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玉米粗缩病范文

玉米粗缩病范文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五至六叶期即可显症,病株生长迟缓,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九至十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1/2,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害,目前还没有高抗或免疫品种。为了降低损失,提高玉米产量,需要进行综合防治。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摸清了该病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现简述如下。

1发病条件

一是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二是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1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三是玉米叶龄。玉米苗期至七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十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四是气象条件。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时,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利于粗缩病的发生。

2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1/2,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3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昆虫为灰飞虱,种子、土壤、人工磨擦不能传病。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h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0.5h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d后即可出现症状。灰飞虱1年发生5~6代,以若虫在大麦、小麦、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获得病毒,并陆续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前及收获期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形成迁移高峰。灰飞虱夏季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繁殖,随着玉米成熟迁至禾本科杂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再转迁到麦田传毒,病毒就在麦苗上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形成周年循环。灰飞虱传毒对玉米生育期无选择性,植株越大,虫量越多。玉米出苗至6叶(可见叶9叶)获毒易感病,为感病叶龄期;感病叶龄期内获毒叶龄越小,病株严重度越高,损失越大,4叶以下获毒的发病株基本无产量。6叶(可见叶10叶以上)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也轻,为安全叶龄期。感病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盛期吻合度越高,发病越重。

4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以栽培避病、治虫防病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4.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二是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油菜、豌豆、蚕豆、大蒜、大麦、小麦等作物收获后,夏玉米则应集中在6月10日后播种,以避开灰飞虱成虫从麦田迁出传毒期。三是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此法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了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四是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4.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治虫防病。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时,采用种子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用量8250~8625mL/hm2,对水4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二是喷药杀虫防病。防治重点为马铃薯、洋葱、西瓜套种玉米的田块。在玉米二至三叶期,选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00g/hm2加40%毒死蜱乳油900~1200mL/hm2,或20%仲丁威水乳剂2250~2700mL/hm2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900g/hm2,或10%蚜虱净150g/hm2加20%病毒AⅡ号1.2~1.5kg/hm2,或6%病毒克6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可防治玉米病毒病和灰飞虱,预防粗缩病。同时拔除田间病株,以减少毒源。在玉米三至五叶期,用上述药剂每隔5d喷1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8250mL/kg,对水450kg,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杂草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