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范文

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范文

时间:2022-05-04 04:07:00

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上了新的台阶,为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央关于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又为农村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带来了新的契机。农业现代化是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方向,通过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扩散,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从而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我省农业在山西经济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加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应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作用下,山西粮食连续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扎实稳步地推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科技尚欠发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山西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许多困境和制约。

一、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存在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缺陷,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加上城市倾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工业抽吸农业、城市吸吮农村,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水平差,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生态环境不佳。特别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据省农业厅的统计,2009年,山西省的耕地面积为4200万亩,山西耕地有效的灌溉面积为161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8.33%,每年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350亿公斤。农业机械拥有量2655万千瓦特。农业基础薄弱,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二)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目前农用地面积为15218.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4.7%。耕地面积为6122.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40.2%。耕地大约有3/4的面积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耕地中,水浇地为1302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1.3%,主要分布在省内的运城、临汾、晋中、忻定、上党、雁同等几大盆地区。在耕地分布方面,大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四分之一的面积分布在盆地和河谷的山间平地。水浇地面积约为1,7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67%;旱地5,8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33%。;二是水资源短缺。目前山西人均用水量仅有180立方米,位列全国倒数第一。缺水困境使山西2/3的供水必须依赖地下水,而这直接导致地下水位出现大幅下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5460多万吨,氮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地膜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新的污染源。上述条件的制约,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步。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现代农业是依靠增加大量现代工业装备和物质投入、开放的高效农业系统,以产业化为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和商品化,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善,这都需要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但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据2010年山西科技年鉴统计,山西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7%(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2009年)。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不少农产品的生产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从经济效益来看,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我国谷物、肉类、禽蛋、水果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投入成本过高,山西农产品主要是小杂粮、蔬菜和畜产品,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五)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整体水平偏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的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而他们能够接受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发展现代农业固然必须提高农业的设施和装备水平,但归根到底,还必须依靠现代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整体水平偏低,据调查显示,山西1081多万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87%。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新知识的吸收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农业现代化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一)美国模式。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

(二)日本模式。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缺乏的国家,它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

(三)西欧模式。代表性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等,是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三、山西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借鉴它们的经验,探索适合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山西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人力资本积累少,尤其是水资源奇缺,十年九旱。山西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实现途径是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化,农村城镇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尤其是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资金的需求相比尤显不足。农业基础建设既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保障农产品供给,还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同时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

第一,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要按照适合山西省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大对粮食蔬菜水果及畜牧主产区的扶持力度。

第二,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防治水土流失,加大农业机械化推进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同时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将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农村,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差距。第五,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同时耕地减少,使粮食增产更加困难,同时食品质量安全也面临许多问题。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亦即农用地归集体所有,由农户占有、支配、使用并依法处置,并使这些权能商品化、社会化,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当流动和集中。坚持和完善以农民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建设,妥善处置乡村债务,保障农民及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合理开发应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经营管理,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现代化,并得以可持续发展。山西农业面临农业资源日益严峻的现实,要实现山西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就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政府要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免费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农民的积极主动作用,依靠政府的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是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体,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这个主体,只有广大农民主体积极主动作用,才能切实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然政府的支持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政府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长效机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促进法》,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改善土地耕作质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龙头企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抓了龙头企业,就是抓了工业、抓了结构调整、抓了劳动力转移,抓了农民增收。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山西农业的竞争力。

(五)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农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尤其是现代农业需要合格的农业职业技术人员。“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提高农业的设备和武装水平,也必须依靠现代农民。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政府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社会里,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是生产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信息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必将超过以往的产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加快山西农村信息化进程,发挥信息化在农村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nyfzlw/5993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