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盐碱地植棉优势思考范文

盐碱地植棉优势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27 01:56:47

盐碱地植棉优势思考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和纺织工业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棉花产业对江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加入WTO以来,江苏纺织业发展迅速,用棉量急剧增加,常年达250万t左右,对外依存度达90%,产不足需矛盾突出,而当地经济发达、人多地少,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江苏省棉花面积连年萎缩,目前,常年植棉仅23万hm2左右。棉花是盐碱地种植的“先锋作物”,江苏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势必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潜力所在,推进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是促进棉花生产发展和棉区农民增收的共同需要。

1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开发利用现状

1.1滩涂资源丰富,发展平台优越江苏大陆海岸线长约954km,其中粉砂淤泥质海岸线约占93%。江苏沿海地区独特的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沿海滩涂,未围滩涂总面积为50万hm2,约占全国的1/4,且以每年近1330hm2的速率增长,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200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江苏将在盐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辐射沙洲等地进行围垦,再形成18万hm2左右的垦区,将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其中60%将用于发展农业,这为拓展棉花生产发展空间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滩涂不断淤积和辐射沙洲部分并陆,可以继续围垦,江苏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潜力巨大。

1.2积极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土地支撑,而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土地资源匮乏、人多地少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1951-2008年累计匡算,实际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27.47万hm2,已形成各类农业用地约13.93万hm2,其中,增加耕地5.73万多hm2[1]。特别是“九五”以来实施的2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6.67万hm2),有效增加了农业供给,有力支持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当前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农业利用方式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以粮食和棉花生产为主的种植业构成了全省沿海滩涂地区的传统产业。二是沿海林业已形成了以海堤防护林带、大中型河堤林带为纽带,成片林和农田林网为基础,“四旁”(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植树为补充的“带、片、网”结合、“乔、灌、草”混交的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三是水产养殖业已有一定规模。总体上看,江苏滩涂地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已初步建成粮棉、林果、畜牧、水产等具有滩涂特色、多产业的商品生产和内外贸易基地[2]。目前全省沿海滩涂种植业总面积5万hm2,其中粮食2.33万hm2、棉花2万hm2、油料6667hm2,每年生产粮食近25万t、棉花2万t、油料3万t,以及大量的蔬菜等农产品。江苏沿海滩涂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3宜棉特点明显,技术创新加快盐碱地植棉是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成就之一,也是我国棉田面积扩大的主要耕地来源[4]。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面积在2万hm2左右,平均皮棉单产在975kg•hm-2左右,年产原棉约2万t。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已显现出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已成为江苏棉花生产仅有的发展空间。与内陆生产相比,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特点十分明显。一是租地生产,规模比较大。农户租借盐碱地植棉是江苏省沿海滩涂植棉的主要形式,一般租地规模都在6.67hm2以上。二是以地膜棉为主。大多采用直播地膜棉的种植方式,承包农户多数来自苏北地膜棉为主要种植方式的棉区,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三是产量低而不稳,效益难以保证。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受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频率较高,皮棉单产平均在975kg•hm-2左右,而植棉成本投入约需1.35万元•hm-2左右(其中生产雇工成本达到6000元•hm-2左右,生产资料3000元•hm-2左右,土地租金3750元•hm-2左右),按现有子棉收购价格则农户平均收益在6750元•hm-2左右,部分低产农户和自然灾害严重时,植棉有亏本的风险。此外,盐碱地土地租金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也影响了棉农包地植棉的积极性。近年来,由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牵头,省内各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制了“沿海滩涂盐碱地地膜精播轻简规模化栽培技术体系”,编制了《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技术规程》,并在灌云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中全面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的高产原理是:利用地膜覆盖形成“膜下低盐带”,提高出苗率和加快前期发苗,同时也为提高单株生产能力奠定基础;利用地膜覆盖生育进程加快和开花结铃集中的优势,提高盛铃期成铃强度,增加群体总铃数。这有效解决了盐碱地植棉出苗齐苗难和单株生产能力低的问题,推进了盐碱地植棉和规模化生产。

2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的可行性分析

2.1植棉是滩涂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措施《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明确农业是江苏沿海滩涂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向,棉花耐盐耐旱能力较强,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在滩涂盐碱地植棉,可从4个方面加速盐渍土脱盐和改良。①江苏属于多雨地区,雨季降雨形成地面径流,盐碱地植棉须保持一套完整的田间沟系,排水的同时大量冲刷盐分;②植棉形成的地表覆盖降低蒸发,控制耕作层返盐速度,有助于压低耕层盐分;③植棉过程残留了大量有机质改善盐碱土理化结构;④植棉有利于盐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治盐压碱效果十分明显。

2.2沿海盐碱地是棉花稳定发展的潜力所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发展棉花生产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江苏沿海滩涂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棉花购销和运输十分便利,同时,沿海滩涂地区也是全省主要棉区,当地众多棉花加工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原棉需求,发展棉花生产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二是生态资源优势,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富钾,比较适宜植棉,同时,江苏沿海滩涂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生产发展。三是劳力技术优势,沿海地区是江苏省传统棉区,拥有一大批植棉能手和植棉大户,这些农户都具备大规模承包盐碱地植棉的条件和能力。

2.3沿海开发盐碱地植棉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面积在2万hm2左右,发展并不理想,主要面临3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多头管理,关系不顺。在滩涂围垦开发过程中,执行的是“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引导政策,全省用滩的利益权属涉及单位多,而滩涂开发又是一项多资源、多领域、多要素和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全省滩涂开发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导,一些项目缺少必要的论证评估程序,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马,如“一窝蜂”搞养殖、建鱼塘虾池等,忽视了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导致盐碱地开发的“先锋作物”———棉花的作用发挥不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总体规划引领,政府调控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就农户承包植棉来讲,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单位一般不对普通农户直接发包盐碱地,农户要承包盐碱地植棉需要通过中间机构或中间人,增加了负担。这种承包关系决定了开发单位很少对农户的生产活动给予服务,缺少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农户不依据土地条件盲目种植现象较多。三是农户植棉技术不过硬。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5]:(1)当地农户植棉经验不适应盐碱地植棉需要。连云港地区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发展较快,是因为该区以地膜棉为主;而盐城和南通两市由于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为主,不适应盐碱地植棉,因此两地的滩涂盐碱地植棉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2)缺乏适应性好的耐盐常规棉花品种。长期以来江苏省棉花品种选育以抗虫杂交棉为主,由于盐碱地采用地膜直播技术,播种量一般在30~45kg•hm-2,若使用杂交棉种则成本无法接受,而从外地引进常规品种又存在适应性不高等问题,导致了目前盐碱地植棉无优良品种可用的局面。(3)盐碱地植棉农户管理技术不过关。目前江苏省绝大多数盐碱地植棉承包农户沿用以往经验进行管理,未能解决盐碱地棉花立苗难和单株生产能力低等问题,加之规模大、管理粗放,盐碱地植棉单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江苏省围垦滩涂盐碱地植棉,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也影响了新围垦滩涂盐碱地的脱盐改良进程。综上所述,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发展的空间巨大,条件优越,符合《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发展规划》精神,而且,通过政策调整、机制创新和技术研究,制约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因此,加快推动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是沿海滩涂地区农民增收和加快围垦滩涂改造的共同需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3开发利用盐碱地植棉的对策建议

3.1优化开发机制促进管理创新现有的滩涂管理体制是随着滩涂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政府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地从宏观的、长远的和战略的高度加以改革和完善。在创新管理优化机制上,要突出“三个坚持”,即:坚持以滩涂资源作为纽带,充分发挥滩涂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针,充分聚合加快滩涂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坚持政企分开、实体经营、依法办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淡化行政区域概念,强化经济区域联动,实现全省沿海滩涂“一盘棋”。要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调节和政府行政调节的两种手段,强势推进滩涂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发挥规模经营的最大效益。

3.2加强围垦盐碱地基础设施建设沿海滩涂盐碱地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影响盐碱地的利用和改良,要统筹规划,全面治理沿海滩涂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一是要加大对已围垦的沿海滩涂盐碱地进行沟系配套、灌溉和排水站建设,防旱涝灾害。二是要大力规划沿海滩涂盐碱地的农田林网建设,引进和推广竹柳等耐盐速生树种,构建农田林网,增强沿海滩涂盐碱地防风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三是要大力推动沿海滩涂盐碱地田间道路规划和建设,方便农机操作,保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

3.3加大盐碱地植棉政策扶持沿海滩涂盐碱地经过5年左右植棉改良后,可以成为高产良田,农户承包盐碱地植棉是帮助国家进行盐碱地改良,政府应该从沿海滩涂盐碱地治理和改良资金中给予补贴。建议重点实行3项政策:首先是实行盐碱地租金限价和减免政策,降低农户地租成本,吸引大批植棉能手和植棉大户承包盐碱地植棉。其次是实行盐碱地植棉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和农机补贴等补贴政策,帮助农民解决优良耐盐常规品种缺乏、农资成本上涨和专用农机购置和使用难等问题。第三是扶持盐碱地植棉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农户解决耐盐栽培技术应用问题。

3.4推动盐碱地植棉配套技术体系研究要加强对盐碱地植棉相关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植棉技术必须适应沿海滩涂规模大的特点,从解决出苗立苗难和单株生产能力不足的两大关键问题入手,形成盐碱地高效规模化栽培技术体系[6-8]。一是加快培育耐盐碱棉花新品种。加快选育适宜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耐盐、适当早熟的常规棉品种,同时要求出苗力强、中后期产量形成期具有“爆发力”。二是完善沿海滩涂盐碱地棉花地膜精播轻型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研究“低盐带”形成的新措施和利用棉花盐胁迫后的“补偿生长效应”的促控技术,实现高产优质。三是新型控释肥引进与推广应用。引进控释肥料,优化施肥方法,减轻盐分对肥料吸收利用的限制,满足棉花高产优质的养分需要。四是配套机械研制和引进。根据沿海盐碱地植棉规模大、避盐栽培的农艺要求研制4类机械:①棉花地膜精播机械,实现播种、盖膜、起小垄一次完成。②棉花肥料深施器械,实现省力、高效、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并能满足新型缓(控)释肥施肥需要。③小型植保机械,主要是引进和推广轻便、价廉的喷幅大、雾化好的植保机械,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④研制棉花半自动采收机械,提高采棉效率以缓解劳力紧缺的矛盾。

3.5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技术服务体系沿海滩涂盐碱地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很多沿海滩涂地区不在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覆盖范围内,因此,要建立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要建设直达农户的科技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分片落实围垦盐碱地植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以围垦盐碱地所在地区农技推广部门、农垦企业等技术人员为骨干,并在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农户中,逐片确定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形成“技术研制单位+基层技术人员+示范农户”的直达全部农户的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二是要抓好技术服务机制改革。突出物化服务和技术服务的结合,在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区发展农机播种、机械施肥、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形成物技结合的科技服务形式,确保关键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创新培训和指导工作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人员需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传统技术培训指导形式与电视宣传、网络和电信解答等现代快捷培训指导形式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技术传播效率,全面提升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技术水平。

被举报文档标题:盐碱地植棉优势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044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