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沿海地区发展短季棉建议范文

沿海地区发展短季棉建议范文

时间:2022-06-27 07:47:59

沿海地区发展短季棉建议

1浙江沿海植棉区的气候特征及棉花生产现状

浙江省地处长江下游,具有典型的江南气候特点,尤其随着全球气候条件改变,梅雨持续时间增长,夏季高温湿热,每年8、9月份又是浙江沿海的台风季节,台州、温州和宁波一带更是台风的频繁登陆点。浙江是纺织生产大省、市场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产业在浙江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浙江省种子市场上销售的棉花品种繁多,包括湘杂棉、鄂杂棉、慈抗杂3号、中棉所等系列品种多达30余个,其中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约占种植面积的80%。在浙江沿海及浙北植棉区,也存在部分晚播棉,以5月中下旬至6月初点播,11月中旬全部收获。近年来,浙江省每年棉花的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较全国其他棉区相比,浙江省经济发达,农民植棉收入低,不愿意种植棉花,造成棉花生产面积逐年减少;2)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完全依赖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从营养钵育苗、移栽、田间整枝、打顶、收获,包括田间管理全部靠人工完成,其结果是生产成本高而且效率低;3)目前浙江省棉花种植普遍是抗虫杂交棉,株型高大、塔形,不适合机械化种植、管理和采收。4)浙江沿海每年8、9月份均是台风季节,杂交棉在这个时期已经吐絮,结果造成棉花烂铃、僵花占不小的比例。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浙江省沿海的棉花生产。

2在浙江沿海适当发展短季棉的必要性

浙江是棉纺织生产大省,却是原棉生产小省,原棉供给依赖其他省份或其他产棉国。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棉农植棉效益低下。因此,要求棉花生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浙江省当前棉花种植情况,靠拓展新棉区和现有棉区扩大种植面积均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依靠杂种棉和新的栽培技术等大幅度提高单产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短季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具有突出的品种特性和栽培特点。短季棉在新疆、黄河流域的应用效益突出,在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种植的大多属早熟、中早熟短季棉花品种。随着浙江省经济水平的提高,从事棉花生产越来越少的人。在传统棉花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整枝(去赘芽、公枝和打顶)和采收棉花劳动强度大,费时又费力。喻树迅等认为在长江流域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麦(油、蔬)棉”为主的两熟制可提高光、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双增产。因此,培育适合浙江省沿海棉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机械化直播生产的短季棉新品种(系)非常迫切。

3浙江沿海发展短季棉的特点及育种目标

从目前浙江沿海的生产现状并结合浙江省的气候特征,可以适当发展短季棉。浙江短季棉的选育目标:1)适当晚播。以钱塘江沿岸棉区为例,直播以5月中旬开始,最迟不要超过6月上旬;台州、温州地区可以适当再推迟7d左右,采用人工穴播或机械播种。这段时间通常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雨水充足,不需覆盖地膜即可出苗。2)棉花生育期最好在110d左右,但不能够因为生育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3)棉花吐絮期避开8、9月份的台风季节,在9月上、中旬开始吐絮为最佳,11月上、中旬收获完毕。4)在8月份台风季节,采用化控控制棉花株高。5)提高种植栽培密度,密度提高至3.6万~4.2万株•hm-2,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6)简化管理。免整枝,简约、粗放管理。7)满足蚕豆(豌豆)、蔬(油)菜-棉花的轮作栽培模式。

4浙江沿海适当发展短季棉的积极意义

结合浙江沿海棉区的生产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短季棉在浙江沿海的适应性研究,建立、健全适合浙江沿海种植的短季棉生产技术体系,具有以下显著意义:1)有助于稳定浙江沿海植棉区的种植规模;2)棉花种植管理简化、粗放,免除人工整枝,尽可能减少棉花生产用工;3)推动棉花种植由小户、散户种植向大户、规模化、效益化种植转变。以上对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合理轮作倒茬、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对促进浙江沿海棉区棉花、蔬菜和油菜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台州市椒江区种棉大户为例:台州地区地处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较为发达,具有较好的光、热和土地资源,冬季主要种植油菜、蔬菜,发展适合机械化播种、粗放管理,在油菜、(蔬)菜、蚕豆、豌豆、采收后种植短季棉,从而形成蚕豆(豌豆)、蔬(油)菜-棉花的轮作种植模式,该栽培种植模式显著提高当地农民种植大户的种植效益。

被举报文档标题:沿海地区发展短季棉建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kjlw/60459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