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启示范文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启示范文

时间:2022-10-17 10:10:01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对国内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从实践内容、建设主体、村庄布局等角度总结了先行地区的实践经验区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内外;新农村;实践

1前言

长期以来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倾向的二元体制下,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滞后,自我增长能力较弱。为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山东省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下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下,先后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建设和危房改造、城乡统筹发展等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成效。

2日本的新农村建设

2.1全面提高组织水平

战后经过农地改革战后经过农地改革,日本农民基本都分到了土地,但小农经济经济、无法产业经营的问题仍突出。为此,日本人在坚持私有制的原则之下制的原则之下,广泛地组织农协(全称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分两类:一是以地域为单位组织的单位农协一是以地域为单位组织的单位农协,二是以某种农作物种植为联系的专门农协或单协物种植为联系的专门农协或单协,是以某种农作物种植为联系的行业协会系的行业协会。既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又可组织农民剩余资金进人农协的合作信用系统金进人农协的合作信用系统,占领农村的生活和金融领域。

2.2农工商联合发展致富

由于单靠农业农民无法致富由于单靠农业农民无法致富。因此,日本走农村工业化道路道路,推动农工商联合发展,具体的途径有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家庭工业村家庭工业、农民在乡务工、农村人口离村就职等形式。

2.3““新农政”推动町村合并

由于村庄分散由于村庄分散、土地利用率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鼓励町村合并町村合并,通过大量撤销“村制”地方公共团体来扩大市町村规模规模,并在财政支持、债务免除等许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同时规定只有在国家规定时间节点前完成合并才能享受优惠政策受优惠政策。日本政府在1955年出台了年出台了《町村合并促进法》,促使日本在1950950-1975年间共减少7720个村庄个村庄,平均每年减少309个村村。到2000年日本村的数量甚至比城市还少年日本村的数量甚至比城市还少。1950年以来年以来,日本町(镇)的数目保持在2000个左右个左右。町(镇)村的平均人口规模则不断增加模则不断增加,从1950年的5148人增长到2000年的10579人人,规模扩大了整整一倍。

3加强政策保障力度

1961年日本制定年日本制定《农业基本法》,作为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母法”,提出使农民职业者的生活和城市工人持平的目标,采取长期的农业保护关税采取长期的农业保护关税、政府和农协之间的米价协商机制、农田基本建设的政府资助等措施农田基本建设的政府资助等措施。2000年新的年新的《农业基本法》从国家粮食安全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继承角度,强调农村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增加农村的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劳动法律保障“农民工”的就业弱势地位弱势地位,实行户籍随人走的人口管理制度,并从保障土地财产权利产权利、推动土地流转为目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韩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对象经历了从户到村到农村地区的扩散过程农村地区的扩散过程,重点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农民的国民精神等5个方面个方面。具体经历以下5个阶段阶段。

4.1基础建设阶段

础建设阶段(1971年~~1973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以户为建设单位位。自1970年冬季开始年冬季开始,政府为农村免费提供水泥,用于完善村里的公共事业村里的公共事业,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场用洗衣场,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

4.2扩散阶段

散阶段(1974年~~1976年)在这一阶段的重点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高,以村为建设单位。重点是修建了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政府推动新村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和科技文化,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

4.3充实提高阶段

充实提高阶段(1977年~~1980年)在这一期间在这一期间,物质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44.4自发运动阶段自发运动阶段(1981年~~1988年)在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开始成为运动主体民间组织开始成为运动主体。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服务,优化农村发展环境,重点改善农渔村地区发展条件。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新村运动的初衷基本实现实现。

4.5自我发展阶段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年以后)在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同步推进。政府倡导国民精神教育倡导国民精神教育,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和农协机构和农协、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应运而生,城乡姊妹联系(物流)、一村一品等成为主流。

5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5.1诸城模式

诸城模式:公共服务引领的新农村建设诸城市采用诸城市采用“多村—社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是整建制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制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1249个行政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社区。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70万农民全部进入万农民全部进入“2公里社区服务圈服务圈”。2010年6月月,作出撤销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的决定,但是并没有大拆大建是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中心,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诸城模式是一种完善公共服务的模式诸城模式是一种完善公共服务的模式。采取由政府主导导,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从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入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便捷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城乡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推动城乡服务一体化发展。

5.2德州模式

德州模式:推进“大村庄”制,以“两区同建”为总抓手力争合村并居率在5050%以上以上,条件成熟的实现社区化管理理;每个社区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公里。提倡以强合弱、以大合小、相邻合大相邻合大。重点加快特色种植养殖园区重点加快特色种植养殖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涉农物流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相互促进;把社区建设调整出的土地优先用于产业园区发展整出的土地优先用于产业园区发展。

6结语

新农村是城镇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新农村是城镇化过程的组成部分,而非乡村化过程;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主善生活环境为主,而不宜把乡村作为重要的非农生产空间;新农村典型的农村物质面貌农村典型的农村物质面貌,与乡村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居住形态,却拥有与城镇同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质

参考文献:

[1]周维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J].日本学刊,,2007((1):127~135.

[2]曹前满.城市行政建制制度发展的逻辑城市行政建制制度发展的逻辑:日韩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102~106+112.

作者:1杨雯雯;2项洪敏 单位:1.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荣成市规划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xncjslw/7080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