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层农技推广革新与示范县的建构范文

基层农技推广革新与示范县的建构范文

时间:2022-05-18 09:23:13

基层农技推广革新与示范县的建构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农业部分别举办了管理干部和信息管理员培训班,对项目实施的意义、具体目标、任务和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加强网络化管理,建立中国农业推广网,对项目实行计算机管理。各省也专门召开会议统一部署示范县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与财政厅联合召开了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会议。江西省召开了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管理培训班,周密部署了2010年全省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各项工作。

加强对示范县的绩效考核

以电话抽查为主要形式,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指标,通过示范县自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考评、农业部抽查等程序,对示范县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开展绩效考评。在各省绩效考评和排序的基础上,农业部最终确定淘汰31个示范县。同时要求各省根据2009年度示范县考评结果,将示范县分为优秀县、合格县、警告县和淘汰县4类。各省对于优秀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警告县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对于淘汰县,原则上两年内不再安排同类项目。各示范县也要加大对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的考核力度,建立奖励或淘汰制度。浙江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电话抽查,抽查内容主要包括各示范县示范户培育情况、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等,并量化各项考核指标,要求示范县拿出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保障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云南省农业厅会同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学院对云南省2009年开始实施的27个农技推广示范县进行绩效考评,经过省级绩效考评培训会议,组织示范县进行了自评,开展了电话抽査打分、省级评估和综合评估。

加强对示范县的绩效考核

加强对项目的督导,深人各省和示范县进行调研和督导,并分4个片区召开工作座谈会,督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会同财务司组成3个检查组对4个省的8个示范县进行了督导检查。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指导力度,创新体制机制

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总共有1826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应改革县(市、区)的68.75%。

1切实加强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国31个省(直辖巿、自治区)全部印发了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都建立了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省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研和部署改革与建设工作,亲自开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近几年,河北、安徽、贵州、宁夏、江西、广西、湖北、吉林等省份和一些市、县,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工作来抓,着重强化县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努力解决管人与管事分离的问题,探索出了比较成功的改革模式。

3完善农技推广工作运行机制农业部通过示范项目,大力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一农技人员一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全国800个改革示范县普遍实施。人员聘用、责任推广、工作考评、人员培训、多元推广等制度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4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农业部将800个示范县8万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集中到高等院校开展示范性培训,全国大范围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已累计达到40万人次,江苏、四川、安徽等省份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福建、浙江宁波等地通过财政扶持,启动了人才补充计划。宁夏在全区开展农技人员考试,探索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5发挥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的作用各地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组织和引导广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服务组织、涉农企业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建技术队伍,开展巡回指导

1成立专家组,实现专家技术负责制农业部、各省和示范县分别成立了专家组,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制订技术实施方案。农业部专家主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入户专家组组成;各省和示范县围绕主导产业成立了综合专家组。

2选聘技术指导员,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每个示范县按照主导产业和科技示范户的分布,选聘100名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联系1~2个村,负责10个左右的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3在关键季节、突发事件和农民有需求时实行入户指导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突发事件和农民有需求时实行入户指导,每年下乡时间不少于150天。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在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动员和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确定主导产业,遴选和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为支撑示范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改变品种和技术多乱杂和农民难以选择的现状,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户率,农业部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农产品,推介了150个主导品种和80项主推技术,部分省也开展了推介工作。各示范县根据当地产业分布,确定3~5个示范主导产业,并围绕每个主导产业,组织专家遴选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订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推广计划。各省和示范县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推介了本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江西省农业厅召开各行业部门的行政领导和专家会议推荐遴选出了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编印了《2010年江西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河北省2010年全省筛选推介了40个主导品种和30项主推技术,除以正式文件下发外,通过《河北科技报》、河北农业信息网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福建省按照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流程,围绕水稻、薯类、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莲子、生猪、肉牛、肉鸡、黄羊等11个主导产业,筛选出294个次的主导品种和305项次的主推技术,成立推广专家组,制订农技推广方案,将推广任务明确到各实施单位和农技人员。

选育科技示范户、落实试验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遴选和培育科技示范户各示范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按主导产业分布,遴选出1000个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的科技示范户,带头学习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2认定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主导产业的分布,每个示范县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等,认定10个左右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3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农户,传播先进技术。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按照要求,每个示范县要选送100名技术指导员异地开展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将800个示范县8万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集中到高等院校开展示范性培训,全国大范围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已累计达到40万人次,江苏、四川、安徽等省份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福建、浙江宁波等地通过财政扶持,启动了人才补充计划。宁夏在全区开展农技人员考试,探索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1开展基地认定,夯实培训条件

以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在全国认定了45个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基地,作为各地开展骨干农技人员培训的依托单位;同时,各地根据示范县农技人员培训要求,在本省认定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用于开展普通农技人员培训工作。

2制订培训大纲,确保培训质量

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组织专家编写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有效促进了全国培训实施工作的规范化。

3加强信息报送,发放培训证书

委托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开发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各地及时将培训人员基本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及时跟踪各地培训进展。与人事劳动司协商,对培训合格的农技人员,发放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监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培训时间记入继续教育学时,真正让培训达到提高基层农技人员能力、促进农技人员发展的目的。

主要成效和经验

经过两年实施,各地普遍认为示范县项目思路明确、设计合理,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缓解了基层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实问题,加速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速度,支撑主导产业的发展。

1有力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示范县项目的启动实施,为推动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共有1826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应改革县(市、区)的68.7%。已列入的示范县加快改革与建设的力度,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未列入示范县的县也纷纷出台改革文件,加快改革力度,力争下一年度列入支持。在中央财政投入的带动下,各地财政也加大支持力度,据初步统计,2010年省级财政投入经费2亿多元,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设省级示范县166个。江西省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切实保障人员经费,深入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在示范县项目启动前只有1个县改革到位,示范县启动后有69个县改革到位。截至2010年11月底,安徽省83个主要农业县(市、区)均完成改革任务,比2009年8月增加27个。一是强化了公益性职能。各示范县全部明确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地位,对农技推广人员纳入财政保障。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各地按照国务院30号文件、农科教发[2009]7号文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三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各示范县广泛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在农技人员竞争上岗、定岗定责、考核评价、农民需求反馈、资产管理、县域推广统筹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支撑主导产业发展

2.1加速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

每个示范县围绕3~5个主导产业,通过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的巡回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有效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示范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示范区平均产量增长10%以上。河北省全省示范县主导品种人户率达95.56%,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6.5%,有的示范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科技已成为示范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江苏省示范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98%以上,到位率在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明显加快。

2.2提高了示范户的能力水平,加速培育新型农民

通过人户指导和多种方式的技术培训,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示范户的种田水平,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示范户逐步成为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安徽省41个国家示范县4100多名农技人员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6万多个;举办各类培训班5800多场次,培训农民810万人次,组织技术巡回报告820多场,开展广播、电视讲座600多次,召开现场会1500多次,发放技术明白纸750万多份、科技书23万多本、光盘12万张。江苏省溧阳市示范户朱陆军和他的科健养殖场,主要以仔猪繁殖、育种、生猪销售为主,在技术指导员的系统技术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一方面他积极配合技术指导员,并把自己的养殖场作为示范基地,供广大养殖户参观考察学习;另一方面他还积极帮助周边其他养殖户。

2.3发挥基地的示范展示作用

项目通过在每个县建立10个左右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一方面使之成为上游专家的试验田,另一方面成为下游推广的展示田,辐射田和培训田,让技术指导员不出县乡、农民不出村组,就能看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山东省农业厅明确要求:各试验示范基地面积20~50亩,大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不少于10个,主推的新技术不少于5项;小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不少于5个,主推的新技术不少于3项。各示范县要在所试验新品种生长的关键时期,组织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到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学习,示范县首席专家要在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和教学。

3推动了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加强和改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上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创新实行的推广模式主要有“推广机构+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模式;“推广机构+969155热线+农户”的模式;“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机构+信息服务终端机+农户”的模式。重庆市“推广机构+大户(科技示范户)”的推广方法通过培育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推行“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大户)”的推广方法,推广了大量的农业实用新技术,使粮食得到增产,农民得到增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推广方法鼓励基层农业服务中心转变服务方法,创新农技推广机制,鼓励支持农技人员以承包方式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此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推广方法利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契机,由乡镇农技中心根据当地优势产业建立起由农技中心任法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民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既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了千家万户,又使广大农民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4不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1提高了业务技能

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严格基地认定,加强与培训基地和项目县农业部门的沟通,精心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从实际情况看,各地负责农技人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整体师资水平高,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有力促进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湖北省武穴市选派了17位技术业务骨干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学习。组织农技人员参加武穴市农业局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命科学院联合开办的“专升本”函授班。通城县对自愿参加专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继续教育的农技人员,奖励了现金1500~2000元。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基层农技人员对现代农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了解,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安徽省以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载体,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省农业委员会依托部省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对2009年39个示范县的39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分专业、分区域、分批次的集中培训,广大农技人员明确了岗位职责,掌握了农技服务方法,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服务能力,提升了精神状态,为服务科技示范户、实施好示范县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2010年从8月开始,又对41个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4109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分13个专业23期进行,其中重点班一期,普通班22期。

4.2凝聚了队伍人心

长期以来国家没有大规模组织过农技人员的培训,造成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推广能力弱等问题,甚至个别农技推广人员面临“技术水平比不上农民”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活力。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满足了广大农技人员的长久祈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技推广队伍的关心和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增强了基层农技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3.4.3初步探索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机制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经费比较稳定,要求比较具体,机制比较完善,初步探索了广泛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力量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机制和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有效培训模式,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覆盖面、建立稳定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机制奠定了基础。

5搭建良好的技术推广平台,放大惠农政策效果

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一是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了推广队伍。通过项目带动和政策激励,使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推广人员真正能干成事,起到了“接线、补网、聚能人”的作用,激活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每县选聘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乡镇占2/3以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指导和考核评价,把有经验、有能力、有水平、敬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技术指导员队伍,增强了战斗力。二是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通过选聘1万多名专家和8万名基层技术指导员,针对农民技术需求,开展一户一策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和新型服务网络。三是促进了科研与推广的结合。广大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深人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培训技术指导员,了解农民需求,找到了科技创新的方向。四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总之,通过搭建行政管理和科技人员两套网络体系和直通车式的服务框架,为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和实施其他支农项目搭建了平台,有效地整合了项目资源,发挥项目的叠加效应。

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层农技推广革新与示范县的建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jstglw/6190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