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品质棉种加工改进分析范文

高品质棉种加工改进分析范文

时间:2022-06-27 11:37:45

高品质棉种加工改进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着力将高品质棉推广作为提高棉花质量、增强棉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已累计推广“科棉”系列高品质棉杂交种子100万kg以上,覆盖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区,受到棉农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公司长期的棉种加工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破子率偏高,棉种发芽率波动较大,企业管理薄弱等问题。为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棉种质量,公司以转基因重大专项相关内容的实施为契机,调整了企业内控标准,进行了一系列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工检验设备更新添置改造、加工工艺的调整、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内容的高品质棉棉种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完善了加工、检验条件,基本摸索出了一条适应高品质棉棉种加工特点的工艺路线,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使得“科棉”系列棉种整体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包衣棉种发芽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较改造前提高了5百分点。

1检验、贮藏设施添置为达到项目改造要求的质量指标,对棉种加工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主要加大了针对棉种的检测频度和取样密度。其中毛棉子检测以4000kg为一检测单位,光子、包衣子加工检测以2000kg为一检测单位,检验标样当班逐包抽取、当天送样、当天检测。为满足检测需求,新建了检验室,增添了3台1000LZRX-1000DC型全自动恒温箱、2台704-1型烘箱,配齐了种子生活力检测仪器、药品。为确保种子储藏质量,新建标准化种子低温冷库1座,储藏面积260m2,配备专用制冷机组飞捷思特600型4台,可年贮藏棉种30万kg。

2设备改造、工艺调整

2.1皮棉加工工序的改造采用常规轧花工艺(5571型锯齿轧花机)加工“科棉”系列高品质棉经常出现的问题:加工中纤维长度受损(普遍损失2~3mm),加工后皮棉中含大量细小棉结棉杂严重影响皮棉定等定级。在技术改造中,首先考虑降低锯齿轧花机的锯片转速以减轻锯片对棉纤维的损伤。通过反复对比试验,最终将锯片转速设定在620~680r•min-1。这一转速既能兼顾基本的产量要求,又可以有效地减小纤维损伤。为确保良好的轧花加工条件,还可适当降低子棉卷密度(一般可降低5%左右),调小轧花机压力角6%,并将子棉含水率控制在8%~10%。为此,在子棉进入锯齿轧花机之前环节,增加子棉烘干机1台(设定热风温度50℃,电加热循环风输送,速度为1m•s-1。其主要作用一是降低子棉含水率,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种子休眠。降低锯齿轧花机的锯片转速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锯片击碎种壳而产生的细小杂质。配合适当加大排杂量,将清花机筛孔密度扩大15%,可以进一步提高皮棉加工质量。

2.2棉种加工工序的改造“科棉”系列高品质棉棉种子粒大,种壳薄,采用原有加工工艺破子率偏高。而且高品质棉棉种的后熟作用明显,如果在剥绒和酸脱绒工序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成品种子发芽率。

2.2.1剥绒工艺改造。剥绒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的种子,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不易被清选出去,而且在酸脱绒工序容易受到酸碱的侵蚀,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试验表明,轻度损伤的种子发芽率是正常种子的81.2%,中度损伤的种子发芽率是正常种子的33.8%,重度损伤的种子发芽率几乎为零。因此,将加工后棉种的破子率和残绒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就成了调整剥绒工艺的关键。改造中,增加96型锯齿机1台,将其锯齿与勒条的间距在原标准间距的基础上增加0.2mm,并将剥绒机的锯齿与勒条间距也增加0.2mm;同时剥绒工序采取一、二道轻剥,控制短绒率在8%~9%,选配半成新的锯片并放松剥绒车抱合板,控制锯片滚筒转速不超过650r•min-1,避免因锯片过于锋利、棉卷抱合太紧以及转速太快造成过多破损,破损率尽量控制在3%以下。另外,要保证毛子的含水量不超过10%,要对设备进行认真的维护。

2.2.2酸脱绒工艺改造。酸脱绒过程中,棉子短绒率越高,加工越困难,短绒率在7%以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用的泡沫酸浓度在常规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科棉”系列棉种在剥绒工序一般控制短绒率在8%~9%,酸脱绒时要据短绒率和水分高低,结合种子残绒率来调整泡沫酸的浓度。技改中着重改进了供酸系统,增加压力泵1台,改供子仓下口1点供酸为在供子绞龙一线3点供酸,大大增加了供酸的均匀性,并将流注改为压力喷雾注,使酸液能均匀浸透棉短绒,大大增加了脱绒的均匀性,使残绒更低更均匀。同时增加了棉子在滚筒中停留时间,改原来的45min为60min,利用滚筒中的温度进一步打破棉种休眠,使成品棉种的发芽率能够趋于稳定。

2.2.3其它。在加工过程中,吸子的风速和提升机的提升速度对种子的破损率影响也较大。要随时监测种子的损伤程度,调节吸子风机的风速、提升机的提升速度以及输送绞龙螺旋叶片与外壳的间隙,以减少机械损伤。

3改进棉种加工质量管理制度针对以往公司普遍存在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结合工艺技术改造,还着力改进了种子加工质量管理制度。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一要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管理意识,二要改以往的以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防患于未然为主的过程管理模式。

3.1实行全员参与的网络化管理首先是强化对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要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决不仅仅是检验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事,而是涉及种子质量的所有生产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质量管理网络,明确从子棉进厂、轧花、剥绒、硫酸脱绒、包衣到计量、包装等各个加工环节质量管理节点上相关人员的职责,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各个加工班组实行值班长质量负责制,由质量监控部门根据当班检验员室内检验结果协调生产。

3.2实行棉种加工全过程跟踪检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档案为便于进行质量跟踪,对所加工棉种从进厂毛子、半成品(光子)到成品(包衣子)实行分批编号,并且各个批次的编号之间要一一对应;对各批次棉种在酸脱绒工序的氨中和前后分别抽样进行残酸含量、发芽率、生活力等项指标检测,并备有详细的检测记录,如发现残酸超标等异常情况则及时调整。酸脱绒后的光子和包衣后的成品子按不同批次分别堆放,并按国标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建立各批次棉种的质量档案,以备销售前后的质量跟踪。高品质棉种的后熟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对进厂加工的前、中、后期毛子应分别堆放、加工;对当年销售的后期收获的棉种,要求作打破休眠处理。

3.3合理化处理质量检测异常的种子在加工检验过程中,如果种子出现发芽率异常,应及时分析具体情况:首先检查检验条件是否正常,包括发芽室温湿度、残酸含量、培养皿水分、培养皿覆沙厚度以及培养皿内是否含有霉菌等。同时对同批次标样重新复检,并且对该批次标样作生活力检测。如果重新复检发芽率仍然异常,但生活力检测结果正常,则有可能是种子后熟作用产生的影响,或是酸脱绒不当造成的硬子。这时可以对种子作低温打破休眠处理后再作发芽实验。如种子生活力检测低于标准,则该批次种子不能作商品子用。如果室内检测种子残酸含量超标,则应对该批次种子上机作二次中和,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作商品子用。

4小结

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了加工、检验基础设施,改善了加工、检验条件,总结出了一套能够适应“科棉”系列高品质棉这类子粒大、种壳薄棉种的加工工艺,同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使得广大职工普遍加强了质量管理的意识,这对于棉种加工的稳定运行,尤其对种子加工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改造后,出厂种子的自控检验发芽率全都能够稳定在90%以上。当然,目前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由来已久,再加上现有种子加工多为间歇性生产,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流动频繁,棉种加工与管理中的问题不太可能通过一次技术改造工作全部解决,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自上而下加强管理工作,使之实现常态化,才能真正保证棉种质量。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品质棉种加工改进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6044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