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供应链协同下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范文

供应链协同下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范文

时间:2022-07-14 03:18:22

供应链协同下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

摘要:供应链协同发展是流通企业物流模式进行创新的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流通企业及供应链的发展状况,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物流模式需要在战略、战术以及操作等层面上有所改进,本文提出了引入第四方物流的协同模式、流通企业形成集配中心的模式、平台智慧物流模式等创新方向,在物流模式创新中,还应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构建供应链协同联盟等,这也是流通企业进行物流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流模式创新;流通企业;供应链协同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要求

(一)战略层面协同要想使整个供应链具备稳定性,并从整体上提升竞争优势,首先便要求供应链能参与各方能够积极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即能够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高度出发,建立起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组织模式,实现目标、利益以及文化三个方面的协同管理,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目标协同要求企业除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外,还应制定一个供应链运作的整体目标,而且这一目标应与整个供应链发展体系相适应。参与供应链运作的企业要对自身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既符合供应链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又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价值。利益协同需要企业具备利益共享和协同的观念,可以基于供应链协同建立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在这两个机制的驱动下,企业的物流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这样不论是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零售商,还是整个产业源头的生产商,抑或是作为沟通二者角色的供应商,他们都能在利益协同机制下提升自身效率,进而实现整个流通链条效率的优化。文化协同是要求流通中各个企业要构建战略层面的文化协同机制,各个企业能够彼此认同价值观,拥有统一的交往范式,这样企业在协同合作中就不会因为价值取向、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进而拖慢产业效率。而且构建文化协同还能够使得企业在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内部物流等环节更加稳定运转。

(二)战术层面协同战术协同是将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消费者纳入考虑范围,在预测、采购、销售、服务等方面实现协作,构建战术层面的协同机制,可以打破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不同主体间物流运转的高效。战术协同,可以将物流信息共享化、实时化、透明化,这可以有效降低各个主体获得信息的成本。预测协同主要是为了及时将消费者信息传递到参与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如零售企业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和消费偏好传递给供应商和生产商,通过信息的实时传递确保其预测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有效性,这样生产商和供应商可以准确把握消费市场走向,确定经营策略等,同时通过预测协同,企业间还能够建立信任关系。在物流上也可以了解消费者的物流需求,并为之提供及时、迅速的物流服务。采购协同是需要在采购过程中协同考虑产品的质量、价格、数量及种类等多种要素,并按照产品的特性及配送范围选择适合的采购配送模式,在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上,可选择供应商配送、自营配送以及第三方配送多种方式,也可灵活组合配送方式以降低采购配送成本,这也是将顾客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销售协同重构了销售的概念,将之从原本的企业内部协作或者部门间协作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协作,即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应深度整合有利于推动销售的资源,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这样便可以为同一客户提供产品的配套服务和销售,在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同时也扩大了整个供应链的销售量。服务协同以顾客为主导,主要期望通过服务协同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为此流通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到物流服务的供应商等都需要整合各种操作性资源,力求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物流服务。

(三)操作层面协同良好的供应链协同能够及时发现协同的障碍,共同实现协同的目标,并创造协同价值,而这一切都以操作协同为基础。具体来说,要想实现操作协同,流通企业需要构建供应链协同系统,提升协同管理技术水平。操作协同在供应链协同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还与顾客的价值创造有关。所以,流通企业需要规划好物流协同,构建物流协同平台,并将协同规范化和制度化,重视跨组织的基础设施协同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协同。在操作协同上,还要建立统一的物流操作标准,这样物流效率能够最大化提升,供应链的各个物流要素能力也能效益最大化,为物流的战略协同提供保障。

供应链协同下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

(一)引入第四方物流的流通企业第四方物流属于一种全新的物流外包平台,它能够为其他流通企业提供完善的供应链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具备高度的整合资源优势,将之引入到流通企业中,它可以集中整个供应链的各种资源,上至流通供应企业,下至消费者,其将这些资源进行梳理,并优化组合,这包括供应链中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优化配置,满足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供需需求,为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提供保障。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中,流通企业在物流环节一般是使用自营物流或是将之外包给物流公司,一般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多自建物流体系,中小企业多引入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货物的运输。但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自营物流不仅占用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而且缺乏专业性,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仅承担物流功能,并不具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能力。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将改变传统供应链的物流环节,其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第四方物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它可以收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顾客资源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契约关系的确立来形成信任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这样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等获得在生产商、供应商、流通企业、物流基础服务供应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共享的可能。在这一模式中,产品经由供应商到生产商,流通企业借助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使得产品最终流向消费者。而该模式中的信息流主要是围绕流通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而流动,与产品的单向流动相比,信息的流通具有双向性,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共享性。第四方物流机构的引入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且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如当当网、网易考拉海购等网站,它们的交易规模相比阿里巴巴、京东等,规模较小,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建立专业化的物流网络,因此可引入第四方物流平台,借助其较高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供应链协同物流模式,既能为企业主营业务提供专业的物流支持,也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流通企业集配中心物流模式集配中心物流模式较多见于汽车制造产业,主要运用于入场物流,其最早是从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供应链协同提升供应链前端的物流效率,而在供应链的后端较少运用集配中心物流模式。在供应链前端,生产商和供应商通过协同运作,提高双方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升生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供应链源头提升流通效率。集配中心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不同的供应商处获取这些商品,并将之集中起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协调分配商品配送,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商资源,将产品配送至联盟企业的销售门店、连锁商店或者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可至门店领取已配送的商品,或由配送中心直接配送至消费者,这样能够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一般来说,流通企业集配物流模式主要由供应商主导,也存在由企业自营主导和第三方物流主导的情况。企业构建自营物流,不可避免的存在增加成本、管理不专业的问题,而且会因为精力的分散不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非物流企业来主导的物流模式中,又会存在控制力较弱的问题,物流信息无法实现及时共享,对于消费者的需求也无法快速响应。以流通企业为主导的集配中心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它通过集配中心来聚集消费者所需商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同时向联盟企业、连锁店等进行产品的供应,实现采购与销售的平衡。

(三)智慧物流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已经与各行各业进行了深入的融合,“互联网+”也成为各行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各个产业都积极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硬件智能、软件智能、管理智能,物流产业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物流模式中的运用使得物流运转更加高效和精准。当前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都将发展平台智慧物流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他们对物流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重组物流构成要素,这也改变了物流产业的支出、收益结构,引发物流产业变革。流通企业在构建智慧物流模式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产品生产方和消费方的沟通桥梁,流通企业可以链接整合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在协同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将各企业的物流资源使用权共享化,深化供应链参与方之间的协作。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变革,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流通企业与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也将带来物流模式的创新。在智慧物流模式中,流通企业可以构建物流共享平台,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与其他供应链参与主体进行共享,借助智慧物流模式,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物联网平台,这样能够拉近供应链前端和消费者的距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可以更好地改革供应链,使之更加智能化。在智慧物流模式中,物流资源的智能配置过程能够可视化,起到提升物流效率、智能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

供应链协同下的物流模式创新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协同联盟供应链协同的本质是合作和共享,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建立供应链协同联盟,是实现整个供应链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中,产品供应商应关注其优质性,物流服务商注重功能性,与此同时还可与优质的物流服务集成商进行合作。具体来说,在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中,企业需要调查意向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审查过程中还要考虑彼此的基础设施状况、拥有的专业知识等,这些将在未来的合作中进行共享,基于完善的选择体系,筛选出优质合作伙伴,提升协同供应链的质量。物流协同联盟应是动态发展的,能够进行调整和扩展,但同时其管理也要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协同联盟构建过程中,流通企业要起到引导性作用,明确联盟进行协同的目标,规划其发展,同时要对协同联盟保持一定的控制力,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整合供应链各方资源,加强联盟参与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引导供应链内部形成共建、共享的健康协同生态圈。

(二)整合物流资源,构建物流管理一体化平台要提升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可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在共享经济思想指导下,成立综合的物流管理中心,集中产业链中的物流资源,使得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优化。在整合物流资源的过程中,其目标是形成质量高、具备高度柔性且成本低的供应链,要对供应链中各参与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进行统一协调和科学规划。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一体化平台是以服务顾客为目标,向供应链末端延伸企业的价值,围绕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物流服务,其构建的基础是整合供应链各节点参与企业的物流资源,形成一个共赢、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

(三)创新物流技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供应链的物流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系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迅速采集、处理和更新,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物流服务需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为流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可能,基于新技术进行的物流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在当前的物流模式创新中,POS和EDI技术让物流信息的传递实现无纸化,借助条码技术可对商品进行全程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在产品运送整个过程中,可利用GPS、GPRS等技术实时跟踪产品物流状态。物流创新技术除了在产品具体物流过程中进行应用外,还可以将之运用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无纸化共享,满足各方的物流服务需求。

(四)完善供应链协同机制,提升物流效率在供应链协同发展背景下,要想物流创新模式发挥作用,还需要构建配套的协同机制,这主要包括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在信任机制构建上,进行协同管理的合作伙伴应签订契约,并形成统一的物流管理规范,减少协同矛盾,企业间还要培育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以确保企业间在协同过程中的流畅性。在供应链协同背景下,物流创新模式要构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系统的物流信息传递速度和共享性,将物流信息的价值最大化。物流模式的创新能够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盈利能力,但参与供应链各主体的收益却存在较大差异,要想供应链协同能够稳定发展,还需要合理分配供应链效益,形成成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飞.零售物流模式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评论,2010,22(10)

3.张绪昌.流通经济学简介(二)—导论部分[J].中国市场,1996(6)

4.林文益.论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5(5)

5.熊维.协同理论视角下零售商贸物流发展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4)

作者:胡月阳 李艳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供应链协同下的流通企业物流模式创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wllw/7371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