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模式研究范文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模式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04 06:18:46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离不开农业科技应用和创新,在农业产业链中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更是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要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民居建设和环境生态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1邢台市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农业研发体系,包括科研机构、实验室、测试基地、技术开发中心等;

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包括完善的公益性的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教育和培训机构;

3)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把农业科技信息入户的政府层面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连接市场和农户的中介协会和龙头企业;

4)科技投入体系,主要包括科技政策和科技资金投入。当前制约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因素:首先,创新主体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量少质低,并且转化率不高,科技与生产脱节的现象,许多科研人员很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论文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经费而科研”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数量少,尤其缺少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第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难以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相关服务的展开;第四,目前我国农民较低的科技需求和意识严重制约农业实用科技成果转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第五,体制性障碍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这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及其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对农业科研院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农业科研机构多头管理、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科技资源难以共享和流动。

2邢台市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框架

2.1构建市域农业创新推广体系,支撑新农村建设

2.1.1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主体,借助国家和省科研院所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并对具备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及推广单位进行建设,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农业科技开发,鼓励企业以购买成果、专利、合作研究开发等形式从事农业科技开发与产业化工作,促进多主体、多层次、分工有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在动植物遗传改良、节本增效、农产品加工增值、动植物疫病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

2.1.2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重组农技推广队伍,优化知识结构,逐步构建起以国有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与经济结合,引导科技型农业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其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和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1.3构建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加强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涉农企业为依托,以对农民进行终身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抓手,围绕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目标,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力度。

2.1.4构建农业科技信息体系

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探索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

2.1.5构建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设立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项目,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合理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技术合作,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发生的有关费用,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

2.2提升品牌农业科技内涵,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2.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展单倍体育种等技术研究,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重点选育高产、节水、抗逆、优质粮食新品种和高产、优质、抗病虫棉花新品种;优质、抗病、专用干鲜果品和蔬菜新品种;加强主要畜禽水产新品种引进、改良和选育技术研究。

2.2.2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示范

种植业,开展不同类型区农作物节水丰产高效和产后减损增效、农作物高产高效种植与增值转化技术研究,加强枸杞、金银花、名优花卉等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发展特色种植业。蔬菜业,开展工厂化育苗、设施结构优化、高效栽培、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推动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果品业,开展品种改良、省力化栽培、生产环境监测控制、采后储运技术研究,发展壮大核桃、苹果、板栗等优势果品业。养殖业,开展标准化集约化健康养殖、重大疾病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新型饲料研究,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推动畜禽水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2.2.3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

围绕主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转化及产业化,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食品加工、贮运保鲜、在线快速检测和质量安全追溯控制、标准化技术和设备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打造农业品牌产品。

2.3依靠科技培育特色农业,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促进特色产业大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以龙头带产业,打造龙头企业进而推动“一县一业一园”、“一乡一品”科技富民强县富民工程。不断推进以邢台县、内丘为中心的“A”级绿色苹果生产基地、以邢台县“A”级绿色板栗生产基地、以临城县、内丘县、邢台县为中心的“A”级薄皮核桃产业带、以巨鹿县金银花、枸杞等为主的中草药生产基地、以南和为中心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宁晋为中心的食用菌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要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上档升级。

2.4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4.1组织农业科研攻关

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特别是在优质专用小麦、高产多抗玉米、杂交抗虫棉、优质蔬菜、大枣、薄皮核桃等方面取得突破;在猪、牛、羊、禽和水产等优质种培育上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控。在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关键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以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技术开发方面,引进、开发一批生物农药、新型肥料、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围绕提高肉蛋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开展畜牧水产优良专用品种选育、疫病综合防治、畜产品防腐保鲜、新型安全饲料、生产设施设备研制等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开展深加工技术开发,提高生物胶、饲料等加工产品科技水平,促进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面向市场,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中心,研制开发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新技术、新设备和包装新材料。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在继续保持我市名牌农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一批具有邢台特色的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小麦、优质棉花、干鲜果品、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名牌”农产品。把我市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大。譬如平乡、隆尧县的辣椒,宁晋、新河县的食用菌,威县的“三白”西瓜等。在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水安全高效利用及雨水收集等节水与节约农业关键技术方面,开展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节水农业与地力培育。突破能源作物品种引进、能源作物资源开发转化、秸秆类原料沼气发酵利用等关键技术,带动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

2.4.2开展核心技术集成示范

围绕现代农业的产业需求,以农产品生产和开发为主线,进行技术熟化、转化和集成,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强粮田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潜力土地的地力水平和生产条件,确定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及技术配套开发。通过品种选择、水肥调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促进粮食的稳产、增产。加强现代畜牧养殖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在生猪、蛋鸡、奶牛、水产等主要畜产品优势产区或养殖小区规划布局饲(草)料保障、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和示范。建设一批畜禽现代养殖技术小区示范样板。加强设施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主要针对蔬菜、花卉、水果等不同设施农作物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农产品生产需要,以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技术为核心,将新型覆盖材料、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专用作物商品化育苗、无公害高效栽培、设施土壤障碍控制与改良以及设施环境控制技术等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加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围绕新农村建设对科技工作的需求,强化农村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型企业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集成开发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开发规范化技术体系,转化应用一批成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生物质利用率较大幅度提高。

2.5创新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2.5.1通过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

转变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效、高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优良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先进农机具应用、节本增效、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现技术更新。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和手段。同时,依法稳定和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政府兴办和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2.5.2实施“科技落户”工程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难题农村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到户,把科学知识直接送到农村,把技术和生产品种直接送到农户。市科技局要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科技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推广,不是一阵风似的做,要采取跟踪式的服务,选定一个村、一个乡,进行生产规划,是一整套的全年跟踪的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科技入户。

2.5.3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科技推广的实效性

要根据农民需求,将成熟的单项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形成易被农民简便操作的“傻瓜式”技术,向农民展示并传播。要建立一批承载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的基地为农民提供可看、可学、可选的平台,从而加速先进实用技术与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要组织一支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专家队伍,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咨询,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让农民逐步掌握农业科学种田技术。

2.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保型农业

2.6.1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2.6.2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生产环境污染

一些新的生产资料在农村生产应用,使土壤遭受到严重污染,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白色污染,进入农业生产中的白色塑料在土壤中分解的时间可能需要一百年,这种资料的不断使用,造成了农田塑料残渣大量的积累。这极大的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要采取技术使塑料成为生物可降解的塑料,这样才能使土力得到改善和恢复。研究推广施肥新技术,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提高农业产量。要开发和推广环保型农药和生物除虫技术,减少对农村自然环境破坏,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6.3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废物循环再利用

我市是畜禽大市,每年有大量废弃物,同时每年农业生产还会产生大量作物秸秆,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可以说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要引进和研发利用微生物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等废弃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的相关技术,这样生产的肥料不但能改良土壤而且还可以防治土传病害。利用我市丰富的养殖资源,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如利用小规模的鸡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建供家庭日常生活使用或供蔬菜大棚的能源消耗沼气厂。大型成规模养殖场通过沼气产业化,实行规模生产沼气罐装,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又可以当作肥料用于农田,形成闭合的循环。

2.7创新和推广民生科技,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2.7.1医疗卫生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疾病防治,围绕重大慢性病、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等领域,开展社区预防、早期诊治和康复技术研究,提升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水平。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开展避孕节育新技术、妊娠和生殖检测技术、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研究,提高人口素质。公共卫生,围绕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研究,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7.2生活环境治理研究与应用

针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等问题,以农村为平台,统筹城镇建设科技与农村科技的发展,推进农村技术研发和应用。要积极开发和应用以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以节水节地节能、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绿色节能建材、特色化民居、住宅开发建设标准为重点的农村住宅建设技术、以农村社区规划和设计、道路建设和社区建设配套设施为重点的规划与建设技术,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8培养农村科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2.8.1加强培训、实施农业科技传播工程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以及农民企业家等培训对象,围绕各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培训。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增加农业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的内容,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传播站和12396星火科技服务热线。

2.8.2完善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

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等项目的实施,发现、培养和集聚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根据县域产业特点,合理选派科技特派员。鼓励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创业,兴办合办科技企业、科技服务组织,转化推广科技成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帮助培育科技示范户。

2.9立足邢台地理特点,发展山区农业科技,促进山区综合开发

2.9.1加大对山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

要建立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基金,用于支持山区进行产业的生态化改造、生态型产业开发;要设立山区经济技术开发支农专项资金,调动科技人员进山的积极性;加大山区创业奖的力度,鼓励各类人员参加山区的开发建设。建立生态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将生态建设延伸到生态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领域。

2.9.2加大对果品提质增效力度

利用山区果品资源“种类多、潜力大”的特点,重点开发核桃、酸枣、甜柿、桃、杏等小杂果,将小品种做成大品种。采用推广提质增效技术,对传统优势品种进行改造,通过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栽培、个性化功能食品培育、早中晚熟市场化果品开发;利用现代高技术果品深加工,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延长产业链,深度拓展果品生产的发展空间。

2.9.3加大山区农业生产的科研开发与应用

要积极研发稀缺果品资源的功能开发与规模化生产技术,构建果品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开发设施农业与高价值农产品生产技术、错季菜生产技术、果树生态需水与干果经济林结构节水技术、水———肥———能———体化管理与水肥耦合技术、雨水资源利用与工程———生物———化学综合节水技术,实现农业发展与山区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加大生产环节关键安全技术研究与突破,推广应用病虫害与天敌的拮抗机制及生态防治技术、生物制剂和生物农药研发技术,绿色生态环境控制技术、农产品产后储运保鲜与加工技术,完善果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要加大对生态养殖技术、优种鸡兔引种与健康养殖技术、药材主要有效成分提取与无公害加工技术、多功能营养食品开发技术、耐储藏果树新品种培育技术、适宜机械化采收与加工品种的创制技术、果品产后储运保鲜与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山区农业的科学发展水平。

3邢台市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3.1制定促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政策

3.1.1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在人员编制、高级职称职数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给予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设立农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改善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

3.1.2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向农业科技倾斜

支持和改善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条件建设。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尤其对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实验室正常维护、种质资源保护、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确立申请国家省级专项资金良种培育及转化科研单位技术性收入减免政策,支持补贴科技龙头企业认定。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为配套,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开展融资、担保和保险等服务。落实有关税收支持政策,降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的成本。继续支持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项目、农业科技转化资金项目、省科技项目,以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支持资金。

3.2创新推动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机制

3.2.1完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确立农业科研单位社会纯公益性性质的定位

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服务的对象是“三农”,体现的是社会效益,投入必然是要以政府为主。同时要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企业实施涉农科技计划和相关科技计划课题的配套投入制度,引导企业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的主体,企业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主体,农民是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主体。完善现有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机制。要保障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增长与政府财政收入同比例增长,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经费,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完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方向选择,真正使资金流向“三农”真正需要的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增加投入改善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条件,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

3.2.2突破体制局限,逐步形成科研推广一体化的科技支撑体系

1)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整合农、林、牧、渔、农机科技资源和力量。打破部门利益,建立大农类综合性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实行市政府直接管理,建立市科委、发改委、教委、财政局、农口各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部门协作机制,增强综合创新服务能力。

2)以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为突破口,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立足邢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以市农科院为骨架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基层技术推广队伍的业务能力

以各级农业院校和培训中心为基地,结合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能力。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围绕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做好农民特别是对有志于在发展的农村青少年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kjlw/5993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