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范文

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范文

时间:2022-09-06 08:53:24

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

1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苏州的水利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按照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a)洪涝威胁依然存在。太湖流域目前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长江局部河势不稳,岸坡冲刷严重,部分堤段防洪挡潮能力薄弱。区域排江出海能力严重不足,阳澄区排水入长江的骨干河道仅有浏河、杨林塘、七浦塘、白茆塘、常浒河等5条。城区河道填堵淤塞较多,排水管网管径偏小,排水不畅。同时,县级市建成区防洪标准较低,部分开发区、重点城镇和农村联圩抗灾能力不强。近几年气象灾害的复杂性和难以预见性日趋突出,防汛抗灾工作压力越来越大。b)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苏州市190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0.2%,43.9%以上断面为Ⅴ类、劣Ⅴ类水,区域骨干河道水质常年处于不达标状态,排污量已超过环境容量。主要原因:一是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城市化加剧了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同时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的负荷,现状水环境纳污总量已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排放大量超标工业废水现象屡禁不止。二是面源污染面广量大。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和养殖业的扩张,对农村河道水环境造成污染。三是上游入境来水污染严重。根据近5年对大运河、望虞河、张家港等边界来水监测,来水水质均为V类和超V类水。c)下垫面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建设用地成倍增加。相关规划资料显示,苏州市建设用地从264km2增加到2420km2,预测到2020年,苏州市还将增加建设用地461.2km2,区域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调蓄能力降低,对生态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二是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在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随意占用水面、填河塞浜时有发生,部分被分割水体流动能力降低,水面积被大量侵占。据统计,从1986-2003年,苏州市水域面积共减少136.7km2,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1个金鸡湖。同时,全市仍有35%左右的河道淤积比较严重,影响河道水流通畅等功能的发挥。三是圩区建设减少了洪水调蓄面积,控制了许多排水河道,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

2加快推进苏州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设想和探索

根据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的功能,维护好河湖生态健康,全面改善城乡水环境,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百姓。a)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水利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水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把保护水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把改善水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彰显水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特色,注重民生优先、人水和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建立健全高标准的水利水务工程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b)目标任务。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一是保障水安全,建成以洪涝管理为主的高标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苏州市城市中心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其他市区达到100年一遇,长江堤防、太湖流域和区域工程达到50年一遇。二是保护水资源,形成以开源清流为主、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苏州市年用水量控制在100亿m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0m3以下。三是改善水环境,形成以综合治理为主的水环境保护体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四是彰显水文化,形成以青山绿水为主的人文景观承载体系。打造水文化亮点,形成水文化产业,建成一批水生态景观和水文化旅游工程。c)“六大工程”。一是加快推进“通江达湖”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引排能力。加快推进七浦塘拓浚、永昌泾综合整治、杨林塘西段延伸和白茆塘、金阳河整治等“通江达湖”工程建设,提高区域防洪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加快推进“生命线”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流域防洪能力。长江、太湖堤防是苏州的生命线工程。长江以稳定河势、保障防洪(潮)安全和饮用水源地安全为重点,加快重点河段综合整治和江堤加固改造工程。太湖治理以洪水安全蓄泄和水环境改善为重点,积极推进环太湖大堤、望虞河及太浦河等后续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清水畅流”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生态自净能力。按照“理活、治清、畅流、景美”水环境治理目标,加快市(县)区级河道综合治理,加强黑臭河道治理,通过打通断头浜、疏浚河道等综合措施,使水流动能明显提高。建立河道输浚机制,搞好河道畅流工程,拆坝建桥,畅通水系,提升河道引排能力。强化河道长效管理,制止随意侵占河湖水面、乱排乱放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供水设施技术升级改造,稳步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率。全面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备用水源以及“第二水源”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加大蓝藻防治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制定完善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预案,提高有效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让每个居民喝上健康水、放心水。五是加快推进“综合治污”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厂网并重、量质并重、泥水并重”的原则,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除臭加盖,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升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收集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六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农村圩区达标工程建设,推进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度提升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3全面落实水环境整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a)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水利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制定治水规划,及时研究解决水环境整治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细化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分工到位,目标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水利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把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职能作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b)加大水环境整治投入。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如将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城市维护建设税的15%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等。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加大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力度,积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水环境整治。c)创新水环境管理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强化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对城乡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建立排污总量控制、保护水域等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事纠纷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增强应对水危机能力。d)营造爱水惜水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人们“护河惜水”意识,建立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有关水环境方面的监测信息和科技标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疏通公众投拆渠道,主动听取公众对水环境状况的评价和监督,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

作者:徐伟东俞德明贡瑞金单位:苏州市水利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shjlw/6261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