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范文

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11 04:09:15

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市场规模大、开发投资大与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可阐释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将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度假游相融合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其本质在于“乡村原真性”,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乡村消费为目的、以乡村文化为内核、以乡村体验为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需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我国乡村旅游按照旅游产品功能、盈利点和区位布局,可归纳为乡村酒店、文化民宿、休闲乡居和农业庄园四类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农户盈利、旅游合作社盈利和股份制盈利三类乡村旅游盈利模式,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特色小镇依托型三类区位开发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盈利模式;区位开发模式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在遭受雾霾笼罩、交通堵塞、由于人际关系碎片化及整体情绪浮躁等“城市病”,人们越发向往宁静、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1]。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2]。显然,乡村旅游在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因此,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系统分析和总结其主要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中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乡村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兴起[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休闲度假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正由最初简单的“农家乐”模式,逐渐向休闲多元化模式转型升级[4]。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为了促进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于2010年创建、评定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100个,截至目前,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先后六次评定出了共638个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涵盖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全国各省区。2016年我国进入了“大乡村旅游时代”:一是表现为市场规模大,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二是表现为开发投资大,达到了3000亿,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一个地域空间旅游类型,成为一段时间内重要的新兴投资区[5];三是表现为政策影响大,乡村旅游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引起了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目前,乡村旅游主要集聚于大城市周边,这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形成了典型区域,深入分析这些区域的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总结和认识我国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中国乡村旅游始于深圳市的观光农业园。在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市创办了荔枝园,并开展了荔枝节采摘活动,主要是吸引城市居民观光采摘、娱乐休闲,并借此进行招商引资、商贸洽谈,引起了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全国各城市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带动作用。深圳市是新兴现代化大都市,周边郊区没有农村,其乡村旅游主要是将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如青青世界是休闲农业和都市旅游相结合的风景区;光明农业高科技园则是中国首家且唯一一家集旅游观光、人文生态、生产加工、科学营养卫生知识普及为一体,并实施全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管理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区;西部海上田园是依托亚热带海滨湿地开发的集观光休闲、生态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甘坑客家小镇则是以生态农园为基础,客家文化为内涵,客家建筑为空间载体,以田园体验、民俗节庆、养生美食、非遗保护为核心的多元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北京市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6年北京市把观光农业列为全市六大农业产业之一,1998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目前,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包括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假日度假休闲等模式。如农园观光型的朝阳区“朝来农艺园”、顺义区“西甜瓜采摘园”,渔场垂钓型的怀柔区“虹鳟鱼养殖垂钓场”,森林旅游型的海淀区“香山植物园”,畜牧观赏狩猎型的房山蒲洼乡“野生动物饲养场和狩猎场”,科技生态观光型的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民俗文化休闲型的密云县“遥桥峪民俗旅游村”、昌平区“麻峪房民俗旅游村”、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民俗旅游村”、大兴长子营镇“留民营民俗旅游村”,度假休闲型的顺义高丽营镇于庄“春晖园”、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丰台区“大井体育公园休闲度假村”等。

上海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南汇桃花节,快速发展于上海世博会前后,目前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提质升级阶段,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方式。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拥挤喧嚣的城市,到郊区体验一下舒适惬意的乡村生活,已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时尚。目前上海市乡村旅游的景区如崇明县前卫村、嘉定区毛桥村、浦东新区“书院人家”、金山区“廊下新天地”,游客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采摘垂钓等;松江区“浦江源温泉农庄”、闵行区“陶家湾休闲农庄”,则是集休闲、餐饮、娱乐、求知、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假日好去处;上海“鲜花港”、宝山区“假日田园”、奉贤区“都市菜园”则以观花、购花,赏田园风光,购买无公害蔬菜等为主;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金山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松江“五厍现代农业园区”则主要是观看现代农业设施,到果园菜园观光采摘,融休闲、科普于一体;崇明县“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奉贤区“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申隆生态园等则充分利用水源涵养林、人工片林、环线绿地等林地资源建成了生态休闲森林公园;卫斯嘉闻道园、崇明县“三民文化村”则以感知淳朴的乡俗民风、汲取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为主要功能。广州市乡村旅游的兴起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农家乐、古村落、休闲农园、农业主题公园等类型。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目前共有乡村旅游A级景区11个,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共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各3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7家,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3个,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6个,省旅游名镇名村7个,市星级农家乐47家。比较典型的有:以鲜花为主题的百万葵园综合性旅游休闲景区;利用万顷沙镇周边的水乡及农业资源打造的生态乐园—南沙永乐农庄;大丘园农庄则主要种植仙蜜果以及从世界各地引进的奇花异草,且均使用有机肥料,农庄环境优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增城派潭镇,景色优美,山清水秀,主要发展优质蔬菜、高附加值的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古镇集古建筑观览、风土民情体验、历史文化知识汲取、休闲娱乐于一体;快活田心农家乐则是集农耕体验、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美食游乐于一体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园区。成都市乡村旅游起步于1987年城郊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这是中国第一家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市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共5个,旅游特色村59个,星级乡村酒店84家,星级农家乐121家。成都市乡村旅游已经形成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古镇、旅游古村等类型。如三圣花乡是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五个景点被称为成都“五朵金花”;龙泉桃花故里则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1987年龙泉驿区举办首届桃花会,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其桃花节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节庆活动之一;浦江县成佳镇以其万亩茶成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核心区,其丛林茂密、风光旖旎、空气清新,以湖滨疗养、茗香品茶、观光旅游为主;街子古寺村是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三、我国乡村旅游特征及其开发条件分析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当前,尽管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对其认知却不尽一致。国际上的定义和见解亦有所不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6]。日本农林水产省称之为绿色旅游,则是指旅游者在拥有丰富的绿色农村地域,享受着当地的自然、文化,并和居民进行交流,进而过着悠闲的假期生活的停留型休闲活动[7]。结合上述我国乡村旅游实践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据此,可以从资源、功能等角度将乡村旅游界定为,以农村区域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聚落建筑景观和乡村民俗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以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村度假为目的,依托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等载体,进行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度假游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一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这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二是以挖掘乡村文化为内核,如农耕节事、民俗风情、乡规民约、古村落景观等,这是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根本;三是以乡村体验为动力,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通过制式化和仪式化等转换成旅游产品,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乡愁”和“乡村记忆”,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四是以创新乡村消费为目的,乡村旅游是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互动的重要商业模式,可以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融合”在一起,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在于其“乡村原真性”,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农民乡村生活本真性[8]。农业依然是乡村的基础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季节性变化,与自然环境与资源关系最密切。农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客体和主角,他们应该是乡村旅游的主要从业者、管理者、投资者和最主要的受益者,其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的地位与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或载体,是引发“乡愁”或者寻找“心灵归宿”的主要吸引物,“天地人和谐”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安居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本真性主要依赖于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和乡村美景等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因此,传统的人文与自然结构蕴含着最大的乡村旅游价值。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根据旅游资源的内涵并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实践,乡村旅游资源可定义为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农业与乡村景观客体,以及由乡村自然环境、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乡村地域文化复合体。乡村旅游资源从区域范围来看包括乡村范围内的全部旅游资源,从功能来看具有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从资源内容来看既包括有形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无形的社会文化环境。总体来讲,乡村旅游资源是由自然环境、物质载体、文化元素三部分构成。自然环境,包括乡村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在人类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过程中,它们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地貌条件是乡村景观的基底和骨架,决定着乡村景观的空间格局,如江南水乡、山区梯田;气候条件则主要影响着动植物分布、民居类型等景观特色,如森林、农田、牧场、渔场等。物质载体指旅游者亲身观察体验的乡村具象事物,是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如农作物、牲畜、聚落、服饰等有形的物质,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如观光农业、田园风光、休闲渔业、特色文化古镇、生态林区等。文化元素是乡村旅游的精髓和内核,是指那些不能被旅游者直接感知的无形部分,如乡村民俗风情、道德价值观念、农耕节事活动、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根据资源特点,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乡村自然环境类。主要是指乡村山、林、水、田、路、宅等所依托的自然地域综合体的空间格局与景观特色,如山乡云海、梯田重叠、棉海稻浪、菜花飘香、阳光沙滩、林海雪原等。二是田园风光与农耕体验类。主要包括由农田、森林、草场、水域等构成的观光农业资源,以及参与农耕与劳作过程的体验活动,如春种秋收、瓜果采摘、石臼舂米、鱼鹰捕鱼等。三是乡村聚落景观类。包括乡村民居、宗祠以及其他特色建筑形式,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古代民居与工程类建筑,如青藏高原的碉房、蒙古包、苗乡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客家土楼、安徽黔县西递村的清代民居,纵贯苏北江淮之间的古邗沟、广西侗乡风雨桥等。四是乡村民俗文化类。我国民族众多,民情风俗和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其在生活方式上各有特色,有的能歌善舞,有的保留着传统的渔猎采集生活,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西藏的藏乡等。我国乡村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汉族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浴佛节、雪顿节,苗族“赶秋”,彝族火把节,壮族歌墟,傣族泼水节,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白族三月节,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蒙古族的“那达慕”等,我国各地乡村还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艺术,如舞龙灯、舞狮子、大秧歌、二人转、芦笙会等表演艺术,杨柳青年画、蜡染、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民间工艺品,阿诗玛、刘三姐、格萨尔王、阿凡提、江格尔等流传已久的民间史诗与神话传说。另外,我国乡村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如《舌尖上的中国》所介绍的各地风味独特的美食。所有这些乡村民俗文化资源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

(三)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除了具有旅游资源条件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一是区位条件。主要是指空间分布条件,由于乡村旅游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重要产品,大都市周边和城镇人口密集区是其重要的市场依托。二是旅游交通与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区际交通可达性和区内交通的便利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现代网络与移动通讯等设施是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如旅游网络营销、旅游信息传播、智慧旅游建设等。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特色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这些都决定着乡村旅游的投资领域、投资规模、开发程度等,决定着其人、财、物的投入水平。四是政府政策。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规划、扶持补贴政策等,这些都有利于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类型,其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利用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手段,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某种方式或方法。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结合其资源与环境等开发基础,根据乡村旅游功能、盈利和空间区位分布等,可将我国乡村旅游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可以使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等需要。据此,根据乡村旅游功能,归纳以下四种开发模式:1.乡村酒店模式。以酒店经营理念,指导农户提供特色的农家食宿接待服务,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主要特色为融入乡村氛围的酒店元素与服务体验。如利用乡村道路、导引系统、休闲设施、景观小品、乡村民俗体验活动等,完善和提升接待服务功能及其乡村酒店特色。同时,加强乡村旅游合作社组织建设,规范旅游农户的经营活动,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实行客源组织和营收结算统一的管理办法,积极打造乡村酒店品牌形象,从而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乡村酒店经营和服务职能,整合农业产业和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逐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进程。2.文化民宿模式。依托特色古村落文脉与古民居建筑,通过乡村文化的艺术化、创意化和体验化的再创造,形成具有浓厚“乡愁与诗意”的乡村文化休闲氛围,从而开发和打造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精致乡村生活方式。历史村落的旅游吸引力主要为无形的历史文化和有形的遗址遗迹,所以应充分保护当地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民俗风情、道德与价值观念,积极引进外来艺术家等时尚群体精英的创意开发和经营,深入挖掘个性化文化民俗、特色节庆、传统手工艺等资源,从历史遗迹、服饰图案、语言文字等多方面提炼主题文化元素,营造主题文化氛围,展现乡村文化格调,培育主题文化民宿品牌,在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3.休闲乡居模式。充分利用乡村优美的河流、田园、森林、山地、村落等景观格局,通过精心策划与创意性开发,包装打造农耕文化园、乡村花海、农耕节事、亲子课堂、丰收狂欢节、儿童乐园等休闲项目,构建创意休闲体验产品体系,突出“乡土化”特质,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如乡村原生态景观、民居形态与建筑材质、生产生活工具、居民生产生活状态等,创建乡村人文景观与生态保障系统,营建和睦的邻里生活和多元化的度假环境,达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一致,以满足城市游客旅居田园乡村的“候鸟式”休闲度假需求,塑造特色乡村度假品牌,创造乡村旅游持续吸引力。4.农业庄园模式。庄园从产生之初就是贵族地位与财富的象征,是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代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庄园空间的高封闭性、园区硬件设施与装备的高水准、庄园服务人员的高素质、休闲方式选择的高自主以及传统与时尚等多重文化的高融合。依托乡村现代农业品牌和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发展庄园经济,精心打造种植、养殖和加工一体化的庄园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和拓展庄园综合功能,调整和优化庄园产业业态,塑造庄园品牌,为游客营造一种“桃花源式”庄园的生活方式和高品质的生活氛围,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庄园生活体验,强化庄园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两大基本功能。

(二)乡村旅游盈利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是把多种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的过程,增加经济收益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必须考虑如何确定乡村旅游的赢利模式[9]。根据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及其开发过程,对其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探索旅游开发投资、利益相关者等所有经济关系的有机结合,以寻求其盈利机会、利润来源等,对于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据我国乡村旅游的资源类型与产品门类繁多,规模较小且分散,产权较为复杂等特点,提出以下三种盈利模式。1.农户盈利模式。它是指以农户为主要投资者和收益人的乡村旅游盈利模式。农户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以充当乡村旅游接待者、休闲体验指导者和乡村文化传播者等多种经营管理角色,能够更好地体现原汁原味的乡土地方特色。该类农户一般都拥有旅游价值较高、开发条件较好的资源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因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缺乏有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撑,且规模较小,经营较分散,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因此,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成熟,农户盈利模式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旅游合作社盈利模式。它是指由村委会组织农户与农户之间相互合作,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导农户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统一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统一建设和改善旅游接待设施,统一组织农户专业化培训,统一制定旅游服务标准,指导农户进行投资和经营管理的盈利模式。该模式多适用于村镇旅游整体综合开发初期,遵守“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能够调动农户积极性,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品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该模式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合作社只停留在指导管理层面,农户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很容易形成同业竞争,这对当地经济基础、居民素质、民主法制环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求较高。3.股份制盈利模式。它是指公司与当地农户展开合作,由外来投资者与农户成立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公司负责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农户把自己拥有的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等转化成企业股本;利润由投资者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共同开发乡村旅游,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该模式属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多依托当地发达的规模化农业产业优势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公司和农户各自的责任、权利与利益进行旅游项目开发。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拓展旅游市场,协调各方利益,减少不合理的纠纷,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形成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当地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与本地化,加快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转型与升级。

(三)乡村旅游区位开发模式

区位条件是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决定着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吸引物的特色以及乡村旅游业的空间地域分布。根据区位分布,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都市依托型。它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郊区,是我国目前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比较成熟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其特点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城郊地区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乡村人文景观、突出的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从而满足城市居民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游憩体验等需求。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为郊区乡村旅游稳定的客源地,同时由于客源距离旅游目的地较近,便于形成乡村周末度假休闲游产品,具有重游率高、客户忠诚度高等特点。2.景区依托型。它主要分布在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周围。景区边缘地带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展较早的地区。景区周边农村居民,利用乡村自然环境优势、田园风光、特色养殖、乡村民俗、农家生活等,依托景区游客市场,深度开发具有观光与休闲功能的乡村旅游,以弥补景区旅游功能的不足,是景区的延伸和补充。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与景区密切结合,多以散客、家庭接待为主,产品为突出乡村生产生活内容的民俗旅游活动。3.特色小城镇依托型。它是一种新兴的依托特色小城镇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模式。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10]。到目前为止,住建部共公布了403个特色小镇名单,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认定,原则上以建制镇为主,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显然,特色小镇向社会传递出“旅游业、农业、地方资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多个要素,在新兴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吸引力,有助于形成多维联动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如主题游乐园模式、农业与新兴产业驱动模式、度假旅游驱动模式、养老旅居驱动模式、古镇改造振兴模式、文旅组合模式等。因此,该模式既依赖于新型城镇化的兴起,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五、结语

我国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对乡村旅游的本质与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对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基础的系统了解,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脱离农业与农村实际情况盲目开发,同质化严重,不顾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过度兴建旅游设施;经营不规范,存在无证经营、乱收费等现象;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旅游者要求等。据此,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第一,认清乡村旅游本质与特点,加强科学规划。农业和农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或载体,要认清“乡村体验”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与作用。乡村旅游是推动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第二,搞好科学规划,突出“乡村原真性”特色。要认真调查和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客源市场及开发环境与条件,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三,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模式。结合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特点,准确选择乡村旅游功能模式、盈利模式和区位模式,充分挖掘地域农业特色和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形成品牌引领与区域优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营造乡村休闲消费热点,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扩散和带动作用,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第四,加强乡村旅游规范化管理。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标准,从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李宪宝;张思蒙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lylw/71331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