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棉花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策略范文

地方棉花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策略范文

时间:2022-06-27 07:58:33

地方棉花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策略

2008年以来豫东地区棉花产业受到金融危机、打工经济、生产资料涨价、机械化程度低、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植棉面积大幅下滑,单产下降,总产减少。由于2011年受自然灾害和价格的影响,豫东地区的棉花种植可能会经历又一次面积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本研究通过对豫东地区棉花产业形势分析,提出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1豫东地区棉花产业形势

2012年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棉花产业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2011年11月9-10日对太康县6个乡镇,41个行政村,214个农户抽样调查,2012年意向植棉面积较2011年减少31.52%。对扶沟县6个乡、镇18个行政村、540户的抽样调查,2011年麦播面积248.53hm2,其中预留棉行折合面积55.02hm2,比2011年减少了13.4%。

1.1子棉售价低而不稳,同比大幅下降。至2011年10月30日,全国子棉售价为8元•kg-1,同比降幅达27.1%。河南更是有价无市,农民观望、商家不收,大大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

1.2植棉比较效益低。麦棉套种与两季纯粮食作物相比没有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生产条件好的田块,种棉效益还不如种粮。据太康棉办调查,2011年棉花子棉产量2625kg•hm-2,按目前子棉售价8.18元•kg-1,棉花产值21472.5元•hm-2,扣除成本15733.95元•hm-2,纯收益5738.55元•hm-2,较2010年减少8479.05元•hm-2。2011年玉米平均单产7275kg•hm-2,目前售价2.1元•kg-1,产值15277.5元•hm-2,扣除成本5040元•hm-2,纯收益10237.5元•hm-2。可以看出,植棉效益已经明显低于种粮效益。如果种植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效益会更好,植棉的比较效益则更低。

1.3打工经济影响,青壮劳动力短缺。据太康县劳动局统计,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42万,占全县富裕劳动力总量的89.36%,而且外出务工者95%以上是青壮年劳动力,留下的多是老弱及妇女,所以“一麦一豆”、“一麦一玉米”等省力、省工、管理粗放的种植模式比较普遍。另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国2亿多农民工中,超过9成的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回农村种地,更不愿种植费工费时、精细管理的棉花。

1.4棉花周期长,费工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种棉花从营养钵育苗开始到拔棉柴后拽桃剥花,历时7个多月,劳动繁琐,费工费时。据太康县物价局对95户农户定点调查统计,目前棉花生产用工385.5个•hm-2,玉米99个•hm-2,小麦62.85个•hm-2,大豆63个•hm-2。过多的用工大大降低了农民植棉积极性。同时,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棉花整个生长季节的栽培管理仍然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广大农民有“只要种上二亩花,一天到晚进不了家”的说法,与农民“既要省力,又要得利”的种植理念相悖,农民根本不愿种植棉花。

1.5生产资料涨价,物化投入增加。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幅度相对较大,尤其是2011年,化肥价格较2010年上涨34.8%,柴油上涨21.1%,种子、农药、农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太康棉办调查统计,2011年每公顷棉田物资投入5673元,玉米投入2542.5元,大豆投入1174.5元。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使植棉物化成本持续攀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1.6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棉花是喜光好温作物,洪涝灾害对棉花产量、品质影响较大。2003年以来,豫东地区涝灾频繁发生,棉田内涝严重。据气象局统计,2003-2011年,棉花生产季节(4-10月)平均降水798.6mm,比常年(1971-2000年)的729.9mm多68.7mm。而且,降雨过于集中,灾害发生频繁。2011年9月降水量218.6mm,常年降水量仅为69.5mm,增加151.9%。2010年8月降水量306.7mm,常年为109.7mm,同比增加197.0mm。连年生长季节的较多降水,使得土壤湿度大,各种病害发生较重,而且内涝多发,棉花单产长期低而不稳,植棉效益低,严重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也是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之一。

1.7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不够,关键时刻临时收储作用不大。除棉花良种补贴外,今年国家又出台了棉花收购(收储)保护价,但是目前平均收储价为18797元•t-1,比临时收储价(19800元•t-1)低1003元•t-1,低约5%,没有起到应有的调控作用。这是当前内地“卖棉难”重要原因之一。1.8棉花生产和栽培技术问题。一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地块排灌条件差,一遇强降雨容易形成涝灾,导致低洼棉田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棉花预留棉行过窄。由于农民惜地,麦挤棉现象普遍。三是管理粗放。由于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和老龄化,致使棉田管理粗放,部分棉田不中耕,不灭茬,不封根培土,旱不浇,涝不排,治虫不及时,化控不合理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产量的提高。

2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和建议要实现棉花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振兴棉花产业,必须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优化布局,加大投入,稳定面积,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为此,特从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两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提高棉花良种补贴标准。随着物价上涨和棉农期望值的提高,4年前定的棉花良种推广补贴225元•hm-2补贴标准,现在225元买不到种一公顷地所用的棉种,已不能有效调动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应适当提高标准。此外,要安排一定的棉花杂交制种良种补贴,降低杂交种子价格,推广普及棉花杂交种。(2)稳定和提高棉花收储保护价。今年国家出台了19800元•t-1皮棉收储最低保护价,相当于每千克子棉8.4元,远远低于棉农的期望价,对拉动棉花生产的作用不大。建议棉花收储保护价提高到22000元•t-1,保证棉农的植棉利益,调动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3)健全棉花保险机制。棉花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多,生产成本高,市场风险大,棉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虽然国家实行了棉花保费补贴,但是标准偏低。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棉花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棉花保费补贴标准,帮助农民防范棉花生产风险,保障棉农收入。(4)对棉花生产实行综合直补。要像扶持粮食生产一样,对种棉农户实行综合直补,并与配方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结合起来,集成用于棉花生产,强力推进棉花生产。(5)改善棉田生产条件。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进一步改善棉田生产条件。首先,要不断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要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

2.2加大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技术推广力度。(1)推广轻简栽培和机械化植棉技术。生产上要大力推广棉花无土育苗、全程化调化控、化学除草、适当稀植等轻简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移栽、施药,同时,积极扶持“地保姆”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降低植棉劳动强度。(2)推广大苗移栽棉。大力推广生育期115~120d的杂交棉品种,把麦棉套种改为麦后大苗移栽,不仅能使小麦增产20%~30%,而且方便小麦的机械作业;同时,由于错过了棉花“两萎病”和棉铃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适发期,防治费用和用工相对减少,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推广棉花与经济作物的高效立体套种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大蒜、西瓜与棉花套种,小麦、西瓜、棉花套种,小麦、棉花、蔬菜、西瓜套种模式。提高植棉经济效益。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棉花产业状况分析及发展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0459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