“远程教育”、“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等项目,实现村内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信息平台全覆盖。三是专题授课。包括党校教师、专业人员、外聘专家以及上级领导的授课。四是开展“大宣讲”。包括经常性大会宣讲、视频集中学习、走家串户讲解、手机短信宣传、横幅展板宣传和一户不漏一人不漏的个别宣讲。此外村党支部每年免费提供6000多元的报刊杂志及科技图书,以利于村民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3、教育成效达西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日益提高,达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达西村的文化建设保证了村民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四、社会建设

1、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达西村民在党的带领下,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人民安居乐业,达西欣欣向荣。村民们深爱着这片热土,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局面。达西村“36条黄金法则”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早已深入民心,“36条黄金法则”已经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纳入《组织工作教学案例素材》,更加坚定了达西人民爱党爱国爱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2、注重改善民生村党支部制定多项惠民政策,夯实达西村新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达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陆续制定并形成为18项切实可行的惠民政策,包括为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村民去世后享受1500元安葬费、每人每月发放自来水费和电费等,达西村男女青年到法定年龄结婚,可获得4000块钱的奖励金。惠民政策奖励金占人均纯收入的12.4%。18项惠民政策既有扶贫救困、帮助孤寡老弱病残孕的价值取向,还有奖励遵纪守法、民族团结等内涵。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千户增收民生工程收效显著。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下,在巴州率先实现全村脱贫。实施共同富裕的惠民机制,1991年以来累计兑现惠民奖励资金2542万元。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帮扶农户年均增收30%以上。村民们充分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动力。

五、生态建设

1、村容村貌“绿色达西”、“生态达西”及“自治区级生态村”一直是达西努力的方向。达西耗资130万元,开展污水处理排放管线建设和环保垃圾处理设备建设。污水处理排放管线设计长度1094.72米,实际施工长度1396米,实现了将污水经污水泵提升至县城市政排水井,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点。修建了垃圾池,购买了垃圾运输车、农用拖拉机洒水车、果皮箱及垃圾箱等环保垃圾处理设备。在实现了“五个进村”(柏油路、水、电、闭路电视、沼气进村)后,达西村开展“五个卫生好”评比活动,从而确保了村容整洁。目前,达西美化绿化率已经达到50%,9300亩耕地中1000亩已发展滴灌,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达西。来此参观的游客也不禁达西村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点赞。

2、家居环境达西村维吾尔民居既有维吾尔民族的传统特有文化风格,又有现代文化多方位的审美元素,充分展示了维吾尔民居风情。房屋布局由前庭和后院两部分组成。前厅是红砖与梁柱式木建筑结构,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储藏室和卫生间,墙壁有非常讲究的研磨拼图造型,雕刻工艺极好,墙顶镶嵌带状石膏花或手工木雕花,与绘有彩绘的棚顶连为一体,艺术风味浓厚;墙上挂有壁毯,地面铺有色调艳丽的地毯,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后院栽植葡萄、无花果、桑树和石榴等果木。炎炎夏日,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借风纳凉,十分惬意。

3、村民面貌村居时间,达西人穿维吾尔族传统服装,妇女头戴四楞小花帽(维语称“尕巴”)或各种花色的头巾(除装饰外还有防御风沙的实用目的),着色彩绚丽、精美别致的艾德莱斯绸连衣裙,搭配各色对襟绣花小坎肩,民族风情十分浓厚;男子头戴小花帽,穿条绒无领黑色或花条布袷袢,腰系质地不同的方形腰带,维吾尔语称“法嗒”。外出休闲时,达西男人穿时装,西装、夹克衫、皮鞋这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服装,剪流行发型,刮净胡须,个人风貌与现代化的达西高度契合。

六、结语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达西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得益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发展布局中,始终以政治建设统领全村发展,创造了新时代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奇迹。如今的达西,在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全村人民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会朝着“以村镇建设为契机,将邻近四个村连成一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努力培育和提升‘达西’品牌,提高达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达西逐步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园区、观光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使达西村真正成为一个富饶、美丽、和谐的新农村……”[2]

【参考文献】

[1]王忠军:文明达西跃天山——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系列报道,[EB/OL].

[2]新疆巴州尉犁县达西村打造“南疆第一村”

作者:曾秀芹 单位:中共新疆巴州党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xncjslw/71257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