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农业发展布局的思考范文

地方农业发展布局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7-18 08:56:12

地方农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1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河口县地处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区,是全省雨量较多、暴雨强度最大(即日降雨量≥100毫米天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1784.7毫米.地表水体众多,溪流纵横密布,县内有红河、南溪河和桥头河为主体的大小河流,大小河径流面积751.39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达1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7729.1亩,有利于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水产养殖.

1.1热区资源优势突出

河口县南北纵距57.5公里,东西横距90.75公里,面积1332平方公里,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燥红壤、水稻土,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7.8%,河谷平坝占2.24%.全县热区面积60.5万亩,目前开发利用面积55.0629万亩,占热区资源总面积的91.01%。

1.2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地缘区位优势突出

河口县有铁路、公路两个部级一类口岸,是中国连接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国西南地区开展对越贸易最大的通商口岸,进出口总值和货运量连续多年名列云南省口岸首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蒙河高速公路通车,两廊一圈(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泛亚铁路东线和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程加快,河口口岸独特的区位优势及便捷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丰富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势,有利于河口便捷快速地融入国际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河口县农业发展劣势(weaknesses)

河口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还没有摆脱依靠人畜力劳作、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阶段,发展农业任重而道远.

2.1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县级财政拮据、村级债务繁重和农业成本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增长缓慢,对农业支持与扶助不足,乡村道路、灌溉、排洪、滴灌、喷灌等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老化、滞后,农业生产率低,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村道路畅通率、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发展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难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农民“靠天吃饭”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河口县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山区综合开发和退耕还林等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历年欠债太大,一时无法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薄、整体条件较差的状况.

2.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

多年来,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和自然条件制约,全县农业形成了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业产业结构.加之全县农业产业化正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低,运作机制和现有基础条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低,测土配方、农产品检测、农产品采收与包装、农产品市场开发等体系不健全,区域特色、产品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农民非农化就业机会少,农民收入来源少,农民增收渠道窄,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不仅如此,在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国家实施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垄断、控制国际农产品市场,抑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36元,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全州水平,农民收入依然偏低.2.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河口县引导涉农企业发展标准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培植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到36家,总资产7402.8万元.但由于涉农龙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大多以原料生产和初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难以拉长、拓宽销售时空,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部份加工业与区域主导种植业错位,水果、中草药业没有加工企业支撑,粮食加工仍然为规模小、工艺落后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市场竞争力弱.县内栽种的一些水果因没有相应加工企业,造成产品供大于求、大量积压.

2.4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全县有1个政府网站、2个涉农网站,6个“数字乡村网”乡镇服务站,这些网站现已成为全县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桥梁.但这些涉农网站尚亟待完善.一是网络建设不完整,信息资源不共享;二是信息量不够.县内涉农信息网站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面上信息多、区域信息少,过时信息多,实效信息少.三是缺乏统一标准和运行机制,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无法及时沟通和有效整合.

2.5科技推广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科技投入总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比例,2010年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0.4%,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的70%和全国的45%.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少,结构不合理,人才老化,中高级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且农科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少则一名、多则二三名,农技人员或转行、或从事经营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业人才断层脱节、用非所学等现象,难以满足农民农科技术培训需求.

3河口县农业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地处边境一线的河口县作为“桥头堡”建设前端和门户,国家各种惠民政策叠加给全县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3.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加强中越边境地区交流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

越南老街省地域广阔,全省60万公顷土地适宜发展高经济价值的特色农业.随着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程加快,便于河口农业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加快边境地区农业发展.一是借助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辐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利用越南老街合作种养橡胶、香蕉、木薯、热带水果、花卉、药材、天然香料等经济作物及各类特种经济动物;二是利用河口橡胶和香蕉种植、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动物疫病防疫、优良畜禽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领先于越南老街的优势,通过实施农业示范项目合作、农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河口加工橡胶、生产酒精等提供原料;三是利用河口口岸平台,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河口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观光等农业项目,或利用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依托,积极引进越南等东盟国家特有作物良种进行区域内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四是合作开展热带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3.2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启用,有利于河口农产品借助重要贸易平台,拓展越南乃至东南亚国际市场

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设启用,中国出口环境大为改善,便于发挥口岸区位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双方市场、产品、技术、资源有机融合.按照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合作协议要求,农产品享受关税降低待遇,统一通关程序和标准,必将直接降低贸易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多元化,流通渠道和交易方式多样化.不仅如此,随着中越双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和越南双方对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定会进一步调动企业贸易积极性,不断扩大农产品的投资规模.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河口口岸从越南进口的农产口主要是大米、糯米、木薯、腰果和荔枝等热带水果.河口口岸主要向越南出口淀粉、小粒咖啡豆、烟草及制品、核桃仁、葵花子、马铃薯和葱蒜等.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咖啡和水产品、畜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河口县发展农业挑战(Threats)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启用为河口赢得了良好发展机遇,但也给河口特色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4.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口县山高坡陡,保水保土能力差,连续多年种植香蕉、菠萝等浅根性短期经济作物,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特别是生活在大围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农民群众看到橡胶、香蕉经济效益高,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效益,毁林开荒、无序盲目扩大香蕉、橡胶种植范围和面积,导致大片原始森林被毁,水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桥头、瑶山、莲花滩乡的高山、半高山地区海拔700米以上,从立体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适应性来看,不适宜种植橡胶、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但一些农民求富心切,无视自然气候条件,垦荒种植大量香蕉和橡胶,甚至将种植范围扩大到海拔近900米乃至1000米区域,这种发展方式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投资风险极大.2008年、2010年河口地区橡胶、香蕉先后遭受寒害,种植在较高海拔区域的橡胶和香蕉基本绝收.另外,在发展农业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广泛应用地膜覆盖、果实套袋等技术,造成农产品安全质量下降,土壤中废旧地膜、果实套袋残留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白色污染”.

4.2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态势更加严峻

河口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相似,大都以农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双方农产品均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河口农产品在采收质量、采后处理、保鲜贮藏、运输包装上都与国际标准差距甚大,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必然导致双方贸易结构趋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会给中越农业深入合作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省内外边境沿边县市、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和西部腹地农业大省强势发展的严峻竞争态势对河口农业及农产品进军越南等东盟市场构成巨大挑战.

5河口县农业发展布局思路

依托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昆河经济走廊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前沿门户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热区资源、立体气候比较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布局区域化,坝区设施化,山区林果化,城郊园艺化,养殖小区化”为方向布局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山地立体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5.1布局区域化

在水平分布方面,将河口县划分成四个区域,东粮经猪,西果林牛,南胶果林和中林粮牛.东部的桥头乡以粮经并举,积极发展粮食、经济林木、果树、种桑养蚕、南药以及生猪家禽饲养业.南部的河口镇、南溪镇低热河谷地区,积极发展热带作物,重点发展橡胶、香蕉、花卉产业、水产养殖.中北部的老范寨和瑶山乡,在基本解决粮食前提下,重点发展香蕉、亚热带林木产业、水果药材,积极发展畜禽养殖.西部的莲花滩乡重点发展粮食、香蕉、橡胶,热带水果、林木、药材经济作物.在垂直布局方面,实现“山顶绿化森林戴帽、河谷橡胶果林满园、中间粮食牲畜遍山”.全县400米以下的河谷山地重点发展香蕉、菠萝、芒果、橡胶、柚木、肉桂、砂仁等热带经济果木药材经济作物,建设热带水果、木材、药材基地.海拔400—1000米的山区,重点发展亚热带水果、林木、南药等经济作物,同时抓好粮食作物和畜牧业.在海拔1000—1400米的中山地带,主要发展以杉木、八角、桃、李、梨为主的林果粮牧业生产.在海拔1400米至1800米区域重点种植草果.海拔1800米以上属大围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好珍贵动植物资源.

5.2坝区设施化

以工业化装备、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技术为基础,在平坝地带实施设施栽培模式,通过地膜覆盖和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多种技术,营造具有更高产出率、“全天候”的光照、热量、气温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农作物周年生产、多季收获、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更多更符合消费需求的绿色、特色农产品.

5.3山区林果化

充分利用特殊地理条件和自然禀赋赋予的山地农业优势,对木本粮油资源、干果植物资源、经济林木资源、竹木资源等现有生物资源品种进行深度、立体、综合和滚动开发,积极栽种适宜水果和珍稀树种,大力发展中药材、花卉业、野生动物和菌类、山药、竹笋、香椿、蕨苔等天然绿色食品以及初级林产品.

5.4城郊园艺化

针对河口县生产的蔬菜品种较为单一、蔬菜需求缺口大的情况,在城郊大力推行设施农业,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扶持发展蔬菜专业示范村、专业种植大户.通过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改变自然环境,地尽其力,物尽其用,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提高光能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立体式、多样化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林牧副渔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5养殖小区化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划定或封闭一定区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规范建设养殖小区,完备配套功能,完善环保设施,健全畜禽管理制度,严格圈室防疫标准,统一畜禽品种,规范饲养程序,开展养殖生产经营,努力提高养殖效率.

6结语

在当前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进程中,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针对宏伟蓝图,河口县必须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全县农业发展现状,依托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昆河经济走廊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前沿门户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和发挥热区资源、立体气候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布局区域化,坝区设施化,山区林果化,城郊园艺化,养殖小区化的布局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为红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作者:段家宏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单位: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农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2305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