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时间:2022-10-17 09:12:14

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是立足于青海省草场生态保护、经济持续发展、畜牧业提质、人畜草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的事业。地处三江源区的果洛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土壤厚度只有5~13cm左右,以高山耐寒草甸植被为主,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致使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草场退化趋势有增不减,畜牧业增效难度持续加大,农牧民增收渠道遇到瓶颈。因此,创新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成立农牧业经营组织,探索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形成草场划区、牛羊分群、劳动分工、草畜联动、规模经营新机制,力求实现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双赢。笔者近几年联点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1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基本情况

1.1基本情况

全州总面积7.6万km2,平均海拔4200m以上,天然草地面积675.37×104hm2,可利用草地面积625.52×104hm2,牲畜存栏171.56万头(只、匹),其中牛102.68万头、羊59.9万只。有6县4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纯牧业村175个、农业村13个),总人口18.56万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工作自2008年开始以来,根据任务目标,到2012年底,全州175个纯牧业行政村已完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任务,共涉及牧户25250户,入社牧户18587户,入社率78%,整合草场19.15×104hm2,牲畜41.28万头(只)。

1.2发展现状

截止2017年6月底,在全州80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中已实施了91个产业化项目,投入资金达25744万元。已建成藏羊养殖基地16处、奶牛养殖基地32处、肉牛养殖基地4处、野血牦牛种畜基地7处、中藏药材基地6处、猪舍1处、饲草基地22处、犏牛繁育基地1处、蔬菜种植基地2处。着重打造了18个试点示范社、2个重点示范社,其草场、牲畜整合率大幅提升,力争今年年底整合率实现100%。

2发展思路

结合果洛实际,鼓励合作社健全“三大机构”(监事会、理事会、董事会)、完善运作制度、采取“招才引智”策略,支持合作社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努力延长拓宽产业链,积极打造本地特色有机生态农畜产品品牌,完善加工、包装与宣传,努力向产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高原现代生态特色有机农牧业方向前进。其工作重点:股份制改造、特色产业打造、奶站建设、合作社与企业有效对接等工作。

3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3.1草场生态得到相应改善

各地在大力开展草原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及时调整畜群结构,加大非生产畜淘汰力度,着力减少草场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使超载草场得以休养生息。通过实施黑土滩治理、围栏封育、草原防火、鼠害防治、圈舍养畜、退化草地补播等项目,使得天然草地得以逐渐恢复。据2016年底统计,退化草地补播人工作业面积7.68×104hm2,人工饲草地2.87×104hm2,黑土滩治理10.67×104hm2,鼠害防治413.27×104hm2,圈舍养畜户数增长至5780户。

3.2股份制改造持续推进

全州以200万元的发展资金为扶持资金,采取“谁整合支持谁”的原则,并对各个合作社进行质量评估打分,力求督促合作社草场、牲畜、畜棚的全部整合。

3.3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2008年试验区建设以来,截止2016年已形成“六大产业”布局,共计建成66个产业化基地。

3.4品牌打造全面落实

全州成功申请登记“玛多藏羊”、“久治牦牛”、“甘德牦牛”、“果洛大黄”、“果洛蕨麻”五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与此同时,申报了部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个,甘德县67.3万hm2草场上的20多万头(只)活体牦牛、藏羊取得了农业部有机农产品转换认证,成为全国面积第二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地区。青海久治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22种牦牛肉系列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有机农产品加工认证,成为全省第三家有机畜产品加工认证企业。青海佳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玛沁县分公司以当洛乡0.13万hm2草场为基地,生产的人参果(蕨麻)、贝母、龙胆花、冬虫夏草等产品通过了德国BCS国际有机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国际有机”冬虫夏草认证的产区,并着力打造了“玛尔洛”牦牛肉制品、“雪域珍宝”牌奶酪、班玛“藏雪茶”等品牌。

3.5生态农牧业初见成效

2015年底全州共有12个合作社实现了分红。2016年底,共有34个合作社实现了年底分红。实现分红的合作社比2015年增长了3倍多。据统计:全州34个合作社通过鲜奶销售、畜产品加工、青干草经营,产业化养殖及种植等总纯盈余收入达1395万元,实现13954人3429户分红,户均分红4070元,人均分红1000元。

4试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4.1相关人才欠缺

全州各合作社中,真正懂经济、会经营、有知识、能管理、威信高的人才屈指可数,甚至有的村连一个带头人都没有。个别合作社发展模式、产品种类、运行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大胆创新与改进的“人才”。

4.2内部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合作社成立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运作过程中却存在变形走样现象:机构作用发挥不良,统一组织协调度不强,内部监管能力弱,档案资料不健全,议定事项只凭口头协议落实等,存在随意性。

4.3合作社组织化优势不到位

合作社社员因知识的缺乏、思维的局限,致使小农意识较强,参与意识较弱,对合作组织缺乏信任感,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成员之间合作关系不明确,分工不明晰,组织存在涣散,尚未充分展现1+1>2的“集团军”效果。

4.4产业支撑能力有限

因高寒缺氧、交通不便、饲草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生产周期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与龙头企业对接不够紧密等,致使牲畜养殖规模化比重较低,产业链短,尚未形成统一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

5进一步做好试验区建设的对策

5.1实施人才战略,引进新型专业人才

5.1.1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应着眼长远,把农牧专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重点,加大培养力度。一是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结合合作社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合作社人才专业培训课程,有建设性地对管理类、经营类、会计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二是打造教育培训体系。以现行合作社中的理事长、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选择有长期从事农牧意愿、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村中青年、返乡大学生和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为未来合作社“掌门人”做好人才储备;三是培训注重实效性。理事长的培训要体现理论性、层次性和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要突出农牧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可采取请专业老师集中培训,组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产教结合的实用性培训。

5.1.2实施“招才引智”策略

一是政府引进合作社“辅导员”。政府通过招录信息,择优录取有从商经验或从事过管理及合作社的人才,并与其签订工作合同、薪资报酬、目标责任书、挂钩联系社等,由他指导与帮扶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这样既保证了集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障了社员的利益不被侵害,更帮扶引导了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政府鼓励合作社自主引进挑选“能人”。采用“贤人”组建与监管、“能人”领办与运营的办法,通过民主选举推荐,让村中威望高的村长、书记、社长等担任监事长,让他们来管理合作社的人、财、物的安全。把懂经济、有技术、会管理的其他村的“能人”邀请过来,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并鼓励“能人”入股,大家抱团互助互补,实现共赢;三是政府组建“智库”。政府通过支付一定费用,邀请相关专家人才组建“智库”,建立信息平台或服务热线,以便群众咨询和指导当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四是引进大学毕业生。包括回乡、回村大学生和引进外来大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级建设,创办企业实体。

5.2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制度

5.2.1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纲领,结合本社实际,由社员们共同商讨制定符合发展所需的相应制度,如财务制度、监事会制度、档案管理组建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重点要完善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以便大家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2.2严格按程序执行、依制度办事

“三大机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如合作社凡是重大决策及较大的资金支出,都必须召开“三大班子”大会讨论决定,数量较大的报销条据需经手人、监事人及理事长签名后方能入帐报销等。

5.2.3规范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是重要的证据,也是分红的依据,更是化解内部矛盾的重要法宝。合作社应妥善管理好档案资料,组建合作社基本情况档案盒、年度文件档案盒、财务档案盒、人员安排档案盒等,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保存。

5.2.4规范财务管理

合作社要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配备必要的财会人员,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定期公布财务。财会人员需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理事长、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兼任财会人员。合作社每年向成员公布财务状况不少于2次,并有完整的会计档案资料。

5.2.5规范利益分配

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合作社分红章程或者成员大会决议来分享盈余。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20%的公积金和20%的二次分配资金,剩余60%的收益依据股权分配。政府扶持资金、其他组织和个人赠与的资产不得用于分配,形成的财产应平均量化到成员账户。凡成立时间满1年的专业合作社,必须按财务会计制度办理年终决算和盈余分配。

5.3发挥组织优势,提高产业能力

5.3.1组建优秀“三大机构”班子成员

通过民主选举或推荐,因岗选人,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明确其职责,才能使社员信服,组织更有凝聚力。

5.3.2整合生产要素

从我省实际来看,凡是运行好的合作社,普遍具有牲畜、草场等生产资料整合率高的现状,如同黄南的拉格日,海西的梅陇。合作社生产要素整合的越到位,股份越清晰,社员的基本权益就越有保障,合作社的向心力就越好,生产发展就越快。

5.3.3统一经营管理

专业合作社内,草场按畜群划区轮牧(把生产效益高的待产母牛、泌乳期母牛、即将出栏的育肥牛放到优等草场上,以便增效),劳动力按技能分工,统一草原保护治理、统一饲草料种植、统一畜群结构调整、统一牲畜疫病防疫、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销售畜产品,并向集约化专业化的具备现代化企业性质的方向发展专业合作社。同时,应扩大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向二三产业探寻前进。

5.4促进牧民增收,培育增长新点

5.4.1完善软硬件建设

通过加强黑土滩治理,扩大饲草料调入、优化畜棚基础设施、牲畜100%入保险或建立风险基金、为合作社及企业增加发放贷款额等措施,为打造产业化项目奠定基础。

5.4.2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一是提高养殖科技含量。通过扩大能繁母畜比例,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如牦牛的“一年一胎”藏羊的“两年三胎”等;二是良种选育。建立野血牦牛基地和优秀种公羊、种牦牛基地;三是加速仔畜出栏周期。利用合作社基础设施,开展仔畜短期舍饲饲养,集中出栏,加快畜群周转速度,推行“西繁东育”工程;四是拓展市场空间。利用现代营销技术和现代畜牧业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合作社集约化、规模化优势,集中营销农畜产品;五是延伸产业链。有条件时可开办初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种养殖效益;六是建设高端产品生产基地。发挥合作社集体优势,积极开展有机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为高端畜产品市场提供优质原料,提高效益;七是种植、养畜及废物循环发展。通过建立饲料加工厂、建设人工饲草基地、有机肥加工厂、草场有机肥施肥等途径,既降低养殖成本,又提高养殖效益。

作者:王廷艳 单位: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xmylw/7080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